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痨杂志 ›› 2024, Vol. 46 ›› Issue (9): 1089-1097.doi: 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95
Wang Biao, Liu Yuhong, Sun Yuxian, Zhang Lijie, Li Zhili, Shu Wei()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开展能力和质量。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2023年开展的“全国结核病医疗机构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收集的结核病医疗机构相关数据,通过与2015年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开展的情况和趋势。两次调查同时覆盖单位共46家,包括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院、院所合一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公共卫生中心和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果: 纳入的46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中包括省级机构19家(41.3%)和地市级机构27家(58.7%)。调查机构2022年平均门诊人次为16424例次,其中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门诊185例次;平均收治结核病患者1460例,其中收治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131例。在实验室检测开展方面,调查机构2022年实验室检测主要以涂片、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三大常规检测技术为主。从不同机构类型来看,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在PCR检测(70.8%,17/24)、基因芯片检测(37.5%,9/24)、分子菌种鉴定(58.3%,14/24)的开展率方面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27.3%(6/22)、4.5%(1/22)和22.7%(5/22);χ2=8.712、5.518和6.002,P=0.003、0.019和0.014],且在传统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痰涂片、痰培养、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开展的总体工作量[分别为19825(11253,38363)、13266(4164,24213)和1264(534,2523)例次]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8072(2132,17239)、2292(1076,10075)和323(101,1572)例次;Z=-2.452、-2.702和-2.225,P=0.014、0.007和0.026]。从地区分布来看,仅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开展率检测东部地区(35.3%,6/17)略低于中部地区(76.5%,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4,P=0.039)。从历年变化来看,2022年GeneXpert MTB/RIF检测(93.5%,43/46)、基因芯片检测(21.7%,10/46)等简便、快速的诊断技术较2014年[开展比例分别为41.3%(19/46)和8.7%(4/46)]应用更为广泛,且GeneXpert MTB/RIF检测[2014年诊断38(11,150)例次;2022年诊断2485(856,8349)例次;Z=-3.724,P<0.001]、抗体检测[2014年诊断500(200,1010)例次;2022年诊断3401(1066,7275)例次;Z=-4.235,P<0.001]等技术的诊断工作量呈上升趋势。在实验室质控方面,培养技术的质量控制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2022年仅有76.1%(35/46)的医疗机构被室间质控,且参与最多的为第三方机构质控[74.3%(26/35)]。结论: 2014年以来,我国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关注结核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实验室工作质量是未来重点关注领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