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 目录
      第47卷第S1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0-0. 
      摘要 ( 10 )   PDF (2397KB) ( 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Lasso-logistic回归在感染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杜润泽, 艾尔帕提·玉素甫, 董士铭, 徐韬, 蔡晓宇, 王婷, 牙克甫·阿卜力孜,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4. 
      摘要 ( 13 )   PDF (1550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鉴别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5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学检测或病原学培养确诊的232例结核性脊柱炎和108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方法对候选变量进行筛选,使用10折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惩罚参数λ,以获得具有统计意义且对分类具有重要作用的变量。随后,将筛选后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鉴别诊断模型。结果: 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得到6个变量:发热、T-SPOT、寒颤、血培养、淋巴细胞百分比、基因测序,根据筛选出的变量绘制列线图。训练集的AUC值为0.9699,验证集AUC值为1。bootstrap验证的C指数(95%CI)为0.9616(0.9266~0.9966)。结论: 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列线图可有效构建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工具,并通过校准曲线与DCA曲线验证了其良好的预测性能与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Xpert MTB/RIF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尹相玉, 李金星, 马刚, 刘文玉, 蔡继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5-8. 
      摘要 ( 6 )   PDF (1019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Xpert MTB/RIF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8例。采集研究对象的胸腔积液样本,然后利用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膜活检及Xpert MTB/RIF。选取阳性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病理、胸膜Xpert MTB/RIF,以及后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在阳性率方面的差异,并且观察研究对象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在利用胸腔积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时,有4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13%;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病理中,有59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75.64%;在胸膜Xpert MTB/RIF检测中,有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70.51%;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Xpert MTB/RIF检测中,有62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79.49%。在耐药情况分析方面,经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显示,78例患者中有4例的检测结果呈阳性,为利福平耐药。结论: 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采用超声引导下胸膜活检联合Xpert MTB/RIF的诊断方案,效果良好,这一诊断方案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突出,在早期分析利福平耐药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可以为患者制定抗结核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抗病毒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田琦, 李春杨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9-11. 
      摘要 ( 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抗病毒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选取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治疗方案均为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联合用药方案分别为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利福布汀+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依非韦伦+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每组34例。观察两组机体免疫功能、炎症水平、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机体免疫及炎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其机体CD4+、CD8+ 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及安全性更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以依非韦伦作为抗病毒药物,利福布汀作为抗结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表达,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多样性及其耐药特征研究
      王泉, 古丽比克·木拉提, 陈清波, 张亚丽, 许苗, 杨婷, 常炜, 李媛媛, 马瑞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2-16. 
      摘要 ( 9 )   PDF (1175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培养物,综合运用间隔子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和分枝杆菌散在分布-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IRU-VNT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合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结果: 在459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家族占据主导地位(69.5%),其构成比在汉族患者中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患者(81.5% vs 71.1%,P<0.001)。非北京基因型家族呈现民族特异性分布特征,Ural家族菌株仅见于维吾尔族患者,CAS和EAI家族菌株在少数民族患者中的检出率有高于汉族患者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分析显示,北京基因型家族对四类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虽高于非北京基因型家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播网络分析发现7个传播簇,其中3个为跨民族传播,且同一传播簇内菌株耐药谱存在异质性。结论: 北京基因型家族结核分枝杆菌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对象,但非北京基因型家族菌株在少数民族患者群体中的特异性分布及跨民族传播特征提示需重视其流行病学意义。耐药发展可能主要受药物选择压力驱动而非菌株固有特性。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精确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杜润泽, 董士铭, 艾尔帕提·玉素甫, 徐韬, 蔡晓宇, 王婷, 牙克甫·阿卜力孜,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7-20. 
      摘要 ( 10 )   PDF (123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就诊的34例非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最终纳入4个变量,即:血培养、动物接触史、第二代测序、试管凝集实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中AUC值为0.9912,在验证集中AUC值为0.998。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可为早期诊断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提供帮助
      ARIMA-SVM组合模型在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刘敏, 祁丹, 石峰, 李兵, 郝瑞霞, 王东, 白俊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1-25. 
      摘要 ( 10 )   PDF (1861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ARIMA-SVM组合模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制定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0—2023年肺结核月发病数据作为训练集,2024年1—12月的肺结核发病数作为验证集,建立ARIMA模型、SVM模型与ARIMA-SVM组合模型,并对三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建模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ARIMA-SVM组合模型数据拟合RMSE、MAPE分别为15.56、5.87%,模型预测RMSE、MAPE分别为 6.48、2.75%,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单一的ARIMA模型与SVM模型。结论: ARIMA-SVM组合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肺结核的月发病数,可为该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四例煤工尘肺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李雅惠, 刘珂伟, 戈启萍, 杨晓丽, 王慧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6-30. 
      摘要 ( 6 )   PDF (2729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4例煤工尘肺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煤工尘肺合并NTM感染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方法: 对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收治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误诊为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4例煤工尘肺合并NTM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煤工尘肺合并NTM肺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9.5岁,均有井下工作粉尘接尘史,接尘时间均在10年以上,其中,Ⅰ期煤工尘肺1例,Ⅱ期2例,Ⅲ期1例。4例患者均存在慢性咳嗽、咳痰、喘憋及活动耐力下降等不适症状,且均以咳喘加重就诊,1例患者首发症状合并咯血。其中,3例患者IGRA阴性、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4例患者痰Xpert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阴性,4例患者分别通过痰分枝杆菌菌种鉴定(2例)、支气管灌洗液二代测序技术(1例)、NTM分子检测(1例)确诊,其中胞内分枝杆菌3例,哥伦比亚分枝杆菌1例。4例患者胸部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细点状影及小结节影伴发空洞。4例患者均起病半年以后确诊为煤工尘肺合并NTM肺病,误诊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最长误诊时间长达4年,其中3例误诊为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并予抗结核治疗。4例患者确诊后开始规律抗NTM治疗,临床症状均已改善。结论: 煤工尘肺合并NTM肺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具有相似性,且两者实验室检查均可表现为抗酸杆菌涂片阳性。
      新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性及风险因素研究
      王泉, 马瑞瑛, 杨婷, 张亚丽, 古丽比克·木拉提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1-35. 
      摘要 ( 11 )   PDF (1171KB) ( 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或肺泡灌洗液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荧光染色或抗酸染色法涂片检测,培养阳性者进一步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菌种鉴定,并收集流行病学及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TM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569份临床样本,检测出115例(3.22%)NTM感染,涵盖12种菌种。主要病原为堪萨斯分枝杆菌(29.57%)、鸟分枝杆菌(20.00%)和戈登分枝杆菌(14.78%),三者合计占比超过60%。其他常见菌种还包括苏加分枝杆菌(11.30%)和脓肿分枝杆菌(9.57%)等。NTM在新疆不同地区检出率和病例占比差异明显,乌鲁木齐市病例数最多(占44.35%),和田市、塔城市、阿克苏市等地的检出率较高,提示其可能为高发区域。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纳差症状与NTM感染风险降低相关(aOR=0.51, 95%CI:0.27~0.97, P=0.041),提示其在NTM感染患者中较少见(相较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退休状态(aOR=2.01,P=0.056)可能为NTM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而饮酒史(aOR=0.34,P=0.078)可能与NTM感染风险降低相关。结论: 新疆地区NTM感染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部分人群如退休者可能面临较高感染风险。
      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肺炎病例中鲍曼不动杆菌病原特征研究
      张冲, 邹林, 李颖, 佟玲, 刘肖, 高翔, 王芳, 杨蕾, 张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6-39. 
      摘要 ( 9 )   PDF (128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防控政策调整时期,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中重症肺炎病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感染情况及病原特征进行分析,为重症肺炎病例感染Ab的临床治疗、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12日至2023年2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某医院ICU和EICU肺炎住院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并采集病例呼吸道抽吸液样本,使用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FilmArray)进行19种呼吸道病原分子定量检测,进行Ab荧光PCR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脉冲肠凝胶电泳分子分型(PFGE)。结果: 22例住院病例基于FilmArray系统检测SARS-CoV-2和Ab,检出率分别为77.27%(17/22)和72.73%(16/22),分布14种病原谱,混合感染比例为86.36%(19/22)。结局为死亡和存活病例均为11例。22例病例中共有16例分离出Ab,分离率为72.73%(16/22)。Ab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中行气管插管比例分别为93.75%(15/16)和4/6。分离的16株Ab均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株Ab呈现出12种PFGE带型,10株分离自ICU菌株和6株分离自EICU菌株坠入两簇PFGE带型。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SARS-CoV-2防控政策调整时期某医院ICU/EICU肺炎病例感染病原谱以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为主,Ab感染率高且分离株多重耐药率高,部分分离株具有遗传聚集性特征。
      肺内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梅梅, 聂晶, 杨松, 宋悦, 孙华威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0-43. 
      摘要 ( 6 )   PDF (100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内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小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对照组,于建模第 3、7、14、21天检测肺功能,取肺组织行HE、Masson 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EMT标记物SP-B与FSP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SP-B、FSP1基因mRNA水平。结果: BPD 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肺组织显示肺泡数量减少、间隔增厚、胶原沉积增加,肺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荧光显示BPD组肺泡上皮细胞逐渐向间质细胞转化,SP-B基因表达在21 d低于对照组(P<0.001),FSP1表达在21 d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 高氧诱导的BPD小鼠存在肺组织损伤及EMT过程,SP-B、FSP1的动态表达变化参与了BPD的肺纤维化进程,EMT机制或成为BPD治疗的潜在靶点。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肺气肿引起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卢崇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4-46. 
      摘要 ( 7 )   PDF (995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肺气肿引发的肺功能高压的监测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气肿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高压组),以及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对比两组人群的左心室、右心室的肺动脉高压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左心室及右心室的EDV、ESV、SV、EF各项检查结果[分别为(84.35±19.49)ml、(42.65±6.82)ml、(48.73±9.82)ml、(55.32±10.46)%和(103.65±28.79)ml、(38.35±7.51)ml、(48.51±17.49)ml、(36.65±4.20)%]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分别为(108.65±24.65)ml、(49.63±7.13)ml、(76.65±4.19)ml、(58.96±6.43)%和(120.68±15.79)ml、(43.35±6.15)ml、(74.79±6.34)ml、(42.65±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0、5.480、20.256、4.189、4.017、3.990、10.942、6.817,P值均=0.000)。结论: 肺气肿引发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可有效监测患者左心室和右心室的肺动脉高压情况,并且获取良好的监测结果,应用价值高。
      CT三维重建在骨结核术后效果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李春晶, 李莉, 梁雪薇, 袁嘉瑞, 林静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7-49. 
      摘要 ( 7 )   PDF (156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CT三维重建在骨结核术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于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进行脊柱结核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X线组、普通CT组及CT三维组,分别有25例、25例、50例。探讨CT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在骨结核术后的应用价值。结果: 重建三维CT图像可以显示不同的软组织骨架和阴影,可以隐藏石膏阴影、消除金属放射伪影,形成的图像可以在屏幕上任意旋转,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骨及关节的形态结构,获得骨关节的完整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骨及关节修复程度、金属内固定装置植入位置、相邻软组织结构,有利于骨关节结核患者术后效果的评估。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多角度清晰显示骨关节修复情况及周围结构,显著优于X线和普通CT,是评估骨结核术后效果的重要影像学工具。
      个性化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防治意识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
      薛鲁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50-52. 
      摘要 ( 8 )   PDF (1046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患者疾病防治意识、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2月到2025年2月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岗乡卫生院诊治的88例慢阻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功能指标对比,组间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痰、咳嗽、气喘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情绪状态、疾病认知情况对比,组间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后情绪状态、疾病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比,组间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深化慢阻肺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血清CRP/PCT动态变化用于指导儿童肺炎抗生素疗程的临床研究
      李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53-55. 
      摘要 ( 4 )   PDF (101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动态变化对儿童肺炎抗生素疗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儿童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根据常规临床症状和体征决定抗生素疗程,观察组根据血清CRP/PCT动态变化指导抗生素疗程。结果: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感染控制效果、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CRP/PCT动态变化指导儿童肺炎抗生素疗程,可有效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肺泡灌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
      谢刚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56-59. 
      摘要 ( 5 )   PDF (1000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泡灌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治疗方法 ,观察组实施肺泡灌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炎症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包括肺部湿性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32/41)],PCT、WBC和CRP水平[分别为(2.49±0.27)ng/ml、(7.59±1.32)×109/L、(6.52±1.31)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9±1.07)ng/ml、(11.27±0.96)×109/L、(13.68±2.59)mg/L],肺部湿性啰音、咳嗽、退热、机械通气的消失时间[分别为(5.83±1.01)d、(9.35±2.02)d、(2.53±0.72)d、(8.42±1.8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17±1.96)d、(12.61±2.25)d、(3.18±0.73)d、(9.49±1.87)d],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等血气指标水平[分别为(71.47±3.09)mmHg、(96.91±1.35)%、(269.35±10.35)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39±3.21)mmHg、(93.51±1.37)%、(202.61±10.54)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69.35±2.3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74.38±2.42)mmHg],FEV1、FVC和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分别为(1.97±0.29)L、(2.81±0.22)L、(73.44±4.5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1±0.24)L、(2.47±0.21)L、(67.28±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145,P=0.023;t=-4.063,P=0.000;t=-14.440,P=0.000;t=-15.800,P=0.000;t=-3.983,P=0.000;t=-6.907,P=0.000;t=-4.060,P=0.000;t=-2.597,P=0.011;t=7.299,P=0.000;t=11.948,P=0.000;t=28.337,P=0.000;t=-9.573,P=0.000;t=6.123,P=0.000;t=7.158,P=0.000;t=6.981,P=0.000)。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实施肺泡灌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更快,尤其在炎症指标上,利于优化PCT、WBC、CRP水平,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供参考使用的联合方案。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环状RNA Circ0038467与微RNA-182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林赫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60-62. 
      摘要 ( 5 )   PDF (1070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环状RNA Circ0038467与微RNA-182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录在本院治疗的17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重症肺炎组。同时,以10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为本院同期收录。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Circ0038467、miRNA-182表达水平差异,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irc0038467、miRNA-18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根据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48例)、存活组(122例),分析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入院即刻外周血Circ0038467、miRNA-182表达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入院即刻的外周血Circ00384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miRNA-18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发现,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即刻外周血Circ0038467的表达水平与miRNA-18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较高、入院时PaO2/FiO2较低、Circ0038467表达水平较高、miRNA-182表达水平较低分别是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irc0038467表达水平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0.815,AUC为0.851(95%CI:0.782~0.920),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22%、74.07%;入院时外周血miRNA-182表达水平预测院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0.535,AUC为0.821(95%CI:0.756~0.885),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50%、71.79%。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irc0038467异常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miRNA-182而促进其院内死亡,早期测定Circ0038467、miRNA-182表达水平有助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早期筛查。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作用的分析
      于鑫光, 曹亚芹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63-65. 
      摘要 ( 4 )   PDF (992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药物咨询服务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4年1—6月期间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常规用药服务的1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4年7—12月期间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药物咨询服务的1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学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学服务质量各项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药学服务中应用药物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率和药学服务质量,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气管涂层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研究
      申福国, 杨钰, 孔维丽, 石寒冰, 姜云飞, 于霁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66-68. 
      摘要 ( 6 )   PDF (1159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方法: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稀土钆掺杂羟基磷灰石气管支架涂层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取清洁级SD大鼠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4只。观察各组受试动物前后的皮内刺激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反应、体质量变化、血液学及血生化结果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结果: 皮内刺激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点周围皮肤无红肿现象,原发刺激指数(rimary irritation index,PII)评分为极轻微刺激;全身急性毒性实验:材料浸提液注射入实验动物腹腔后体质量虽有波动,但体质量及其增长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及血生化:两组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实验组内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气管涂层材料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对应的抑菌率为 59.8%。结论: 掺钆羟基磷灰石气管涂层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抗结核分枝杆菌性能,为后期抗结核分枝杆菌支架材料开发与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淄博市第一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菌种分布情况研究
      刘燕, 高海恋, 孙丰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69-70. 
      摘要 ( 6 )   PDF (990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淄博市第一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患者的菌种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采集疑似MTB/NTM感染患者的痰液、灌洗液、尿液、胸腹腔积液和穿刺液等标本,采用BD-960液体快速培养方法得到目的菌株,结合荧光PCR熔解曲线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研究NTM感染的情况和菌种分布特征。结果: 研究表明,淄博市第一医院不同NTM的分离率存在明显差异,在不同人群中有较大差异。结论: 本研究可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巍, 任鑫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71-73. 
      摘要 ( 6 )   PDF (993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肺结核患者共50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查征象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结核空洞、钙化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积液检出率高于X线(P<0.05)。结论: 与传统X线相比,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更好,能更清楚地显示出病灶的隐藏点,并能更好地检测出病灶的形态,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
      肺痹汤2号治疗感染后肺纤维化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艳芳, 孙维颖, 许佳, 付跃峰, 王洋, 史华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74-77. 
      摘要 ( 7 )   PDF (1056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肺痹汤2号治疗感染后肺纤维化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10月昌平区中医医院肺病科就诊的60例感染后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肺痹汤2号,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EF)、一氧化碳弥散(DLCO)]、胸部CT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MEF、DLCO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MEF、DLCO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部C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胸部C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结论: 肺痹汤2号能够有效改善感染后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延缓纤维化进程,安全性良好。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影像学特点及并发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
      宋飞飞, 杜春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78-80. 
      摘要 ( 3 )   PDF (1044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影像学特点及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通过痰培养结果、影像学检查资料、血清学检测结果等,明确病原菌分布情况,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并发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12%),常见菌种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2.62%)、大肠埃希菌(16.67%)、铜绿假单胞菌(11.31%)和鲍曼不动杆菌(9.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9.76%),以肺炎链球菌(18.4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31%)为主;真菌(10.12%)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影和实变影,部分患者出现了空洞影;年龄≥80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蛋白血症(<30 g/L)及混合感染是并发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像学检查多呈现多叶病变,高龄、基础疾病、营养状态、混合感染等是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鞠梅洁, 苏凤梅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81-83. 
      摘要 ( 4 )   PDF (1047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形式,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23年3—9月期间进行治疗的老年慢阻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血氧饱和度、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住院舒适度、情绪量表施以统计。结果: 30例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为100.0%,其中有效为28例,改善为2例。30例研究对象退热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咳痰消退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7±0.41)d、(3.03±0.20)d、(1.34±0.32)d、(3.10±1.09)d、(1.26±0.10)d、(7.14±1.60)d。治疗后研究对象SaO2、IL-6、CRP及PCT水平分别为(93.80±8.22)%、(75.83±9.01)ng/L、(6.53±1.23)mg/L、(27.28±8.62)ng/ml;治疗后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对象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对象住院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应用于老年慢阻肺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的研究
      夏晓晓, 王梦茹, 武秀玲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84-86. 
      摘要 ( 6 )   PDF (996KB) ( 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肺炎采取氨溴索+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老年DM合并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氨溴索+抗菌药物)和对照组(抗菌药物)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老年DM合并肺炎患者效果良好。
      盐酸氨溴索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朱振初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87-89. 
      摘要 ( 4 )   PDF (995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辅助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助盐酸氨溴索,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最终获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所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体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均较少,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盐酸氨溴索应用于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中,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青年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分析
      卢继永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90-92. 
      摘要 ( 5 )   PDF (991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青年女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施治提供有效指导和参照。方法: 抽选60例青年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后对其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主要有孕酮、雌二醇和促卵泡生成素等指标,分析并统计结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MI)数据明显提高(P值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的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升高,而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明显降低(P值均<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而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呈逐步降低趋势(P值均<0.05)。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和体质量、BMI呈正比关系(P值均<0.05),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和体质量、BMI呈反比关系((P值均<0.05));而病程和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较弱,可有一定趋势。病程延长,对性激素水平的不利影响越大,但这种影响相对很小。结论: 在青年女性肺结核患者中,采取抗结核治疗可积极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加速雌二醇与孕酮的合成和分泌,并降低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这一调节作用是持续和逐步增强的,便于促进患者内分泌功能和生殖健康恢复。
      增强T2 FLAIR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杨景云, 熊媛, 雷霖涵, 赵省婷, 赵得荣, 苏艳, 徐根深, 胡加耀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93-95. 
      摘要 ( 6 )   PDF (1186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增强T2 FLAIR序列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保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24年12月接受检查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儿40例,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脑脊液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比较增强T2 FLAIR和增强T1WI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增强T2 FLAIR与增强T1W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增强T1WI(P<0.05)。结论: 增强T2 FLAIR能提高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从而降低漏诊风险,为患儿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邢霄, 芮爱菊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96-100. 
      摘要 ( 5 )   PDF (1060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方法: 选取高淳人民医院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术患者62例,根据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1例(采用ERAS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干预),两组共干预1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同时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检测患者的机体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CPI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WBC计数、CRP、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ERAS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肝内胆管结石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还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娜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01-104. 
      摘要 ( 6 )   PDF (106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运城市盐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组,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了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4例)与非肺部感染组(6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50%。胸部CT或X线片显示双肺感染与单肺感染分别有11例、3例,主要呈现为斑片状浸润或叶段实变;14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高热、中等度发热、低热、无发热分别有3例、3例、4例、4例;8例患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咳嗽与咳痰症状;9例患者听诊闻及湿啰音;4例出现了胸腔积液;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症状;12例出现了PCT表达水平增加;9例出现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出现了降低。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肺部感染组与非肺部感染组在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 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 d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湿啰音、PCT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临床表现。年龄≥60岁、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休克、并发意识障碍、有吸烟史、并发糖尿病、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7 d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呼吸训练辅助治疗胸腔镜术后肺癌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
      罗莎, 赵容, 王茂, 李新, 周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05-109. 
      摘要 ( 6 )   PDF (106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呼吸训练辅助治疗胸腔镜术后肺癌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治疗的152例胸腔镜术后肺癌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120例,系统性呼吸训练辅助治疗)和对照组(45例,常规呼吸训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引流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痰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咳痰量、镇痛剂应用次数、VAS(24h、48h、72h)、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48 h引流量、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并发症种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胸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呼吸训练改变常规呼吸训练的局限性,可促进术后肺癌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强化咳痰能力,提高肺功能,减少并发症。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郭召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10-112. 
      摘要 ( 4 )   PDF (99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山西忻州市保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4例)与非感染组(10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有44例在术后发生了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3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5岁、BMI>24、手术时间>2 h、并发糖尿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低蛋白血症、吸烟均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75岁、BMI>24kg/m2、手术时间>2 h、并发糖尿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低蛋白血症、吸烟等均是导致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此有必要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通过强化健康教育、生活管理、早期呼吸功能锻炼、缩短手术时间等方式促使患者远离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促使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有效降低。
      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糖指标和感染治愈率影响分析
      袁俊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13-116. 
      摘要 ( 6 )   PDF (999KB) ( 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对血糖指标和感染治愈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治疗,就两组的治疗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治愈率和总有效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等血糖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表现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更短(P值均<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但观察组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将胰岛素注射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可以有效提升感染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促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机体感染状况。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赵军利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17-120. 
      摘要 ( 5 )   PDF (1068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健康医院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脑钠肽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7.65±1.23)μmol/L、(98.75±5.23)pg/mL和(22.23±2.41)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3±1.66)、(118.76±5.36)和(35.24±3.15)(P值均<0.05);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血量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P值均<0.05);研究组的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更高,气道阻力更低(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PLT和HCT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李松柏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21-124. 
      摘要 ( 9 )   PDF (101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绛县健康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与未感染组(50例),收集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LT和HCT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的PLT较未感染组更低,HCT较未感染组更高(P<0.05);两组年龄、病程与既往肺疾病史、术中出血量和置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T、PLT和年龄及既往肺疾病史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LT+HCT预测的AUC为0.820,高于单一PLT的0.711,HCT的0.701。结论: PLT和HCT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肺部感染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更利于提高预测准确度。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比例及危险因素分析
      高俊强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25-128. 
      摘要 ( 5 )   PDF (101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0例,其中60例术后并发肺炎。分析并发肺炎患者的特点,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其引发肺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400例研究对象中,术后60例发生肺炎,所占比例为15.00%。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并发肺部疾病、吸烟史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的范围、手术整个过程所用时间、患者自身是否在手术前就伴有肺部疾病以及患者吸烟时间的长短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引发术后并发肺炎的因素多样,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并发肺部疾病、吸烟等,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以便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肺炎,促进患者术后更好康复。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的效果分析
      董聪聪, 巩高峰, 廖一超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29-133. 
      摘要 ( 7 )   PDF (1073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90例喘憋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因子水平、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等肺功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IL-6、CRP等炎症因子水平、FVC、FEV1等肺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6、CRP等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FVC、FEV1等肺功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的效果显著,不仅能缓解患儿憋喘、咳嗽等症状,还能改善其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和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联合治疗方案。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分析
      何成, 刘阳, 廖庆峰, 简佳庆, 付小刚, 简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34-137. 
      摘要 ( 7 )   PDF (105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 选择新余市人民医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37例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激光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治疗费用及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100.00%)和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8.95%,73.68%);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1.05%,15.79%);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费用为(1000.18±21.29)元,低于对照组的(2010.04±40.51)元;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咳血、发热等症状缓解时间为(5.39±0.43)d、(6.15±0.49)d、(5.12±0.42)d、(3.06±0.12)d短于对照组的(9.12±1.02)d、(10.37±0.65)d、(8.16±0.57)d和(5.1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联合药物治疗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快速缓促进患者支气管管腔通畅和缓解其躯体不适症状,还能减轻其治疗负担,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高效、安全、低廉的联合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孙运博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38-140. 
      摘要 ( 6 )   PDF (99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气管扩张剂),观察组采取新型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比较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CT指标更高、炎症指标(CRP、TNF-α、IL-8)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糖皮质+扩张剂可以有效改善肺部通气指标,也可显著降低体内炎症指标,且联合用药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整体疗效也较高。
      二维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
      暴建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41-143. 
      摘要 ( 4 )   PDF (995KB) ( 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二维高频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分别在院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和二维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二维高频超声在诊断效能指标、对2~3cm以及3~3.5cm病灶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值均<0.05)。结论: 二维高频超声临床诊断效能良好,可临床应用。
      单肺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王冀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44-146. 
      摘要 ( 5 )   PDF (997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单肺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抽签的结果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观察组接受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提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之对照组而言,炎症因子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单肺麻醉期间实施肺保护性通气能显著的提升肺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在高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种玉婷, 黄玉蓉, 罗倩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47-150. 
      摘要 ( 5 )   PDF (1001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基于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24年住院患者7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周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照组单一性开展基础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呼吸支持阶梯化管理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以治疗前、治疗1周后作为时间观察点,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结果、营养指标结果、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的临床相关用时。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3项)检测值、营养指标(3项)检测值相近,为较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复测两组血气水平,观察组除PaCO2更低以外,其余两项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营养指标检出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用时较对照组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开展呼吸支持联合营养支持疗法,能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状态,并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引用价值。
      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治疗呼吸衰竭治疗的效果
      张丹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51-153. 
      摘要 ( 6 )   PDF (1048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对呼吸衰竭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医院诊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无创呼吸机治疗,30例)与研究组(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治疗,30例)。对比两组的呼吸功能、血气指标、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血氧饱和度(S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C-反应蛋白(CRP)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湿化治疗仪用于呼吸衰竭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但高流量湿化治疗仪更能改善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与呼出气一氧化氮的相关性研究
      周敏杰, 蒋静, 钱芝华, 季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54-156. 
      摘要 ( 9 )   PDF (960KB) ( 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小气道功能障碍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小气道功能障碍,FeNO含量进行分析、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了2022年至2024年在江苏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情况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伴随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为无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研究指标包括小气道功能障碍指标(最大呼气流量MEF25及肺活量VC)、FeNO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在小气道功能(MEF25和VC)、FeNO水平、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CO2)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组中, MEF25(2.5±0.4)L/s和VC(2.1±0.3)L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7±0.5 )L/s和(3.0±0.4)L,而FeNO的水平(44.3±6.2)pp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26.5±5.7)ppb。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评分(7.8±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0)分,血氧饱和度(88.5±2.4)%和二氧化碳分压(42.6±3.1)mmH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94.7±2.6 )%和(39.2±2.9 )mmHg。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发合并小气道功能障碍者FeNO含量,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差,提示小气道功能障碍可成为哮喘急性发作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FeNO水平及血气分析在评价哮喘急性发作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胡松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57-159. 
      摘要 ( 6 )   PDF (1015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6月四川省成都上锦南府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其中80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肺癌68例,检出率为85.00%,非早期肺癌12例,检出率15.00%;病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标准一致性好(kappa=0.826);多层螺旋CT检测早期肺癌的特异度为83.33%、敏感度为92.64%、阳性预测值为96.92%、阴性预测值为67.67%和诊断准确率为91.2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优。
      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
      周春燕, 蓝小春, 邱慧, 方玉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60-163. 
      摘要 ( 5 )   PDF (997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0例,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h血糖<6.9mmol/L)和血糖控制不良组(30例,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两组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14.97±1.58)μg/ml、(2.89±0.32)μg/ml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12.23±1.04)μg/ml、(2.52±0.27)μg/ml,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66.67%),血糖控制良好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血糖控制水平越佳,抗结核治疗效果越好。
      多元运动联合音乐疗法在老年患者肺炎护理中的作用
      陈少芬, 金安岳, 陈思思, 蓝爱春, 张晓晓, 吴甜莺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64-167. 
      摘要 ( 7 )   PDF (998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和分析多元运动联合音乐疗法在老年患者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老年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开展临床实践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元运动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4周、12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指数(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4周后、干预12周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心功能、运动耐量、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多元运动联合音乐疗法在老年患者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提高其心功能、运动耐量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获得较高满意度。
      氧化应激与气道炎症反应在产后出血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作用研究
      赖晓慧, 麻彬彬, 王蕾茜, 郑美凤, 王晓蕾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68-170. 
      摘要 ( 4 )   PDF (997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和气道炎性反应与产后出血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T)的相关性及该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方法。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例产后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仅对观察组实施VAT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T发生情况。于机械通气48 h后检测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患者中发生VAT患者(VAT组)和未发生VAT(非VAT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VA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VAT组机械通气48 h后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低于非VAT组(P<0.05),MAD、IL-6、TNF-α表达水平高于非VAT组(P<0.05)。结论: 氧化应激和气道炎性反应均为产后出血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T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与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VAT发生率。
      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在妊娠期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邵樟芳, 汪丽君, 丁黎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71-174. 
      摘要 ( 5 )   PDF (104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在妊娠期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4例,均为妊娠期肺炎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指数(FEV1/FVC)、6min内尽量行走(6MWD)、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最大每分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最大口腔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aximal expiration pressure,MEP)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MWD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腔阻断压(P0.1)低于对照组,观察组QOL评分(47.62±4.19)分高于对照组(33.61±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肺炎患者运用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豪倩, 朱霞, 席明霞, 肖芬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75-180. 
      摘要 ( 6 )   PDF (1080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56例在接受常规干预的同时接受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第1个月、干预第3个月、随访第3个月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栓、置管侧肢体水肿、导管移位以及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第1个月、第1个月、随访第1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置管侧肢体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并维持患者带管期间运动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NT-proBNP及PCT水平变化
      张蕾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81-183. 
      摘要 ( 7 )   PDF (1075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脑利钠肽N端前体肽(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动。方法: 对2023年9月2日至2025年2月28日期间四川泰康医院收治的73例慢阻肺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伴有下呼吸道感染,将其分为两组:A组(23例,单纯慢阻肺病患者)和B组(50例,慢阻肺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和PCT水平,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和PCT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在预测慢阻肺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效能。结果: B组的血清NT-proBNP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51.50(227.50,1672.00)pg/mL、PCT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140(0.090,0.337)μg/L,均分别高于A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134.00(60.00,460.00)pg/mL及中位数(四分位数)中位数(四分位数)0.040(0.021,0.0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NT-proBNP、PCT单独检测时,对于预测慢阻肺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均具有一定的效能,其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7、0.939、86.00%、78.00%、65.2%、95.7%。当这两种指标联合应用时,预测效能显著提升,AUC值达到0.94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提升至78.00%和95.70%。结论: 慢阻肺病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和PCT水平显著升高。两种实验室指标联合使用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因此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变化,预测慢阻肺病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为临床及时防控提供依据。
      多索茶碱联合芪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喘症状的临床效果
      张小辉, 刘喜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84-187. 
      摘要 ( 4 )   PDF (106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索茶碱联合芪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阻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咳喘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慢阻肺病咳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索茶碱联合芪地汤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慢阻肺病咳喘症状患者通过多索茶碱联合芪地汤的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也能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血浆D-二聚体、CRP检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冯梦雪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88-190. 
      摘要 ( 5 )   PDF (104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治疗,检测两组的D-二聚体、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CRP检测可作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祝方旭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91-194. 
      摘要 ( 4 )   PDF (105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6月至2025年1月80例重症肺炎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索,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利奈唑胺的基础上添加盐酸氨溴索不仅有助于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血气状态和肺功能,还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不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研究
      周娟娟, 孙文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95-197. 
      摘要 ( 5 )   PDF (101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8例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较对照组(82.05%)更高(P<0.05);观察组热退、咳嗽缓解、肺部啰音消失时长与留院时长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咳嗽、喘息、痰壅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较对照组(25.64%)更低(P<0.05)。结论: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小儿肺炎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孙文华, 周娟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198-200. 
      摘要 ( 5 )   PDF (101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在小儿肺炎中采取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正定二五六医院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就诊期间筛选7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功能检测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炎采取布地奈德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改善肺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运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徐猛, 黄鹤, 许良兰, 王金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01-203. 
      摘要 ( 4 )   PDF (99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用于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7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和血气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炎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为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既改善了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又缓解了炎症反应,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新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04-207. 
      摘要 ( 5 )   PDF (102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联用纳肾降肺平喘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高,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更短,撤机失败率、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血气指标更优(P<0.05)。结论: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并降低撤机失败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较少。
      柴胡桂枝汤治疗因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的效果研究
      沈初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08-211. 
      摘要 ( 4 )   PDF (100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柴胡桂枝汤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其对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中医科2023年3月至2024年12月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组,予以对照组(45例)西药(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使用柴胡桂枝汤,比较两组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结果: 比较用药前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CD8+ T细胞水平下降,CD3+、CD4+和CD4+/CD8+ T细胞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肝损伤患者柴胡桂枝汤辅助治疗方案,可控制其发展进程,对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构建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
      洪华林, 孟鸿鑫, 王飞, 邵伟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12-216. 
      摘要 ( 8 )   PDF (1122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构建其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59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构建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595例患儿中101例发生预后不良,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6.97%(101/595)。预后不良组年龄<5岁、病程≥7 d、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发热时间、外周血CD4+/CD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DW、CRP、IL-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PDW≥14.51%、CRP≥32.34 mg/L、IL-2≥2.96 pg/ml、PLT<185.18×109/L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风险的一致性良好(X2=3.749,P=0.681),Calibration曲线显示,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Bootstrap法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41(95%CI:0.778~0.94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P<0.001)。结论: 病情严重程度(重度)、外周血CD4+/CD8+<1.4、胸腔积液、PDW≥14.51%、CRP≥32.34 mg/L、IL-2≥2.96 pg/ml、PLT<185.18×109/L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后风险列线图模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分析
      张少仕, 刘淼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17-219. 
      摘要 ( 4 )   PDF (99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0例MPP患儿,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将其进行如下分组:PB组(23例)、非PB组(77例),并详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 PB组患儿临床症状(支气管阻塞、呼吸困难、住院和发热时间)和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肺实变、支气管黏液嵌塞征、胸腔积液、累及胸膜病变、节段性肺不张)均明显高于非PB组(P<0.05)。结论: MPP并发PB患儿可优先考虑使用胸部CT扫描,能够为临床进一步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杰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20-222. 
      摘要 ( 6 )   PDF (994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通用医疗三二〇一医院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收治的40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加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较为良好;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路径联合质量反馈,可以优化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疼痛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
      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孙丽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23-225. 
      摘要 ( 5 )   PDF (1018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孕妇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抗感染,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比较患者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部症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指标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肺部症状情况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总体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孕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相对于红霉素安全性更高,是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尤本月, 王雪莲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26-229. 
      摘要 ( 8 )   PDF (105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24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集束化护理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即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SaO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气道黏膜功能。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血象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5,P=0.013);出院时,观察组PaC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PSQI、APACHE-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膜粗糙肿胀、黏膜糜烂、炎性狭窄、粘液栓阻塞、粘液栓阻塞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2,P=0.004);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气道廓清护理技术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脊柱损伤患者肺部护理的效果研究
      王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30-233. 
      摘要 ( 6 )   PDF (100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气道廓清护理技术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脊柱损伤患者肺部护理的效果。方法: 参照纳入标准,回顾性收集2024年1—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肺部护理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气道廓清护理技术,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0天的动态肺顺应性(Cdyn)、最大肺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MBI)、脊髓损伤水平评分(ASIA),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PEF、MVV、Cdyn水平和MBI指数[分别为(9.82±1.34)L/min、(98.52±5.67)L、(43.52±3.43)k/ml·cmH2O-1和(70.03±3.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8±1.25)L/min、(78.12±5.16)L、(31.52±4.67)k/ml·cmH2O-1和(59.12±3.56)分],ASIA、VAS和ODI评分[分别为(15.02±2.12)分、(3.17±1.32)分、(41.08±3.25)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02±3.22)分、(5.23±1.08)分、(52.67±3.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50、13.305、10.355、11.380、7.782、6.039、12.628,P<值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36.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1,P=0.017)。结论: 气道廓清护理技术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脊柱损伤患者的肺部护理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疼痛、提高体质量指数,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临床推广。
      护理研究
      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清, 李丽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34-236. 
      摘要 ( 3 )   PDF (995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研究应用6S分诊管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护理人员30名(选取时间: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23年3月开始实施6S分诊管理模式,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阶段设为干预前(常规管理模式),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阶段设为干预后。比较两组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素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差异性。结果: 干预后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综合素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实施6S分诊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满意度、专业素质以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并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对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彭泽华, 陈晓东, 林碧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37-239. 
      摘要 ( 5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应对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价值。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5月至2024年9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ICU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采用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34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住院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NICU住院时间)、进行或撤除呼吸机后48 h内发生的肺炎情况,以及家属对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68.51±3.19)mmHg]和血氧饱和度[(95.51±3.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9±2.06)mmHg和(93.06±2.28)%],机械通气时间[(5.21±0.45)d]、NICU住院时间[(9.34±0.51)d]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00%(0/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3±0.76)d和(10.29±0.86)d和11.76%(4/34)],家属满意度评分[(91.61±2.28)分]明显高于照组[(80.58±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8,P=0.001;t=3.744,P=0.001;t=5.414,P=0.001;t=5.540,P=0.001;X2=4.250,P=0.001;t=23.803,P=0.001)。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对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显著,有助于优化患儿的血气相关指标,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精准护理理念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田兵兵, 刘焱, 何琛, 王亚敏, 罗璇, 代勇, 刘洁琼, 尤丽娜, 何鑫睿, 于振波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40-243. 
      摘要 ( 6 )   PDF (1055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精准护理理念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精准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一次性置镜成功率、术后疼痛指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术后2 h进行评估]及术前及术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疼痛、低氧血症、咯血、气道痉挛和心律失常)、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9.15±4.78)min]、术后疼痛指数评分[(2.35±0.72)分]、术前与术后心理状态评分[分别为(42.52±2.64)分和(25.70±3.65)分]、不良反应发生率[3.92%(2/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4.22)min、(3.05±0.87)分、(43.64±2.68)分、(29.86±3.62)分、19.61%(10/51)],一次性置镜成功率[98.04%(50/51)]和护理效果满意度[92.16%(47/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31%(43/51)和74.51%(3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0;t=4.427,P=0.000;t=2.126,P=0.036;t=5.779,P=0.000;t=5.971,P=0.015;X²=4.793,P=0.029;X²=4.518,P=0.034)。结论: 精准护理理念通过整合个体化评估、精细化操作和动态管理,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中可显著优化手术指标,并提升安全性和满意度。
      全面护理对提升妊娠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观察
      黄晓洁, 蒋婷婷, 陈艳艳, 戴丽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44-246. 
      摘要 ( 8 )   PDF (104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针对妊娠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行雾化治疗期间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是否接受全面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全面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后的症状总改善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和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总改善率[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24/30)],住院时间[(4.7±1.5)d]明显短于对照组[(7.1±2.0)d],肺部感染率[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4/30)],护理人员在责任心、成就感、沟通能力、积极性、观察能力、亲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雾化吸入操作等方面的评分[分别为(4.4±0.2)分、(5.0±0.3)分、(4.6±0.4)分、(5.0±0.3)分、(4.1±0.5)分、(4.6±0.3)分、(4.2±0.5)分、(4.8±0.3)分]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0.3)分、(4.0±0.3)分、(3.9±0.1)分、(4.2±0.4)分、(3.6±0.7)分、(3.7±0.9)分、(3.8±0.2)分、(3.5±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²=5.902,P<0.05;t=7.923,P<0.05;X²=8.643,P<0.05;t=5.098,P<0.05;t=6.113,P<0.05;t=6.349,P<0.05;t=5.970,P<0.05;t=6.023,P<0.05;t=6.008,P<0.05;t=4.323,P<0.05;t=5.876,P<0.05)。结论: 妊娠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前后,采取全面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排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张健, 杨蕾, 华芸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47-249. 
      摘要 ( 7 )   PDF (99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5年1—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包括发热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退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64±1.11)d、(5.65±1.11)d、(2.11±0.9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8±1.51)d、(7.88±2.14)d、(3.54±1.22)d],观察组FVC、FEV1、FEV1/FVC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分别为(2.58±0.52)L、(2.45±0.41)L、(86.36±9.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1±0.32)L、(2.14±0.32)L、(80.01±9.2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93,P=0.000;t=5.066,P=0.000;t=5.125,P=0.000;t=3.319,P=0.016;t=3.264,P=0.001;t=2.622,P=0.011;X2=9.316,P=0.002)。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指标。
      腹式呼吸康复训练联合布地奈德对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吕一宁, 麻彬彬, 郑美凤, 邹赛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50-253. 
      摘要 ( 4 )   PDF (1000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康复训练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双盲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式呼吸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呼吸困难评分[采用呼吸困难指数(MMRC)量表评价]、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6MWD试验)及生活质量[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量表)]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MMRC评分[分别为(2.64±0.40)分和(2.62±0.43)分],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分别为(1.10±0.68)L和(1.12±0.67)L、(0.79±0.26)L和(0.80±0.24)L、(51.37±3.29)%和(51.35±3.30)%、(52.43±3.93)%和(52.40±3.96)%],6MWD试验[(309.80±51.68)m和(309.85±51.65)m]及WHOQOL-BREF评分[包括社会状况:(50.09±6.52)分和(50.10±6.50)分、环境状况:(51.29±4.89)分和(51.30±4.88)分、生理功能:(51.96±6.05)分和(51.99±6.08)分、心理功能:(50.67±5.21)分和(50.69±5.20)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7,P=0.806;t=0.152,P=0.880;t=0.205,P=0.838;t=0.031,P=0.975;t=0.039,P=0.969;t=0.005,P=0.996;t=0.008,P=0.994;t=0.010,P=0.992;t=0.025,P=0.980;t=0.020,P=0.984);干预后研究组的MMRC评分[(1.40±0.10)分]低于对照组[(2.00±0.30)分],FEV1、FVC、FEV1/FVC、FEV1预计值百分比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分别为(1.99±0.73)L、(1.50±0.40)L、(60.12±3.54)%、(64.12±5.18)%],以及6MWD评分[(360.60±62.00)m]和WHOQOL-BREF评分[包括社会状况:(62.50±7.20)分、环境状况:(64.65±6.90)分、生理功能:(65.90±7.50)分和心理功能:(63.30±9.0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0.38)L、(1.05±0.47)L、(57.00±3.25)%、(56.80±4.90)%、(334.20±58.45)m、(57.30±6.50)分、(59.40±6.70)分、(59.85±8.30)分、(56.75±8.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00;t=3.424,P=0.000;t=5.287,P=0.000;t=4.702,P=0.000;t=7.436,P=0.000;t=2.244,P=0.000;t=3.882,P=0.000;t=3.954,P=0.000;t=3.920,P=0.000;t=3.939,P=0.000)。结论: 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行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期间接受腹式呼吸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干预方案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作用研究
      杜欣欣, 钱静娟, 藏婷婷, 许良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54-256. 
      摘要 ( 6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尽早康复,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精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护理对比实验展开研究,择取86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样本,组别划分以抽签决定,参照组、观察组中均纳入43例患者,收集在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两种干预模式下患者的数据并对比,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的数据来说,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负面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康复速度更快(P值均<0.05)。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在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可以稳定其血糖指标,改善预后效果。
      临床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黄亮红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57-260. 
      摘要 ( 7 )   PDF (1052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金华市婺城区人民医院诊治的所有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发热、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对的复常时间、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咳嗽、憋喘临床症状的复常时间[分别为(3.01±0.26)d、(3.20±0.36)d、(1.68±0.5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3±0.80)d、(4.56±0.92)d、(4.59±0.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和FEV1/FVC指标水平[分别为(1.94±0.66)L、(5.21±3.14)L、(69.87±11.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2±0.60)L、(4.43±3.13)L、(61.21±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23、0.126、0.085,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0.43±3.27)分、(58.43±3.59)分、(60.84±5.88)分和(58.67±3.7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63±4.32)分、(42.54±3.83)分、(51.13±4.90)分和(50.12±4.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1、0.162、0.114、0.086,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1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597,P<0.05)。结论: 对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提升患者护理的效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效果的影响
      李海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61-263. 
      摘要 ( 6 )   PDF (993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予以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能够使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明显提升,促进患者自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其保持良好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预测性护理对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
      刘玲俊, 陈丹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64-266. 
      摘要 ( 6 )   PDF (994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预测性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60例入住我院ICU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案分组,两组均为30例,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测性护理。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临床指标、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项通气功能指标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测性护理可规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促进临床恢复和机体康复,值得参考应用。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及生活质量分析
      戴琪, 汪叶, 姚垣舟, 张兰兰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67-268. 
      摘要 ( 6 )   PDF (98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及生活质量予以分析。方法: 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予以常规护理、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辅以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
      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王婉莉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69-271. 
      摘要 ( 4 )   PDF (1050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7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3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参照组的22.86%(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参照组的77.14%(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手术室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采用程序化路径护理ECMO救治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吴国庆, 许玉男, 董婷婷, 夏敏, 韦梅, 韩小琴, 徐何群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72-274. 
      摘要 ( 7 )   PDF (99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ECMO救治时运用程序化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江苏省3家三甲医院收治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例资料(70例),包括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35例,以及接受程序化路径护理的研究组患者35例,对血气指标、生活质量等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前血气指标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研究组高,二氧化碳分压对照组高(P<0.05);预后相关指标中的ECMO支持时间、氧合指数恢复正常时间、入院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研究组较短(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研究组高(P<0.05);分别护理后生活质量分数、护理满意度高的一组为研究组(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ECMO救治时,实施程序化路径护理,会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经护理辅助ECMO治疗,缩短疾病救治时间,预防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开展集束化护理服务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许玉男, 吴国庆, 韦梅, 夏敏, 韩小琴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75-277. 
      摘要 ( 4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服务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4年1-12月本院EICU病房患者64例,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方式,分组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组人数均为32例,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PO2指标高于对照组,PCO2、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1(3.13%)、病死率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集束化护理服务为EICU患者提供服务,可明显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可推广。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行PET/CT检查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实施价值观察
      杨林, 万淑红, 张艳, 许凤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78-280. 
      摘要 ( 5 )   PDF (101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行PET/CT检查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行PET/CT检查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纳入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采取单双数法,将20例纳入观察组,将其余20例纳入参照组,为全部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检查指标、检查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检查指标对比,观察组较优;观察组检查依从性相比于参照组较高;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值均<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PET/CT检查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检查效率和效果,促进检查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建议广泛应用。
      实施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探讨
      乙姗姗, 刘盼, 梁宵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81-283. 
      摘要 ( 4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VATS)过程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价值,以及对患者术后康复、舒适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次入选对象84例,均源自医院手术室电子信息系统,设置时间跨度为2023年4月至2024年12月,通过信封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基础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期间收集两组的康复指标,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术后疼痛评分低、出血量少(P<0.05);研究组干预后各项情绪分(HAMA和HAMD)降低(P<0.05);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的服务满意度,研究组总分数大于90分,内部各项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极大提升,量表各项参数更高(P<0.01)。结论: 在进行VATS肺癌根治术的过程中,精细化护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的细节,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手术体验,简化手术及治疗流程,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急诊老年肺炎患者施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服务的效果分析
      朱丽萍, 陈瑜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84-286. 
      摘要 ( 3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诊老年肺炎患者施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服务的效果。方法: 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急诊老年肺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40例,分析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服务运用在急诊老年肺炎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心理状态,提升希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人文关怀对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解月娥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87-290. 
      摘要 ( 5 )   PDF (999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依据纳排标准挑选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取的病例进行分组,数字为单数将其划分至对照组,数字为双数则归入观察组,每组均有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之外,额外融入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自尊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尊水平(外表、行为、社会)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较高趋势(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日常护理实践里,能有效舒缓患者内心存在的负面情绪,可维护其自尊心,生活状态有所改善,充分展现出重要意义,可进一步加以推广与运用。
      运动并呼吸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
      李桂林, 马洪方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91-293. 
      摘要 ( 4 )   PDF (993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运动并呼吸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运动并呼吸训练+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并呼吸训练可有效提升COPD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模式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效果及满意度研究
      王翠莲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94-297. 
      摘要 ( 6 )   PDF (1022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老年患者共64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均衡划分为两个组别,每组32例。基础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优化组则引入优质干预模式,重点监测核心指标[肺功能参数、呼吸困难分级体系评分(mMRC量表)、COPD问卷(CAT)评分、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干预,优化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CAT、mMRC评分均低于基础组(P<0.05);优化组满意度为96.88%,基础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举措可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对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起到改善效果,提升生活品质,满意程度较高,整体干预成效较为可观。
      肺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宋宝英, 王兴玲, 邓顺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298-300. 
      摘要 ( 5 )   PDF (1048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呼吸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呼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在慢阻肺缓解期患者干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协同护理模式改善间质性肺病激素治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张莉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01-303. 
      摘要 ( 4 )   PDF (1047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改善间质性肺病(ILD)激素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接受激素治疗的98例ILD患者,抽取时间段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之间,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为协同护理。结果: 研究组自护能力更好(P<0.05);研究组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协同护理对激素治疗ILD患者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自护能力、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满意度,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应该推广。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互联网+”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许莉, 傅晓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04-306. 
      摘要 ( 4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互联网+”聚焦解决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6例。按照奇偶分组法流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组3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实施“互联网+”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策。统计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健康教育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干预后,研究组健康教育、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2)经由护理干预,研究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互联网+”聚焦解决护理方案的应用,对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认知水平,减轻其负担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意义突出。
      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
      郑日华, 许泽芳, 杨婵萍, 邱进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07-310. 
      摘要 ( 5 )   PDF (1001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缓解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2周后,观察组SAS评分(27.95±2.46)分、SDS评分(29.80±2.12)分和PaCO2水平(48.20±3.99)mmHg低于对照组[(46.60±2.98)分、(41.30±4.23)分、(64.60±2.68)mmHg],PaO2水平(83.55±5.18)mmHg和SaO2水平(95.25±1.21)%高于对照组[(75.10±4.59)mmHg、(86.90±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住院时间(15.48±2.49)d、咳嗽缓解时间(9.36±1.07)d、咳痰缓解时间(9.15±0.97)d、喘息缓解时间(8.49±1.05)d均少于对照组[(18.38±3.56)d、(12.06±2.48)d、(13.15±2.47)d、(11.02±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患者情绪状态及血气分析指标,且临床症状恢复较快,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赵常征, 杲海霞, 支翔鹏, 芦永赞, 周兰彩, 郑言栋, 杨汝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11-313. 
      摘要 ( 6 )   PDF (996KB) ( 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SRF)患者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SRF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肺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SRF患者来讲可促进其康复,且效果良好。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治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赵琰, 唐琼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14-316. 
      摘要 ( 6 )   PDF (99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给予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雾化治疗后对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26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列法分到两组中,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治期间对照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雾化治疗,对比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耐量提高程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COPD患者应用呼吸功能锻炼与雾化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付莉洪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17-319. 
      摘要 ( 5 )   PDF (995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 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以收治的48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数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不良状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状态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于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较为突出,可促进肺通气功能改善。在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基础上,避免多方面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建议临床实践应用以及推广。
      强化心理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靳丽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20-322. 
      摘要 ( 5 )   PDF (1047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抽取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强化心理护理)。比对患者血气指标、满意度、不良情绪、临床指标、依从性。结果: 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通过对血气指标进行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PaC02低于对照组,Pa02、SPO2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差异大,研究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分析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依从性,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及血气指标状况,患者满意度高,疾病恢复速度快。
      气道精细化护理+气道廓清技术对预防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研究
      赵亚楠, 马雪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23-326. 
      摘要 ( 5 )   PDF (100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为肺炎患者开展循证理论下的气道精细化护理+气道廓清技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以本院呼吸科为开展基地,抽取该科室于2024年1—12月整年收治的共40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衡一致(20例)。将常规护理模式施行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另采取循证理论下的气道精细化护理+多功能气道管理系统(MetaNeb)实施气道廓清技术,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肺通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肺通气指标(3项结果)检测值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检测值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f-36表格评估得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得分均上升,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循证理论下的气道精细化护理+气道廓清技术能有效改善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并有效预防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优质护理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宋苗苗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27-329. 
      摘要 ( 7 )   PDF (1073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UGIB)合并呼吸道感染(RI)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UGIB合并RI患者,共计入组60例,双色球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时间指标(止血时间、呼吸道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住院等)更短,1个月内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UGIB合并RI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可降低1个月内再出血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其更满意,有应用价值。
      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对肺结节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的影响
      邢雪梅, 赵兰, 刘宏, 陈丰英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30-332. 
      摘要 ( 7 )   PDF (1047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对肺结节术后疼痛、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至2025年2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7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对两组术后疼痛、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与止痛药使用天数、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止痛药使用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结节术后患者开展揿针疗法联合耳穴压豆,能缓解术后躯体疼痛与心理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优质护理应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研究
      赵爽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33-335. 
      摘要 ( 6 )   PDF (994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收治68例老年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各组患者数均为34例。对照组的护理手段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护理手段为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水平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较为突出(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为突出(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改善情况较为突出(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进程来说,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较为突出,主要作用就是使得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基础上,提升生存质量水平,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借鉴与实际推广价值。
      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提升肺部大疱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黄玥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36-339. 
      摘要 ( 4 )   PDF (1022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对肺大疱切除术后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分为各40例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干预、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开展动机行为转化下的多轨道专科护理模式,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家属合作照顾在小儿支原体肺炎集束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冯美丽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40-343. 
      摘要 ( 6 )   PDF (999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小儿支原体肺炎集束化护理中实施家属合作照顾,并就该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3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病例入组的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集束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属合作照顾,就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要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在护理之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为优秀(P<0.05);护理后,两组的FVC及FEV1水平、PSSS及PedsQL4.0评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且观察组FVC及FEV1水平、PSSS及PedsQL4.0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家属合作照顾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集束化护理中效果确切,可以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尽快消失,同时能够增强患儿肺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父母社会支持水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精细化护理在降低肺癌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和静脉输液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分析
      李杏, 姚丽芳, 易慕辉, 杨林, 周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44-347. 
      摘要 ( 5 )   PDF (100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选择精细化护理对化学性静脉炎及化疗用药中静脉输液通路管理的效果。方法: 围绕肺癌患者护理干预开展,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比较分析常规护理与精细化护理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分别归入对照组与精细组,设定护理评价指标并分析结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精细组化学性静脉炎与静脉输液通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心理状态与自护能力评分改善明显,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效果显著,安全性、可行性与科学性凸显,利于降低静脉炎防治及静脉输液通路管理,还能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护理体验。
      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联合肺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张钰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48-351. 
      摘要 ( 7 )   PDF (105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2022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情绪状态、症状消失时间、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情绪状态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炎症反应低于对照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肺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肺功能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为肺癌手术患者提供基于微信+全程营养管理的应用效果
      周薇, 胡朝, 姚丽芳, 李杏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52-354. 
      摘要 ( 4 )   PDF (99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微信+全程营养管理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80例肺癌患者分为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基于微信+全程营养管理。对比干预后两组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数据、免疫指标数据较对照组更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肺癌手术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全程营养管理能积极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在肺炎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研究
      尹庭庭, 马璐珈, 黄蓉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55-357. 
      摘要 ( 7 )   PDF (995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于肺炎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2024年6—9月收治的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抽签法将60例患者分到参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每组30例。对两组肺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WHOQOL-BREF评分等进行统计与评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WHOQOL-BREF评分等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
      瓣膜病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米莉, 王伟, 吴民俊, 陈杰, 熊峰, 罗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58-360. 
      摘要 ( 5 )   PDF (1060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瓣膜病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未发生肺部感染进行分组,分为感染组(15例)和未感染组(89例),并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分析瓣膜病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瓣膜病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肺部疾病及长期吸烟史(P<0.05)。结论: 瓣膜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偏高,与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长期吸烟史存在密切关系。
      综述
      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何裕畅, 叶志辉, 张秀莲, 张诗雅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61-363. 
      摘要 ( 8 )   PDF (925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肺结核近些年的发病率有所升高,鉴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器官功能减弱,治疗尤为棘手。老年肺结核的病灶分布和临床特征均无典型性,且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多存在肺结核迁延不愈、外源性再感染问题,导致整体治疗现状不太理想,且因早期诊断难度大,病情易被耽误,容易进展为耐药肺结核。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开展个体化治疗,并加强用药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控,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控制疾病传播。
      提升呼吸科人事管理效率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卓, 肖雪娇, 赵妆凝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64-365. 
      摘要 ( 4 )   PDF (92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呼吸科作为医院高风险专科,其人事管理具有显著的专科特性与特殊挑战。本文基于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与组织行为学原理,系统综述了呼吸科人事管理效率提升的理论框架。着重说明弹性排班制度在应对季节性患者波动中的理论依据,以及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基于专科特性的人事管理创新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效能,为构建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的呼吸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结核病分子诊断技术的进展
      王珏, 姚瀚鑫, 孙雪娟, 冯丹, 吴秒一, 张铭锦, 马昕启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66-371. 
      摘要 ( 6 )   PDF (1039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的诊断依赖于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的互补。为了克服一些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新技术每天都在进步,甚至取代旧的技术,但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技术必不可少,不能丢弃。而结核病分子诊断技术有助于减少诊断延迟,提高结核病诊、治、防、控的能力。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进展
      李文耀, 孙晓龙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72-374. 
      摘要 ( 8 )   PDF (979KB) ( 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发病率全球攀升,中国患者众多,此类患者因高血糖致免疫功能受损,肺部感染发生率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45%。发病机制涵盖高糖环境利于病原体生长并抑制白细胞功能;肺部血管病变阻碍白细胞迁移、影响抗体分泌,且结构改变致肺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活性减弱等。诊断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需借助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痰培养、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摄影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与肺结核、肺癌等鉴别。治疗上,严格控制血糖,感染急性期优先胰岛素治疗;抗感染依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结果未明时可经验性用药;同时进行吸氧、祛痰、营养支持及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未来需深入研究以优化诊治。本文围绕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诊治展开深入探讨。
      学校结核病传播动力学特征与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梁雪芳, 王志英, 朱志鹏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75-379. 
      摘要 ( 8 )   PDF (1027KB) ( 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学校人群密集且流动性大,其传播风险尤为突出。尽管我国在结核病防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对于校园内结核病传播动力学及有效防控策略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并优化适用于学校的结核病传播动力学模型,深入探讨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易感性差异及其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机制;基于国内外典型校园结核病爆发案例,分析感染源追踪与传播链解析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评估现有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并提出以数字化手段辅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设计思路。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与多方协作机制,为未来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医及针灸推拿辅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
      燕彩迪, 田凤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80-383. 
      摘要 ( 6 )   PDF (982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西医治疗虽已建立标准化方案,但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也面临一定挑战。而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强调整个体调控和个体辨证施治,其临床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通过对肺结核病机的认识进行综述,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可能发生的机理进行重点分析。研究表明,中医联合西医治疗在康复阶段可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针灸推拿作为补充手段也具有积极意义。认为中医综合治疗对肺结核患者的干预策略更全面,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魏珊珊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84-386. 
      摘要 ( 8 )   PDF (963KB) ( 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在结核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流行,传统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受到挑战,而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成为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本文综述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现状、联合用药策略等,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皮肤和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与护理对策
      崔向莹, 高亚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87-389. 
      摘要 ( 3 )   PDF (926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涉及肺部间质的病理改变的疾病,常伴随有多系统的临床症状,其中皮肤和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皮肤症状包括干燥、瘙痒、杵状指等,神经系统症状则包括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这些症状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皮肤症状通常由慢性低氧血症、免疫反应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引起,而神经系统症状多与低氧血症、免疫系统损伤等因素有关。本文结合病例分析,探讨了ILD患者皮肤和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护理干预的重点包括改善皮肤湿润度、缓解瘙痒、氧疗改善低氧血症、功能性锻炼以减轻神经症状。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负担。
      基于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诊疗方案的优化与实践
      苏莹莹, 黄鑫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90-392. 
      摘要 ( 5 )   PDF (926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结核伴肺癌患者的诊疗因其疾病复杂性与治疗的多样性而具有较高的挑战性。近几年,在此类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应用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逐步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本文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伴肺癌患者在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路径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临床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策略,以期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实践上的指导。
      胸部皮肤病变与肺结核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杨洁, 贾如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93-395. 
      摘要 ( 6 )   PDF (924KB) ( 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部皮肤病变作为临床常见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肺结核密切相关,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肺结核患者伴有皮肤病变的情况并不少见。本文回顾了胸部皮肤病变与肺结核之间的潜在关联,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变与肺结核的关系、病理机制,以及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此外,本文还对肺结核患者皮肤病变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早期鉴别和干预皮肤病变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肺结核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肺功能损伤患者的术前通气功能评估与围术期麻醉管理进展
      王国治, 胡敏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96-398. 
      摘要 ( 5 )   PDF (979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功能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往往因通气储备下降、气体交换障碍、肺顺应性减退等原因面临较高的麻醉风险。麻醉诱导期常易出现氧合不足和通气不全,术中通气策略设置难度加大,术后自主呼吸恢复亦存在延迟风险。因此,围术期管理需要从麻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肺功能状态,科学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术前应综合应用静态肺功能检测、心肺储备评估及影像手段,明确肺功能受损程度与麻醉耐受能力;术中应根据通气指标设置保护性通气模式,优化镇静和肌松药物的使用策略,减少气道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应加强镇痛支持和拔管评估,防止延迟拔管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本文以肺功能损伤患者为对象,结合麻醉手术科工作实际,从术前评估、术中通气及药物选择到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危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麻醉路径参考。
      呼吸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肾脏损害的关联
      房欣萌, 李晓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399-402. 
      摘要 ( 5 )   PDF (981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氧血症是多种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等)常见的并发症,且对神经系统和肾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低氧状态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意识障碍、认知下降、嗜睡等,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脑血管事件。同时,低氧血症还会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本文综述了低氧血症对神经和肾脏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肺部疾病患者低氧血症引发的神经系统和肾脏并发症,并提出了改善氧合、优化治疗方案及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本文为肺-神经-肾系统的多重损害提供了全面的治疗策略及管理建议,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慢性肺病管理中喉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牛佳昊, 张倩倩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03-406. 
      摘要 ( 5 )   PDF (1020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尽管ICS在控制病情、改善肺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部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喉部的影响,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见的喉部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痛、异物感、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真菌感染。ICS的喉部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涉及药物的局部沉积、代谢路径和吸入方式等因素。针对这些不良反应,临床上已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包括优化吸入技术、选择适合的药物、使用储雾器、及时漱口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药物在咽喉部的沉积,降低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对ICS引发喉部不良反应机制,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肺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生素应用研究进展
      何裕畅, 叶志辉, 张秀莲, 张诗雅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07-409. 
      摘要 ( 5 )   PDF (925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可防可治。近些年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慢阻肺病发病率有所上升。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可见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不良因素较多,主要为病原菌感染,需合理选用抗生素。当前常用抗生素有3个类别,分别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合理应用能够减少急性并发症,缩短疗效,发挥最佳效用。本文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定义、临床特征、常见原因、抗生素治疗几大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肺功能损伤患者麻醉管理中的通气策略与药物选择
      王若曦, 胡慧锦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10-413. 
      摘要 ( 4 )   PDF (928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功能损伤患者在接受麻醉时,因肺通气功能受限和气体交换障碍,常面临较高的麻醉风险。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个体化麻醉管理已成为保障肺功能损伤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关键。本文结合最新研究与临床经验,对肺功能损伤对麻醉管理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肺功能损伤(如限制性与阻塞性肺病)对麻醉药物的选择与通气策略的影响、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的适用性和剂量控制及给药方式、术中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及PEEP设置的应用,以及如何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氧合紊乱进行综述,为麻醉医生提供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术后恢复的实践依据和操作建议。
      从脾胃角度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李雪梅, 蔡晓静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S1):  414-416. 
      摘要 ( 6 )   PDF (926KB) ( 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由于小儿的脏器较为脆弱,气血不足,四季都可能患上这种病。咳嗽通常伴有痰,但近年来,随着流行性感冒的增多,肺炎治愈后遗留的慢性咳嗽也越来越多。小儿的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这往往导致小儿在外感邪祛后正气不足,肺气不敛,慢性咳嗽。笔者归纳近5年来医家对从脾胃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的看法及经验,希望通过归纳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方面提供一个治疗方向。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