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 RSS    帮助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CODEN XNKIAC
创刊于 1958 年 (月刊)
  关于期刊
    » 期刊简介
    » 编 委 会
    » 数据库收录
    » 获奖情况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编辑办公登录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8年 40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8-04-10

述评
病例报告
论著
综述
短篇论著
述评
345 安军,逄宇
重视新型实验室技术 助力菌阴肺结核诊断
2018 Vol. 40 (4): 345-347 [摘要] ( 432 ) [HTML 1KB] [ PDF 911KB] ( 1024 )
论著
348 董宇杰,张莉,王宇轩,周立娟,曲杨,张晨,张海青,车南颖
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非淋巴结结核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应用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临床最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各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 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2.1%(25/48)、60.4%(29/48)及27.1%(13/48);IHC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 6.27、10.84,P值分别为0.012、0.001);而IHC染色与荧光定量PCR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68,P=0.41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检测非结核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均为100%(21/2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7%(21/44)、52.5%(21/40)、37.5%(21/56);符合率分别为66.7%(46/69)、72.5%(50/69)、49.3%(34/69),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均优于抗酸染色法。 结论 IHC染色、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法相比,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2018 Vol. 40 (4): 348-352 [摘要] ( 685 ) [HTML 1KB] [ PDF 2089KB] ( 986 )
353 廉娟雯,党丽云,许家玲,樊宇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的患者102例、恶性肿瘤患者64例、单纯结核病患者80例。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析T-SPOT.TB检测不同人群的结果。同时分析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抗酸染色和(或)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SPOT.TB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阳性率为85.29%(87/102),检测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26.56%(1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7.97,P<0.01);检测单纯结核病组的阳性率为91.25%(73/80),与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0,P=0.221);进一步比较A、B抗原反应点数,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组与单纯结核病组患者A抗原阳性斑点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56.50(30.25,83.25)个和45.50(32.00,75.00)个;B抗原阳性斑点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分别为63.50(43.25,98.00)个和55.00(24.00,101.5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6和-0.30,P值分别为 0.539和0.796)。T-SPOT.TB 检测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9%(87/102)和73.44%(47/64);与抗酸染色和(或)病理检查比较,T-SPOT.TB检测的Kappa值为0.61。 结论 T-SPOT.TB检测对恶性肿瘤并发结核病患者有较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辅助诊断。

2018 Vol. 40 (4): 353-357 [摘要] ( 681 ) [HTML 1KB] [ PDF 688KB] ( 868 )
358 尹洪云,WenLingTan,马俊,葛燕萍,史祥,肖和平,冯永红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患者群中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共153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的标准将患者分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组(1159例)和临床诊断非结核病组(378例);再经病原学诊断及随访排除不能做出最终诊断的39例患者后,将患者分为结核病组(1103例;包括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229例和最终临床诊断的874例)和非结核病组(395例;包括既往有结核病史或肺部存在陈旧性病灶者94例,无病史者301例);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肺结核557例,结核性胸膜炎107例,淋巴结结核16例,骨关节结核51例,脑结核7例,多组织器官结核363例,其他肺外结核2例;395例非结核病组患者中,经分枝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9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结核病组和结核病组患者T-SPOT.TB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患者T-SPOT.TB检测反应强度,不同结核病类型T-SPOT.TB检测阳性率,以及NTM感染患者与结核病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1)临床诊断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1.97% (950/1159)、特异度为53.44%(202/378);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3.77%(924/1103)、特异度为54.43%(215/395);结核病组中抗酸染色阳性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0.73%(235/259);培养阳性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92.58%(212/229)。(2)非结核病组有结核病史或肺部显示陈旧性结核病灶的患者与无病史者T-SPOT.T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9.15%(65/94)和38.21%(115/3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7.65,P=0.000)。(3)结核病组与非结核病组T-SPOT.TB检测结果以斑点计数表示反应强度,结核病组对A、B抗原刺激出现阳性反应(斑点数≥1)的患者中,明显阳性及超强阳性(斑点数≥11)的比率分别为69.81%(652/934)和69.67%(627/900),明显高于非结核病组[分别为46.83%(96/205)和46.63%(83/178)];经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4.20、-14.63,P值均<0.01)。(4)1103例结核病组患者中,T-SPOT.TB检测阳性率以淋巴结结核(87.50%,14/16)为最高,随后依次为多组织器官结核(87.33%,317/363)、肺结核(86.54%,482/557)、结核性胸膜炎(74.77%,80/107),脑结核(57.14%,4/7)和骨关节结核(50.98%,26/51)相对较低。(5)T-SPOT.TB检测阳性的NTM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53.61±18.43)岁]较T-SPOT.TB检测阳性的确诊结核病患者[(44.98±18.88)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09)。结论 T-SPOT.TB检测结果受结核病诊断依据、痰菌量、既往结核病史或肺部陈旧性结核病灶、NTM感染、结核病灶存在的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T-SPOT.TB检测用于指导结核病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2018 Vol. 40 (4): 358-364 [摘要] ( 1852 ) [HTML 1KB] [ PDF 719KB] ( 1116 )
365 王桂荣,王淑琦,姜广路,黄麦玲,杨新婷,陈效友,黄海荣
不同技术联合检测痰液和胸腔积液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不同技术联合检测痰液和胸腔积液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1955例患者,其中1232例(63.02%)有肺部实质病变,723例(36.98%)无肺部实质病变,通过抗酸杆菌涂片镜检(简称“涂片法”)、改良固体培养法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法”)和Xpert MTB/RIF技术(简称“Xpert法”)单独及联合检测患者痰液和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肺部实质病变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95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同时采用涂片法进行痰液和胸腔积液检测者中有535例(27.37%)患者、353例(18.06%)采用培养法、294例(15.04%)采用Xpert 法,188例(9.62%)患者同时进行了涂片法+培养法+Xpert法检查。涂片法、培养法和Xpert法单独检测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3.18%(17/535)、15.30%(54/353)、19.05%(56/294)]明显低于3种方法联合检测痰液+胸腔积液的阳性率[21.87%(117/535)、43.63%(154/353)、47.62%(140/294)](χ 2值分别为85.31、68.16、54.00,P值均<0.01)。在有肺部实质病变的患者中,涂片法、培养法、Xpert法单独检测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3.82% (13/340)、16.30% (37/227)和23.91% (44/184)]明显低于3种方法单独检测痰液的阳性率[30.29% (103/340)、51.10% (116/227)、60.33% (111/184)](χ 2值分别为84.19、61.53、50.04,P值均<0.01)和联合检测痰液+胸腔积液的阳性率[分别为32.06% (109/340)、55.95% (127/227)、67.93% (125/184)](χ 2值分别为92.06、77.32、71.79,P值均<0.01)。以培养为金标准,涂片法、培养法和Xpert法检测痰液+胸腔积液的敏感度[48.36%(59/122)、79.38%(77/97)、80.49%(66/82)]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胸腔积液的敏感度[8.20%(10/122)、26.80%(26/97)、26.83%(22/82)](χ 2值分别为48.52、53.84、47.47,P值均<0.01);检测痰液+胸腔积液的特异度较单独检测胸腔积液有所下降,其中涂片法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65,P=0.056);而Xpert法和涂片法+Xpert法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71,P=0.030;χ 2=5.67,P=0.017)。 结论 联合检测痰液和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检测,对于疑似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应尽量进行痰液标本的检测,以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参考价值。

2018 Vol. 40 (4): 365-371 [摘要] ( 861 ) [HTML 1KB] [ PDF 710KB] ( 889 )
372 杨翰,崔晓利,李爱芳,尤震宇,谈小文,党丽云
胞内菌抗酸染色法检测体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胞内菌抗酸染色法检测体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共1236份疑似结核病患者的脑脊液(237份)、胸腹腔积液标本(999份)。通过白细胞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改良抗酸染色法,简称“胞内菌法”)、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简称“PCR法”)对上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 在胸腹腔积液标本检测中,MGIT 960培养法的敏感度(18.52%,160/864)和阳性率(16.02%,160/999)最高;胞内菌检测法次之(分别为13.66%,118/864;11.81%,118/999),PCR法最低(分别为6.94%,60/864;6.01%,60/999);胞内菌法阳性率与MGIT 960培养法、PCR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分别为10.26、29.00,P值均<0.01)。在脑脊液标本检测中,胞内菌法检测的敏感度(22.15%,35/158)和阳性率(14.77%,35/237)最高,MGIT 960培养法次之(分别为12.03%,19/158;8.02%,19/237),PCR法最低(分别为3.16%,5/158;2.11%,5/237);胞内菌法阳性率与MGIT 960培养法、PCR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960 2 =5.36,P=0.020; χ PCR 2 =23.36,P=0.020)。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胞内抗酸染色对体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经济、简单,且达到预期阳性率的检验方法。

2018 Vol. 40 (4): 372-377 [摘要] ( 506 ) [HTML 1KB] [ PDF 934KB] ( 903 )
378 武剑楠,孔成成,霍凤敏,孙照刚
CDG-3荧光探针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CDG-3荧光探针[β-内酰胺酶(BlaC)特异性绿色荧光探针]用于结核病诊断的潜在可能性。方法 为明确CDG-3荧光探针的特异性,选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标准株H37Rv,牛和非洲分枝杆菌标准株,35种临床相对常见的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标准株和6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标准株,与CDG-3荧光探针反应后进行检测;为初步了解CDG-3荧光探针临床应用效果,收集2016年1月至9月于北京胸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金胺O荧光染色法、培养法(罗氏固体培养联合MGIT960液体培养,二者只要有一种结果为阳性即认为培养阳性)和CDG-3荧光探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以H37Rv为标准,CDG-3荧光探针检测牛和非洲分枝杆菌标准株结果均为阳性。试验的35种NTM标准株中,CDG-3荧光探针检测结果阳性的菌株仅有3株,分别是堪萨斯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和草分枝杆菌;其余32株的检测结果为阴性。6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5种检测结果为阴性,1种(诺卡菌)为阳性。在临床痰标本实验中,CDG-3荧光探针对痰MTB的阳性检出率为53.0%(106/200),高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29.5%,59/200)与培养法(35.0%,70/200)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3.587、21.121,P值均为0.000)。以培养法结果为标准,CDG-3荧光探针检测的敏感度为84.3%(59/70),高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70.0%,49/70);特异度为63.8%(83/130),低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92.3%,120/130);以临床诊断为标准,CDG-3荧光探针检测的敏感度为64.4%(96/149),高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39.6%,59/149)和培养法(44.3%,66/149);特异度为95%(19/20),低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100%,20/20),高于培养法(90%,18/20)。 结论 CDG-3荧光探针对MTB的选择性较好,受NTM干扰较小,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CDG-3荧光探针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检出效率高等优势,但特异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8 Vol. 40 (4): 378-383 [摘要] ( 513 ) [HTML 1KB] [ PDF 1340KB] ( 810 )
384 马爱静,段新福,侯萍,赵雁林
2014—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

目的 通过耐药监测了解中国西南地区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的8个国家耐药监测点收集的61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固体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共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及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共5种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对9种药物的总耐药率、单耐药率、耐药顺位、耐多药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耐药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9种抗结核药物的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是19.51%(119/610)和5.74%(35/610)。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NH(11.97%,73/610)、Sm(10.66%,65/610)、RFP(6.56%,40/610)、Ofx(6.56%,40/610)、PAS(2.62%,16/610)、Km(2.13%,13/610)、EMB(1.15%,7/610)、Cm(0.49%,3/610)、Pto(0.16%,1/610)。统计结果显示,西南地区8个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多药率四川省通江县最高,为16.36%(9/55);INH耐药率四川省通江县最高,为23.64%(13/55);Km耐药率四川省通江县最高,为10.91%(6/55)。不同年份之间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总耐药率[2014年为20.08%(51/254);2015年为19.10%(68/356)]及耐多药率[2014年为4.72%(12/254);2015年为6.46%(23/3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P=0.764;χ 2=0.83,P=0.363)。 结论 中国西南地区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应加强该地区耐药结核病的监测。

2018 Vol. 40 (4): 384-391 [摘要] ( 503 ) [HTML 1KB] [ PDF 762KB] ( 749 )
392 邓国防,王玉香,陈涛,王庆文,郑俊峰,谭洁,张培泽
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状况,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断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218例患者进行结核筛查,对其中并发结核感染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174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73例,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 SS)患者18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患者3例。应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X线摄影、CT扫描和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结核感染状况,并进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结果 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发生率为86.33%(259/300),非活动性结核病(inactive tuberculosis,IATB)发生率为9.0%(27/300),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发生率为4.67%(14/300);并发结核感染患者中,男性占54.7%(164/300),女性占45.3%(13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368,P<0.01);在结核筛查的1218例患者中,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率(包括LTBI+ATB+IATB)[SLE占9.5%(32/335),AS占37.7%(174/461),RA占22.7%(73/321),SS占26.4%(18/68),DM占9.1(3/33)]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766, P<0.01);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潜伏感染率(TST方法检测)[SLE占8.0%(27/335),AS占33.6%(155/461),RA占18.7%(60/321),SS占23.5%(16/68),DM占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971,P<0.01)。 结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以LTBI为主,AS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比例最高,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医生应增强认识。

2018 Vol. 40 (4): 392-396 [摘要] ( 664 ) [HTML 1KB] [ PDF 686KB] ( 1121 )
397 鲁增辉,罗卓荆,段伟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在单间隙腰椎结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单间隙腰椎结核患者。根据后路内固定方案不同(内固定方案综合考虑患者临床情况和患者意愿)分为两组,A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皮质骨轨迹螺钉联合传统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B组21例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传统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30个月,平均(24.1±4.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ESR、CRP、VAS评分:A组分别为(13.5±5.5)mm/1h、(4.7±2.0)mg/L、(1.9±0.8)分,B组分别为(12.9±4.9)mm/1h、(5.2±3.2)mg/L、(2.2±1.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0.68、-1.02,P值分别为0.747、0.500、0.312);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及后凸Cobb角丢失度数:A组分别为(11.6±6.3)°、(1.7±1.2)°,B组分别为(9.9±5.9)°、(1.4±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0.96、0.94,P值分别为0.343、0.355)。42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术前1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术前5例C级患者,4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术前26例D级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 对于单间隙感染的腰椎结核患者,应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实现单节段病椎内置钉内固定,能够保留邻近正常的椎体,是一种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8 Vol. 40 (4): 397-403 [摘要] ( 414 ) [HTML 1KB] [ PDF 1716KB] ( 906 )
404 唐天弼,王建萍,武栋,高永革,范荣
血清糖类抗原125和铁蛋白等检测水平与肺结核病灶侵及胸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铁蛋白(SF)等检测结果与肺结核病变侵及胸膜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4月入住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96例,依据肺实质病灶是否侵及胸膜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侵及胸膜组(207例)和未侵及胸膜组(89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CA125和SF水平,以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表示;并进行痰菌检查[包括抗酸杆菌染色涂片镜检(萋-尼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MGIT 960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 培养”)]、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的实验室相关检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 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新变量[logit(P)] (由CA125、SF、痰菌检查三组指标数据计算得出)回归方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最佳临界值,探索CA125、SF、hs-CRP、痰结核分枝杆菌、IGRA和Hb、ALB、PA的变化原因及与肺结核浸润病变侵及胸膜间的关系。 结果 侵及胸膜组与未侵及胸膜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中,CA125[31.55(18.45,71.80)kU/L;16.15(9.55,23.15)kU/L]、SF[234.68(128.27,504.12)μg/L;127.39(86.31,201.76)μg/L]、hs-CRP[47.50(16.00,82.55)mg/L; 3.40(0.78,7.73)mg/L]和痰菌检查阳性率(32.85%,68/207;11.24%,1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84、-4.87、-6.34,χ 2=296.00;P值均=0.000)。两组患者的CA125、SF、hs-CRP指标与是否侵及胸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38、0.32、0.64,P值均=0.000)。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CA125、SF、痰菌检查结果与是否侵及胸膜具有相关性(OR=1.11, P=0.001;OR=1.01, P=0.005;OR=5.89, P=0.025)。新变量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8)高于CA125和SF指标(均为0.78),具有明显预测概率(P值均=0.00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125、SF指标与侵及胸膜面积(Y)存在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69、0.55,P值均=0.000);进一步经回归模型Anova分析,lnCA125、lnSF与侵及胸膜存在明显相关性(F值分别为68.65、29.45,P值均=0.000)]。 结论 肺结核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及血清hs-CRP、CA125和SF指标升高与肺实质浸润病变侵及胸膜呈正相关,IGRA与肺实质浸润病变侵及胸膜无相关性。肺结核患者CA125、SF指标升高与肺结核病变侵及胸膜面积呈正相关。

2018 Vol. 40 (4): 404-410 [摘要] ( 813 ) [HTML 1KB] [ PDF 843KB] ( 897 )
411 刘志永,王帅,张天宇,土井教生,谭守勇,谢小保,高亚敏,唐运祥,姜火风,谢武
一种新型医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对MTB等病原微生物杀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 评价采用新型角柱状光触媒系统的医用空气消毒机(简称“新型空气消毒机”)在人机共存环境状态下杀菌的效果,研究提高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MTB;本实验采用Mycobacterium bovis BCG菌株,即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简称“BCG”)的空气消毒技术和方法。方法 采用新型空气消毒机,在体积47m 3实验房中对空气中的自然菌进行杀菌试验;设置3个采样点,试验重复 3 次,每次试验结果取3个采样点检测的菌落数均值,分别计算其消亡率。在相邻2个体积为30m 3的气雾室(一个用于试验对照,计算细菌的自然消亡率;一个用于消毒试验,计算对细菌的杀灭率),对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BCG进行杀菌试验;试验重复 3 次,每次均分别计算其自然消亡率和杀灭率。白色葡萄球菌及BCG杀菌试验气雾室内空气中菌落数应分别达到1×10 5~5× 10 5 CFU / m 3 和3×10 4~8×10 4CFU/m 3结果 空气模拟现场消毒试验采用新型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现场白色葡萄球菌消毒试验,重复3次对照试验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自然消亡率分别为20.45%、20.00%、20.36%;重复3次消毒试验杀菌率分别为99.97%、99.96%、99.95%;空气现场自然菌消毒试验重复3次试验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3.95%、94.27%、94.32%;空气模拟现场BCG消毒试验,重复3次对照试验空气中BCG自然消亡率分别为35.71%、37.93%、40.58%,重复3次消毒试验杀菌率分别为99.67%、99.61%、99.73%。 结论 采用角柱状光触媒系统的新型医用空气消毒机对空气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MTB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2018 Vol. 40 (4): 411-415 [摘要] ( 583 ) [HTML 1KB] [ PDF 1008KB] ( 1138 )
综述
416 夏露,张峣,卢水华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新进展

儿童结核病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WHO报道2016年全世界儿童结核病发病例数达到100万,死亡人数达到14万。为了控制儿童结核病的流行,WHO从战略上提出了“儿童结核病零死亡”的蓝图。但是儿童结核病缺乏典型症状,病变部位标本获取困难,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低,儿童结核病诊断十分困难,零死亡率目前依然是巨大挑战。探寻最佳诊断方法,提高儿童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十分必要,作者就儿童结核病的最新诊断技术做一系统性综述。

2018 Vol. 40 (4): 416-419 [摘要] ( 531 ) [HTML 1KB] [ PDF 686KB] ( 967 )
420 牟菁,白丽琼,姜顾礼,王一任,曾小敏
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的易感因素研究进展

尘肺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最严重的职业病病种之一。近年来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肺结核是尘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常由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致。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各地的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分析了有关其发病易感因素的各项研究,得出目前各地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仍较高的结论。现已发现可能的易感因素有尘肺期别、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工种、接尘年代等职业易感因素,以及基因、预防用药等其他易感因素。近年的相关研究,针对尘肺并发结核病的诊断、治疗较多,而针对患病原因和如何预防控制的较少。现有的研究存在各种不足和分歧,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建议针对接触尘埃的工人和尘肺患者加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尘肺及尘肺并发肺结核的患者,特别是具有易感因素的人群(尘肺期别高、接尘工龄长、接尘年代早、掘进工等),应作为预防重点,特别加以关注,以达到控制、降低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发生率的目的。

2018 Vol. 40 (4): 420-424 [摘要] ( 494 ) [HTML 1KB] [ PDF 696KB] ( 953 )
425 刘冰靥,王德成,范小勇
白细胞介素7与15在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及应用

白细胞介素(IL)-7与IL-15作为IL-2家族细胞因子,近年来由于其调控T细胞分化与增殖及其在免疫记忆形成与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IL-7和IL-15均具有与IL-2相似的异三聚体结构,共同参与两面神激酶(Janus kinase,JAK;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并参与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相对于IL-2,IL-7和IL-15在维持机体T淋巴细胞抗结核感染中可持续发挥作用,且在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使其有望实现对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此外,IL-7和IL-15能提高机体二次免疫应答的水平,因而在结核病预防或治疗性疫苗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亦值得期待。

2018 Vol. 40 (4): 425-428 [摘要] ( 694 ) [HTML 1KB] [ PDF 682KB] ( 898 )
短篇论著
429 李建之,李君,任婷,李宁
泰安市2006—2015年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本研究参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实施细则》中对社会成本、社会效果、社会效益、成本-效用比,以及效益-成本比的测算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泰安市“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成本-效益,为实施“十三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总经费为1077.79万元;共登记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4936例,避免了64426例感染、6443例发病;估算节约医疗费用438.93万元,挽回社会经济总价值达153561.27万元;政府每投入1元人民币,可产生142.89元的社会经济效益。“十二五” 期间,全市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总经费为1350.74万元;共登记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146例,避免了42623例感染、4263例发病;估算节约医疗费用360.40万元,挽回社会经济总价值达228866.02万元;政府每投入1元人民币,可产生169.65元的社会经济效益。提示泰安市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成本-效益显著,“十二五”期间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较“十一五”期间更好。

2018 Vol. 40 (4): 429-433 [摘要] ( 379 ) [HTML 1KB] [ PDF 679KB] ( 730 )
434 王嘉,刘剑君,孙谨芳,么鸿雁
2003—2017年《中国防痨杂志》载文分析

了解2003—2017年《中国防痨杂志》载文及基金论文比等特点,为杂志未来刊载文章类型及今后发展方向等方面提供建议。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17年《中国防痨杂志》载文及基金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7年,杂志共刊载文章3201篇,篇密度从0.44篇/页逐步下降至0.21篇/页,篇均页数从2.29页/篇逐步上升到4.81页/篇,基金论文比率从2003年的4.35%逐步升高到2017年的51.08%。《中国防痨杂志》应适当增加载文量,并增加基金论文的发表数量。

2018 Vol. 40 (4): 434-437 [摘要] ( 394 ) [HTML 1KB] [ PDF 663KB] ( 746 )
病例报告
438 张剑坤,任琳,陈佳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肠结核一例
2018 Vol. 40 (4): 438-440 [摘要] ( 502 ) [HTML 1KB] [ PDF 1624KB] ( 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