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0
    • 目录
      第45卷第1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0-0. 
      摘要 ( 126 )   PDF (5450KB) ( 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重视儿童结核病防治 关爱儿童健康
      王前, 王嘉, 李玉红, 刘二勇, 周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62
      摘要 ( 380 )   HTML ( 36 )   PDF (1147KB) ( 2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4岁及以下儿童占全球结核病负担的11%,但却占结核病死亡例数的14%。成人继发性结核病多源于儿童时期的结核感染,提高对儿童结核病的认识,增加对儿童结核病预防、诊治的投入,是有效控制发病和死亡的关键环节,对控制儿童和成人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5: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管理》解读
      樊丽超, 焦伟伟, 吴浩宇, 申阿东, 陈禹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6-1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03
      摘要 ( 519 )   HTML ( 48 )   PDF (1099KB) ( 5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3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了WHO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tuberculosis. Module 5: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简称《2022年版指南》),并通过发布的实施手册为指南建议的实施提供引导。《2022年版指南》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管理加以规范,并重点更新了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启用Xpert Ultra作为初始诊断以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工具,启用整合的治疗决策路径,非重症患儿启用疗程4个月的治疗方案,在6周岁以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患儿中可启用含贝达喹啉的治疗方案,在3周岁以下MDR/RR-TB患儿中可启用含德拉马尼的治疗方案,结核性脑膜炎可启用疗程6个月的强化治疗备选方案,启用向基层下沉的非中心化的结核病关怀模式和家庭为核心的整合的结核病关怀模式等内容。笔者现对《2022年版指南》进行介绍,并对其更新要点加以解读,旨在基于循证依据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结核病诊疗领域同道提供参考。

      《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标准解读
      王泽明,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3-1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26
      摘要 ( 427 )   HTML ( 45 )   PDF (1075KB) ( 32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7月9日中国防痨协会发布《T/CHATA 015-2021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标准。笔者现就该标准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人群、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及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儿科医师及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认识,规范儿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管理。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诊断》团体标准解读
      王泽明,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8-2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25
      摘要 ( 332 )   HTML ( 15 )   PDF (2208KB) ( 2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9月,中国防痨协会发布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诊断》团体标准。本文就该标准核心要点进行解读,皆在进一步帮助临床儿科医师及结核病诊疗人员早期识别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加强本病诊断的规范性。

      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合作行动框架》解读
      韩婷婷, 刘桂珍, 陈秋奇,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25-3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64
      摘要 ( 384 )   HTML ( 24 )   PDF (1083KB) ( 2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的结核病共病和与结核病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吸烟、糖尿病、精神失常、矽肺和病毒性肝炎。应对结核病患者共病和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对于终止结核病流行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诊疗、护理和关怀的重点应该放在患者上,而不是具体的疾病上,全球应致力于合作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问题。为此,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结核病及其共病合作行动框架》,框架分为5个部分,每部分均列出了有助于推广合作防控结核病及其共病问题的主要行动。笔者就该文件制定的行动框架概要、主要共病和行动原则等进行解读,以供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论著
      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提高方法的探讨
      李桂莲, 方敏, 姜靖伟, 王瑞欢, 钱程宇, 于晋杰, 曹滨, 许达, 赵秀芹, 李马超, 刘海灿, 孙琳, 朱渝, 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31-3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19
      摘要 ( 358 )   HTML ( 16 )   PDF (973KB) ( 2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提高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阳性率的方法,同时,探讨培养液的pH值对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正确判读结果的影响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对结核样本前处理液pH值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70份疑似肺结核患儿胃液样本同时用两步培养法、传统培养法和Xpert Ultra进行检测。两步培养法为先将胃液样本直接接种到罗氏培养基上,约20~30d后收集可疑MTB菌落再行常规的碱处理-中和离心法处理进行分离培养(传统培养法)。比较传统培养法和两步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以样本的Xpert Ultra检测结果作为菌载量标准,分析两步法在不同菌载量样本中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同时,配制系列pH值梯度的溶液,确定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获得最佳显示结果的最适pH值范围;用系列体积的PBS缓冲液(pH=6.8)中和3%或4%NaOH与等体积样本的混合液,确定pH值至7~9时所需的体积稀释倍数。结果: 传统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26.5%(18/68),两步法阳性检出率为23.1%(15/65),未发现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两步法在传统培养法的基础上将阳性检出率从26.5%(18/68)提高到32.4%(22/68)。两步法在菌载量低级及以上分级样本中的阳性检出比例(44.0%,11/25)明显高于菌载量极低级及以下标本的阳性检出比例(11.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6,P=0.005)。本研究所选用的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最适pH值范围为6~9。胃液模拟样本经3%或4%的NaOH处理后,调节pH值至7~9时需用PBS缓冲液(pH=6.8)稀释至少10或14倍,而痰液模拟样本经3%或4%的NaOH处理后,调节pH值至7~9时需用PBS缓冲液(pH=6.8)稀释至少12或16倍。结论: 分离培养两步法的阳性检出率未优于传统培养法,可作为传统培养法的补充,推荐对难以确诊的高度可疑肺结核患儿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此外,本研究确定了MTB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使用的最适pH值范围及用PBS缓冲液(pH=6.8)调节NaOH-样本混合液pH值需要的稀释比例,可为规范MTB的分离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CT征象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鉴别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与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研究
      李翔, 付旭文, 许艳玲, 干玮, 杞敏, 黄瑛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38-4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29
      摘要 ( 224 )   HTML ( 12 )   PDF (1293KB) ( 1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胸部CT征象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鉴别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与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次确诊的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中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58例(吸虫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结核组)。分析其临床症状、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CT征象的影像模型和结合CT征象与嗜酸性粒细胞的联合模型,计算及对比两个诊断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利用CT征象建立的影像模型显示,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OR=5.11,95%CI:1.64~15.97)和肺部结节(OR=12.33,95%CI:2.51~60.65)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高,而出现胸膜钙化(OR=0.17,95%CI:0.04~0.68)和隧道征(OR=0.01,95%CI:0.00~0.15)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低;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95%CI:0.777~0.922),敏感度为79.3%(95%CI:66.6%~88.8%),特异度为75.6%(95%CI:60.5%~87.1%)。利用CT征象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建立联合模型显示,出现肺部结节(OR=11.56,95%CI:1.76~75.71)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高,而出现隧道征(OR=0.02,95%CI:0.00~0.48)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OR=0.02,95%CI:0.01~0.08)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低;通过绘制ROC曲线,AUC为0.934(95%CI:0.885~0.982),敏感度为89.7%(95%CI:78.8%~96.1%),特异度为88.9%(95%CI:75.9%~96.3%)。联合模型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影像模型,其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1,P=0.016)。结论: 对于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与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联合模型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影像模型;出现肺部结节、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未升高时更倾向于诊断儿童结核性胸膜炎。

      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陈芳, 张小佛, 周海依, 张锋, 王曼知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45-5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90
      摘要 ( 313 )   HTML ( 18 )   PDF (846KB) ( 1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ATB-DILI)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确诊为结核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住院或门诊儿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全疗程使用护肝药物,其中,发生肝损伤患儿52例,ATB-DILI发病率为26.0%。分析结核病患儿发生ATB-DILI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理损害、发生时间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肝损伤患儿中,20例(38.5%)无明显症状仅肝功能指标异常,32例(61.5%)厌食,29例(55.8%)呕吐,3例(5.8%)黄疸,均加用护肝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51例为 1级(轻度)ATB-DILI,1例为2级(中度),无3~5级肝损伤患者;均为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在开始抗结核治疗2周内有29例(55.8%)发生ATB-DILI,第3~8周有8例(15.4%),第9~12周有5例(9.6%),第13~16周有7例(13.5%),第16~24周有3例(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低于18.5[OR(95%CI)=2.340(1.104~4.959)]、血清前白蛋白低于200mg/L[OR(95%CI)=2.337(1.093~4.997)]和血红蛋白低于120g/L[P=0.016,OR(95%CI)=2.403(1.176~4.908)]均是儿童结核病患者发生ATB-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结核病在抗结核治疗全疗程中使用护肝药物的基础上,ATB-DILI的发生率仍不低,但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理损害明显降低。临床医师应重点关注治疗2周内体质量指数、血清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降低的患儿发生ATB-DILI的风险。

      高剂量莫西沙星短程方案对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及适用性研究
      任斐, 马进宝, 李荣, 杨翰, 杨虹, 武延琴, 杨新军, 党丽云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52-5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97
      摘要 ( 365 )   HTML ( 16 )   PDF (797KB) ( 13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高剂量莫西沙星短程方案对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RR-PTB)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制约其临床应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并获得治疗结局的272例R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高剂量莫西沙星短程方案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长疗程治疗方案的1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245例患者未使用短程方案治疗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治愈15例、治疗完成6例,治疗成功率为77.8%(21/27),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1.7%(91/1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1,P=0.516);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8.9%(24/27)]和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40.7%(11/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4%(64/127)和21.3%(27/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3,P<0.001;χ2=4.546,P=0.033)。245例患者未使用高剂量莫西沙星短程方案治疗的前4位原因依次为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87例(35.5%)]、因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超过1个月[52例(21.2%)]、合并气管结核[40例(16.3%)]和糖尿病控制不良[20例(8.1%)]。结论: 高剂量莫西沙星短程方案治疗RR-PTB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可适用患者比例低。应关注不良事件并开展基于我国患者实际情况的RR-PTB短程方案研究。

      体外诱导对氨基水杨酸高浓度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突变位点研究
      余美玲, 张晨晨, 魏文静, 赵雨川, 卓文基, 郑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60-6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457
      摘要 ( 348 )   HTML ( 7 )   PDF (967KB) ( 17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实验室诱导产生的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索PAS的潜在作用机制和耐药性。方法: 通过体外药物浓度梯度诱导法,将MTB标准菌株H37Rv诱导成标准耐PAS菌株及高水平耐药菌株,收集并保存每一代诱导菌株。用液体微孔板法检测上述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交叉耐药情况,筛选耐药水平相似的临床分离株。通过对PAS耐药的实验室突变株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水平上探索MTB对PAS的耐药机制。结果: 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耐PAS的MTB耐药动态变化模型。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PAS耐药可能与3个位点突变直接相关,分别是plcC (Q462R)、folC (S150R)和1个thyA上游位点(3074495G→A)。MTB对高水平的PAS耐药的产生除了基因突变因素以外,尚存在其他的调控机制。对PAS敏感和耐药的MTB临床分离株测序发现某些folCthyAthyX突变并非由PAS引起。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PAS耐药MTB菌株模型,为PAS耐药结核病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模型。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在DNA水平上阐明了MTB对PAS的耐药机制,尚存在其他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所得的与PAS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也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树突细胞miR-17调节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Treg/Th17失衡机制的研究
      盛云峰, 邱美华, 陈园园, 孙丽芳, 甄利波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67-7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80
      摘要 ( 218 )   HTML ( 10 )   PDF (937KB) ( 1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小RNA-17(miR-17)调节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对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集2022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例(肺结核组)和同期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qPCR检测两组DC中miR-17表达水平。将肺结核组患者的成熟DC与健康对照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分别加入miR阴性对照物(miR阴性对照组)、miR-17模拟物(miR-17模拟物组)和miR-17 抑制剂(miR-17抑制剂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3组共同培养细胞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分化比例,采用qPCR检测初始CD4+T淋巴细胞中的Eos mRNA转录水平,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os mRNA表达。结果: 肺结核组DC的miR-17基因表达水平(12.546±1.57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C的表达水平(2.409±1.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6,P<0.05)。miR-17模拟物组的Treg细胞比例(4.740%±0.901%)明显低于miR阴性对照组(59.23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55,P<0.01);miR-17模拟物组的Th17细胞比例(67.610%±3.495%)明显高于miR阴性对照组(27.645%±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1,P<0.01)。miR-17抑制剂组的Treg细胞比例(83.080%±5.770%)明显高于miR阴性对照组(59.235%±4.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88,P<0.01);miR-17抑制剂组的Th17细胞比例(11.405%±1.777%)明显低于miR阴性对照组(27.645%±2.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44,P<0.01)。miR-17模拟物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内Eos mRNA基因转录水平(0.181±0.123)下调至38.4%,明显低于miR阴性对照组(0.471±0.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49,P<0.05);miR-17抑制剂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内Eos mRNA基因转录水平(0.889±0.295)上调至1.887倍,明显高于miR阴性对照组(0.471±0.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5,P<0.05)。miR-17模拟物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内Eos相对表达量(3.626±1.319)减少至77.7%,明显低于miR阴性对照组(4.664±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8,P<0.05);miR-17抑制剂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内Eos相对表达量(6.148±1.701)增加至1.318倍,明显高于miR阴性对照组(4.664±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5,P<0.05)。结论: DC miR-17调节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Treg/Th17失衡从而参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过程。

      2017—2019年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基因型特征及其耐药性分析
      魏淑贞, 赵永, 林建, 林淑芳, 戴志松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73-7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31
      摘要 ( 336 )   HTML ( 21 )   PDF (1060KB) ( 2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情况,同时分析MTB基因型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的477株MTB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生长实验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并采用传统固体比例法对9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n,RFP)、链霉素(streptomycin,Sm)、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卡那霉素(kanamycin,Km)、氧氟沙星(ofloxacin,Ofx)、卷曲霉素(capreomycin,Cm)、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e,Pto)、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应用熔解曲线法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cSpoligotyping)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77株M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有245株,占51.4%;T家族有44株(含2株T,28株T1,7株T2,T3和T4各3株,1株T5),占9.2%;H家族有35株(含13株H,1株H1,21株H3),占7.3%;EAI家族有11株(含10株EAI2-Manila,1株EAI5),占2.3%;LAM3、Manu2和X1家族各有1株,分别占0.2%;所属家族未定义或不明确的有139株,占29.1%。聚类分析显示,各基因型家族主要流行型为北京家族的SIT1(44.9%,214/477)、T家族的SIT53(2.5%,12/477)、H家族的SIT742(1.9%,9/477)、EAI家族的SIT19(1.5%,7/477)。各家族MTB菌株与INH的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1,P=0.036),其中,EAI+LAM+Manu+X家族菌株对INH的耐药率最高[28.6%(4/14)];对RFP的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6,P=0.006),其中,EAI+LAM+Manu+X家族菌株对RFP的耐药率最高[21.4%(3/14)];对Ofx的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3,P=0.000),其中,H家族菌株对Ofx的耐药率最高[17.1%(6/35)];对PAS耐药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0,P=0.049),其中,未定义家族菌株对PAS的耐药率最高[4.3%(6/139)]。结论: 福建省MTB流行基因型以北京基因型为主,同时应重视未定义家族菌株的流行并加强对T家族、H家族和EAI等家族菌株的监测。菌株对INH、RFP、Ofx和PAS的耐药性与各基因家族相关。

      实时荧光RNA恒温检测在气管支气管结核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徐银娟, 赵国连, 崔晓利, 党丽云, 康磊, 周永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79-8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37
      摘要 ( 352 )   HTML ( 25 )   PDF (919KB) ( 14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RNA恒温检测技术(SAT-TB)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qRT-PCR)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早期对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在西安市胸科医院完成治疗的168例初治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分析其中每2周做1次气管镜的94例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初入院(基线)及治疗2、4、6、8、10和12周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分枝杆菌MGIT 960培养、SAT-TB和qRT-PCR的检测结果;并以MGIT 960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SAT-TB和qRT-PCR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检测效能。最后对168例患者培养阴转时间与首次SAT-TB法测定的探测时间(dt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每2周做1次气管镜检查的94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MGIT 960培养在基线至治疗12周检测的阳性率从87.23%(82/94)下降至1.06%(1/94),下降幅度为98.78%(81/82);qRT-PCR从92.55%(87/94)下降至29.79%(28/94),下降幅度为67.81%(59/87);SAT-TB法从93.62%(88/94)下降至15.96%(15/95),下降幅度为82.95%(73/88)。qRT-PCR和SAT-TB下降幅度均低于MGIT 960培养(χ2 值分别为28.472和12.469,P值均<0.001)。以MGIT 960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qRT-PCR法在各检测点的Kappa值介于0.044~0.416、ROC曲线下面积(AUC)介于0.553~0.715,均明显低于SAT-TB法(Kappa值介于0.107~0.620,AUC值介于0.642~0.814)。168例患者阴转时间在1~4周时首次SAT-TB法检测的dt值[7.264(4.891,10.990)]明显长于5~8周[5.113(3.520,6.390)]和9周及以上[5.222(4.068,6.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18,P<0.001;Z=-2.017,P=0.044)。结论: SAT-TB法用于病原学阳性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早期疗效监测时效果优于qRT-PCR。

      2016—2020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芳静, 冯慧莹, 方兰君, 陈瑜晖, 温文沛, 廖庆华, 吴惠忠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85-9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89
      摘要 ( 350 )   HTML ( 19 )   PDF (915KB) ( 1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探讨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减少患者发现延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登记的2016—2020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案资料(最终277684例患者纳入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发现延迟趋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2020年,广东省发现延迟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6345例,年均发现延迟率为52.70%(146345/277684),发现延迟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4,63)d。各年度患者发现延迟率依次为50.66%(30693/60591)、50.86%(30436/59841)、53.44%(30061/56253)、55.53%(29418/52980)和53.60%(25737/48019),发现延迟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χ 2=380.599,P<0.001)。发现延迟天数中位数由2016年的29d上升至2020年的31d。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男性(HR=1.042,95%CI:1.033~1.051)、其他职业(HR=1.077,95%CI:1.067~1.087)、羁押人员(HR=1.108,95%CI:1.068~1.149)、诊断单位级别为省市级医疗机构(HR=1.106,95%CI:1.094~1.118)、诊断单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等专业机构(HR=1.197,95%CI:1.184~1.210)、复治(HR=1.146,95%CI:1.127~1.164)均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的保护因素;流动人口(HR=0.986,95%CI:0.978~0.995)、被动发现(HR=0.970,95%CI:0.962~0.978)、重症(HR=0.931,95%CI:0.919~0.942)均是发现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6—2020年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需特别关注流动人口、被动发现、重症患者这类重点人群。

      2010—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代权, 林淑芳, 周银发, 陈堃, 戴志松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96-10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94
      摘要 ( 326 )   HTML ( 21 )   PDF (2474KB) ( 1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调整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9年福建省登记治疗的174124例结核病患者相关数据,描述其就诊延迟时间和就诊延迟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1(6,58)d,平均就诊延迟率为59.12%(102940/174124)。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058,95%CI:1.035~1.082)、年龄25~64岁(OR=1.272,95%CI:1.232~1.313)和≥65岁(OR=1.427,95%CI:1.372~1.483)、职业为体力劳动(OR=1.195,95%CI:1.119~1.276)和退休/待业(OR=1.112,95%CI:1.039~1.190)、现住址为福建省其他地级市(OR=1.681,95%CI:1.550~1.822)、患者来源为接触者检查(OR=1.704,95%CI:1.216~2.387)和被动发现(OR=3.715,95%CI:3.340~4.131)、诊断分型为结核性胸膜炎(OR=1.454,95%CI:1.354~1.562)和肺外结核(OR=1.935,95%CI:1.645~2.276)、防治服务体系转型后(OR=1.103,95%CI:1.078~1.130)、现住址与首诊单位距离≥30km(OR=1.077,95%CI:1.048~1.107)等均为就诊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原学阴性或未查(OR=0.650,95%CI:0.637~0.663)和职业为学生及儿童(OR=0.864,95%CI:0.792~0.943)均为就诊延迟的保护因素。结论: 福建省结核病就诊延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就医可及性,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主动筛查,降低患者就诊延迟率。

      “三位一体”的关怀服务对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强化期治疗的影响
      何小谋, 罗卉, 马进宝, 任斐, 赵阿利, 袁荣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04-11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81
      摘要 ( 297 )   HTML ( 32 )   PDF (840KB) ( 1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三位一体”的关怀服务对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患者强化期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的MDR/RR-T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确诊的实施住院和社区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服务管理模式的223例MDR/RR-TB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实施“三位一体”的关怀服务管理模式的253例MDR/RR-TB患者作为干预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强化期的用药依从情况和失访率。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占86.6%(219/253),高于对照组的54.7%(12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89,P<0.001);干预组注射剂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占89.8%(221/246),高于对照组的60.6%(134/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60,P<0.001)。 干预组的强化期失访率为6.3%(16/253),低于对照组的30.9%(69/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0,P<0.001)。结论: 对MDR/RR-TB患者实施“三位一体”的关怀服务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失访率,值得推广应用。

      2021年北京市高中及以下学段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结果分析
      陶荔莹, 徐征, 赵鑫, 李艳圆, 李亚敏, 许琰, 张亚楠, 高志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11-11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308
      摘要 ( 478 )   HTML ( 26 )   PDF (822KB) ( 22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21年北京市高中及以下学段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结果,为科学规范开展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新生肺结核筛查系统”中2021年3804所学校高中及以下学段筛查信息记录完整的467088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肺结核可疑症状及密切接触史、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结果,以及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检查结果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467088名调查对象中,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占0.17‰(80/467088),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者占0.40‰(187/467088)。69519名调查对象进行了TST,阳性率为13.45%(9353/69519)。寄宿制学校初中学段调查对象TST阳性率为11.07%(960/8673),明显低于高中学段调查对象的13.77%(8369/60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7,P<0.00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密切接触史者TST中度及以上阳性率为12.64%(23/182),明显高于无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密切接触史者的4.77%(3305/69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1,P<0.001)。9514名调查对象完成胸片检查,共有7名调查对象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有可疑症状、密切接触史或TST中度阳性及以上者胸片异常率为5.32%(183/3443),明显高于直接行胸片检查者的4.05%(246/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0,P=0.004)。结论: 有肺结核可疑症状或密切接触史者的比例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高。筛查发现的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高中学生,符合16~22岁为学生肺结核发病高峰的发病特征,和历年的筛查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新生结核病筛查应重点关注高中学生。

      综述
      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与氯法齐明耐药的研究现状
      尚园园, 聂文娟, 黄海荣,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1):  116-12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292
      摘要 ( 854 )   HTML ( 24 )   PDF (815KB) ( 2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R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出现对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的控制构成了巨大威胁。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MDR-TB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仅为59%,XDR-TB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不足50%。近年来,新型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老药新用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Cfz)在MDR/RR-TB和XDR-TB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两种药物均通过损害分枝杆菌能量代谢来发挥作用,尽管存在交叉耐药,但在临床治疗中仍然被临床医生联合使用。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外,也应关注Bdq和Cfz的耐药情况。笔者旨在总结Bdq和Cfz耐药相关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Bdq和Cfz耐药性的出现情况,讨论如何延缓Bdq和Cfz获得性耐药的增加和传播。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