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0
    • 目录
      第46卷第12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0-0. 
      摘要 ( 61 )   PDF (869KB) ( 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落实预防为主,强化综合干预,为终结结核病流行提供加速度——中牟科研项目现场实施成效的启示
      辛赫男, 王大宽, 张彬, 刘自森, 段伟焘,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29-143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81
      摘要 ( 155 )   HTML ( 16 )   PDF (1235KB) ( 2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全球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防控策略从“防治结合”向“预防为主”的倾斜成为我国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必然需求。随着《无结核社区行动方案》的发布和实施,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发现工作已成为各地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工作,能否以此为契机同时在重点人群中推广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值得探索。笔者团队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针对农村社区重点人群开展了多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项目,经过十年的工作积累,中牟县结核病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85/10万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19/10万,下降速度快于郑州市平均水平。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点人群“患者主动发现+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的“中牟模式”为建立新型结核病综合干预防控策略提供了借鉴。今后,经过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实践及优化,重点人群综合干预新策略的形成或将为“终结结核病流行”提供加速度。

      评价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隔离治疗的伦理学框架
      张迪, 杜莹,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34-144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89
      摘要 ( 127 )   HTML ( 10 )   PDF (1040KB) ( 1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隔离治疗作为一项公共卫生策略开展实施,可有效阻止肺结核传播,对于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至关重要。然而,隔离治疗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公共卫生伦理问题,其核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而限制个体自由。我国目前启动了隔离治疗的立法工作,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有效的隔离治疗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的目的是构建评价隔离的伦理学框架,以协助立法者、政策制定者和公共卫生实践者应对隔离的伦理学问题,并使隔离治疗符合伦理。

      论著
      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体外抑菌及细胞内杀菌活性
      马释然, 陈素婷, 黄海荣,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42-144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74
      摘要 ( 144 )   HTML ( 15 )   PDF (789KB) ( 20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和细胞内杀菌活性,为探索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更优的药物组合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取分离自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患者的58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保存于北京结核病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北京胸科医院)的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7)作为研究菌株。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及对58株临床分离株的MIC90。采用棋盘法测定奥马环素与常用抗脓肿分枝杆菌药物两药联合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采用胞内杀菌法测定不同两药组合对胞内菌的杀伤能力。结果: 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 MIC为0.5μg/ml,MBC为4μg/ml;奥马环素对58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90为0.5μg/ml。奥马环素与克拉霉素、利奈唑胺、贝达喹啉联用有协同作用,其分数抑制浓度指数分别为0.250、0.375和0.375;与氯法齐明、阿奇霉素、利福布汀联用有加和作用,其分数抑制浓度指数分别为0.750、0.625和0.560。奥马环素与贝达喹啉联合后MBC变化最显著,由4μg/ml下降至0.05μg/ml,比单药作用下降98.75%。对胞内细菌的杀灭作用显示,在24h时,奥马环素联用阿奇霉素对于胞内菌的杀菌作用最明显,胞内菌量从(7.02±0.06)log10 CFU下降至(5.36±0.10)log10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1,P<0.001);在48h时,奥马环素联用氯法齐明胞内菌量从(7.36±0.10)log10 CFU下降至(5.33±0.35)log10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P=0.004);联用亚胺培南胞内菌量从(6.87±0.15)log10 CFU下降至(5.10±0.17)log10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0,P<0.001);联用利奈唑胺胞内菌量从(6.95±0.05)log10 CFU下降至(5.26±0.24)log10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5);联用利福布汀胞内菌量从(6.98±0.07)log10 CFU下降至(5.65±0.16)log10 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0,P=0.001)。结论: 奥马环素联合其他药物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和杀菌作用,具有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的潜力。

      活性氧/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信号轴对卡介苗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
      陈飞飞, 郑永智, 吴素芳, 康乾, 晋春阳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48-145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75
      摘要 ( 115 )   HTML ( 12 )   PDF (6406KB) ( 14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信号通路对卡介苗(BCG)感染引起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铁死亡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 DFO)研究铁死亡在BCG感染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BCG组、DFO组、BCG+DFO组;采用PERK抑制剂GSK2606414研究PERK信号通路在BCG感染诱导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BCG组、GSK2606414组、BCG+GSK2606414组;采用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观察ROS在调控PERK中的作用,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BCG组、NAC组和BCG+NAC组。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率、Fe2+、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脂质过氧化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磷酸化PERK(p-PERK)、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及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p-PERK蛋白水平;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CFU)实验计算BCG在细胞内的存活。结果: 与BCG组比较,BCG+DFO组细胞存活率[(84.72±3.62)% vs. (58.41±2.73)%]、GSH水平[(8.85±0.54)μmol/mg vs. (4.81±0.36)μmol/mg]和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82±0.06 vs. 0.33±0.03)升高(t=-4.263,P=0.004;t=-10.116,P<0.001;t=-10.519,P<0.001),LDH释放率[(15.70±3.18)% vs. (56.24±4.98)%]、Fe2+含量[(8.15±0.64)μmol/mg vs. (18.68±1.27)μmol/mg]和脂质过氧化水平[(22.18±2.24)% vs. (58.13±4.47)%]均明显降低(t=35.982,P<0.001;t=20.203,P<0.001;t=32.528,P<0.001)。与BCG组比较,BCG+GSK2606414组细胞中p-PER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3±0.02 vs. 0.69±0.04)、ATF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9±0.02 vs. 0.91±0.06)和CHO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4±0.03 vs. 0.61±0.04),以及Fe2+[(11.70±0.91)μmol/mg vs. (17.92±1.22)μmol/mg]和脂质过氧化[(19.17±1.75)% vs. (53.28±3.01)%]水平均明显降低(t=17.177,P<0.001;t=21.024,P<0.001;t=19.358,P<0.001;t=11.999,P<0.001;t=30.292,P<0.001),细胞中GPX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7±0.04 vs. 0.20±0.02)和GSH水平[(8.15±0.47)μmol/mg vs. (4.69±0.22)μmol/mg]则明显升高(t=-15.044,P<0.001;t=-9.316,P<0.001)。此外,BCG感染GSK2606414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其24h和48h的菌载量[(1.72±0.15)×105CFU和(1.48±0.12)×105CFU]较BCG组[(3.51±0.28)×105CFU和(2.94±0.21)×105CFU]明显降低(t=17.576,P<0.001;t=15.225,P<0.001)。与BCG组(3.24±0.14)比较,BCG+NAC组细胞中的相对ROS水平(1.59±0.11)明显降低(t=20.215,P<0.001)。BCG感染NAC处理后的巨噬细胞,其24h和48h的菌载量[(0.91±0.12)×105CFU和(0.80±0.13)×105CFU]较BCG组[(2.18±0.18)×105CFU和(2.37±0.21)×105CFU]明显降低(t=16.672,P<0.001;t=20.630,P<0.001)。结论: BCG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铁死亡与ROS/PERK信号的激活有关。

      2013—2022年杭州市临平区登记肺结核患者特点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陈丽燕, 张晓强, 余建平, 郑霄, 张钰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59-146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26
      摘要 ( 139 )   HTML ( 21 )   PDF (817KB) ( 9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杭州市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按照首诊地区导出2013—2022年杭州市临平区诊治的肺结核患者数据,最终纳入1999例患者。分析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诊疗信息及治疗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999例患者中,病原学阳性者占52.58%(1051/1999),病原学阴性者占41.47%(829/1999),无病原学结果者占5.95%(119/1999);初治患者占91.80%(1835/1999),复治患者占8.20%(164/1999);43.62%(872/1999)的患者使用标准方案治疗,31.37%(627/1999)的患者使用了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8.75%(175/1999)的患者有除结核病外的其他合并症;12.16%(243/1999)的患者合并其他结核病;成功治疗的患者占93.00%(1859/1999),发生不良结局者占7.00%(140/1999)。多因素分析显示,65岁及以上、复治、病原学阳性、合并其他疾病的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治疗结局的风险更高[OR(95%CI):2.320(1.402~3.838)、OR(95%CI):4.527(2.803~7.310)、OR(95%CI):3.419(2.073~5.638)、OR(95%CI):2.132(1.275~3.567)];女性、无病原学结果的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较低[OR(95%CI):0.486(0.293~0.808)、OR(95%CI):0.323(0.116~0.904)]。治疗方案对治疗转归的影响与年龄(交互作用P=0.002)、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结果(交互作用P=0.046)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较低年龄组(<35岁)使用标准方案治疗更优[OR(95%CI):0.170(0.059~0.493)],对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未查者)使用个体化方案治疗效果不佳[OR(95%CI):0.253(0.132~0.485)]。结论: 年龄、既往治疗史、病原学检查结果、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影响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应针对不同特征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及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影响因素分析
      倪帅虎, 陈钢, 王嘉, 李玉红, 李雪, 陈伟, 张慧, 屈燕, 罗小峰,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69-147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63
      摘要 ( 125 )   HTML ( 25 )   PDF (869KB) ( 1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及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升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参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评估专项调查数据库中抽取居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村级行政单位的26593名15岁及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行结核病健康教育面对面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6250份,有效率为98.71%。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Q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Q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Q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Q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Q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健康教育情况(包括接受健康教育途径、希望了解防治信息途径、常用的获取网络科普的途径、喜爱的宣传材料和网络科普材料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健康教育情况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250名常住农村居民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1.77%(107323/131250),对Q1~Q5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分别为76.97%(20205/26250)、88.14%(23138/26250)、88.70%(23285/26250)、84.00%(22049/26250)和71.03%(18646/26250)。其中,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85.20%(89062/104535)]及对Q1~Q5核心信息的知晓率[80.28%(16785/20907)、92.11%(19258/20907)、92.68%(19377/20907)、86.66%(18117/20907)、74.26%(15525/20907)]均明显高于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68.35%(18259/26715)、64.01%(3420/5343)、72.62%(3880/5343)、73.14%(3908/5343)、73.55%(3930/5343)、58.41%(3121/5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51.600、635.000、1545.700、1619.600、542.160、518.430,P值均<0.001)。相较于15~29岁年龄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机关/事业单位和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45~59岁年龄组、初中及同等学历、高中及同等学历、大专和本科及以上、从事商业/服务业和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均更好(OR=1.156,95%CI:1.050~1.273;OR=1.667,95%CI:1.568~1.773;OR=1.882,95%CI:1.716~2.065;OR=1.974,95%CI:1.736~2.245;OR=1.693,95%CI:1.431~2.005;OR=1.242,95%CI:1.035~1.489;OR=2.655,95%CI:2.485~2.839)。农村居民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前3位途径分别为电视/广播[52.02%(13656/26250)]、传单/折页/宣传画[31.49%(8265/26250)]和医生宣传[26.53%(6963/26250)];查询网络健康科普信息的主要途径为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36.58%(9602/26250)]及搜索引擎[25.28%(6636/26250)];希望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主要途径有电视/广播[62.80%(16484/26250)]、医生宣传[45.95%(12062/26250)]和网络宣传[36.57%(9599/26250)];喜爱有声像[40.98%(10757/26250)]和图文并茂[36.90%(9685/26250)]的宣传材料,以及网络科普视频[60.28%(15824/26250)]和图文[46.82%(12290/26250)]的获取形式。结论: “十三五”规划后我国农村居民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状况较“十二五”有明显提升,但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可在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开发适宜于网络媒体传播的宣传材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低文化程度和未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

      甘肃省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调查分析
      李江红, 刘芳, 杨枢敏, 何钰珏, 马玲, 郭强, 满世军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78-148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83
      摘要 ( 106 )   HTML ( 7 )   PDF (790KB) ( 1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甘肃省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以进一步提高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21年甘肃省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中部、西部和东部各抽取3个市(州),每个市(州)选择患者数前三位的3家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调查点,由调查员通过“甘肃省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患者现场调查表”现场收集各调查点登记的信息资料完整的病原学阴性肺结核(除外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从诊断流程、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和诊断性抗感染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评价。结果: 共收集到26家县(区)级定点医院符合调查标准的1187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诊断流程规范者941例(79.28%);诊断依据符合要求者699例(58.89%);病原学检查者1176例(99.07%),其中,行痰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查和结核病灶组织病理检查者分别为1169例(98.48%)、368例(31.00%)、900例(75.82%)和103例(8.68%),痰涂片质量合格者1084例(91.32%);至少选择1项结核病免疫学检查者958例(80.71%),其中,行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查者分别为724例(60.99%)、574例(48.36%)和382例(32.18%),阳性者分别为572例(79.01%)、187例(32.58%)和329例(86.13%);行支气管镜和胸腔积液检查者分别为198例(16.68%)和29例(2.44%),均未检出阳性者;影像学检查者1187例(100.00%),其中,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检查率[73.21%(869/1187)]和合格率[85.04%(739/869)]均明显低于CT检查[分别为99.16%(1177/1187)和92.78%(1092/1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85,P=0.000;χ2=31.829,P=0.000)。诊断小组讨论1166例(98.23%)患者,建议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者626例,实际治疗者563例(89.94%)。结论: 甘肃省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相关实验室检查以痰涂片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为主,CT检查率和合格率均较高,但分子生物学检查率、诊断流程规范率和诊断依据符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加强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检测规范和技术人员培训,严格执行结核病相关检查流程,以进一步提升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

      广州市越秀区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
      龚芳, 谭守勇, 包婉玲, 刘国标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85-148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04
      摘要 ( 123 )   HTML ( 6 )   PDF (819KB) ( 1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广州市越秀区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为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断的645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登记的1149名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病原阴性接触组)筛查结果。以同期登记的920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1780名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病原阳性接触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密切接触者筛查情况。结果: 病原学阴性指示病例645例,登记密切接触者1149名;密切接触者中男性534名,女性615名,检出肺结核患者45例(3.92%)。病原学阳性指示病例920例,登记密切接触者1780名;密切接触者中男性804名,女性976名,检出肺结核患者52例(2.92%)。 两组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9,P=0.142)。病原学阴性接触组有可疑症状者27例(2.35%),检出肺结核19例(70.37%);无可疑症状者1122名(97.65%),检出肺结核26例(2.32%)。病原学阳性接触组有可疑症状者42例(2.36%),检出肺结核25例(59.52%);无可疑症状者1738名(97.64%),检出肺结核27例(1.55%),两组接触者中有可疑症状者的结核病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接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82,P=0.000;χ2=465.715,P=0.000)。结论: 病原学阴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可发现肺结核患者。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肺结核检出率高于无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610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分析
      许河南, 赖聪娟, 张尊敬, 郭净, 徐丽霞, 张颖, 刘忠达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90-149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81
      摘要 ( 109 )   HTML ( 8 )   PDF (776KB) ( 7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丽水市某结核病定点医院老年结核病患者(≥60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为本区域老年耐药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2023年丽水地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的老年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和样本信息,采用BACTEC MGIT 960结核分枝杆菌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一线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性并分析耐药特征。结果: 共610株结核分枝杆菌纳入耐药检测和分析,总耐药率为18.85%(115/610),耐多药率为6.07%(37/610)。男性患者耐药率为19.38%(93/480),女性患者耐药率为16.92%(22/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05)。初治患者耐药率为18.18%(98/539),复治患者耐药率为23.94%(17/71),其中,复治患者对乙胺丁醇的耐药率[8.45%(6/71)]明显高于初治患者[2.78%(15/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P<0.05)。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14.59%(89/610)]、链霉素[8.85%(54/610)]、利福平[7.38%(45/610)]、乙胺丁醇[3.44%(21/610)]。共有13种不同的耐药组合,其中,耐多药组合以“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耐药率最高,为2.62%(16/610)。2018年耐药率为 20.00%(19/95),降低至2023年的 17.83%(23/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792,P>0.05)。结论: 丽水地区老年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近年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依然严峻。

      387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服药完成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加依那提·金格斯, 王新旗, 刘年强, 王森路, 依帕尔·艾海提, 冯建宇, 黄涛, 克地尔叶克孜·吾甫尔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496-150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30
      摘要 ( 145 )   HTML ( 14 )   PDF (798KB) ( 1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对3个月每周服用2次异烟肼和利福喷丁联合间歇(3H-P)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完成情况及影响服药完成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广预防性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经知情同意纳入的387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接受预防性治疗的LTBI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预防性治疗服药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预防性治疗服药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防性服药完成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387名LTBI者中,有355名完成3H-P方案服药,服药完成率为91.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1%(55/387),因不良反应停药率为4.39%(17/3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运动(OR=5.337,95%CI:2.309~12.337)、参与结核病防治相关培训(OR=4.406,95%CI:1.942~9.994)是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完成服药的保护因素;有饮酒史(OR=0.279,95%CI:0.108~0.720)、年龄在50~64岁(OR=0.254,95%CI:0.092~0.698)是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中断服药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预防性治疗的服药完成情况总体良好,不良反应为中断服药的原因之一,服药完成率还会受到未规律运动、有饮酒史、未参与过结核病防治相关培训、年龄50~64岁等因素的影响。

      2014-2023年广州市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杨洁莹, 肖新才, 杜雨华, 赖铿, 何立乾, 王挺, 林莹, 何蔚云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04-151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32
      摘要 ( 118 )   HTML ( 7 )   PDF (784KB) ( 1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广州市登记管理的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TB-DM)患者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同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2014—2023年登记确诊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4—2023年广州市共登记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2468例,平均登记率为1.44/10万,占肺结核患者总数的2.79%(2468/88307),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χ 2=131.00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较小,女性,职业为教师和医务人员、干部,初治,健康体检来源,无就诊延误,病原学阴性的肺结核患者相比,年龄较大,男性,职业为家务及待业、农牧渔业、工人,复治,患者来源为推介、转诊、追踪,发生就诊延误和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可能性大,OR值分别为1.436、1.508、1.386、1.781、1.442、1.178、2.050、3.796、3.688、1.670、3.064。完成抗结核治疗的83490例肺结核患者中,总体治疗成功率为93.56%(78114/83490),PTB-DM患者的治疗成功率(89.52%,1990/2223)低于未并发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3.67%,76124/8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42,P<0.05)。结论: 广州市PTB-DM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主,具有复治比例高、病原学阳性率高、耐药率高、就诊延误率高、主动发现率低和治疗成功率低的特点,应加强双向筛查以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重庆市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余雅, 陈健, 徐飚, 赵琦, 吴成果, 汪清雅, 范君, 钟吉元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11-151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73
      摘要 ( 98 )   HTML ( 10 )   PDF (854KB) ( 9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庆市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治疗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患者治疗管理措施,准确评价治疗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22年重庆市所有区(县)确诊并登记治疗的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共11545例。记录并整理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结果: 11545例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为90.26%(10421/11545),治疗失败率为0.72%(83/11545),失访率为1.49%(172/11545),死亡率为5.52%(637/115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数民族(OR=1.573,95%CI:1.288~1.922)、年龄在60岁以上(60~74岁组:OR=3.322,95%CI:1.043~10.583;≥75岁组:OR=7.941,95%CI:2.490~25.323)、病原学阳性(OR=1.419,95%CI:1.214~1.659)、复治(OR=1.371,95%CI:1.121~1.677)、重症肺结核(OR=1.348,95%CI:1.108~1.639)、出现不良反应(OR=4.183,95%CI:2.707~6.464),以及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治疗(OR=1.333,95%CI:1.161~1.532)是影响患者成功治疗的危险因素;女性(OR=0.659,95%CI:0.562~0.773)是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约为90%左右,但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年龄≥60岁、病原学阳性、复治、重症肺结核、出现不良反应和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

      免疫细胞与肺结核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文维农, 安祯祥, 何远利, 何松, 刘闯, 孙凯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19-152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70
      摘要 ( 92 )   HTML ( 9 )   PDF (2848KB) ( 1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评估免疫细胞与肺结核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肺结核病疫苗研制,以及结核病的防治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大样本全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汇总数据,选择肺结核相关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运用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逆方差加权法、简单模式法、加权模式法等5种方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通过OR(95%CI)值评估免疫细胞和肺结核间因果关系,运用Cochran’s Q评估异质性、运用MR-多效残差及离群值与MR-Egger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评估,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逆方差加权法分析得出肺结核发病风险与非同型转换记忆B细胞(β=-0.257,OR=0.773,95%CI:0.607~0.985,P=0.037)、IgD+CD38- B细胞表面CD19水平(β=-0.493,OR=0.610,95%CI:0.379~0.982,P=0.042)、CD39+分泌型CD4+调节性T细胞比例(β=0.425,OR=1.532,95%CI:1.099~2.135,P=0.012)、非调节性CD45RA-CD4T细胞表面CD25水平(β=-0.719,OR=0.487,95%CI:0.262~0.904,P=0.023)、CD33高表达HLA-DR+细胞表面CD45水平(β=-0.364,OR=0.695,95%CI:0.508~0.949,P=0.022)、CD33-HLA-DR+细胞表面HLA-DR水平(β=0.153,OR=1.166,95%CI:1.024~1.323,P=0.020)、CD14-CD16-细胞表面HLA-DR水平(β=0.134,OR=1.144,95%CI:1.006~1.300,P=0.040)、单核细胞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β=0.379,OR=1.462,95%CI:1.056~2.026,P=0.022)有较强关联性。通过异质性检验及多效性检验得出无异质性也无明显多效性的结果。结论: 非同型转换记忆B细胞、IgD+CD38- B细胞表面CD19水平、非调节性CD45RA-CD4T细胞表面CD25水平、CD33高表达HLA-DR+细胞表面CD45水平这4种免疫细胞表型水平的升高可能降低肺结核发病风险;CD39+分泌型CD4+调节性T细胞比例、CD33-HLA-DR+细胞表面HLA-DR水平、单核细胞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CD14-CD16-细胞表面HLA-DR水平这4种免疫细胞表型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肺结核发病风险。

      综述
      动物模型和3D细胞模型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黎超凡, 陈志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27-153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47
      摘要 ( 96 )   HTML ( 7 )   PDF (817KB) ( 1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但目前对于MTB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知之甚少。动物模型和3D细胞模型为结核病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复杂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模拟疾病的多个方面。笔者对动物模型和3D细胞模型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非结核分枝杆菌与其他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杜姗姗, 沙巍, 王丽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35-154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64
      摘要 ( 106 )   HTML ( 7 )   PDF (800KB) ( 1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上升,结构性肺病患者不断增多,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 NTM-PD)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大多数NTM-PD患者发病时已存在基础肺病,常同时合并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进一步增加了NTM病诊治和疗效判定的难度,合并感染成为导致NTM-PD治疗成功率低和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NTM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丰富临床工作者对NTM-PD患者肺部合并感染的认识,研究临床干预策略。

      医护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研究进展
      陈玉杰, 王玲华, 程晓艳, 李慧圆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41-154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91
      摘要 ( 155 )   HTML ( 10 )   PDF (811KB) ( 1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人群进行早期管理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受特定工作环境的影响,医护人员是LTBI的高危人群之一,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极高,对社会公共卫生层面和个人层面均具有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对医护人员LTBI管理的关注刻不容缓。本文综述了医护人员LTBI的现状、筛查技术、影响因素及管理计划,以提高对医护人员LTBI相关问题的认识,明确相关个人和职业危险因素,并为加强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控工作和减少职业危害等方面提供参考。

      深度学习在胸部X线摄片筛查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李俊良, 刘欣, 林峙渊, 龙显荣, 江志航, 霍颖瑜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48-155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45
      摘要 ( 126 )   HTML ( 11 )   PDF (1379KB) ( 2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部疾病种类多样、危害严重,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可能。笔者回顾了近5年的相关研究,重点探讨了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模型及其混合架构在胸部X线摄片图像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多模型集成学习策略和注意力机制在提高肺部疾病精准诊断中的潜力,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在胸部X线摄片筛查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普托马尼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施春晶, 刘幸, 李龙芬, 李文明, 张华杰, 王戈, 曾海燕, 刘立, 沈凌筠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60-156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57
      摘要 ( 134 )   HTML ( 12 )   PDF (853KB) ( 12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抗结核药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普托马尼作为近50年出现的具有新作用靶点的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但相关研究表明,它们可影响肝功能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作者旨在通过对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普托马尼三种抗结核新药单药应用或多药联用下导致的肝功能损伤及相关发生机制及注意事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它们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肺结核患者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研究进展
      何静, 张忠法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66-157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12
      摘要 ( 119 )   HTML ( 8 )   PDF (803KB) ( 3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中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肺结核是其最常见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对肺结核认识的深入及分离培养技术的发展,肺结核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不断增高。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是肺结核的重要并发症,与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性和耐药性密切相关。然而,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复杂,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是临床抗结核治疗中的难点。笔者对近年来肺结核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其他呼吸道致病细菌、真菌、病毒、非结核分枝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几种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原体类型进行重点讨论,为肺结核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回肠间质瘤合并肠结核致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刘娅, 李杰, 孙琼, 许良璧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12):  1573-157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220
      摘要 ( 123 )   HTML ( 16 )   PDF (2333KB) ( 17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