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10
    • 目录
      第47卷第3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0-0. 
      摘要 ( 72 )   PDF (963KB) ( 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规范·共识
      结核性腹膜炎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43-25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25
      摘要 ( 252 )   HTML ( 31 )   PDF (1985KB) ( 5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鉴别诊断困难,确诊时间往往滞后,使治疗难度加大。在诊疗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个专业和科室,需要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参与。结核性腹膜炎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转归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在该疾病的多学科诊疗方面尚缺乏相关指导性共识或指南。因此,为使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得到合理规范的系统性诊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亡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和临床学部联合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我国目前结核性腹膜炎诊疗的经验与研究成果,共同制定《结核性腹膜炎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结核性腹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和主要的临床表现,介绍了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见检查方法,提出了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尤其对手术治疗患者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和时机选择,以及术后患者处理等给出了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

      标准解读
      《眼内结核诊断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段鸿飞, 陶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58-26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72
      摘要 ( 140 )   HTML ( 10 )   PDF (1207KB) ( 24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4年10月17日,《T/CHATA 045—2024眼内结核诊断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并于当日开始实施。本文就该标准核心要点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掌握眼内结核的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同质化水平,减少误诊、漏诊,规范诊断。

      专题笔谈
      18F海藻糖-PET-CT技术或将为结核病临床研究带来革命性改变
      张培泽, 高谦, 邓国防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62-26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50006
      摘要 ( 162 )   HTML ( 8 )   PDF (1207KB) ( 12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结核病临床疗效评价依赖于传统的细菌学及影像学手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期,Khan 等报告了使用18F海藻糖(2-[18F]Fluoro-2-deoxy-trehalose, [18F]FDT)标记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并通过PET-CT成像的技术。该技术使用[18F]FDT实现了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体内活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像,并通过抗结核治疗前后[18F]FDT摄取率的变化反映结核病的治疗疗效;而且,[18F]FDT是主要经肾脏排泄的一种安全性良好的示踪剂。笔者认为,该技术的开发可能在结核病治疗终点判断、活动性结核病鉴别诊断、药物疗效判断及抗结核新药和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笔者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作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结核病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以供同行参考。

      论著
      HIV感染人群肺结节术后诊断为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蕾蕾, 石磊, 王琳, 李洪伟, 徐立然, 逄宇, 宋言峥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66-27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36
      摘要 ( 287 )   HTML ( 12 )   PDF (1850KB) ( 1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HIV感染人群肺结节术后诊断为结核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升对该人群的诊疗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7月1日收治的129例因肺结节行肺切除术的HIV感染患者,其中手术后证实为肺结核的患者14例。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经手术后确诊为结核性肺结节的14例HIV感染者,大多数(85.7%,12/14)无临床症状,通过体检被发现;1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400个/μl,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阴性率较高(70.0%,7/10);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结节直径在11~20mm(50.0%,7/14)、实性结节(92.9%,13/14)、形态不规则(71.4%,10/14)、边界模糊(64.3%,9/14),恶性形态学表现包括毛刺(50.0%,7/14)、胸膜牵拉或增厚(50.0%,7/14)、功能显像阳性(64.3%,9/14)。结论: HIV感染者结核性肺结节多数术前无明显临床症状,结核免疫学检测受免疫状态影响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影像学特征与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需要采用综合性诊断方法进行明确诊断。

      全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价值
      朱建坤, 孟倩, 孔康宝, 金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74-28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41
      摘要 ( 119 )   HTML ( 8 )   PDF (6039KB) ( 1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全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肺毛霉菌”“肺切除术”“Mucormycosis” “Pneumonectomy”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4年,共检索出10例患者通过全肺切除术治疗肺毛霉菌病。本研究总结10例患者的特点,并对肺切除术在肺毛霉菌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感染程度均属于深度感染,有1例出现余肺播散感染迹象,10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病理查到肺动脉受侵,其中2例形成肺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患者查到主支气管受侵,其中1例累及隆突,1例出现主支气管胸膜瘘。10例患者中,6例合并糖尿病,术后4例获得长期治愈,2例在围手术期间死亡。有3例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1例患者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又合并糖尿病,均于随访过程中死于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结论: 肺毛霉菌病具有快速进展和侵犯大血管及中心气道的特性。当出现深度感染、累及肺动脉干及分支、侵犯主支气管等情况时,可作为实施全肺切除术的适应证。应积极控制基础病,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及术后加强监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闭合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价值
      何忠良, 徐卫华, 辛顺心, 陈国兴, 何雪明, 王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82-28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43
      摘要 ( 106 )   HTML ( 5 )   PDF (1677KB) ( 10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和评估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闭合肺癌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中的处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5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B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7例。研究对象均经充分前期准备和多学科讨论,根据BPF的部位和大小应用个体化精准治疗进行闭合处理,其中小瘘周围型应用外科精准注胶法将生物胶注射到瘘道内闭合,中瘘中间型应用外科套线法联合内镜单向活瓣等闭合,大瘘中央型应用外科改良手术修补联合内镜心脏封堵器等闭合。分析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57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个体化精准治疗,无住院死亡;术后4例(7.0%)无效,3例(5.3%)部分缓解;50例(87.7%)临床症状缓解;2例(3.5%)并发吸入性肺炎,2例(3.5%)并发皮下积血,3例(5.3%)并发切口感染,均经治疗好转。17例小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16例,1例无效。25例中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23例,无效1例,部分缓解1例。15例大瘘的患者经治疗闭合成功11例,无效2例,部分缓解2例。结论: 肺癌切除术后BPF应用个体化精准治疗进行闭合,成功率高,疗效显著。

      达芬奇机器人联合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在慢性肺曲霉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付强, 施琴朗, 李绍鹏, 周孜孜, 黄丕来, 乔坤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87-29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07
      摘要 ( 101 )   HTML ( 8 )   PDF (1198KB) ( 12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将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结合,研究其在慢性肺曲霉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因慢性肺曲霉病伴咯血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分析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34.2±15.1)岁。7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未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为(363.3±19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1±62.4)ml;术后胸管平均留置时间为(9.4±5.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7±6.2)d。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联合术前滋养血管预栓塞对慢性肺曲霉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未来仍需通过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结论验证。

      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用于胸腔镜肺结核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龚胜, 王宁, 李丹, 李刚, 刘玉, 蒋良双, 姚晓军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92-29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33
      摘要 ( 77 )   HTML ( 7 )   PDF (2181KB) ( 9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肺结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9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段间平面确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荧光染色组(63例)和膨胀萎陷组(33例)。对比分析两组判定段间平面的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荧光染色组判定段间平面的时间[(28.98±9.32)s]明显短于膨胀萎陷组[(1077.56±194.0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56,P<0.001);但手术时长[(141.32±67.50)min]、术中出血量[100(50,200)ml]、术后引流时间[(7.08±4.24)d]、术后住院日[(10.73±4.32)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3.81%(15/63)]与膨胀萎陷组[分别为(129.24±61.70)min、100(50,100)ml、(7.21±3.06)d、(9.55±4.15)d、12.12%(4/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7,P=0.394;Z=-0.973,P=0.334;t=0.159,P=0.874;t=-1.293,P=0.199;χ2=1.864,P=0.172)。结论: 荧光染色显影技术可快捷、精准地判断肺结核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段间平面,且未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日及并发症,具有安全、有效、可行的特点,值得临床参考推广。

      GeneXpert MTB/RIF Ultra检测痰液样本对新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贾辉, 景辉, 凌晓洁, 王燕, 李学政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298-30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72
      摘要 ( 185 )   HTML ( 19 )   PDF (1890KB) ( 22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 Ultra(简称“Xpert Ultra”)检测痰液样本对新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疑似新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443例,最终经临床综合诊断,肺结核组243例,非肺结核组20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痰液样本,分别进行荧光染色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Xpert Ultra及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培养阳性样本进行菌种鉴定;对231例患者的痰液样本(肺结核组125例、非肺结核组106例)同时进行Xpert Ultra直接检测与离心沉淀处理后的检测。分别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及MGIT 960培养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上述各方法对于新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临床综合诊断为参考标准,Xpert Ult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72%(167/243)和100.00%(200/200),敏感度高于涂片荧光染色镜检的36.63%(89/243)和MGIT 960培养的62.14%(151/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30,P<0.001;χ2=3.19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09,且与临床综合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为0.66)。以MGIT 960培养为参考标准,Xpert Ult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0%(143/151)和94.52%(276/292),敏感度高于涂片荧光染色镜检的60.26%(91/151)和Xpert的90.07%(136/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1,P<0.001;χ2=3.847 P<0.05),AUC为0.946,诊断效能最高,且与MGIT 960培养的几乎完全一致(Kappa值为0.88)。Xpert Ultra能够准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其“痕量”结果可以作为新发肺结核的诊断依据。对231例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直接检测和离心沉淀处理后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比分析发现,Xpert Ultra检测经过沉淀处理的痰液标本的敏感度(80.00%,100/125)比直接检测的痰液标本的敏感度(68.00%,85/125)提高了12.00%;肺结核组31.20%(39/125)的样本半定量结果提升了至少一个数量级。结论: Xpert Ultra检测痰液样本对新发肺结核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新发肺结核的快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
      石玉如, 谷德健, 吴静, 刘婷, 秦令寒, 岳莉, 戚应杰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05-31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48
      摘要 ( 196 )   HTML ( 10 )   PDF (927KB) ( 38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疑似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间,以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结核病院区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靶向捕获测序、GeneXpert MTB/RIF(以下简称“Xpert”)、涂片及培养,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检出情况,评价宏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测序两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测效能。结果: 117名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最终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为71例(60.68%),非肺结核患者46例(39.32%)。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靶向捕获测序、涂片+培养、涂片+培养+Xpert四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77.46%(55/71)、76.06%(54/71)、34.29%(24/70)、54.93%(39/71),特异度分别为100.00%(46/46)、95.65%(44/46)、95.65%(44/46)、95.65%(44/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5/55)、96.43%(54/56)、92.31%(24/26)、95.12%(39/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46/62)、72.13%(44/61)、48.89%(44/90)、57.89%(44/76),符合率分别为86.32%(101/117)、83.76%(98/117)、58.62%(68/116)、70.94%(83/117),约登指数分别为0.77、0.72、0.30、0.5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与靶向捕获测序检出结核分枝杆菌RPM值分别为0.22(0.02,1.95)和28.54(1.65,13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38,P<0.05)。靶向捕获测序检测利福平、氟喹诺酮、异烟肼耐药基因结果与表型耐药的符合率为100.00%。结论: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较传统检测方法都有着较好的诊断效能;同时靶向捕获测序技术还可以进行耐药位点检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杨海霞, 张小燕, 黄毅, 黎秋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12-32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50
      摘要 ( 158 )   HTML ( 3 )   PDF (2785KB) ( 1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不同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情况下,同期行抗结核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20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活动性肺结核与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的确诊方式、用药依据、疗效评估;同时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限值,肿瘤相关症状缓解及肿瘤控制情况。对抗结核和抗肿瘤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身体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2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Ⅳ期、结核灶与肿瘤照射区域重合者分别为20例、11例、26例、15例。胸部肿瘤包括肺癌18例、食管癌5例、其他5例(包括胸腺瘤2例、胸膜间皮瘤3例)。28例患者中,23例有肺结核病原学依据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他5例为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均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结核病治愈8例、完成治疗10例、失败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7例,继续行抗结核治疗2例;治疗成功(治愈+完成治疗)18例(64.3%)。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技术,放射治疗后肿瘤相关症状改善均>80%(83.3%~100.0%)。放射治疗最佳疗效评价(放射治疗后2~3个月内影像学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8例、进展4例,疾病控制(部分缓解+稳定)24例(85.7%)。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中,≥3 级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贫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6例、1例;非血液学毒性中,≥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各1例。2例中心型肺癌伴大气道梗阻及干酪性肺炎患者,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1例病理证实结核病灶与癌共存于同一支气管内;以上2例分别接受20戈瑞(Gy)和14Gy放射治疗剂量后症状恶化,终止放射治疗。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患者在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接受。结核性干酪性肺炎、中央型肺癌伴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未愈合、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共存造成大气道明显梗阻未有效解除者行调强放射治疗应谨慎。

      结核后肺疾病患者患病率和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宋菲尔, 毛燕君, 夏秋月, 周洋, 林欢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22-33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54
      摘要 ( 141 )   HTML ( 9 )   PDF (1698KB) ( 1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结核后肺疾病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收录的结核后肺疾病患者患病率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肺结核/肺痨/肺消耗/结核后”“肺部疾病/肺疾病”“影响因素/危险因素/病因/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英文检索词包括:‘tuberculosis, pulmonary/pulmonary consumption/pulmonary phthis*/post-tb/post tuberculosis’ ‘lung diseases/disease, pulmonary’ ‘factor, risk/population at risk/risk scores/health correlates/factor, social risk/risk factor scores’ ‘case-control studies/cohort studies/cross-sectional studie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9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评价文献及提取信息,并用Stata 17.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纳入12篇文献,共79589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结核后肺疾病的患病率为33.2%[95%CI(12.0%~58.8%)]。受教育程度低(OR=2.32, 95%CI:1.51~3.56, P<0.001)、低体质量指数(BMI)(SMD=-0.39, 95%CI:-0.43~-0.34, P<0.001)、低收入(OR=1.19, 95%CI:1.08~1.32, P=0.001)、城市居民(OR=1.13, 95%CI:1.09~1.16, P<0.001)、并发糖尿病(OR=2.37, 95%CI:2.19~2.55, P<0.001)、并发癌症(OR=2.01, 95%CI:1.85~2.18, P<0.001)、住院次数多(SMD=0.44, 95%CI:0.25~0.63, P<0.001)是结核后肺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结核后肺疾病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减少结核后肺疾病的发生。

      浙江省无结核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吴倩, 王伟, 张钰, 陈松华, 陈彬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31-33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12
      摘要 ( 117 )   HTML ( 7 )   PDF (914KB) ( 1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切实可行的浙江省无结核社区指标评价体系,为省域范围内“无结核社区”全覆盖的规范化建设及优化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先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一套指标池,再联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所占权重。结果: 共计26名结核病防治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德尔菲法专家函询。该指标体系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50个。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好。一级指标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实施行动(0.412)、建设成效(0.324)、组织保障(0.264)。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全面、客观评价无结核社区的建设成效提供参考。

      2005—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疾病负担研究
      张梦迪, 王琦琦, 王鑫, 郑文静, 孙雯珊, 肖依然, 郭晓敏, 刘剑君, 黄飞, 么鸿雁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38-34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08
      摘要 ( 783 )   HTML ( 20 )   PDF (2191KB) ( 26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疾病负担,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分别收集2005—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的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利用DisMod Ⅱ模型估算患病率,并计算因肺结核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分析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和DALYs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DALYs率/标化DALYs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标化发病率(从2005年的174.60/10万下降至2020年的84.73/10万)、标化患病率(从2005年的1117.00/10万下降至2020年的605.60/10万)、标化死亡率(从2005年的35.4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6.67/10万)、标化DALYs率(从2005年的972.90/10万下降至2020年的276.76/10万)均呈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4.59%、-3.90%、-10.11%和-7.11%,P值均<0.001)。16年间老年肺结核所致的DALYs合计1478.50万人年,其中,男性DALYs为1070.18万人年,标化DALYs率从2005年的1433.14/10万下降至2020年的426.85/10万,年均下降7.08%(AAPC=-7.08%,P<0.001);女性DALYs为408.32万人年,标化DALYs率从2005年的549.10/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40.20/10万,年均下降7.36%(AAPC=-7.36%,P<0.001)。除85岁以上组以外,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和80~84岁年龄组的DALYs率(分别由2005年的766.51/10万、962.88/10万、1198.22/10万、1213.31/10万和1024.62/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96.99/10万、250.27/10万、316.11/10万、379.65/10万和389.89/10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值分别为-7.73%、-8.33%、-7.50%、-6.12%、-5.60%,P值均<0.001)。老年肺结核所致标化DALYs率在城市的下降幅度(AAPC=-6.54%,P<0.001)稍低于农村地区(AAPC=-6.89%,P<0.001),西部地区(AAPC=-6.04%,P<0.001)低于东部(AAPC=-7.07%,P<0.001)和中部地区(AAPC=-7.63%,P<0.001)。结论: 2005—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肺结核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不同人群的疾病负担水平及下降趋势不同,其中,DALYs及标化DALYs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和东部,但二者的降幅均表现为男性低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西部地区低于东部和中部。今后应加强对老年人群、男性、西部重点地区的关注,并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的疫情特点,探索更加精准科学的策略措施。

      吉林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及趋势预测分析
      刘菊秀, 张建华, 温均筠, 姜晓双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48-35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70
      摘要 ( 114 )   HTML ( 10 )   PDF (1594KB) ( 1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近年吉林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吉林市结核病医院收治的796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基本信息和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吉林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并对不同类型耐药情况进行时间序列趋势预测分析。结果: 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796例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为43.59%(347/796),其中,耐多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准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4.82%(118/796)、9.30%(74/796)、2.01%(16/796)、5.90%(47/796),未发现广泛耐药患者。对16种抗结核药物的任一药物耐药率高于10%的顺位依次为:链霉素(26.26%,209/796)>异烟肼(23.87%,190/796)>利福平(18.84%,150/796)>利福布汀(14.70%,117/796)>左氧氟沙星(13.57%,108/796)>莫西沙星(12.31%,98/796)>帕司烟肼(11.43%,91/796)。老年组单耐药率[13.20%(45/341)]高于中年组[5.86%(17/290)]和青年组[7.27%(12/165)],青年组和中年组耐多药率[20.00%(33/165)和18.97%(55/290)]均高于老年组[8.80%(30/341)],青年组和中年组准广泛耐药率[7.88%(13/165)和10.00%(29/290)]均高于老年组[2.05%(7/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9,P=0.004;χ2=17.248,P<0.001;χ2=18.204,P<0.001)。复治患者的耐多药率[28.02%(72/257)]和准广泛耐药率[14.79%(38/257)]均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8.53%(46/539)和2.03%(11/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7,P<0.001;χ2=48.934,P<0.001)。对趋势预测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24年7—12月吉林市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准广泛耐药率分别为6.67%、 0.78%、11.92%和4.02%。结论: 吉林市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肺结核患者各种类型耐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预测2024年7—12月不同耐药类型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耐多药和准广泛耐药仍处于较高水平,故应加强对耐药肺结核患者防控管理,实时监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布汀、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使用及耐药情况,特别是老年患者单耐药和中青年患者耐多药的耐药数据,以降低耐多药及准广泛耐药的比例。

      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秦雪玲, 陈丽, 孙晓英, 胡善朋, 路震, 何乃玲, 张继芬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55-36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57
      摘要 ( 199 )   HTML ( 17 )   PDF (929KB) ( 1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连续主动筛查,研究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精准制定老年人结核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2023年连续4年对日照市4个县(区)的4个乡(镇、街道)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胸部数字影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检查,并进行人口学特征、既往肺结核病史、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等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在老年人群中开展主动筛查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 2020—2023年分别筛查了21876、18575、17389、19883名,共77723名,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3例,检出率为158.25/10万,男性检出率(240.97/10万,82/34029)明显高于女性(93.83/10万,41/43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12,P<0.001);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由65~74岁的118.24/10万(51/43133)上升至85~108岁的448.43/10万(5/1115),既往肺结核病史、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检出率分别为479.70/10万(39/8130)和519.02/10万(103/19845)。2020—2023年连续4年在相同研究现场进行筛查,随着筛查次数的增加,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chi_{\text {趋势 }}^{2}$=14.682,P<0.001);病原学阳性率呈降低趋势($\chi_{\text {趋势 }}^{2}$=12.74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5~84岁和85~108岁)是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8.25(1.95~35.83)、12.53(3.03~55.12)]。结论: 在老年人中开展主动筛查可以快速发现肺结核患者从而降低结核病疫情,多次筛查后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呈大幅下降趋势,需要根据筛查频率、筛查方法及人群高危因素优化筛查策略。

      综述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石红雨, 张国良, 肖国辉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62-36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512
      摘要 ( 143 )   HTML ( 15 )   PDF (933KB) ( 1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后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机制还不是很清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在单个细胞的分辨率上揭示病理过程中的细胞异质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并为靶向药物研发、新型诊断标志物及疫苗研发提供有力支持。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结核病致病机制的探究、在不同临床样本中细胞亚群异质性的分析,以及免疫微环境揭示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该技术的局限性、未来的挑战,展望了其在结核病研究中潜在的应用方向。

      结核分枝杆菌富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黄咪孙, 武娅宁, 李桂莲, 刘海灿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69-37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20
      摘要 ( 141 )   HTML ( 6 )   PDF (909KB) ( 1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原学检测方法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结核病诊断方法,然而受到生物样本载菌量低的限制导致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及阳性检出率尚不能满足临床快速、准确的需求。应用富集技术对生物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富集后检测,对提高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富集技术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新型富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期待开发出更多高效的富集方法,提高结核病病原学检测的敏感度,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结核病的传播及不良预后的发生。

      贝达喹啉耐药及耐药诊断的研究进展
      杨子仪, 陈素婷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74-37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391
      摘要 ( 234 )   HTML ( 16 )   PDF (923KB) ( 20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达喹啉是一种二芳基喹啉化合物,是用于治疗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自从批准使用以来,贝达喹啉已显著提高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然而,随着该药物的广泛使用,贝达喹啉耐药发生及耐药监测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笔者分析了贝达喹啉耐药分子机制、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的诊断方法,以期为贝达喹啉的临床使用及耐药监测管理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颈椎布鲁氏菌感染一例
      谭黄圣, 蓝志明, 付远飞, 赖居易, 冯华龙, 蒋勇, 邓鹏伟, 何升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5, 47(3):  380-38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40482
      摘要 ( 115 )   HTML ( 12 )   PDF (2114KB) ( 1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