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10
    上一期   
    • 目录
      第47卷第5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0-0. 
      摘要 ( 15 )   HTML ( 4 )   PDF (948KB) ( 2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规范·共识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 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 中国防痨协会老年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单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13-82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231
      摘要 ( 137 )   HTML ( 27 )   PDF (1442KB) ( 2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是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辅助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共识由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标准化专业分会和老年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共同组织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不同场景下的具体情况,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应用提出推荐意见。共识详细介绍了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并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场所人群及结核病诊断中的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具体的检测技术选择和应用建议;同时,对结核病疗效评价中感染检测结果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共识旨在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结核病防治和诊疗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助力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

      耐药结核病全口服短程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防痨协会,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30-83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87
      摘要 ( 89 )   HTML ( 9 )   PDF (1182KB) ( 14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2016年更新版)》中针对耐药结核病治疗推荐了全口服治疗方案。既往研究显示,使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与含注射剂治疗方案或长程治疗方案相比,可在保证治疗成功率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用药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更优的治疗依从性。世界卫生组织在《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4:耐药结核病治疗(2022年更新版)》中提出了针对耐药结核病治疗的6个月短程治疗方案(6BPaLM;其中,B:贝达喹啉,Pa:普托马尼,L:利奈唑胺,M:莫西沙星),开启了耐药结核病的全口服短程治疗时代。202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耐药结核病新治疗方案的快速通告,新方案与世界卫生组织既往推荐的短程口服耐药方案相比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全口服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由中国防痨协会牵头,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撰写了《耐药结核病全口服短程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耐药结核病全口服方案的研究进展,推荐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耐药结核病全口服短程治疗方案及适用人群,并且对全口服治疗方案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提出了共识意见。期望通过本共识的颁布,为我国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全面应用提供技术指引,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研究方案
      18~65岁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应用剂量及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的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王敬, 王庆枫, 荆玮, 王宇津, 王雪钰, 黄海荣,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40-84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67
      摘要 ( 47 )   HTML ( 7 )   PDF (1513KB) ( 4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蛋白组成,具有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后状态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对照的同体双臂皮试设计,比较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在18~65岁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及健康受试者、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特异度;计算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试验药物的最佳诊断试验分界值;分别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3种检测试剂的一致率,同时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性、单臂研究设计,受试者单臂给药,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讨论:本研究旨在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结核病诊断的评估和用药安全性评价,期望通过临床研究,将基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手段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临床应用中。

      论著
      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一项基于多中心队列研究的策略与效果分析
      张灿有, 夏愔愔, 陈卉, 赵飞, 王黎霞, 张慧, 成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46-85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2
      摘要 ( 66 )   HTML ( 12 )   PDF (919KB) ( 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不同策略的筛查工作量和产出。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份的10个县、区中27个乡镇/社区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连续3年开展的肺结核主动筛查数据(包括发病因素、可疑症状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再分析,模拟形成8种老年人群肺结核主动筛查策略,包括症状筛查策略(策略1~3)、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策略4~7)和普查策略(策略8),分析老年人群的受检情况、肺结核筛查情况、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发现情况、不同主动筛查策略的筛查工作量和患者发现产出。结果:2013—2015年,符合筛查条件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有38888、40909和43006名,接受症状筛查的老年人分别有37989名(97.69%)、37219名(90.98%)和37771名(87.83%),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的老年人分别有33717名(86.70%)、33686名(82.34%)和33268名(77.36%),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值分别为-51.651、-34.802,P值均<0.001)。2013年首次症状筛查中,采用策略3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种可疑症状可检出3.75%(1424/37989)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明显多于采用策略1中国家指南症状和策略2中本研究定义症状检出的可疑症状者[分别为1.92%(731/37989)和2.10%(798/37989)],并较策略1多发现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策略1、2、3需分别对1.79%(696/38888)、1.96%(762/38888)、3.39%(1317/38888)的老年人开展胸部影像学筛查,能够分别发现25.00%(14/56)、26.79%(15/56)、28.57%(16/56)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和18.39%(32/174)、18.97%(33/174)、21.26%(37/174)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发现1例菌阳肺结核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分别筛查50、51、83名和22、24、36名;与症状筛查策略相比,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则需对更多的研究对象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应筛查比例从策略4的9.07%(3527/38888)提高至策略7的36.81%(14314/38888),菌阳肺结核患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检出比例及每发现1例肺结核患者需筛查的人数(NNS)也分别从策略4的37.50%(21/56)、30.46%(53/174)、168名、67名提高到策略7的64.29%(36/56)、66.09%(115/174)、398名、125名;而普查策略能够检测出最多的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100.00%(56/56,174/174)]。另外,第2年的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发现的患者比例和NNS均与第1年的筛查结果基本一致,但第3年的筛查效率显著下降。结论: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建议采取更为敏感的可疑症状定义以提高患者发现率,且结合高危因素以提高筛查效率,而连续的主动筛查实施周期不应超过2次,应及时评估并调整筛查策略。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众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相关性
      钟毅, 于胜男, 张宇琦, 景睿, 李秀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55-86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40
      摘要 ( 42 )   HTML ( 6 )   PDF (1181KB) ( 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社会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索适合社会公众的结核病防治手段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某高校、聊城市某医院和中国铁路济南局的社会公众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问卷854份,有效问卷833份,有效率为97.54%,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结核病防治信念和行为。运用AMOS 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的构建并分析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关联强度。结果: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2.82±1.90)分(满分6分),结核病防治信念平均得分为(9.78±1.61)分(满分12分),结核病防治行为平均得分为(8.04±1.47)分(满分10分)。年龄(P=0.003)、职业(P<0.001)和月收入(P=0.003)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公众结核病防治信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0.022)、职业(P<0.001)、学历(P=0.004)和月收入(P<0.001)均会对结核病防治行为产生影响。结构方程拟合结果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对行为产生正向作用,总效应值为0.488,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460,间接效应值为0.028。结论:社会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水平较低;良好的结核病认知情况和端正的防治信念均会对行为产生正向积极作用。

      基于两水平模型评价广东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
      周芳静, 梁鸿迪, 李建伟, 陈瑜晖, 温文沛, 吴惠忠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63-86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60
      摘要 ( 29 )   HTML ( 6 )   PDF (838KB) ( 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广东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提高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403名广东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的标准化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通过构建以人群特征为水平1单位,常住区域为水平2单位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403名常住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5.10%(5970/7015),5条核心信息单一知晓率及全部知晓率分别为76.76%(1077/1403)、90.38%(1268/1403)、92.16%(1293/1403)、87.53%(1228/1403)、78.69%(1104/1403)和57.80%(811/1403)。其中,75.41%(1058/1403)的居民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其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单一信息知晓率及全部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者[92.02% 和 63.88%(χ2=810.22,P<0.001),91.02% 和33.04%(χ2=487.04,P<0.001),95.09% 和 75.94%(χ2=107.44,P<0.001),96.03% 和 80.29%(χ2=87.04,P<0.001),92.06% 和 73.62%(χ2=79.33,P<0.001),85.92% 和 56.52%(χ2=132.30,P<0.001),71.27% 和 16.52%(χ2=317.43,P<0.001)]。零模型检验提示常住区域水平存在聚集性,研究数据适用于建立两水平模型。两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高于男性(OR=1.344,95%CI:1.045~1.732);中学及同等学历和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2.106,95%CI:1.402~2.902;OR=1.434,95%CI:1.334~2.322)。户籍为非本县(区)、从事农业劳动及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者的全部知晓率分别低于户籍为本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从业者及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者(OR=0.403,95%CI:0.237~0.683;OR=0.530,95%CI:0.334~0.839;OR=0.075,95%CI:0.054~0.103)。结论:两水平模型适用于评价广东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较高,但还应进一步提高对结核病传染性及可治愈性的认知。针对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户籍为非本县(区)、从事农业劳动及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常住居民应强化精准性健康教育。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覆盖面,尤其注意要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等化开展工作。

      湖南省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健康管理人员职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范江静, 周萌, 徐祖辉, 张传芳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70-87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20
      摘要 ( 35 )   HTML ( 4 )   PDF (835KB) ( 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核病健康管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控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3年3—4月将湖南省14个市州根据湖南省基本公共卫生评价分类进行分层后,在常德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3个市州随机抽取6个县/区所辖的125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289名结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下,通过腾讯问卷调查获得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工作相关情况、焦虑和抑郁等心理资料,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评估研究对象的职业满意度。结果:共获得1161份有效答卷,问卷有效率为90.07%(1161/1289)。满意度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9.60±12.03)分,“同事之间相处的方式”为得分最高条目[(4.16±0.61)分],“您的收入与您所做的工作量”为得分最低条目[(3.61±1.0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执业资格为执业护士和乡村医生、岗位状态为专职的结防人员职业满意度均较高(t=2.430,P=0.015;t=2.005,P=0.045;t=2.968,P=0.003;t=2.337,P=0.020);自评健康状况为较好和一般及以下、焦虑和抑郁得分高、居住在永州地区的结防人员职业满意度均较差(t=-2.607,P=0.009;t=-4.652,P<0.001;t=-3.182,P=0.002;t=-2.942,P=0.003;t=-2.607,P=0.009)。结论:湖南省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健康管理人员总体职业满意度接近比较满意水平,应积极提升男性、执业医师、自评健康状况为较好和一般及以下、焦虑和抑郁得分高、居住在永州地区,以及同时兼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防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评估
      杨泽亮, 马子淳, 尚媛媛, 石金, 荆玮, 逄宇, 秦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78-88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127
      摘要 ( 38 )   HTML ( 4 )   PDF (1236KB) ( 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无痰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标本,分别进行BE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tNGS检测。分别以微生物学参考标准(microbiological reference standard,MRS)和临床参考标准(clinical reference standard,CRS)为标准,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肺结核诊断效能。结果:培养、Xpert和tNGS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0%(70/149)、53.0%(79/149)和89.3%(133/149)。以MRS作为诊断标准,tNGS的敏感度为100.0%(81/81),与Xpert的97.5%(79/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5,P=0.155),高于培养的86.4%(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1,P=0.001)。将CRS作为诊断标准后,tNG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131/136)和84.6%(11/13),敏感度高于Xpert的59.6%(81/136)和培养的51.5%(70/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9,P<0.001;χ2=70.921,P<0.001)。结论: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BALF标本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用于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与贝达喹啉的相互作用研究
      郑壮彬, 毕利军, 张立群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84-89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84
      摘要 ( 48 )   HTML ( 4 )   PDF (1634KB) ( 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纯化的MmpS5和MmpL5蛋白。采用差示扫描荧光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 DSF)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dq与MmpS5和MmpL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纯化MmpS5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纯化MmpL5蛋白。DSF实验显示,随着Bdq浓度的增加,MmpS5的蛋白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略有降低,而MmpL5的Tm明显上升,最大增幅达5.98℃,提示MmpL5蛋白与Bdq存在结合;进一步行竞争性ELISA检测,显示随着未标记Bdq浓度的增加,MmpL5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表明MmpL5与生物素标记的Bdq存在相互作用,且该相互作用可被未标记Bdq竞争性抑制。结论:在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中,MmpL5蛋白与Bdq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而MmpS5蛋白与Bdq无明显相互作用,提示MmpL5可能直接外排Bdq,而MmpS5蛋白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不直接参与外排Bdq。这为深入理解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在Bdq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MeltPro两步法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陈双双, 王嫩寒, 赵琰枫, 樊瑞芳, 田丽丽, 陈昊, 罗萍, 李洁, 李传友, 代小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893-90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107
      摘要 ( 45 )   HTML ( 4 )   PDF (856KB) ( 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MeltPro?MTBC联合MeltPro?MDR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MeltPro两步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耐药性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4年4—12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进行抗酸杆菌痰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及MeltPro? MTBC和MeltPro? MDR检测,计算涂片镜检、Xpert及MeltPro? MTBC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阳性检出率。以临床诊断为参考,评价涂片镜检、Xpert及MeltPro? MTBC的检测效能,比较Xpert与MeltPro两步法的耐药检测结果,并分析Xpert检测MTB不同等级与MeltPro? MTBC阳性检出及MeltPro? MDR检测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1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143例(65.3%,包括确诊患者87例、临床诊断患者5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6例(2.7%)、其他肺部疾病患者70例(32.0%);涂片镜检、Xpert、MeltPro? MT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7%(54/219)、35.6%(78/219)、37.4%(82/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6,P=0.008);Xpert与MeltPro? MTBC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涂片镜检、Xpert和MeltPro? MTBC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35.0%(50/143)、54.5%(78/143)和57.3%(82/143),特异度分别为94.7%(72/76)、100.0%(76/76)和100.0%(76/76),Kappa值分别为0.233、0.454和0.483。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率为5.1%(4/78),MeltPro? MDR检出利福平耐药率为6.8%(5/74)、异烟肼耐药率为14.9%(11/74)。MeltPro? MDR对Xpert检测MTB为高、中、低、极低、阴性标本的耐药检测成功率分别为8/8、100.0%(24/24)、100.0%(24/24)、54.5%(12/22)、9.2%(6/65)。结论:MeltPro两步法在结核病诊断与利福平耐药筛查中与Xpert检测效能高度一致,且可同时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是一种可靠便捷的结核病快速诊断及耐药筛查方法。

      噻吩-2-羧酸肼生化实验鉴别牛分枝杆菌的可行性分析
      杨新宇, 陈昊, 代小伟, 李悄, 庞梦迪, 李波, 缪鸿豪, 李洁,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01-90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43
      摘要 ( 24 )   HTML ( 3 )   PDF (1929KB) ( 2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使用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作为鉴定牛分枝杆菌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对硝基苯甲酸和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对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从北京市14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和6家定点医院收集到的1267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浓度为5μg/ml的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中菌落数小于20个的菌株再次接种至含5μg/ml、2.5μg/ml、1.25μg/ml、0.63μg/ml的噻吩-2-羧酸肼罗氏培养基中进行敏感度测试,同时对菌落数小于20个的菌株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是否产生168bp条带判断是否为牛分枝杆菌。结果:1267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有1177株属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其中148株菌在5μg/ml的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中菌落数小于20,更换培养基后再次对148株菌进行鉴定,其中在5μg/ml的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中敏感的菌株为27株,在2.5μg/ml的噻吩-2-羧酸肼鉴别培养基中敏感的菌株为10株,使用分子生物学PCR技术鉴定148株分离株,仅有1株为牛分枝杆菌。结论:使用噻吩-2-羧酸肼鉴别牛分枝杆菌误差率较高,不能作为可靠的鉴定依据。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王美霁, 刘美君, 陈睿, 夏露, 刘旭辉, 杨杨, 刘华瑞, 叶丹, 费镇涛, 谢师琪, 杨舒琪, 潘磊, 张晓林, 徐飚, 李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07-91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57
      摘要 ( 18 )   HTML ( 3 )   PDF (850KB) ( 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儿童TBM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首次诊断为TBM儿童患者的资料。根据门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儿童TBM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的神经系统结局,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识别和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TBM儿童患者91例,其中,62例预后良好,29例预后不良。患儿年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0(1.00, 8.00)岁,51例为男性患儿。入院时预后不良组发生肌力异常(12/29,41.38%)、神志不清(16/29,55.17%)、脑积水(17/29,58.62%)的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9/62,14.52%)、(13/62,20.97%)和(22/62,35.48%)](χ2=8.032,P=0.005;χ2=10.647,P<0.001;χ2=4.319,P=0.038);发生咳嗽≥2周(4/29,13.79%)和咳痰(1/29,3.45%)的比例则低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21/62,33.87%)、(13/62,20.97%)](χ2=3.997,P=0.046;χ2=4.659,P=0.031);预后不良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比预后良好组更低(13 和15;Z=-4.190,P<0.001),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疾病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7,P<0.001)。此外,预后不良组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乳酸脱氢酶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60.00(29.50,128.00)IU/L]、使用外脑室引流术(7/29,24.14%)以及机械通气(19/29,65.52%)的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39.50(20.75,64.00)IU/L、(2/62,3.23%)、(25/62,40.32%)](Z=-2.100,P=0.036;χ2=9.696,P=0.002;χ2=5.022,P=0.02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神志不清(OR=3.690;95%CI:1.045~13.034;P=0.043)和使用外脑室引流(OR=8.041;95%CI:1.064~60.760;P=0.043)是儿童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预后不良儿童TBM患者更多表现为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力异常、低GCS评分)、脑积水及CSF乳酸脱氢酶升高,且机械通气需求更高。而预后良好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更突出,可能提示早期就诊或疾病较轻。入院神志不清、外脑室引流是提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南宁市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成本效果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韦柳迎, 荆玮, 刘志峰, 聂文娟, 黄献珍, 黄连飘, 班凤婷, 林艳荣, 阳世雄, 朱庆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14-92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53
      摘要 ( 26 )   HTML ( 3 )   PDF (1075KB) ( 3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传统长疗程方案组(传统组)和含贝达喹啉方案组(贝达喹啉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和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21例患者,其中贝达喹啉组134例,传统组387例。贝达喹啉组治疗结局良好的比例为82.1%(110/134),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3.3%(245/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P=0.001)。贝达喹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42/134),与传统组的35.4%(137/3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6,P=0.394)。贝达喹啉组无死亡患者,传统组有24例患者死亡。传统组失访率为24.0%(93/387),明显高于贝达喹啉组的12.7%(1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06)。贝达喹啉组的治疗费用为11.0 (10.2,11.8)万元,明显高于传统组的6.6 (6.1, 7.7)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078.000,P=0.001)。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传统组每成功治疗1例患者所需的医疗费用为10.6万元,贝达喹啉组为13.4万元。结论:贝达喹啉治疗成本较高,成本效果高于传统治疗,但是治疗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安全性良好,是治疗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新选择。

      一例易被误诊的Castleman肺病并文献复习
      刘毅萍, 林友飞, 陈晓红, 潘建光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21-92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93
      摘要 ( 23 )   HTML ( 4 )   PDF (3475KB) ( 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Castleman肺病(pulmonary Castleman disease,PCD)的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以减少对该疾病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首例PCD的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同时,以“Castleman病、肺部”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Castleman、Pulmonar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查阅1994—2024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48篇文献,共239例PCD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42岁,主诉“咳嗽、咳痰1年余”,于2019年4月23日入住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患者曾于外院被误诊为肺结核,先后经过气管镜、颈部淋巴结活检、肺穿刺,并行多次病理会诊,最终确诊为PCD(浆细胞型),经过规范的靶向治疗,目前症状缓解,一般情况良好。文献复习与筛选共获得239例PCD患者信息,加上本例患者共240例。240例PCD患者根据影像分布范围及是否可行外科切除,分为局灶型PCD(isolated PCD,IPCD)和弥漫型PCD(diffuse PCD,DPCD)两种类型,其中IPCD有108例,DPCD有132例,均好发于中青年人群。IPCD多无症状(68例,62.96%);DPCD的症状较多,以咳嗽(63例,47.73%)、发热盗汗(44例,33.33%)、呼吸困难(56例,42.42%)、乏力(54例,40.91%)为主要表现。IPCD的病理主要以透明血管型为主(77例,79.39%),DPCD的病理主要以浆细胞型为主(75例,56.82%)。其中有4例DPCD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退。IPCD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DPCD主要以化疗及靶向治疗为主,预后较IPCD差,其中有7例死亡。结论:PCD临床较为少见,诊疗方案需要多学科进行讨论。根据影像分型,DPCD较IPCD症状多,两者病理学和治疗方法存在差异,DPCD预后较IPCD差;此种分类有助于临床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加以验证。

      结核病疫苗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于慧敏, 郑徽, 刘二勇, 黄飞, 吴丹, 尹遵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30-93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08
      摘要 ( 26 )   HTML ( 4 )   PDF (908KB) ( 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卡介苗(BCG)虽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但对青少年和成人等结核病高风险人群的保护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降低全球结核病疾病负担。本文分别从BCG免疫策略优化(包括BCG接种途径和BCG再接种)和新型疫苗研发(包括BCG取代疫苗、BCG加强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个方面,总结了全球结核病疫苗免疫策略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策略特点及挑战,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质谱检测技术在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能及研究进展
      毛莉蓉, 聂艳辉, 安红娟, 王睿岚, 董恩军, 苏悦, 赵文娟, 杜经丽, 安慧茹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40-94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8
      摘要 ( 30 )   HTML ( 3 )   PDF (918KB) ( 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益于多组学分析的快速发展,基于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的质谱检测(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有助于骨关节结核的辅助诊断。由此得知的骨关节结核相关蛋白质标志物及代谢产物可为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互作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指导新型抗结核药物与疫苗的开发。立足于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分析,笔者围绕MS技术对骨关节结核的诊断效能及其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精神心理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王煜童, 刘宇红, 李亮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47-95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63
      摘要 ( 26 )   HTML ( 4 )   PDF (890KB) ( 3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基数大。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因治疗周期长且联用药物复杂,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可避免。其中,精神心理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因初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检测和评价指标,临床上易被忽视。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抗结核药物所致精神心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相关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此类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病例报告
      抗γ-干扰素抗体阳性并发马尔尼菲蓝状菌等多重感染二例
      梁联哨, 李莎, 周子钧, 何斌, 韦忠灵, 谢周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7):  954-95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94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 (3293KB) ( 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