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10
    • 主编寄语
      重视学校复学肺结核患者管理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85-8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1
      摘要 ( 338 )   HTML ( 17 )   PDF (1175KB) ( 3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我国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现状与展望
      鹿振辉,张惠勇,张洪春,肖和平,晁恩祥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88-9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2
      摘要 ( 369 )   HTML ( 19 )   PDF (1040KB) ( 2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论
      国内《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与相关共识的特色及要点分析
      范琳,刘一典,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91-9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3
      摘要 ( 738 )   HTML ( 39 )   PDF (1080KB) ( 5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针对国内《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称“《指南(2019)》”)与《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的异同进行具体分析,并与WHO相关指南进行比对,从药物的分组、抗结核治疗的实施路径、《指南(2019)》的特色与国内耐药结核病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一线医师对指南的理解提供思路。

      论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马改霞,田黎明,王钰,邱磊,薛玲娜,鹿振辉,张惠勇,郭晓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95-10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4
      摘要 ( 450 )   HTML ( 11 )   PDF (825KB) ( 20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再评价研究。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CNKI和VIP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初步筛选出30篇文献,排除重复发表的15篇文献和非耐多药肺结核的10篇文献,最终纳入5篇文献进行研究。采用AMSTAR量表和GRADE分级评价系统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获得8个结局指标,分别为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改善率、治愈率、复发率、治疗有效率。纳入文献均采用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比较。AMSTAR量表评分显示,3篇分值为6分,属于中等质量;1篇分值为7分,1篇分值为9分,属于高质量。GRADE分级显示,5篇文献的8个结局指标中有1篇痰菌阴转率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极低级,其余17个指标为中级(3个)或低级(14个)。5篇文献描述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提高强化期和巩固期的痰菌阴转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为中高级,但结论的证据强度较低,需加强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巨噬细胞发生自噬的研究
      孙锦霞,张晴雯,李银虹,姜昕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01-10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5
      摘要 ( 520 )   HTML ( 7 )   PDF (1125KB) ( 1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 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 0.65±0.01、 0.71±0.01、 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 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
      邱磊,张少言,郭晓燕,付际游,田黎明,张惠勇,鹿振辉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08-11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6
      摘要 ( 561 )   HTML ( 7 )   PDF (832KB) ( 19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牵头开展的芩部丹治疗复治肺结核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31361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共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H-R-Z-E-S/6H-R-E+芩部丹片,93例)和对照组(2H-R-Z-E-S/6H-R-E+安慰剂,8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潮热、颧红、盗汗、口渴、咽干共8个临床症状积分)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共9个维度的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1.4%(8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10,P=0.012)。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潮热、颧红、盗汗、咳痰、口渴、咽干6项症状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78/93)、71.0%(66/93)、86.0%(80/93)、84.9%(79/93)、80.6%(75/93)、87.1%(81/93),均高于对照组[68.2%(60/88)、53.4%(47/88)、73.9%(65/88)、70.5%(62/88)、54.5%(48/88)、65.9%(5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415,P=0.013;χ 2=5.943,P=0.015;χ 2=4.195,P=0.041;χ 2=5.516,P=0.019;χ 2=14.144,P<0.001;χ 2=11.391,P=0.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健康变化、生理机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的4项SF-36评分的平均秩次分别为98.58、99.03、102.27、100.47,均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82.99、82.51、78.69、8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7.000,P=0.027; U=3345.000,P=0.028; U=3009.000,P=0.002; U=3211.000,P=0.012)。结论 芩部丹片有助于改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素与临床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钰,付际游,张少言,邱磊,鹿振辉,张惠勇,吴定中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15-12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7
      摘要 ( 426 )   HTML ( 10 )   PDF (891KB) ( 3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年龄、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与中医证素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中医治疗。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等18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的且自愿接受本研究调查方案的740例问卷有效的MDR-PTB患者;排除年龄、病程、肺部空洞、病灶累及情况等临床特征(观察项目)信息资料不符的患者后,共纳入615例患者。调查问卷为完成“十二五”传染病专项耐药肺结核中医药项目课题时专家组所讨论确定,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临床相关资料(既往症状、就诊时症状、病程、肺部空洞、病灶累及情况等),以及症情评判等内容;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850份,有效740份,有效率为87.06%。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项目与中医证素间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 本研究入选患者中医证素判定由高到低分别为阴虚[55.1%(339/615)]、气虚 [54.0%(332/615)]、痰浊[26.7%(164/615)]、火热[26.3%(162/615)]和阳虚[15.0%(92/615)]。有气虚、阴虚和阳虚病性证素患者的中位年龄(四分位数)[M(Q1, Q3)]分别为40.0(28.0,51.0)、40.0(28.0,50.0)、45.0(28.0,53.0)岁,明显高于无气虚、阴虚和阳虚患者[分别为34.0(25.0,47.0)、34.0(26.0,48.0)、36.0(26.0,49.0)岁](Z=8.944,P=0.003;Z=8.043,P=0.005; Z=5.185,P=0.023),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气虚的程度会进一步加重[分别为:轻者38.0(28.0,51.0)岁;重者45.0(29.0,53.0)岁](Z=6.350,P=0.042)。有气虚和阳虚病性证素患者的病程[分别为24.0(8.0,60.0)、28.0(11.0,68.0)月]、最大空洞直径[分别为1.5(0.0,3.0)、1.5(0.0,3.0)cm]明显长于无气虚和阳虚患者[分别为18.0(5.0,39.8)、18.0(6.0,48.0)m;1.3(0.0,2.4)、1.5(0.0,2.6)cm](Z=8.642,P=0.003;Z=17.954,P<0.001;Z=4.191,P=0.041;Z=6.709,P=0.010),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和火热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分别为:轻者27.0(8.5,59.0)m,重者28.0(11.0,72.0)m;轻者12.5(5.3,39.3)m,重者26.0(12.0,60.0)m](Z=12.725,P=0.002;Z=6.997,P=0.030)。有火热患者的空洞发生率[分别为79.6%(129/162)]明显高于无火热患者[70.0%(317/453)](Z=4.869,P=0.031)。结论 MDR-PTB患者阴虚患者最多,通过辨别年龄、病程、空洞发生率及最大空洞直径与中医证素间的差异,可有助于指导中医治疗。

      柴竹石膏汤对29例反复发热结核病并发其他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李志明,俞珊,王涛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21-12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8
      摘要 ( 426 )   HTML ( 7 )   PDF (804KB) ( 2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分析柴竹石膏汤治疗反复发热结核病并发其他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科收治的确诊为继发性结核病并发其他非结核性感染(均有明确细菌学感染证据),且经不同时间常规抗结核和抗感染治疗仍持续或反复发热的2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停用抗其他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后,采用柴竹石膏汤(自拟方)进行治疗,观察柴竹石膏汤治疗7d后的退热效果和出院后2个月的远期疗效。其中抗结核药物治疗与抗感染治疗的时间以及热程分别为1~6个月,平均(2.0±1.8)个月;7~180d,平均(43.3±36.6)d;10d至6个月,平均(20.0±4.0)d。结果 29例患者经柴竹石膏汤治疗7d后,完全控制20例(69.0%),部分控制6例(20.7%),有效2例(6.9%),无效1例(3.4%),总有效率为96.6%(28/29)。其中26例(89.7%)完全控制及部分控制患者中,12例(46.2%)3d内体温恢复正常,8例(30.8%)患者3~5d内体温恢复正常,6例(23.1%)患者5~7d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1个月后体温均无反复;2例有效患者中,1例在服药第9天体温降至正常,1例第10天内体温降至正常,经观察体温有反复,体温波动于37.5℃左右,继续加用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无效患者重新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2个月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 柴竹石膏汤治疗反复发热结核病并发其他感染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其退热机理有待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中西医联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结核病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对比分析(2000—2019年文献复习)
      王雪迪,江锋,代倩兰,王京,王冬梅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26-13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09
      摘要 ( 452 )   HTML ( 8 )   PDF (1274KB) ( 29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搜集文献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核病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7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公开发表的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核病的相关文献,纳入原发病为结核病,试验组为中西医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文献中有肝损伤病例报告,肝损伤患者原发疾病、用药方法与剂量等资料的文献。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剔除不符合要求(非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回顾性研究、综述等)的文献、文献信息提供不完整或出现错误,以及质量较低或数据可信度差的文献,最终纳入22篇文献。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22篇文献中,结核病患者2561例。试验组的肝损伤发生率[12.05%(156/1295)]明显低于对照组[24.33%(308/1266)](χ 2=65.096,P<0.001)。其中试验组的初治方案、复治方案、耐药结核病方案患者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65%(23/216)、4.35%(3/69)、10.86%(19/175)]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12%(54/215)、13.04%(9/69)、26.75%(42/157)](χ 2=15.371,P<0.001;χ 2=3.286,P=0.070;χ 2=13.940,P<0.001)。 结论 与单纯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耻垢分枝杆菌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MSMEG_3435-3436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张蓝月,耿艺漫,贾红彦,肖婧,李自慧,潘丽萍,孙义成,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33-14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0
      摘要 ( 491 )   HTML ( 8 )   PDF (1556KB) ( 1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细菌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无水四环素(ATc)诱导穿梭质粒构建毒素基因(MSMEG_3436MSMEG_6760)表达系统,检测毒素基因表达的抑菌作用。应用CRISPR-Cas12a基因编辑技术构建ΔMSMEG_3435-3436和ΔMSMEG_6762-6760敲除菌株,探究毒素-抗毒素系统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通过计算菌株存活率检测MSMEG_3435-3436基因对异烟肼(96μg/ml)和利福平(40μg/ml)的耐受相关性。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用LacZ报告基因分别替换毒素-抗毒素基因(MSMEG_1277-1278MSMEG_1283-1284MSMEG_3435-3436MSMEG_4447-4448MSMEG_5635-5634),构建5个启动子活性检测突变菌株(SY3328、SY3309、SY6407、SY3310和SY3311),并将pMV261空载体和pMV261-抗毒素系列质粒分别电转至5个突变菌株中,通过测定吸光度值(A600A550A420)计算β-半乳糖苷酶活性[酶活性单位为“Miller单位(MU)”],以检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耻垢分枝杆菌中,ATc诱导表达毒素基因MSMEG_3436可抑制细菌生长,而同时表达对应的抗毒素基因MSMEG_3435可消除抑制作用;ATc诱导表达毒素基因MSMEG_6760未发现明显的抑菌作用。与野生株相比,ΔMSMEG_3435-3436和ΔMSMEG_6762-6760敲除菌株在7H9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表型无明显差异。野生株和ΔMSMEG_3435-3436敲除菌株经异烟肼和利福平处理后的存活率[分别为(4.38±1.48)%和(3.49±0.66)%,(0.15±0.04)%和(0.03±0.02)%]显示毒素-抗毒素基因MSMEG_3435-3436与药物耐受性无关(t=0.548,P=0.613;t=2.663,P=0.056)。启动子(SY3328、SY3309、SY6407、SY3310和SY3311)在携带pMV261-空载体和pMV261抗毒素表达质粒的报告菌株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为(376.50±17.13)和(315.50±20.71)、(189.00±12.24)和(160.70±9.89)、(225.20±9.95)和(211.70±2.57)、(221.40±12.07)和(186.60±13.17)、(179.10±5.87)和(127.70±19.21)M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272,P=0.086;t=1.795,P=0.147;t=1.319,P=0.258;t=1.949,P=0.123;t=2.562,P=0.063)。结论 成功构建了MSMEG_3435-3436MSMEG_6762-6760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体系及敲除菌株,并发现MSMEG_3435-3436是一个新的有功能的毒素-抗毒素系统,以及这两个毒素-抗毒素系统与菌株生长表型及异烟肼和利福平耐受性无关,最后发现耻垢分枝杆菌中5对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抗毒素基因可能在自身启动子调控中不发挥关键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提供线索。

      三种实验室诊断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出率及检测费用的比较研究
      刘彬彬,龚道方,陈振华,郭婧玮,余艳艳,刘丰平,欧阳辉,谭云洪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43-14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1
      摘要 ( 723 )   HTML ( 22 )   PDF (826KB) ( 4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液基夹层杯涂片法(采用集菌法;简称“涂片法”)、L-J固体培养法(简称“L-J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采用恒温扩增法;简称“恒温扩增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检测效能。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湖南省120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中抽取3家作为研究现场,分别为浏阳市人民医院、醴陵市湘东医院、桃江县人民医院。以3家医院201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就诊的存在可疑肺结核症状的6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同一份痰标本同时采用涂片法、L-J培养法和恒温扩增法进行检测,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并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的诊断标准,以临床诊断肺结核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再以患者进行每项检测的实际支出费用为准,计算每种方法的检测费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出率在3种检测技术间的两两比较采用χ 2检验,检验水准α=0.05/3=0.017。 结果 62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153例(24.4%),NTM肺病患者6例(1.0%)。3种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涂片法、L-J培养法和恒温扩增法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检出率(排除6例NTM肺病患者)分别为13.5%(84/622)、14.0%(87/622)和12.2%(76/622),涂片法和L-J培养法,L-J培养法和恒温扩增法,涂片法和恒温扩增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32,P=0.359;χ 2=5.83,P=0.024;χ 2=4.00,P=0.077)。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排除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和32例培养污染的患者,涂片法、L-J培养法和恒温扩增法的敏感度分别为55.2%(80/145)、57.9%(84/145)、50.3%(73/145);特异度分别为99.6%(443/445)、99.3%(442/445)、99.8%(444/4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6%(80/82)、96.6%(84/87)、98.6%(73/7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2%(443/508)、87.9%(442/503)、86.0%(444/516);一致率分别为88.6%(523/590)、89.2%(526/590)、87.6%(517/590)。3种方法的检测费用,由低到高依次为L-J培养法[317.2元(29500/93)]、涂片法[813.8元(70800/87)]、恒温扩增法[1992.2元(153400/77)]。 结论 涂片法、L-J培养法、恒温扩增法的阳性检出率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未见差异。平均发现1例病原学阳性结核病患者的检测费用,L-J培养法较低,恒温扩增法较高。

      MTB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龚道方,刘彬彬,万小洁,余艳艳,谭云洪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49-15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2
      摘要 ( 528 )   HTML ( 8 )   PDF (814KB) ( 2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李宝学,沙晋璐,田葵,李政旻,余辉山,秦立新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54-15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3
      摘要 ( 479 )   HTML ( 8 )   PDF (1224KB) ( 24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临床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25.0%),女99例(75.0%);年龄范围15~73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7(22,48)岁;病程为14d至6年,病程M(Q1,Q3)为60(30,180)d。收集研究对象临床信息,以及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淋巴结大小、数量、分布特点、MR成像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 132例淋巴结结核患者中,DWI共发现异常淋巴结2032枚,其中右侧1127枚,左侧905枚,淋巴结平均直径为(21.32±6.50)mm。按照影像学分区,共累及503例次,主要分布在第Ⅱ区[161例次(32.01%)]、第Ⅳ区[113例次(22.47%)]。按照影像学形态结合病理分为4期,共累及292例次,Ⅰ期有100例次(34.25%),Ⅱ期有71例次(24.32%),Ⅲ期有71例次(24.32%),Ⅳ期有50例次(17.12%)。Ⅰ期在T1WI为稍低信号,T2WI、DWI为高信号,DWI部分淋巴结呈裂隙状低信号;Ⅱ、Ⅲ、Ⅳ期淋巴结坏死区在T1WI呈低信号,T2WI、DWI呈高信号。部分颈淋巴结结核痊愈后,纤维硬结灶及钙化灶表现为“四低”现象,即T1WI、T2WI、DWI、ADC图均呈低信号。脓肿区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实质部分与坏死区间DWI呈环形低信号。行DWI扫描时,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200、500、1000、2000s/mm 2时,相应ADC值[M(Q1,Q3)]分别是0.935(0.787,1.504)×10 -3mm 2/s、1.254(0.970,1.565)×10 -3mm 2/s、1.039(0.769,1.290)×10 -3mm 2/s、0.842(0.625,1.193)×10 -3mm 2/s、0.687(0.337,0.859)×10 -3mm 2/s,5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16,P<0.01)。结论 MR常规序列结合DWI及ADC值对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外科手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陈品儒,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59-16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4
      摘要 ( 592 )   HTML ( 8 )   PDF (875KB) ( 36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4例NTM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范围20~73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4.50(30.75,55.00)岁;NTM肺病病程0~6年,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0.5,3.8)年。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病历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分枝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胸部CT扫描结果、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等。 结果 24例患者中鸟-胞内分枝杆菌(MAC)肺病患者11例(45.8%),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13例(54.2%)。患者术前接受了3~18个月的化疗,其中,痰菌阴转1例(4.2%),反复痰菌阳性未阴转者23例(95.8%);肺部病灶反复进展与好转交替/病灶恶化13例(54.2%),空洞增大或未愈且多伴有复合病变17例(70.8%),23例(95.8%)并存以右中叶、左上叶舌段囊、柱状支气管扩张;病灶分布侵犯肺叶1~6个不等,侵犯肺叶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0(3.3,5.0)个。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死亡,其中,全肺切除1例(4.2%)、单肺叶切除术12例(50.0%)、复合肺叶切除11例(45.8%)。术后连续随访1年,19例患者治愈和治疗成功(79.2%);5例治疗失败(20.8%),该5例患者病变侵犯范围在5个或6个肺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8/24),包括手术残端肉芽组织增生、干酪样坏死2例;胸腔出血、感染5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20例切除病灶患者的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例,阴性6例,术后痰菌阴转并治愈分别为11例和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0,P=0.585)。MAC肺病和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手术治愈分别为9例和10例。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治疗NTM肺病能够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及治疗成功率。

      短篇论著
      武汉市63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家庭接触者肺结核发病情况分析
      姚芳,袁保东,陈国玺,兰星,王晓烽,李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64-16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5
      摘要 ( 541 )   HTML ( 16 )   PDF (806KB) ( 30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搜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的635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1242名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家庭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1.69%(21/1242)。家庭接触者中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分别为 1.51%(7/464)、3.66%(9/246)和0.94%(5/532),父母的肺结核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36,P=0.008)。荧光染色分枝杆菌阳性、+、++、+++、++++患者家庭接触者检出率分别为0.60%(2/334)、0.50%(2/401)、1.11%(3/271)、4.32%(6/139)、8.2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232,P=0.000)。初治涂阳肺结核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3.01%(10/332)。当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大、并发气管支气管结核,或接触者为患者父母则更易被传染。

      综述
      中药对结核病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夏露,卢水华,刘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68-17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6
      摘要 ( 433 )   HTML ( 16 )   PDF (822KB) ( 24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的发病和转归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和抑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黄芩苷、虎耳草糖苷D、大黄提取物、异甘草素、黄芪多糖等诸多中药成分或中药提取物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加强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或破坏结核分枝杆菌的生成等不同途径起到辅助抗结核治疗的作用。作者对不同中药小分子化学物质对结核病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对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耐药的机制及其增敏剂研究进展
      宋艳华,高孟秋,李琦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73-17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7
      摘要 ( 792 )   HTML ( 12 )   PDF (834KB) ( 3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ETH)/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e,PTH)是异烟肼(isoniazid,INH)的类似物,属于二线抗结核药品,目前主要用于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治疗。ETH/PTH的临床应用受到与INH交叉耐药,以及临床治疗剂量ETH、PTH杀菌作用弱和产生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最近几年来,基于ETH/PTH的分子作用机制的ETH增敏剂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作者复习文献,主要从ETH/PTH耐药及INH交叉耐药机制、增敏剂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儿童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现状与进展
      吕纯阳,罗晶晶,石华,李明远,江咏梅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2):  178-18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0.02.018
      摘要 ( 540 )   HTML ( 18 )   PDF (852KB) ( 36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结核病是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儿童结核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但由于儿童结核病本身和标本的特殊性,实验室准确、快速地诊断儿童结核病仍面临挑战。病原学诊断作为儿童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其敏感度不佳;以超敏结核分枝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Xpert MTB/RIF Ultra)为代表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较高的敏感度和较短的检测时间有其应用前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被WHO推荐用于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抗原检测技术在少菌、肺外结核标本中敏感度高,在儿童结核病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价值;其他免疫学新方法对于区分潜伏和活动性结核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目前已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基因表达、蛋白质产生和生物标志物变化的新方法投入研究。留取多份标本或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检测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儿童结核病的检出率。提高结核病在现有方法和非侵入性、易获取标本中的检出率,以及评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技术的适用性是未来儿童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的方向。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