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10
    • 目录
      第46卷第7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0-0. 
      摘要 ( 104 )   PDF (1240KB) ( 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重视结核病相关疾病的整合医学管理
      曾谊, 兰学立,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35-73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73
      摘要 ( 146 )   HTML ( 23 )   PDF (1085KB) ( 17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结核病控制的新挑战: 出人意料的气溶胶检测新发现
      李蒙, 高谦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39-74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53
      摘要 ( 239 )   HTML ( 27 )   PDF (1007KB) ( 1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溶胶是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重要媒介,存在于气溶胶和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性是否相同?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气溶胶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征的论文,其研究结果颠覆了已有的认知。笔者将对此研究进行介绍,并提出基于此研究的一些思考。

      我国结核病体外诊断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现状分析
      张洪静, 褚洪迁, 孙照刚, 谢忠尧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43-74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048
      摘要 ( 179 )   HTML ( 11 )   PDF (2625KB) ( 40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确的诊断对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早期准确诊断是结核病患者得以及时治疗的关键,提高诊断技术则是发现患者的核心。结核病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IVD)行业市场广阔,临床需求旺盛。目前,结核病的IVD的基础研发不能很好的满足临床需求,诊断相关专利技术成果储备有限,技术攻关仍在继续;在用的诊断产品还有各种缺点,难以覆盖全部的临床需求。结核病领域体外诊断科技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应用到临床需要针对技术成果化、成果产品化、产品商业化整个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IVD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论著
      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柴冬雨, 秦淑一, 张荣花, 邹楠楠, 王欣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50-75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45
      摘要 ( 207 )   HTML ( 16 )   PDF (760KB) ( 1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mycosis,IP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105例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合并IPM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未合并IPM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发生IPM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合并糖尿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胸腔积液、合并细菌感染,以及血清G试验阳性者分别占51.4%(54/105)、25.7%(27/105)、43.8%(46/105)、36.2%(38/105)、23.8%(25/105),对照组分别占35.2%(37/105)、6.7%(7/105)、19.0%(20/105)、13.3%(14/105)、2.9%(3/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4,P=0.018;χ2=14.037,P<0.001;χ2=14.937,P<0.001;χ2=14.722,P<0.001;χ2=19.9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95%CI):2.452(1.164~5.163)]、有恶性肿瘤病史[OR(95%CI):11.688(3.707~36.847)]、有胸腔积液[OR(95%CI):2.484(1.123~5.494)]、合并细菌感染[OR(95%CI):3.341(1.410~7.920)],以及血清G试验阳性[OR(95%CI):13.649(3.267~57.029)]是病毒性肺炎患者并发IP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应警惕其中合并糖尿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胸腔积液、合并细菌感染、血清G试验阳性者并发IPM的风险。

      3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张卉, 葛莉, 张煜涵, 冯瑞娥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56-76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51
      摘要 ( 209 )   HTML ( 15 )   PDF (2390KB) ( 20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3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诊治且有病理送检记录的34例NTM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播散性NTM病组(14例)和非播散性NTM病组(20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2例(64.71%, 22/34)患者的致病菌为鸟-胞内分枝杆菌,6例(17.65%,6/34)患者的致病菌为龟-脓肿分枝杆菌,4例(11.76%,4/34)患者为堪萨斯分枝杆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23例(67.65%,23/34) 可见肉芽肿病变,其中,19例(82.61%,19/23)样本中的上皮样组织细胞排列均松散,7例(30.43%,7/23)样本中可见化脓性肉芽肿。5例(14.71%,5/34)可见富于核碎片的嗜碱性坏死,4例(11.76%,4/34)出现粉染的干酪样坏死,18例 (52.94%,18/34)观察到多核巨细胞反应。5例(23.81%,5/21)抗酸染色阳性。结论: NTM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多样,以松散的上皮样肉芽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常伴多核巨细胞反应,且化脓性肉芽肿较常见。

      亚洲分枝杆菌肺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何湘容, 陈华, 陈品儒, 梁锋, 任会丽, 朱家楼, 胡锦兴, 谭耀驹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63-76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47
      摘要 ( 212 )   HTML ( 19 )   PDF (2305KB) ( 20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道1例亚洲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预后。方法: 以1971年1月至2019年9月为检索时间,分别从PubMed数据库中以“Mycobacterium asiaticum”为检索词检索到27篇相关文献,其中仅有7例为亚洲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报道;而以“亚洲分枝杆菌,肺病”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均未检索到相关文献。总结本例患者特征并进行入选患者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亚洲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为中老年女性,且合并结构性肺病,以咳嗽、咳痰为主诉,以支气管扩张、空洞为主要影像表现,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涂片及快速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阳性,DNA微阵列芯片法菌种鉴定均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药物敏感性试验(液体法)提示对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贝达喹啉均耐药,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痰液及肺泡灌洗液TB-RNA和TB-DNA、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均为阴性,经肺泡灌洗液多种病原体靶向测序(tNGS)提示为亚洲分枝杆菌而临床确诊。抗非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治疗8个月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缓解、病灶好转,痰液及肺泡灌洗液分枝杆菌培养阴转,治疗有效。另7例报道患者中,合并结构性肺病4例,合并肿瘤1例(未启动治疗),5例肺部病灶以结节和空洞形成为主;治疗方案存在差异,其中3例接受1年以上治疗后实现临床治愈,2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有好转(包括1例实现细菌学阴转),1例复发。结论: 亚洲分枝杆菌肺病相关报道较少,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抗酸杆菌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且菌种鉴定提示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但TB-RNA和TB-DNA阴性的患者,应注意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tNGS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22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杨澄清, 陈淑芳, 梅春林, 曹探赜, 冯伟, 刘修平, 徐文静, 杜荣辉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70-77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29
      摘要 ( 195 )   HTML ( 29 )   PDF (802KB) ( 18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曲霉病的诊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曲霉病的患者2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症状、病程、影像学表现及分类、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疗程、转归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1例(9.55%),合并结核后肺疾病199例(90.45%),其中139例(63.18%)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最常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9例,22.27%)和糖尿病(44例,20.00%)。最常见类型为慢性空洞型肺曲霉病(120例,54.55%)。临床症状以咳嗽(207例,94.09%)、咳痰(178例,80.91%)及咯血(126例,57.27%)为主,而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贫血(112例,50.91%)、白蛋白降低(102例,46.36%)及血红细胞沉降率(151例,68.64%)和超敏C反应蛋白(117例,53.18%)升高。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常累及上肺(189例,85.91%)及右肺(162例,73.64%),常见的征象有肺空洞(192例,87.27%)、空洞内分隔(166例,75.45%)、胸膜肥厚(166例,75.45%)、空气新月征(147例,66.82%)、肺纤维化(129例,58.64%)及肺气肿(121例,55.00%)。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曲霉菌核酸检测、血清曲霉菌IgG检测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表现出对慢性肺曲霉病诊断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54.09%(119/220)、68.18%(150/220)和60.91%(134/220)。抗真菌治疗组病情稳定率为80.77%(126/156),明显高于未接受抗真菌治疗组的40.35%(2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47,P=0.001)。随访1年共45例(30.20%)患者复发,其中抗真菌治疗组复发率为19.84%(25/126),远低于未抗真菌治疗组的89.96%(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1,P=0.001)。结论: 肺结核尤其是结核后肺疾病易合并慢性肺曲霉病,肺结核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且胸部CT显示合并肺空洞及胸膜肥厚需警惕合并慢性肺曲霉病,推荐血清曲霉菌IgG检查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或曲霉核酸检查及时明确诊断,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及手术治疗是慢性肺曲霉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复治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叶智腾, 任斐, 王华, 杨铭, 陈禹, 陈晓红, 王芸,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78-78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088
      摘要 ( 267 )   HTML ( 33 )   PDF (1112KB) ( 1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复治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全国六家省级结核病专科医院收治的2291例MDR/RR-PTB患者,随访患者的治疗信息,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治MDR/R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结果: 2291例患者的治愈率为56.44%(1293/2291),完成疗程率为16.28%(373/2291),成功治疗率为72.72%(1666/2291);治疗失败率为11.39%(261/2291),死亡率为1.44%(33/2291),失访率为14.45%(331/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95%CI)=1.739(1.315~2.301)]、合并肝脏疾病[OR(95%CI)=2.230(1.213~4.099)]及出现肺部空洞[OR(95%CI)=1.531(1.244~1.885)]是导致复治MDR/RR-PTB患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案中含贝达喹啉药物[OR(95%CI)=0.163(0.097~0.274)]和性别为女性[OR(95%CI)=0.713(0.571~0.890)]是患者成功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复治MDR/RR-PTB患者的分类及治疗方案复杂,不同类型的复治患者治疗转归存在差异,应充分判断影响治疗转归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李婷婷, 王龙智, 刘欢庆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85-79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30446
      摘要 ( 173 )   HTML ( 9 )   PDF (1998KB) ( 1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二甲双胍治疗作为暴露变量、以结核病发病作为结局变量搜索MR Base在线数据库(http://app.mrbase.org),使用一组公开可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对数据进行汇总,并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回归分析两个样本(二甲双胍治疗样本:462933例,病例组:11552例,对照组:451381例;结核病发病样本:212453例,病例组:549例,对照组:211904例)的孟德尔随机化关联性,采用Cochran’s Q统计量和I2统计量评价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之间的异质性。采用“留一法”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从GWAS中筛选出40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二甲双胍治疗显著相关的独立的SNP作为工具变量,168个与结核病发病显著相关的独立的SNP。逆方差加权分析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22);MR-Egger回归分析发现,定向多效性不太可能影响结果(截距=-0.043,P=0.394),没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性(P=0.150);但加权中位数方法分析支持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0)。逆方差加权和MR-Egger分析均未发现异质性(Q=46.890,I2=0.168,P=0.175;Q=45.990,I2=0.174,P=0.181),增加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估计的可靠性。“留一法”敏感性分析发现,孟德尔随机化整体估计结果稳定,没有出现显著偏差,结果具有可靠性。漏斗图也未显示不对称,不存在定向多效性,支持结果的稳健可靠。结论: 经异质性和敏感性检验,通过逆方差加权、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回归3种分析方法获得的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支持二甲双胍治疗与结核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性。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全疗程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杜芳芳, 成诗明, 王倪, 周林, 郭萌, 郭秀花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92-79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72
      摘要 ( 189 )   HTML ( 21 )   PDF (907KB) ( 18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结核病定点医院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全疗程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规范使用抗结核FDC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典型抽样的方法,从全国选择东中西部5个省,每省选择一个省级和一个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21年4—7月各医院诊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使用FDC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抗结核FDC全疗程使用情况及影响全疗程使用的因素。结果: 在登记的2559例使用FDC 治疗的患者中,全疗程治疗者1988例,占77.69%(1988/2559);中途停止使用者571例,占22.31%(571/2559),多发生在治疗强化期,占69.00%(394/5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医院(HR=2.595,95%CI:1.753~3.843)、省级医院(HR=4.813,95%CI:3.347~6.923)、患者年龄≥60岁(HR=1.573,95%CI:1.245~1.988)、耐药状况未知(HR=1.408,95%CI:1.189~1.667)、发生不良反应(HR=15.934,95%CI:13.248~19.165)是抗结核FDC停止使用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综合医院、省级医院的医生,应开展有针对性的FDC规范诊疗培训;对上述医院就诊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开展健康宣教及用药指导,加强对治疗强化期的患者的管理,提高FDC全疗程使用率。

      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磊, 梁雅雪, 刘盛盛, 王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799-80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096
      摘要 ( 202 )   HTML ( 22 )   PDF (789KB) ( 1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治疗结局良好者65例(45.14%),包括治愈51例(35.42%)、完成疗程14例(9.72%);不良结局者79例(54.86%),包括失败7例(4.86%)、失访57例(39.58%)、死亡15例(10.42%),其中因结核病死亡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18.5(OR=0.131,95%CI:0.040~0.429,P<0.001)和长期督导管理(OR=0.052,95%CI:0.013~0.204,P<0.001)均是良好结局的保护因素,而合并糖尿病(OR=3.266,95%CI:1.074~9.936,P=0.037)和发生胃肠道反应(OR=8.976,95%CI:2.582~31.205,P<0.001)均是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较低,应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欠佳、无长期督导服药管理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做到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处理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和督导管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三种蛋白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研究
      张慕丽, 孙照刚, 曹廷明, 谢忠尧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08-81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20
      摘要 ( 183 )   HTML ( 7 )   PDF (789KB) ( 1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转录因子2(krüppel-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2,KLF2)、鸟苷酸结合蛋白5(guanylate-binding protein 5,GBP5)、双特异性磷酸酶3(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3,DUSP3)等3种蛋白及其不同组合对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活动性结核病(ATB)组(145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组(145例)、健康对照(HC)组(200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KLF2、GBP5、DUSP3蛋白水平[450nm波长吸光度值;中位数(四分位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蛋白单独或联合诊断MTB感染的价值。结果: KLF2在HC组的蛋白水平为0.317(0.198,0.496),明显高于ATB组的0.234(0.160,0.297)及LTBI组的0.224(0.145,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GBP5在ATB组的蛋白水平为0.327(0.259,0.402),明显高于LTBI组的0.196(0.150,0.273)及HC组的0.180(0.125,0.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DUSP3在ATB组的蛋白水平为0.329(0.223,0.458),明显高于LTBI组的0.213(0.160,0.248)及HC组的0.196(0.132,0.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GBP5与DUSP3双蛋白组合区分ATB和LTBI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优于KLF2(AUC为0.534)、GBP5(AUC为0.761)、DUSP3(AUC为0.720)等单一蛋白及其不同组合的诊断效能,最大约登指数下的敏感度为73.79%,特异度为75.86%;GBP5、DUSP3双蛋白组合区分ATB和HC的诊断效能(AUC为0.781)优于KLF2(AUC为0.629)、GBP5(AUC为0.740)、DUSP3(AUC为0.716)等单一蛋白及其不同组合的诊断效能,最大约登指数下的敏感度为77.93%,特异度为71.50%;三种蛋白及其不同组合区分LTBI与HC的诊断效能较差,其AUC均小于0.700。结论: 研发基于蛋白水平的MTB感染免疫检测方法存在可能性,蛋白联和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口腔拭子检测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吴进凤, 杨震, 张福真, 姚丛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15-82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61
      摘要 ( 217 )   HTML ( 11 )   PDF (3324KB) ( 1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口腔拭子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4年4月12日发表的口腔拭子检测肺结核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软件计算总体和亚组分析的集合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利用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检索出173条文献记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拭子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合并敏感度为65.0%(95%CI:54.0%~75.0%),合并特异度为96.0%(95%CI:92.0%~98.0%)。亚组分析显示,在成年肺结核患者中,口腔拭子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95%CI:64.0%~80.0%)和95.0%(95%CI:83.0%~98.0%)。而舌拭子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为73.0%(95%CI:63.0%~80.0%),高于脸颊拭子(52.0%,95%CI:34.0%~70.0%)。结论: 口腔拭子是诊断肺结核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法,并且在识别肺结核患者方面,舌拭子比脸颊拭子的敏感度更高。

      综述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傅可言, 朱邦政, 叶健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23-82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71
      摘要 ( 207 )   HTML ( 11 )   PDF (782KB) ( 24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核为两种常见且可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疾病。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慢性炎症和肺泡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非传染性肺部疾病,同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肺部间质性及纤维化改变可能会掩盖感染的征象,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会进一步加重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因此,当肺结核与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发生时,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共存使得及时诊治存在挑战性,同时也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本文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方法、高危因素,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肺隐球菌病临床诊疗进展
      韩文雅, 周阳煜, 王梅芳, 薛新颖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30-83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50
      摘要 ( 271 )   HTML ( 11 )   PDF (2519KB) ( 2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隐球菌病是呼吸道吸入隐球菌引发的侵袭性真菌病,既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隐球菌病最初影响患者肺部,可出现全身播散,如脑、血液等播散。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近年来,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笔者对肺隐球菌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以提高该疾病的早诊早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述
      G蛋白偶联受体在宿主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刘浩瀚, 马子淳, 逄宇, 李姗姗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39-84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18
      摘要 ( 206 )   HTML ( 12 )   PDF (774KB) ( 1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细胞内稳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GPCRs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表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结核病的防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亟需研发安全、价廉、敏感的新型抗结核药物。其中,基于宿主导向治疗策略的新型抗菌药物受到广泛关注,而GPCRs作为宿主发挥免疫表达调控作用的受体之一,可作为宿主导向的抗结核潜在治疗靶标,然而GPCRs作为重要的药物研究靶点在结核病领域的研究尚显不足。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GPCRs在宿主细胞应答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所发挥的功能,系统综述了趋化因子受体类GPCRs、孤儿GPCRs及其他GPCRs在调控宿主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基于GPCRs的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
      二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三因子荧光免疫斑点分析
      张丽帆, 陈艳, 刘晓清, 侍效春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45-84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05
      摘要 ( 103 )   HTML ( 8 )   PDF (1290KB) ( 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结核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支气管肺病一例
      戴广川, 陈珊珊, 高卫卫, 唐小莉, 王天真, 尹春阳, 曾谊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49-85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04
      摘要 ( 116 )   HTML ( 18 )   PDF (2166KB) ( 13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外胆管结核并发梗阻性黄疸一例
      董昌君, 张先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7):  853-85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141
      摘要 ( 91 )   HTML ( 10 )   PDF (1287KB) ( 1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