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0
    • 目录
      第43卷第3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196-196. 
      摘要 ( 159 )   PDF (25064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编寄语
      新冠肺炎疫情洗礼的中国应做终结结核病的排头兵
      金锋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197-20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1
      摘要 ( 410 )   HTML ( 59 )   PDF (1105KB) ( 3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关口前移:再谈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管理和暴露后干预
      高磊, 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01-20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2
      摘要 ( 525 )   HTML ( 58 )   PDF (1022KB) ( 4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应用及其优化
      何翼君, 张浩然, 辛赫男,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04-21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3
      摘要 ( 1218 )   HTML ( 61 )   PDF (1103KB) ( 7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是结核病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负担国家,针对感染和发病的高危人群开展预防干预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作为一种成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尽管其结果受卡介苗接种、环境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高危人群筛查、结核病辅助诊断、重点人群监测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国情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通过优化应用策略可以在有效控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发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作为感染筛查手段的优势;同时,在科学数据支撑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细化应用和结果解读也将为其更好地服务中国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牛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控策略思考
      刘燕飞, 李雪, 陈伟,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11-216.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4
      摘要 ( 789 )   HTML ( 27 )   PDF (1089KB) ( 4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结核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人群健康。作者简要汇总了国内外牛结核病流行形势,人类发生牛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产生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牛结核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牛结核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结核病,进而降低中国结核病负担,实现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目标提供政策依据和技术指导。

      专家笔谈
      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加强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控
      成君, 张灿有, 陈卉, 张慧,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17-221.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5
      摘要 ( 535 )   HTML ( 45 )   PDF (1056KB) ( 2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重点人群防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笔者总结中国现行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控策略的要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基于中国地域广阔,结核病疫情不均衡,各地重点人群特征亦有不同的特点,笔者建议应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界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时段,并提出了具体施策意见。

      论著
      我国部分地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使用人群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分析
      张丽帆, 马慧敏, 郑文洁, 张奉春, 刘晓清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22-22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6
      摘要 ( 495 )   HTML ( 17 )   PDF (728KB) ( 2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方法 搜集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中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应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或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8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发基础疾病情况、结核病既往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筛查情况、胸部X线摄片(简称“胸片”)或胸部CT扫描结果、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情况。分析应用TNF拮抗剂的RA或AS患者筛查LTBI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的比例,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比例以及采用的治疗方案。结果 981例研究对象中应用依那西普者779例(79.4%),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者202例(20.6%)。仅有25.7%(252/981)的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阳性率为18.3%(46/252)。2.8%(27/981)的研究对象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其中,有结核病既往史者19例。712例(72.6%)研究对象进行了胸片检查和(或)胸部CT扫描,报告非活动性肺结核者13例(1.8%)。共15例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并发LTBI者中有6例(13.0%,6/46)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者均未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者中,应用异烟肼单药预防方案者9例(60.0%,9/15),疗程1~18个月不等。结论 中国部分地区目前应用TNF拮抗剂治疗的RA或AS患者的LTBI筛查比例低,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比例低,预防对象选择标准不一且预防方案不规范。

      利福喷丁联合异烟肼方案用于矽肺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杨清銮, 刘其会, 林淼垚, 许毓贞, 刘雪峰, 何张玙璠, 黄希田, 郝彬, 邵凌云, 张文宏, 阮巧玲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28-23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7
      摘要 ( 828 )   HTML ( 18 )   PDF (776KB) ( 24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利福喷丁联合异烟肼(3HP;3个月,每周1次)方案用于矽肺患者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3HP方案治疗及药代动力学监测的25例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于开始治疗后的第8周,在服药前禁食过夜(10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时(服药前0h),以及服药后2、4、5、6、8、12、24、72h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取血浆部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喷丁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并应用DAS 2.0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烟肼及其代谢产物乙酰异烟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14.1(10.3,22.2)和7.6(6.3,8.4)μg·h/ml;AUC(0~∞)为14.3(10.7,22.4)和8.0(7.2,9.2)μg·h/ml;半衰期(t1/2)为1.6(1.3,1.8)和6.0(5.2,7.9)h;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2.0(2.0,4.0)和2.0(2.0,4.5)h;血药浓度峰值(Cmax)为3.7(2.4,5.5)和6.6(5.5,9.8)μg/ml。利福喷丁及其有效代谢产物25-去乙酰利福喷丁各药代动力学参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AUC(0~t)为919.6(742.3,1113.1)和660.1(517.6,739.8)μg·h/ml;AUC(0~∞)为1035.4(758.2,1191.3)和913.4(685.7,1097.3)μg·h/ml;t1/2为18.3(14.5,21.6)和32.3(22.1,46.3)h;tmax为8.0(7.0,12.0)和24.0(18.0,24.0)h;Cmax为32.2(28.6,37.7)和15.1(11.2,18.2)μg/ml。跟踪随访全部研究对象至服药完成后1个月,共14例(56.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3HP方案对矽肺患者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时,异烟肼在患者体内代谢较快,而利福喷丁代谢较慢,可能与患者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相关。

      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姚旭, 吴成果, 龚德华, 要玉霞, 张灿有, 徐彩红, 夏愔愔, 陈卉, 成君, 张慧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33-23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8
      摘要 ( 751 )   HTML ( 40 )   PDF (786KB) ( 3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处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态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7月30日“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干预技术研究)中,经知情同意纳入的989例,年龄5~64周岁应该完成服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服药记录、不良反应及提前终止服药等信息。采用χ 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密切接触者服药情况的因素。结果 989例密切接触者中,有905例完成服药,服药完成率为91.51%。在未完成服药的密切接触者中,中断服药的主要原因是“拒绝继续服药”(41例,48.81%)和“不良反应”(31例,36.90%),中断服药主要发生在服药后的前2个月 (72例,85.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50~64岁者(OR=3.71;95%CI:1.72~8.02)、吸烟者(OR=1.79;95%CI:1.02~3.13)和所在县(区)负责预防性服药的机构为定点医院者(OR=4.51;95%CI:1.91~10.65)更容易发生中断服药。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服药完成情况整体较好,但是密切接触者在服药早期易发生中断服药和不良反应,其服药完成率受年龄、吸烟和所在县(区)负责预防性服药的机构影响。

      结核病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评价
      饶立歆, 肖筱, 陈静, 沈鑫, 姜庆五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40-24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09
      摘要 ( 477 )   HTML ( 17 )   PDF (729KB) ( 2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近10年在结核病患者与HIV/AIDS人群中对HIV抗体和活动性结核病双向筛查的数据,评价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0年结核病患者(68155例)HIV抗体检测结果及结核病诊断、治疗相关资料;通过《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收集2012—2020年HIV/AIDS人群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筛查阳性率随年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需筛查人数(NNS),评价筛查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012—2019年上海市长宁区、浦东新区10769例肺结核患者中HIV阳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2—2020年上海市累积发现MTB/HIV双重感染患者308例,其中新确诊HIV感染者64例,占全部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20.78%。2012—2020年间,结核病患者中HIV抗体检测阳性率由2.42%(32/1322)下降到0.50%(20/3995),总体呈下降趋势(APC=-16.64,t=-7.007,P<0.001);HIV/AIDS人群中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由1.02%(50/4912)下降到0.21%(25/11878),同样呈下降趋势(APC=-14.27,t=-4.03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95%CI)=5.386(2.306~12.581)],年龄36~75岁[36~45、46~55、56~65、66~75岁OR(95%CI)值分别为26.243(3.230~213.244)、32.736(3.993~268.358)、20.309(2.482~166.144)、13.461(1.692~107.05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死亡[OR(95%CI)=14.875(3.192~69.312)],并发肺外结核[OR(95%CI)=3.451(1.607~7.409)]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目前采取的 M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核病患者的HIV阳性率和HIV/AIDS人群的活动性结核病确诊率均迅速下降。男性、年龄36~75岁、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并发肺外结核是MTB/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与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希江, 谭云洪, 贺文从, 欧喜超, 刘东鑫,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48-25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0
      摘要 ( 1096 )   HTML ( 39 )   PDF (1133KB) ( 5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谱的分布,为研发更为精准的耐药分子诊断技术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耐药监测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岳普湖县和疏勒县193株和湖南省怀化市、永顺县、祁东县、桃江县和耒阳市59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微孔板法测定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菌株,经CTAB/NaCl法提取核酸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将所得基因组原始序列过滤后上传至TBprofiler分析工具以确定耐药基因型。结果 785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24株(15.80%)为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包括利福平耐药74株,异烟肼耐药111株,耐多药61株(7.77%)。97.22%(70/72)利福平耐药菌株检测出rpoB基因位点突变,其中98.57%(69/70)的突变位于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1株检测出RRDR区以外的与利福平耐药相关的罕见突变I491F。利福平耐药突变主要位于rpoB 450、rpoB 445及rpoB 435密码子,占81.43%(57/70),其中rpoB S450L突变出现的频率最高(45.71%,32/70), rpoB 450位点突变对应高浓度利福平耐药(MIC≥16μg/ml),rpoB 452 位点突变主要对应低浓度利福平耐药(MIC=2μg/ml)。93.58%(102/109)的异烟肼耐药菌株存在耐药相关基因突变,85.29%(87/102)的异烟肼突变位于katG 315及fabG1启动子区,katG S315T为最常见的耐药突变(57.84%,59/102),主要对应高浓度异烟肼耐药(MIC≥2μg/ml),其次为fabG1(C15T)(16.67%,17/102),主要对应低浓度异烟肼耐药(MIC=0.25~1.00μg/ml)。结论 不同耐药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水平不同。对于利福平,rpoB 452位点突变对应低浓度耐药,rpoB 445和450位点突变对应高浓度耐药;对于异烟肼,发病fabG1-15突变对应低浓度耐药,katG 315突变对应高浓度耐药。

      11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皮肤试验反应效果评价
      段惠娟, 褚洪迁, 孔成成, 戴广明, 曹廷明, 孙照刚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55-26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1
      摘要 ( 733 )   HTML ( 14 )   PDF (735KB) ( 1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11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抗原用于MTB致敏后豚鼠皮肤试验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18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豚鼠(雌性,体质量250~300g),按接种剂量分为高(5μg)、中(0.5μg)、低(0.1μg)3组,每组6只。采用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致敏豚鼠,致敏成功后豚鼠背部去毛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11种MTB抗原(包括重组抗原Rv3872、MPT64、Rv1985c、Rv0222、Rv3117、Rv3120、Rv2346c、Rv3619c、Rv3425、Rv1738和Rv2626c),各0.1ml。分别于注射24h和48h后观察皮肤试验反应,测量硬结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以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分析11种MTB抗原皮肤试验反应与TB-PPD 和EC的差异。结果 抗原注射24h后,剂量为5μg时Rv3120、Rv3619c的皮肤试验反应阳性率分别为9/9和8/9;剂量为0.5μg时EC、MPT64的皮肤试验反应均为阳性。TB-PPD(5IU)及EC(0.5μg剂量)、MPT64(0.5μg剂量)、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皮肤试验反应24h硬结平均直径[中位数(四分位数)]均大于反应48h[硬结平均直径分别为:9.00(7.00,11.00)mm 和6.50(5.50,8.25)mm、13.00(12.75,14.25)mm和9.00(8.00,9.75)mm、9.50(8.50,12.50)mm和8.50(5.50,9.50)mm、8.50(6.25,9.25)mm和5.00(0.00,5.50)mm、6.50(5.50,8.25)mm和3.50(1.5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94、-2.677、-2.207、-2.673、-2.670;P值分别为0.013、0.007、0.027、0.008、0.008)。皮肤试验反应24h时,MPT64(0.5μg剂量)、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与TB-PPD(5IU)硬结平均直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0.496、0.819和1.714,P值分别为1.000、1.000和0.865);MPT64(0.5μg剂量)与EC(0.5μg剂量)皮肤试验反应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288, P=0.221);Rv3120(5μg剂量)和Rv3619c(5μg剂量)硬结平均直径均小于EC(0.5μg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795和4.69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 结论 MPT64(0.5μg剂量)和Rv3120(5μg剂量)的豚鼠皮肤试验效果相对较好,对于结核病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微小核糖核酸内参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
      董静, 贾红彦, 孙琦, 李自慧, 魏荣荣, 杜博平, 邢爱英, 潘丽萍, 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61-26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2
      摘要 ( 410 )   HTML ( 14 )   PDF (736KB) ( 14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胸腔积液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量的适宜内参基因。方法 搜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治疗的4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1例并发胸腔积液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引物法)和熔解曲线法分析所有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纳入研究的U6Cel-miR-39miR-16miR-20amiR-192miR-1268miR-4281共7个miRNA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循环阈值(Ct值)]和引物扩增效率,其中Ct值越低,表示基因表达量越高,越适合用于相对定量检测;引物扩增效率介于90%~110%之间,则可以用于后续胸腔积液中miRNA的检测,而平滑且单峰的熔解曲线则表示扩增产物的特异度良好。通过geNorm软件(M值)、NormFinder软件(稳定值)和BestKeeper软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分析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其中M<1.5、稳定值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数值越小,内参基因越稳定。同时,分析标本检测的重复性,以及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对miRN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78份标本中,检测miR-1268Cel-miR-39miR-16的Ct值较低,分别为19.16±4.40、24.17±0.73、24.52±1.65;扩增效率分别为90%、101%、110%,可以用于后续胸腔积液miRNA检测;且7种内参基因的熔解曲线均平滑且单峰,特异度均较好。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Cel-miR-39M值、稳定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为最低(分别为0.994、0.674、0.73和3.02%)。7个内参基因在标本重复检测中的稳定性均较好,且在标本采集后1h、2h、4h及反复冻融2次后的miRNA表达量与采样后立即处理的表达量未见差异。结论 Cel-miR-39稳定性好,表达丰度适中,适宜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胸腔积液中miRNA表达量的内参基因。

      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林静, 张晨, 董宇杰, 刘子臣, 李琨,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68-27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3
      摘要 ( 607 )   HTML ( 9 )   PDF (4526KB) ( 1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标本进一步行抗酸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 PAS)染色及六胺银染色查找病原体,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B DNA和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 88例患者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MTB感染50例(56.8%)、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32例(36.4%)、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感染3例(3.4%)、MTB并发TM感染2例(2.3%)、隐球菌感染1例(1.1%)。其中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条件下,不同病原体感染的88例患者可有相同组织病理学表现,如23例(26.1%)MTB、TM、MTB并发TM、隐球菌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典型肉芽肿伴坏死,19例(21.6%)MTB、MTB并发TM、TM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不典型肉芽肿伴坏死;38例(69.1%,38/55)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可经抗酸染色找到分枝杆菌,34例TM和1例隐球菌感染患者可经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找到真菌;分子病理检测MTB DNA阳性52例,菌种鉴定NTM感染3例。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特殊染色和分子检测技术可提高确诊率。

      2158例M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妮, 苏茜, 肖月, 逯嘉, 宋杨, 饶正远, 夏岚, 何金戈, 陈闯, 张灵麟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74-27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4
      摘要 ( 588 )   HTML ( 18 )   PDF (707KB) ( 2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M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防控MTB/HIV双重感染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四川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断并登记为MTB/HIV双重感染且接受治疗的2249例患者。排除无原因及时间停止治疗、诊断变更、单耐药或耐多药的情况,最后纳入2158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患者发现方式(患者来源、首诊机构级别)与患病特征(有无并发其他结核、是否重症、HIV阳性检查时间、病原学检查结果、耐药情况、治疗分类、确诊AIDS年限)等,分析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2158例患者中,治愈442例、完成疗程1505例,治疗成功率为90.22%(1947/2158),不良结局率为9.78%(211/2158),包括非结核死亡134例(6.21%)、丢失22例(1.02%)、因结核死亡16例(0.74%)、因药物不良反应停止治疗13例(0.60%)、失败7例(0.32%)、转入耐多药治疗1例(0.05%)、其他18例(0.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首诊机构为市级的患者相比,到县级就诊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较小(OR=0.525,95%CI:0.288~0.955);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及无病原学结果的患者相比,病原学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其1.433倍(OR=1.433,95%CI:1.053~1.951)。 结论 M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中以市级为首诊机构、病原学检查阳性的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到市级医疗机构首诊、病原学检查为阳性的患者的健康教育、疗效观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M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5—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结核病科技论文情况分析
      孙玙贤, 焦媚, 谢仕恒, 张立杰, 刘宇红, 朱晓丽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80-28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5
      摘要 ( 398 )   HTML ( 14 )   PDF (703KB) ( 17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间中国学者发表的结核病科技论文概况。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检索结核病相关中文文献,共检索到29223篇,再通过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CNKI)查询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在PubMed分面检索与聚类分析系统(PubMedPlus)中检索结核病相关英文文献,共检索到3963篇,再通过济南泉方本地PubMed检索系统查询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5—2019年。对检索到的文章数量、发表期刊分布、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及机构所在地区、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中国学者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的结核病相关论文数量共计为29223篇,各年度分别为7155篇(24.48%)、6318篇(21.62%)、5499篇(18.82%)、5176篇(17.71%)、5075篇(17.37%),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8.23%;在英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共计为3963篇,各年度分别为710篇(17.92%)、697篇(17.59%)、775篇(19.56%)、810篇(20.44%)、971篇(24.50%),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14%,且在全球结核病相关论文中的占比[各年度分别为10.02%(710/7083)、9.62%(697/7243)、10.80%(775/7173)、11.39%(810/7112)、12.73%(971/7628)]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论文发表数量前10位的中英文期刊中,仅2种中文期刊属于科技核心期刊,其中《中国防痨杂志》发表的文章数量最多(1260篇),占全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的4.31% (1260/29223);而英文期刊全部属于《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中文期刊刊文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发表篇数较多的主要为结核病专科医院,排名前10位占比8/10,以广东、北京和江苏地区作者发表论文篇数较多(22.23%,6495/29223);而英文期刊发表论文篇数较多的机构则多为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机构,排名前10位占比8/10,以北京、上海和广东发表论文篇数较多(60.64%,2403/3963),较中文期刊发表论文地区不均衡性分布更加明显(χ2=2621.70,P<0.01),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发表的文章篇数在中英文期刊中均居榜首(分别为801篇和203篇)。发表于中文期刊的论文被引率为68.11%(19903/29223),总被引频次为78179,但被引超过30次的论文仅11篇,而英文期刊中有179篇。结论 2015—2019年,中国学者在结核病领域内发表的结核病科技论文数量较多,但中文论文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存在不同地区、机构间的科研产出分布明显不均衡的问题,且中文期刊的论文被引频次较低。

      综述
      治疗性药物监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王乐乐, 杨松, 唐神结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85-29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6
      摘要 ( 411 )   HTML ( 15 )   PDF (804KB) ( 2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治疗性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应用血液、尿液或唾液中的药品浓度确定药品剂量,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减少耐药及不良反应的检测技术。TDM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策略,可为临床调整药品剂量提供参考。结核病患者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常导致治疗失败、复发和耐药。目前在结核病治疗中TDM尚未实现标准化,也无任何官方指南。但最近国外的指南推荐对有药品暴露改变风险或预后不良的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行TDM。因此,作者分别就TDM的定义及临床意义、检测技术方法、抗结核药品治疗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张春霞, 徐贵生, 时金艳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91-29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7
      摘要 ( 486 )   HTML ( 32 )   PDF (694KB) ( 26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对于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结核病防治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早期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耐多药检测能够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及新型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作者对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专论
      2019年南非《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管理临床指南》解读及与我国《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对比
      冯莹, 任斐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95-29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8
      摘要 ( 471 )   HTML ( 21 )   PDF (704KB) ( 3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2019年南非《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管理临床指南》的要点,包括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的制订、药品选择、特殊人群的治疗、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等,并与我国《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对比,对于不同之处进行分析。

      病例报告
      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一例
      王会玉, 陈映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299-301.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19
      摘要 ( 287 )   HTML ( 14 )   PDF (1591KB) ( 1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S6110基因缺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肺结核一例
      谈小文, 王媛, 崔晓利, 党丽云, 雷静, 任斐, 赵国连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43(3):  302-30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21.03.020
      摘要 ( 392 )   HTML ( 22 )   PDF (985KB) ( 2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