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10
    • 目录
      第47卷第6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0-0. 
      摘要 ( 54 )   PDF (10993KB) ( 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姚秀钰, 杜莹, 陈斯婕, 耿红,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681-68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26
      摘要 ( 78 )   HTML ( 18 )   PDF (1020KB) ( 5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中国依然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居家隔离治疗管理及护理是结核病防治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及护理面临的问题研究有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结核病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及护理的现状及常见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论著
      新型PCR荧光探针技术用于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应用评价研究
      欧喜超, 滕冲, 宋媛媛, 郑扬, 陈磊, 朱俊, 王建国, 潘兆宝, 康海涛, 王彦, 么鸿雁, 黄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687-69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1
      摘要 ( 60 )   HTML ( 9 )   PDF (753KB) ( 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项目现场实施单位,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4年6—10月期间到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纳入患者送检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MGIT 960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qPCR检测。结果: 最终纳入563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涂片镜检阳性率为38.01%(214/563),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0.80%(286/563),Xpert检测阳性率为54.53%(307/563),qPCR检测阳性率为58.79%(331/563),qPCR检测阳性率和Xpert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1;χ2=9.468,P=0.003)。以液体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64/286)和75.74%(206/272),Xper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255/280)和80.60%(216/268)。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5%(328/482)和96.30%(78/81),Xpert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4%(307/472)和100.00%(78/78)。结论: 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非常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在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在综合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

      基于特异性配体蛋白SMAD2检测法用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谢忠尧, 张慕丽, 曹廷明, 曹洋, 孙照刚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694-70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28
      摘要 ( 50 )   HTML ( 7 )   PDF (1043KB) ( 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SMAD2配体蛋白捕捉多种结核抗原的检测方法(简称“SMAD2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52例,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痰培养、荧光PCR检测等结核病相关检查,并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177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SMAD2配体蛋白捕捉多种结核抗原的特性,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的结核抗原含量(用A450值表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价值。结果: 结核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结核抗原含量分别为0.589(0.426,0.807)和0.257(0.209,0.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05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AD2方法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7(95%CI:0.889~0.946);最大约登指数下的诊断敏感度为90.13%(95%CI:84.36%~93.93%),特异度为78.53%(95%CI:71.91%~83.94%)。SMAD2方法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78.29%(137/175)、阴性预测值为90.26%(139/154),准确率为83.89%(276/329),误诊率为21.47%(38/177),漏诊率为9.87%(15/152)。菌阳患者、菌阴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37%(122/135)、88.24%(15/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1),PCR阳性患者、PCR阴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18%(97/110)、95.24%(40/4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2,P=0.192)。结论: SMAD2方法对于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菌阴结核病的诊断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价值。

      三种检测方法在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中的贡献分析
      赵琰枫, 屠霞, 王嫩寒, 陈双双, 田丽丽, 樊瑞芳, 于兰, 李洁, 李传友, 代小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01-70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05
      摘要 ( 88 )   HTML ( 15 )   PDF (758KB) ( 7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三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贡献率及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病原学阳性率,优化结核病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登记管理的1043例初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数据,结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检测信息,收集痰涂片抗酸染色(简称“痰涂片”)、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固体酸性罗氏培养法或BACTECTMMGIT 960液体培养法,简称“痰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计算肺结核患者病原学检测率、阳性率,分析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阳性检出贡献率,计算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贡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2023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登记管理患者共1043例,痰涂片、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覆盖率为99.1%(1034/1043),2019—2023年患者总体病原学阳性率为56.0%(579/1034);痰涂片、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9.3%(302/1032)、41.9%(402/959)、43.5%(428/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8,P<0.001);其中,2019—2022年痰涂片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02,P<0.001)。三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的患者中,痰涂片、痰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的总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2%(268/919)、42.5%(391/919)、44.0%(404/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0,P<0.001);三种方法总体阳性检出贡献率分别为50.4%(268/532)、73.5%(391/532)、75.9%(404/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95,P<0.001);其中,2019—2022年痰涂片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出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426,P<0.001; χ 2=15.020,P<0.001)。2019—2023年,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涂阴肺结核患者中总体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出贡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5;χ2=0.212,P=0.645)。2019—2023年在采用全部三种检测方法的532例病原学阳性患者中,仅痰涂片阳性、仅痰培养阳性、仅分子生物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7/532)、16.2%(86/532)、17.1%(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6,P<0.001)。结论: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出贡献率,建议进一步推广分子生物学检测,将有助于提升结核病诊断的整体效率。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HIV感染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预测模型与验证
      李龙芬, 施春晶, 罗云, 张华杰, 刘俊, 王戈, 赵雁红, 袁丽娟, 李珊, 李文明, 沈凌筠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08-71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11
      摘要 ( 75 )   HTML ( 9 )   PDF (4395KB) ( 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建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的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HIV感染并发NTM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475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77例HIV感染并发NTM病患者为观察组,262例HIV感染未并发NTM病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Borderline SMOTE处理样本量组间不平衡,分别采用支持向量-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Lasso回归、随机森林筛选因子。变量间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方差膨胀因子(VIF)、容差表示。基于logistic回归拟合预测模型,以数学方程呈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临床决策曲线、临床影响曲线、校准曲线及外部验证评价模型。结果: 339例研究对象以8∶2随机分为训练集272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中对照组208例,观察组64例,Borderline SMOTE处理后对照组208例,观察组202例。采用SVM-RFE进行因子重要性排序,选取前5个因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IV-RNA)、T淋巴细胞(CD4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建立模型1:Logit(P):Y=3.22+2.4×HIV-RNA(1或0)-0.002×CD45++0.021×CRP+0.908×PCT-0.037×HB,P=1/(1+e-Y)(Y:预测指数,P:预测概率);Lasso回归筛选出最佳的5个指标,即L、HB、CD45+、CRP、HIV-RNA,建立模型2:Logit(P):Y=2.940+2.57×HIV-RNA(1或0)-0.002×CD45++0.0240×CRP-0.823×L-0.034×HB,P=1/(1+e-Y);随机森林指标重要性排序显示:名列前5者为CD45+、淋巴细胞、HIV-RNA、单核淋巴细胞比、预后营养指数,建立模型3:Logit(P):Y=2.214+2.350×HIV-RNA(1或0)-0.002×CD45++0.702×MLR-0.681×L-0.080×PNI,P=1/(1+e-Y)。模型1、模型2、模型3对HIV感染并发NTM病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4(95%CI:0.923~0.965)、0.944(95%CI:0.922~0.965)、0.929(95%CI:0.904~0.954),敏感度分别为87.1%、90.6%、94.6%,特异度分别为91.3%、89.4%、81.2%,约登指数分别为0.784、0.800、0.758,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0.010、8.547、5.028,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41、0.105、0.066。校准曲线均显示,3个模型预测与实际结果趋于一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模型的临床决策曲线及影响曲线均显示,在以最佳截断值为阈概率下,3个模型都能使患者获益。外部验证显示,3个模型在验证集中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即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3个模型都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临床适用性和稳定性。

      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李雪莲, 朱庆东, 马怡静, 吐送江·买托合提, 米日古丽·买托合提, 王庆枫, 马丽萍, 初乃惠, 聂文娟, 林艳荣, 李纬, 王敬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19-72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39
      摘要 ( 46 )   HTML ( 9 )   PDF (815KB) ( 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我国三家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等)、血液学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及严重程度、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 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122/268),男性多于女性[59.8%(73/122)和40.2%(49/122)],4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5.3%(43/122)。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29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12,24)周。16例(13.1%,16/12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中1级7例,2级8例,3级1例。111例(91.0%,111/122)患者出现贫血,其中1级45例,2级54例,3级12例。6例(4.9%,6/122)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1级4例,2级1例,3级1例。11例(9.0%,11/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减少;6例(4.9%,6/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1例(0.8%,1/122)患者同时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出现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是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者的20.136倍(95%CI:4.843~83.714)。结论: 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40~59岁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以贫血最为常见,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者易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跨理论模型联合健康信念模型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彭华, 崔俊伟, 尚秋白, 李四清, 彭瑞琴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27-73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7
      摘要 ( 34 )   HTML ( 6 )   PDF (731KB) ( 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联合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收治的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TTM联合HBM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肺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别为(1.67±0.15)L、(2.56±0.18)L、0.65±0.03;观察组分别为(1.99±0.19)L、(2.81±0.21)L、0.71±0.04;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86、-7.792、-9.311,P值均<0.01)。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6±1.35)分、(5.29±1.11)分、(66.08±8.66)分;观察组分别为(6.03±1.22)分、(6.99±0.87)分、(73.68±10.99)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58、-10.188、-4.639,P值均<0.01)。结论: 基于TTM联合HBM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肺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来法莫林对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谷玉珍, 陈思怡, 黄海荣, 于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32-73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82
      摘要 ( 46 )   HTML ( 8 )   PDF (745KB) ( 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来法莫林(lefamulin)对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47株分枝杆菌标准株[包括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27株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20株]和4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株和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7株)作为研究菌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来法莫林对研究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分析菌株的MIC值分布情况;使用细胞毒性试验(CCK8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来法莫林对27株RGM标准株的MIC≤16μg/ml、≤8μg/ml、≤2μg/ml和≤0.5μg/ml的菌株分别有12株(44.4%)、10株(37.0%)、4株(14.8%)和1株(3.7%),对20株SGM标准株的MIC≤16μg/ml、≤4μg/ml、≤2μg/ml和≤0.5μg/ml的菌株分别有16株(80.0%)、14株(70.0%)、9株(45.0%)和6株(30.0%),对22株鸟分枝杆菌临床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125和1μg/ml,对27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2和4μg/ml。对诱导贴壁的THP-1细胞加入来法莫林(0、5、10、20μg/ml)孵育12、24、48h后测定的细胞存活率呈现随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12h:98.80%、95.22%、89.94%、85.78%;24h:97.99%、91.89%、89.55%、85.61%;48h:97.33%、91.16%、88.56%、85.02%),且在同一浓度时,存活率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呈逐步降低趋势。结论: 相较于RGM标准株,来法莫林对SGM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对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其临床分离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2021年我国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诊疗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涵飞, 李锦浩, 文雅欣, 徐彩红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38-74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121
      摘要 ( 63 )   HTML ( 9 )   PDF (1085KB) ( 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21年我国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诊疗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优化耐药结核病诊疗流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中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登记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数据,经完整性和逻辑性清理后,最终纳入9025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患者诊疗时间间隔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诊疗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2,48)d,诊断延迟率为43.73%(3947/9025);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0,21)d,治疗延迟率为43.42%(3919/9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户口所在地为本省非本县(区)(OR=1.252,95%CI:1.024~1.530)、外省(OR=1.363,95%CI:1.097~1.693)、有既往抗结核治疗史(OR=1.743,95%CI:1.586~1.915)及非重点人群(OR=1.518,95%CI:1.165~1.979)是发生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患者户口所在地为本省非本县(区)(OR=1.404,95%CI:1.148~1.717)、外省(OR=1.573,95%CI:1.266~1.956)、有既往抗结核治疗史(OR=1.669,95%CI:1.499~1.859)及接受短程化疗方案(OR=1.491,95%CI: 1.211~1.836)是发生治疗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诊疗延迟,特别是流动人口、复治患者等发生延迟比例较高,建议进一步强化肺结核患者跨区域管理机制,提高二线抗结核药物可及性,从而缩短患者诊疗时间,提高患者诊疗质量。

      石家庄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师晓晶, 郭建花, 王鑫, 赵清冉, 王雨涵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46-75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91
      摘要 ( 58 )   HTML ( 7 )   PDF (745KB) ( 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治疗率描述2022—2023年石家庄市LTBI者的预防性治疗接受度。随机抽取2022—2023年石家庄市登记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LTBI者中,接受治疗的134名为研究组,拒绝治疗的142名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的人口统计学、基础疾病史、家庭经济情况、出行方式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信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TBI者预防性治疗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2—2023年石家庄市登记符合预防性治疗标准的LTBI者5603名,接受预防性治疗226名,预防性治疗率为4.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农民OR(95%CI)=0.023(0.002~0.305)]、家庭人均年收入[3~5万元OR(95%CI)=0.065(0.011~0.379),≥6万元OR(95%CI)=0.020(0.003~0.131)]、交通方式[公共交通OR(95%CI)=5.188(2.068~13.013)]、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OR(95%CI)=15.751(3.246~76.440)]是LTBI者是否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 石家庄市LTBI者对预防性治疗接受度较低,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至少3万元的人群易拒绝预防性治疗;交通方式为公共交通工具人群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人群易接受预防性治疗。

      2005—2020年中国老年人群肺结核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张曼晖, 张梦迪, 卢征, 李俊琦, 郑文静, 王鑫, 黄飞, 刘剑君, 么鸿雁, 王琦琦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53-75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55
      摘要 ( 62 )   HTML ( 11 )   PDF (1238KB) ( 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2005—2020年中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60岁老年人群肺结核疾病负担在不同区域、城乡、年龄的变化趋势和轨迹。方法: 基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2020年中国≥60岁老年人群肺结核的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计算由肺结核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变化趋势。将数据按照区域、城乡、年龄分层后,应用轨迹模型分析DALYs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肺结核DALYs率轨迹模型拟合为2组,组1包含60~64岁组老年人群(t=―5.484,P<0.001),组2包含其余年龄分组老年人群(t=―16.464,P<0.001),均为下降趋势;不同地区老年人群肺结核标化DALYs率轨迹模型拟合组别数为2组,组1包含东部地区老年人群(t=―3.395,P=0.001),组2包含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群(t=―8.863,P<0.001),均为下降趋势。将老年人群按年龄组、地区和城乡进行分层,共得到36种组合,其肺结核DALYs率轨迹模型拟合组别数为3组,组1呈下降趋势(模型1次项t=110971.711、2次项t=―17438254.240、3次项t=150665.213,P值均<0.001),包含东部地区所有老年人群,中部和西部地区60~64岁组、65~69岁组城市老年人群,以及中部地区60~64岁组农村老年人群;组2呈线性下降趋势(t=―22.210,P<0.001),趋势较组1更为明显,包含中部和西部城市地区除组1以外的所有老年人群,以及西部60~64岁组和≥85岁组老年人群;组3呈现下降趋势(t=―14.923,P<0.001),在3个轨迹拟合组中DALYs率最高,包含西部地区农村剩余组别的老年人群。结论: 2005—2020年中国≥60岁老年人群肺结核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组别的下降趋势存在异质性。应重点关注高龄、农村及西部地区的老年人群,针对不同亚组的特点,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2018—2022年全国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流行特征分析
      李玉红, 梅金周, 李雪, 张慧, 刘小秋,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60-76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62
      摘要 ( 51 )   HTML ( 12 )   PDF (1715KB) ( 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肺结核患者转出(入)记录及病案信息,描述性分析人口学特征、转出患者流向和治疗管理等特征。结果: 2018—2022年全国共登记7547例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占登记肺结核患者的0.23%(7547/3261391),男女性别比为2.12∶1(5130∶2417)。25~59岁年龄组(63.91%,4823/7547)、职业为农牧渔民(36.28%,2738/7547)、东部地区(49.83%,3761/7547)患者占比较高。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四川和湖南6个省(自治区)跨省转出的患者占61.47%(4639/7547)。东部省份中,广东(1844例)和浙江(930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湖南(20.66%,381/1844)和贵州(36.34%,338/930);中部省份中,湖南(377例)转出的患者主要流入广东(54.91%,207/377),西部省(自治区)中,广西(501例)、四川(418例)和贵州(569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广东(49.50%,248/501)、广东(35.17%,147/418)和浙江(43.41%,247/569)。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到位率为84.17%(6352/7547)。复治患者的未到位率(22.02%,72/327)高于初治患者(15.55%,1123/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2);转出前接受治疗时间<30d的患者未到位率(17.23%,454/2635)高于≥30d的患者(15.09%,741/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26.78%(1701/6352)的患者转出至到位的时长超过14d。结论: 我国肺结核患者跨省流动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自治区),应加强对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动筛查工作,并建立高流动省份患者管理协同机制,为跨省流动患者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管理服务。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结核病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的研究
      石洁, 常文静, 郑丹薇, 苏茹月, 马晓光, 朱岩昆, 王少华, 孙建伟, 孙定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69-77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63
      摘要 ( 44 )   HTML ( 4 )   PDF (3196KB) ( 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结核病表达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以发现可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搜索结核病患者样本及健康人群的基因表达芯片数据集,下载GSE139825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集作为分析数据集,使用R语言中的limma包对测序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和鉴定差异基因(DEGs),使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和筛选核心基因。下载GSE19439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集作为表达差异的核心基因的验证数据集,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验证候选生物标记物,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能力。结果: 通过分析GSE139825数据库共筛选出206个差异基因,其中172个基因表达上调,34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下调50%以上的基因有PDK4CABLES1,上调8倍以上的有IL1BLOC728835CXCL10IL8。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白细胞细胞间黏附、对脂多糖的应答反应等方面,主要发挥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的活性等分子功能,并在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结核病相关通路等信号通路上富集显著。PPI分析鉴定出10个核心基因,分别为IL1BTNFIL6IL1ACCL20CXCL1CXCL10CXCL8CCL3CCR7。通过GSE19439验证数据集分析,发现10个核心基因中CXCL10IL1B同样表达上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验证也发现健康对照和结核病患者的CXCL10蛋白的ELISA平均值分别为0.570和0.827,IL1B蛋白分别为1.245和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53,P<0.001;t=11.840,P=0.00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XCL10和IL1B在区分健康组和结核病组方面均表现良好(AUCCXCL10=0.854,AUCIL1B=0.818)。结论: 研究揭示了结核病发病相关基因间的相关作用,发现CXCL10IL1B均能较好的区分健康对照和结核病患者,可作为新型结核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肝激酶B1的表达及其与γ-干扰素的相关性
      魏潇芮, 于泽洋, 杨琨, 周柯, 黄芳, 刘昊, 白露, 刘家云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79-78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97
      摘要 ( 30 )   HTML ( 3 )   PDF (937KB) ( 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24年3—6月期间于西安市胸科医院住院的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纳入同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诊断的20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者作为LTBI组;纳入同期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样本,分离出PBMC,比较各组PBMC中LKB1 mRNA表达情况、IFN-γ水平,分析LKB1基因表达水平与IFN-γ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肺结核组、LTBI组和健康对照组LKB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9(0.304,0.964)、1.326(1.064,1.591)、0.949(0.732,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707,P<0.01)。肺结核组的LKB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60,P=0.031),LTBI组的LKB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857,P<0.01)。(2)肺结核组患者外周血LK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早期分泌抗原靶-6刺激的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647,P=0.001),与培养滤液蛋白-10刺激的IFN-γ水平也呈负相关(r=-0.435,P=0.038)。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中的LKB1基因呈低表达水平,且与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

      1995—2023年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研究的态势和热点分析
      李维, 周志超, 郑洁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85-79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112
      摘要 ( 54 )   HTML ( 10 )   PDF (5094KB) ( 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研究的态势和热点。方法: 根据MeSH主题词表及相关Meta分析确定本研究的检索词,包括“耐多药结核、耐多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结核”等。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网进行检索,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1949—2023年,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语言限定为中文。基于检索到的1995—2023年的2364篇中文文献,从发文年代、载文期刊、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角度,利用CiteSpace软件对MDR-TB主题相关中文研究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热点。结果: 1995—2023年期间,MDR-TB主题中文研究年度发文量逐年增加,总体呈现上升趋势(r=0.818,P<0.01),2016年达顶点后趋稳。2364篇MDR-TB主题中文文献分布于356种期刊,发文量在20篇及以上的有20种,其中《中国防痨杂志》共发表相关主题文献374篇、《临床肺科杂志》发表180篇。共有294个机构发表过MDR-TB主题中文文献,发文最多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6篇)。共有5623位作者参与发文,前20位作者发文均在17篇以上。研究者的合作情况分析显示,生成了节点数748、连线数1399的作者合作网络,该网络的密度为0.005,低于正常水平0.1。关键词贡献网络分析显示,得到409个关键词、131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58。聚类时间线图中Q值为0.6256,S值为0.864,聚类标签依次为:异烟肼、免疫功能、结核病、联合、结核、抗药性、肺结核、耐药性、社会支持、药物敏感性试验、儿童。结论: 1995—2023年我国MDR-TB主题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发文核心机构多为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研究热点由对多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评价转换到流行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政策研究等跨学科整合研究。

      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结核病
      齐琦, 王子豪, 叶琳琳, 彭文贝, 周琼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92-79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14
      摘要 ( 42 )   HTML ( 5 )   PDF (757KB) ( 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为晚期和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随着ICI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并发症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结核病的发生。笔者旨在系统归纳肿瘤患者接受ICI治疗过程中结核病的发病率及可能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患者行ICI治疗前的结核病筛查和临床管理提供新思路。

      短篇论著
      45例有创机械通气重症结核病患者静脉使用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分析
      黄伟强, 袁楚楚, 张欢, 王丽丽, 钟小锋, 陈星星,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798-80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0
      摘要 ( 42 )   HTML ( 5 )   PDF (771KB) ( 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10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因胃肠功能障碍需静脉抗结核治疗并监测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45例重症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急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G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是否合并糖尿病、感染性休克,抗结核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是否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资料,以及常用静脉抗结核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莫西沙星(Mfx)、左氧氟沙星(Lfx)、利奈唑胺(Lzd)、阿米卡星(Am)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45例患者中INH、RFP、Mfx、Lfx和Lzd的血药浓度在专家共识推荐的目标范围的构成比分别为30.8%(12/39)、54.1%(20/37)、53.3%(8/15)、3/9、5/9,使用Am的3例患者,其血药浓度均未在目标范围。INH、RFP、Mfx、Lfx、Lzd和Am血药浓度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不相关(P值均>0.05)。在联合CRRT患者中,RFP血药浓度<8mg/L占16.2%(6/37),8~24mg/L占2.7% (1/37),>24mg/L占2.7% (1/37),而未联合CRRT患者中,RFP血药浓度<8mg/L占18.9%(7/37),8~24mg/L占51.4%(19/37),>24mg/L占8.1%(3/37),RFP血药浓度与联合CRRT治疗相关(χ2=7.817,P=0.012)。APACHE Ⅱ评分高低与INH、RFP、Mfx、Lfx、Lzd和Am血药浓度无相关性(P>0.05),血药浓度水平与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亦无相关性(P>0.05)。可见,重症结核病患者病情复杂,在使用常用抗结核药物后,血药浓度未能达到专家共识推荐的目标范围的情况较为普遍,联合CRRT治疗对RFP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需严密监测。
      病例报告
      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准广泛耐药肠结核一例
      田秀丽, 李青, 舒新云, 兰远波, 宗兆婧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808-81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97
      摘要 ( 41 )   HTML ( 14 )   PDF (2832KB) ( 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速览
      基于空洞内及周围区域影像组学的耐多药肺结核早期疗效监测研究
      吕欣娜, 李晔, 丁晨宇, 秦立新, 许潇月, 郑紫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6):  811-811. 
      摘要 ( 29 )   HTML ( 5 )   PDF (657KB) ( 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