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10
    • 目录
      第47卷第5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0-0. 
      摘要 ( 37 )   PDF (1091KB) ( 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规范·共识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专家共识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基础专业分会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35-54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70
      摘要 ( 118 )   HTML ( 23 )   PDF (1595KB) ( 32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药结核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严峻挑战,目前仅依赖二分类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和基因型药敏试验难以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微孔板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不仅能够一次性涵盖多种药物和多个浓度,还可以为临床提供量化的耐药信息,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合理、科学、规范地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基础专业分会组织多位相关领域专家,针对该药敏方法的技术特点、应用价值、标准化操作、结果解读,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制定了本共识,并提出了12条推荐意见,旨在为结核病防治相关临床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统一的指导原则。

      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46-55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58
      摘要 ( 113 )   HTML ( 16 )   PDF (2323KB) ( 44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泌尿系统结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延误诊断,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同时,泌尿系统结核的治疗方式包括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肾功能,改善预后。目前,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的诊疗方案,我国尚缺乏相关合理的指导性文件。为规范我国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泌尿系统结核的诊疗水平,使患者早日治愈,减少肾功能损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联合组织专家,结合我国泌尿系统结核诊断及治疗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国外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共同制定《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泌尿系统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过程和主要的临床表现,详细介绍了泌尿系统结核的常用检查方法,提出了诊断标准和需要鉴别诊断的相关疾病,并对该病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方案及适应证等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建议,旨在为临床医师对泌尿系统结核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专题笔谈
      中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运行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巧, 李忠奇, 竺丽梅, 陆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59-56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44
      摘要 ( 725 )   HTML ( 30 )   PDF (1360KB) ( 19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主体。随着结核病疫情的变化和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我国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变化。21世纪以来,逐步形成了由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管理和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随访管理的“三位一体”防治体系。“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着政府主导不够、体系能力建设不足、经费投入欠缺和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

      论著
      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柳芳超, 张迪, 弭凤玲, 李自慧, 黄海荣, 潘丽萍, 时广利, 姜广路, 潘军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69-57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21
      摘要 ( 61 )   HTML ( 13 )   PDF (906KB) ( 1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在课题组前期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检查督导工作经验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集中收集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包括《WS 233—201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CNAS—CL05—2009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经课题组内部讨论初步筛选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候选指标池并搭建体系框架,据此进行两轮外部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每一个指标的纳入排除情况以及重要性评分,确定指标体系内容,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形成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第一轮、第二轮分别收集专家咨询表15份和14份,咨询表回收率分别为100.0%、93.3%,第一轮主要针对指标体系结构进行删改,第二轮则进行指标重要性评分,第二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76,咨询结果可靠。两轮调查各层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均>0.1,经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除一级指标外,P值均<0.05,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最终形成一套可操作的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结论: 依据科学理论构建了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结核病临床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也可指导实验室通过定期自查提高管理效率,为医疗机构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MiniDock MTB Test用于结核病快速诊断的效能评价
      巫株华, 王永, 赖晓宇, 纪丽微, 陈蕊明, 吕纯芳, 徐镠粤, 郭卉欣, 陈瑜晖, 梁鸿迪, 刘盛元, 钟新光, 陈珣珣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77-58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22
      摘要 ( 83 )   HTML ( 22 )   PDF (947KB) ( 9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评估MiniDock MTB Test(简称“MiniDock”)用于结核病快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4年5—8月于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及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纳入患者送检痰样本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固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 和MiniDock检测。结果: 最终纳入213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镜检阳性率为22.07%(47/213),固体培养阳性率为 36.62%(78/213),Xpert检测阳性率为 32.86%(70/213),MiniDock检测阳性率为36.62%(78/213)。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MiniDock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47.24%(77/163)和 98.00%(49/50),Xpert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4%(70/163)和 100.00%(50/50)。以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MiniDock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66/78)和 91.11%(123/135),Xpert 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1%(61/78)和93.33%(126/135)。一致性分析显示:MiniDock和Xpert 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8)。结论: MiniDock在结核病的诊断中展现了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与Xpert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孙晓柯, 魏金星, 张春艳, 梁瑞霞, 史慧敏, 阮祥林,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82-58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66
      摘要 ( 63 )   HTML ( 13 )   PDF (906KB) ( 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nanopore-targeted sequencing,NTS)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FFPE)组织中肉芽肿性疾病的检测能力。方法: 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因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淋巴结切除、骨关节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传统病理学结果提示为肉芽肿性炎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传统病理学检测结果等),应用NTS技术检测术后病灶组织的FFPE标本,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评估NTS技术和传统病理学方法对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82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报告疑似结核病73例(89.0%)、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曲霉菌感染4例(4.9%)、隐球菌感染3例(3.7%)、肉芽肿性炎2例(2.4%);NTS检出菌种分别为结核分枝杆菌31例(37.8%)、真菌14例(17.1%)、非结核分枝杆菌9例(11.0%)、诺卡菌5例(6.1%)、布鲁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合并黑曲霉各2例(2.4%)、未检出病原体16例(19.5%),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合并耶氏肺孢子菌、合并聚多曲霉、合并鸟分枝杆菌各1例(1.2%);最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43例(52.4%)、真菌病13例(15.9%)、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例(11.0%)、诺卡菌病和结核分枝杆菌合并真菌感染各5例(6.1%)、布鲁杆菌病2例(2.4%)、结核分枝杆菌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1.2%),4例(4.9%)患者诊断未明。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病理学诊断对感染性肉芽肿的检测敏感度为60.3%(47/78),Kappa值为0.129;NTS检测感染性肉芽肿的敏感度为83.3%(65/78),Kappa值为0.328;组织病理学联合NTS技术检测感染性肉芽肿的敏感度为97.4%(76/78),Kappa值为0.788;三者特异度均为4/4。结论: NTS技术可检测肉芽肿性疾病到菌种水平,联合传统组织病理学可明显提高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因学的效能,推荐作为传统组织病理学的补充方法。

      Nanopore靶向测序在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研究
      应广智, 蔡青山, 马晓卿, 陈凌燕, 陈园园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89-59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07
      摘要 ( 65 )   HTML ( 10 )   PDF (1279KB) ( 1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anopore靶向测序在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行呼吸道样本Nanopore靶向测序的45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诊断标准,45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NTM-PD患者(NTM-PD组)65例,诊断为非NTM-PD患者(非NTM-PD组)390例,455例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或痰液同时进行Nanopore靶向测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和(或)PCR荧光探针检测,比较各种方法诊断NTM-PD的效能。结果: 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Nanopore靶向测序、液体培养、PCR荧光探针检测呼吸道样本NTM的敏感度分别为92.3%(60/65)、83.1%(54/65)和57.1%(36/63),特异度分别为96.2%(375/390)、98.7%(385/390)和99.5%(380/3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60/75)、91.5%(54/59)和94.7%(36/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375/380)、97.2%(385/396)和93.4%(380/407);Nanopore靶向测序、液体培养和PCR荧光探针的Kappa值分别为0.831、0.851和0.679。以液体培养为标准,Nanopore靶向测序和PCR荧光探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6.4%(51/59)和73.5%(36/49),特异度分别为98.0%(388/396)和94.4%(374/39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4%(51/59)和62.1%(36/5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388/396)和96.6%(374/387);Nanopore靶向测序和PCR荧光探针的Kappa值分别为0.844和0.629。在65例临床诊断为NTM-PD组的患者中,Nanopore靶向测序和液体培养+基因芯片均为阳性的样本为50例,菌种鉴定的一致性为96.0%(48/50)。结论: Nanopore靶向测序在诊断NTM-PD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常规鉴定方法的一致性良好。在菌种鉴定方面,Nanopore靶向测序与液体培养结合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Nanopore靶向测序能够对疑似NTM-PD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并获取菌种鉴定结果,为后续抗NTM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高通量筛选并鉴定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胡前芳, 钟如杰, 尚媛媛, 张旭霞, 李姗姗, 王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597-60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18
      摘要 ( 57 )   HTML ( 11 )   PDF (2313KB) ( 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耐药性增加和药物选择有限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高通量筛选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平台,寻找新型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的化合物,以应对这一临床需求。方法: 构建基于96孔板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对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化合物库进行初筛,以寻找具有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初筛后,选择活性最显著的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抗临床菌株活性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及细胞毒性测试实验。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通过高通量筛选,从GPCR化合物库中初步筛选出17种对堪萨斯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2478具有抑菌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其中,盐酸异丙嗪(promethazine HCl,P-HCl)和沃拉帕沙(vorapaxar,VP)抑菌活性最为显著,对ATCC 12478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or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6μg/ml及1.23μg/ml,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后续实验。抗临床菌株活性实验显示,两种化合物对两株利福平耐药临床分离株的MIC均为2μg/ml。时间-杀菌曲线实验提示,两种化合物对ATCC 12478菌株的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显示,两种化合物对ATCC 12478菌株的抗生物膜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盐酸异丙嗪在8μg/ml时显示出抑制作用(DMSO对照A450=3.027,P-HCl A450=1.984,t=4.183,P=0.014),而沃拉帕沙在4μg/ml(DMSO对照A450=3.027,沃拉帕沙A450=1.959,t=4.342,P=0.012)和8μg/ml(DMSO对照A450=3.027,沃拉帕沙A450=2.024,t=4.493,P=0.019)时显示出抑制作用。在细胞毒性测试中,P-HCl与THP-1细胞共培养24h后,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沃拉帕沙仅在20μmol/L浓度下导致细胞存活率轻微降低(DMSO对照细胞存活率为99.97%,沃拉帕沙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为84.97%,t=3.098,P=0.021)。结论: 构建了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发现P-HCl和VP对堪萨斯分枝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膜活性,为开发新型抗堪萨斯分枝杆菌药物提供了潜在候选化合物。

      结核抗原特异细胞因子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评估
      姚明旭, 王泽琦, 宋瑞雪, 贾红彦, 孙琦, 张蓝月, 杜博平, 张宗德, 汪雯, 吴亮, 潘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05-61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39
      摘要 ( 65 )   HTML ( 16 )   PDF (936KB) ( 1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HIV感染者中应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抗原特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IV感染者132例,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12ml,完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并收集MTB抗原刺激和未刺激的全血,在全自动细胞提取仪完成RNA提取,采用SYBG引物法完成白细胞介素-2(IL-2)、IL-5、IL-18、IL-2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9)、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CC 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19(CCL19)、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和γ-干扰素(IFNG)等基因的qPCR检测,分析上述因子在结核组和非结核组间的表达差异,采用Lasso回归模型筛选特征性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评价上述因子及组合在HIV感染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信息,剔除诊断不明者35例,最终97例纳入分析,其中,结核病患者44例,非结核病患者53例。结核病组MTB抗原特异的IL-18IFNG的ΔΔCt值[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5601(-0.0207,1.2880)和1.0130(0.0284,3.9950),与非结核病组[分别为0.0364(-0.6420,0.7438)和0.3727(-0.5992,1.2460)]相比,均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84和-1.989,P值分别为0.018和0.028);而结核病组MTB抗原特异的MCP-1MCP-2CXCL9CXCL10的ΔΔCt值[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1660(-1.8920,-0.5699)、-1.4640(-3.5530,0.5763)、-1.7680(-6.3950,-0.2807)、-1.8260(-4.6000,-0.0814),与非结核病组[分别为-0.5803(-1.0040,0.1794)、-0.2367(-1.3010,0.7079)、0.2730(-1.2750,1.8360)、-0.2505(-0.6528,0.9105)]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62、2.529、3.745、3.743,P值分别为0.003、0.014、0.001、<0.001)。ROC分析显示,IL-18MCP-1MCP-2CXCL9CXCL10IFNG的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632~0.724,基于Lasso分析获得的IL18MCP-2CXCL1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均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 IL18MCP-2CXCL10联合检测在HIV感染者中筛查结核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潜力。

      H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贝达喹啉、普托马尼和利奈唑胺的方法学建立及应用
      程文, 朱慧, 付雷, 张炜焱, 张立群,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13-62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04
      摘要 ( 48 )   HTML ( 10 )   PDF (1379KB) ( 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贝达喹啉(Bdq)、普托马尼(Pa)、利奈唑胺(Lzd)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测定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 PR)为内标,使用乙腈沉淀血浆蛋白并离心取上清液。设置流动相为0.1%甲酸(A)和5mM甲酸铵的纯水与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上清液中Bdq、Pa和Lzd浓度的HPLC-MS/MS分析。根据峰型和分离度确定色谱分离条件为柱温35℃、流速0.4ml/min、分析时间4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正离子扫描。通过专属性、建立标准曲线与定量限测定、精密度与准确度、回收率与基质效应、稳定性考察对所建立的HPLC-MS/MS进行方法学考察,最后使用实验小鼠进行方法学建立与验证。结果: MRM模式扫描血浆样本结果显示:Bdq、Pa、Lzd和PR的去簇电压分别为80、91、80、100V,碎裂电压分别为80、32、28、30V,母离子/子离子分别为555.2/58.2、360.2/175.2、338.1/296.3和260.2/116.2。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Bdq、Pa、Lzd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93、1.79、1.53min,峰形良好,出峰位置均无干扰峰信号;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3、0.999和0.999,且分别在0.05~12.5、0.1~25、0.2~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药物的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均在90%以上,精密度波动均小于15%;不同浓度的3种药物及内标PR的提取回收率达到78.45%~108.78%,受血浆处理方法的影响小,基质效应均高于90%,且符合±15%的要求;样品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误差均在±15%以内;应用该方法成功检测36份小鼠血浆样品中Bdq、Pa、Lzd的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82、0.11~14.21、0.02~16.54μg/ml。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稳定快速地同时检测血浆样本中Bdq、Pa和Lzd的药物浓度,方法学考察证实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miRNA-451a参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赵玲娟, 刘浩然, 聂文娟, 王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23-62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24
      摘要 ( 40 )   HTML ( 7 )   PDF (949KB) ( 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miRNA-451a参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发病机制。方法: (1)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并接受治疗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56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HDPTB)患者24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对照组17名均来自本院体检合格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样本,以及社会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应用qRT-PCR技术分析外周血中miRNA-451a及其靶基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2)培养并分化人急性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应用细胞转染技术构建miRNA-451a过表达细胞模型,使用MTB标准株H37Rv进行细胞感染,通过qRT-PCR验证基因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MIF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检测巨噬细胞对MTB的清除能力。结果: (1)继发性肺结核组、HDPTB组和健康对照组中miRNA-451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77(5.150,46.066)、81.742(29.003,117.388)、77.762(54.422,134.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040,P<0.001);MIF在三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06(0.168,0.795)、0.189(0.073,0.443)、0.025(0.012,0.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5.967,P<0.001)。(2)在miRNA-451a过表达的THP-1细胞模型中MIF相对表达水平(0.442±0.01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477±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4,P<0.001);在H37Rv感染细胞24h后,miRNA-451a过表达巨噬细胞组的总细胞内细菌存活率(42.55%,40/9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7.24%,2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7,P<0.001)。结论: miRNA-451a通过调节MIF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存活情况,参与到HDPTB的发病机制中。

      TMEM173IFNGR1IFNGR2IRF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黄辉敏, 王蕾, 程丽平, 孙勤, 王文娟, 杨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29-63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92
      摘要 ( 52 )   HTML ( 11 )   PDF (935KB) ( 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物(TMEM173)、干扰素γ受体1(IFNGR1)、干扰素γ受体2(IFNGR2)、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286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健康人群484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 DNA 提取、基因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选, 应用SNPscanTM多重 SNP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这些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频率分布差异, 分析在显性、隐性和超显性遗传模型下各个SNP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位点的交互作用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所有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定律。携带IRF8基因 rs8064189位点T等位基因(OR=1.290, 95%CI:1.047~1.590, P=0.017)、TT基因型(OR=1.689, 95%CI:1.098~2.597, P=0.017)、GT-TT基因型(OR显性=1.231, 95%CI: 0.999~1.517, P=0.047)和rs8052521位点的CC基因型(OR=1.628, 95%CI:1.033~2.565, P=0.035; OR隐性=1.306, 95%CI: 1.037~1.645, P=0.037),以及该基因CTGAA单倍体型(OR=1.271, 95%CI:1.078~1.513,P=0.011)可明显增加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携带IFNGR2基因rs9808753位点AG基因型(OR=1.450, 95%CI:1.038~2.025, P=0.029)、AA-GG基因型(OR超显性=0.807,95%CI: 0.671~0.970, P=0.025)可明显增加结核病发病风险。携带IFNGR1基因TTGG单倍体型(OR=1.160, 95%CI:1.014~1.350,P=0.047)可明显增加结核病发病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TMEM173基因rs7380824位点CT基因型的个体结核病发病风险提高了1.431倍(OR=1.431,95%CI:1.034~1.979,P=0.031)。未发现其他基因任一位点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结论: TMEM173IFNGR1IFNGR2IRF8基因可能为中国人群结核病易感基因。

      2014—2019年广东省耐多药结核病时空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估
      胡轶君, 徐怡婷, 蹇荣华, 吴惠忠, 苏静, 肖建鹏, 蒋辰祺, 刘涛, 王嘉雯, 陈亮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39-64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60
      摘要 ( 69 )   HTML ( 15 )   PDF (2764KB) ( 9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广东省耐多药结核病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MDR-TB高风险区域并探索其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和政府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9年广东省登记的MDR-TB患者的基本资料,收集相关社会因素和气象因素,采用局部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MDR-TB发病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两阶段零膨胀泊松模型(Zero-Inflated Poisson model, ZIP),并应用模型分析与MDR-TB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9年期间广东省累计登记MDR-TB患者3358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0.47/10万(3358/720530000),发病率从2014年的0.20/10万 (233/114890000) 上升至2019年的0.53/10万 (667/12489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 2=158.980, P<0.001),且病例多集中于秋冬季节;空间上识别出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的平均MDR-TB标化发病比 (standard incidence ratio,SIR)较高,分别为2.36、2.36和1.74;ZIP模型显示,MDR-TB发病风险与相对湿度 (RR=1.168, 95%CI: 1.031~1.323)、性别比 (RR=1.312, 95%CI:1.192~1.473)和流动人口比例(RR=1.176, 95%CI:1.094~1.263)呈正相关,与夜间灯光指数(RR=0.752, 95%CI:0.668~0.848)和每千人病床数(RR=0.672, 95%CI:0.589~0.776) 呈负相关。结论: MDR-TB 发病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差异,并与社会经济和气象因素显著相关,今后应在高风险地区和高危人群中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和结核病控制策略及资源配置。

      四川省强化省、市两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患者登记管理干预的短期效果分析
      李婷, 夏岚, 刘双, 王丹霞, 逯嘉, 於一帆, 程钎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47-65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96
      摘要 ( 65 )   HTML ( 17 )   PDF (1146KB) ( 1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四川省自2022年开始探索的强化省、市两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患者登记管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全省实施前后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川省普通肺结核患者的登记和报告卡信息,对省、市级患者的登记情况和治疗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将措施实施后(2023年)与实施前(2019年)的全省肺结核登记/报告占比、病原学阳性率、治疗成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四川省实施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患者登记工作后取得的短期效果。结果: 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3家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共登记5688例普通肺结核患者,占同期报告肺结核患者数(11315例)的50.27%。2023年,18家(85.71%,18/21)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对在本院诊治的非本辖区普通肺结核患者进行登记,全年共登记6222例普通肺结核患者,占同期报告肺结核患者数(21161例)的29.40%。市属医疗机构登记/报告占比(33.78%,5892/17442)高于省属医疗机构(8.87%,330/3719),民族地区医疗机构(37.63%,1429/3797)高于非民族地区医疗机构(27.60%,4793/17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6.128和151.057,P值均为0.000)。由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建立病案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5.84%(1721/2005)。措施实施后(2023年),全省登记/报告占比、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从实施前(2019年)的88.05%(44324/50337)和40.27%(17107/42482)提高到96.38%(43794/45393)和71.05%(29854/42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7.317和8104.576,P值均为0.000);成功治疗率措施实施前后分别为94.33%(42390/45516)和95.49%(35495/3802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440,P=0.230)。结论: 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肺结核登记措施扭转了较大数量患者曾经可能面临的发病未被管理的状况,对四川省结核病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都有积极的影响,但目前登记情况还不甚理想,亟待完善后续管理措施。

      欧洲人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结核病发病风险因果关系: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王雷, 陈迟到, 宿连政, 李凌玮, 王欣淼, 王鹏, 黄忠浩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53-65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74
      摘要 ( 41 )   HTML ( 8 )   PDF (2306KB) ( 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与结核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https://gwas.mrcieu.ac.uk/)获取COVID-19 GWAS汇总数据,从UKB数据库(https://www.ukbiobank.ac.uk/)获取结核病GWAS数据。使用5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方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简单众数法、加权众数法作为补充(COVID-19样本:626151例,病例组:3886例,对照组:622265例;结核病样本:462933例,病例组:2277例,对照组:460656例),采用Cochran Q检验、MR-Egger截距、留一法检测多效性和敏感度,最后再做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 从GWAS数据库中筛选出14个与COVID-19显著相关的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作为工具变量,SNP位点编号分别为rs1064213、rs10875713、rs113488799、rs11634857、rs13050728、rs1566837、rs2269899、rs2277732、rs2597569、rs2781267、rs28815269、rs4782434、rs622568、rs787642。逆方差加权分析显示,COVID-19与结核病发病风险没有相关性(ORIVW=1.001,95%CI:0.995~1.002,P=0.527)。MR-Egger回归显示,水平多效性影响结果的可能性小(截距=0.0002435,P=0.101),逆方差加权和MR-Egger回归没有发现异质性(Q=13.205,P=0.432;Q=10.040,P=0.612)。“留一法”分析显示,孟德尔随机化整体估计结果较为可靠,未出现显著偏差,漏斗图未显示不对称。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结核病与COVID-19发病风险无因果关系[P(IVW)=0.805]。结论: 基于欧洲人群遗传数据的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表明,欧洲人群COVID-19与结核病之间可能没有双向因果关系。

      综述
      纳米材料在结核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杨廷玉, 萨日娜, 王芙蓉, 陈琛, 郑兰兵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60-66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48
      摘要 ( 55 )   HTML ( 10 )   PDF (896KB) ( 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结核病治疗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传统药物治疗带来了多种问题,如治疗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特别是耐药菌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但纳米材料的出现却可以克服当前结核病治疗中的问题,改变治疗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作者对纳米材料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纳米材料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和讨论;简述了直接治疗纳米材料,重点介绍了药物递送纳米材料,并对最新的光疗纳米材料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纳米材料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CRISPR/Cas分子诊断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王苑柠, 杜宗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66-67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23
      摘要 ( 55 )   HTML ( 9 )   PDF (930KB) ( 1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也是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发展快速、灵敏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作为细菌适应性免疫的组成部分,能够高效、特异性地识别和切割外源核酸靶标;同时某些CRISPR相关蛋白(Cas)具有反式切割活性,这为建立CRISPR/Cas结核病耐药性诊断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CRISPR/Cas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病例报告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合并矛盾反应一例
      张天相, 徐红艳, 施婕, 任萌, 张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5):  673-67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61
      摘要 ( 44 )   HTML ( 9 )   PDF (2538KB) ( 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