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防痨杂志,今天是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订阅本刊
结核病英文文章摘要
广告合作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3-12-1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2008—2012年全国学生结核病疫情特征分析
陈伟 陈秋兰 夏愔愔 成诗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48-954.
摘要
(
1623
)
PDF
(964KB) (
12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全国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并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2008—2012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有关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全国学生总数(不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008年为240320 175名,2009年为238547238名,2010年为237235870名,2011年为235770400名,2012年为235770400名。
结果
2012年全国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39198例,报告发病率为16.63/10万,与2008年(65815例,27.39/10万)比较,下降了39.28%。第二季度报告的患者比率最高[30.43%(12662/41608)~32.38%(21313/65815)]。2012年学生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西藏(79.95/10万,415/519042)、青海(59.09/10万,607/1027309)、贵州(36.54/10万,2956/8089905)、重庆(33.06/10万,1778/5377413)、新疆(26.08/10万,1082/4147979);2012年学生患者占全人群患者的4.12%(39198/951508),15~<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54.12%,21215/39198)。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全国共报告了21起学校聚集性疫情,全国东中西部省(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其中以高中为主,发生14起(66.67%),平均每起疫情报告患者25例。
结论
2008—2012年学生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季度报告患者数最高,西部地区学生报告发病率较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20岁年龄组。近几年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露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中国四个项目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筛查率、检出率与发现及时性的比较
吕承菲 孙强 王黎霞 陈明亭 李仁忠 阮云洲 赵津 陈诚 苏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55-959.
摘要
(
1447
)
PDF
(880KB) (
6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医防”)合作模式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提供政策建议。
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项目在2011—2012年实施1年期间4个项目地区(开封市、连云港市、重庆市永川区、呼和浩特市)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的常规记录,使用筛查率、检出率和发现时间间隔等指标,评价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情况。4个项目地区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816例,接受快速耐药筛查2365例,其中开封市774例、连云港市761例、重庆市永川区700例、呼和浩特市581例;有完整发现时间信息的来源于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的涂阳肺结核患者1608例。使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检验对4个项目地区的发现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α
=0.05。
结果
项目地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总体筛查率为83.98%(2365/2816);使用快速诊断技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6.22%(147/2365)。4个项目地区结防机构来源患者发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7d,送痰、快速诊断和反馈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2、5和0d。开封市、连云港市、重庆市永川区和呼和浩特市结防机构来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6、7、9和14d(
H
=275.19,
P
<0.001);送痰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1、2、2和2d(
H
=104.92,
P
<0.001);快速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5、4、5和6d(
H
=8.19,
P
=0.042);反馈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分别为0、0、0和5d(
H
=580.32,
P
<0.001)。
结论
在医防合作模式下使用快速诊断技术对所有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筛查,筛查率较高,检出率处于比较理想的水平,并且患者发现较为及时,这种发现方式是值得借鉴推广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201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杨津明 杰恩斯·斯马胡勒 邰新蓉 李月华 赵珍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60-964.
摘要
(
1529
)
PDF
(885KB) (
7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结核病流行状况,评价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实施现状,科学制定下一阶段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
方法
严格依照《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实施细则》要求,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方法,全区共抽取22个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点,其中城市流调点6个,城镇流调点7个,乡村流调点9个。抽样人口与全疆人口之比为1∶417。共抽样52361名,应检31081名,实检29834名,受检率95.99%,符合流调要求。
结果
新疆15岁以上人口标化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1526.12/10万,标化涂阳患病率196.41/10万,标化菌阳患病率433.44/10万。男性患病率(1673.72/10万)显著高于女性(1372.70/10万)(
χ
2
=15.89,
P
<0.001)。乡村标化患病率1817.32/10万,城镇标化患病率1727.62/10万,城市标化患病率600.80/10万,乡村高于城市(
χ
2
=32.77,
P
<0.001);南疆地区标化患病率1919.77/10万,北疆地区标化患病率1043.24/10万,东疆地区标化患病率720.90/10万,南疆地区高于北疆和东疆地区(
χ
2
=41.56,35.93,
P
值均<0.001);维吾尔族标化患病率1964.26/10万,其他少数民族标化患病率1244.11/10万,汉族标化患病率612.38/10万,维吾尔族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
χ
2
=29.64,83.29,
P
值均<0.001)。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仅为47.60%(70998/149170)。
结论
新疆结核病疫情依然很严重,农村疫情高于城镇,维吾尔族患病率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后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与未阴转情况分析
梁冰 何庆秋 黄瑞霞 伍红 欧阳彩虹 何丽燕 彭凤玲 林茵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65-968.
摘要
(
1379
)
PDF
(867KB) (
60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
方法
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抗酸染色和镜检,痰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耐药性测定。同时分析可能对痰阴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结果
131例患者中化疗后2个月末未查痰涂片者13例,查后发现阴转者91例,未阴转者27例;后者3个月末阴转者15例,4个月末阴转者6例,5个月末阴转者6例。通过研究5个大变量因素,发现造成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未能阴转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多耐药[阴转患者5.3%(3/57),未阴转患者10.0%(2/20);
χ
2
=4.457,
P
<0.05]或者耐多药[阴转患者28.1%(16/57),未阴转患者70.0%(14/20);
χ
2
=5.456,
P
<0.05]、是否合并糖尿病[阴转患者12.1%(11/91),未阴转患者25.9%(7/27);
χ
2
=3.973,
P
<0.05]。
结论
耐药或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的关键因素。
江苏省连云港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状况分析
王前 时金艳 孟尔旺 宋红焕 邵燕 杨丹丹 陆伟 屈燕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69-972.
摘要
(
1472
)
PDF
(869KB) (
6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连续纳入2011年1—9月连云港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522例,其中初治患者396例,复治患者126例。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实验室采用简单法对所有纳入的522例肺结核患者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固体培养和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培养阳性的479株结核分枝杆菌中,任意耐药的菌株为151株(31.5%),其中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任意耐药率分别为20.9%(76/363)和64.7%(75/116),复治患者任意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
χ
2
=77.84,
P
<0.001)。此外,初治患者中单耐药率(11.6%,42/363)与复治患者(11.2%,13/116)相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011,
P
=1.000);而复治患者耐2种药物(18.1%,21/116)、3种药物(17.2%,20/116)及3种药物以上(18.1%,21/116)的率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分别为3.6%(13/363)、1.7%(6/363)、4.1%(15/363)](
χ
2
值分别为28.11、41.61和24.69,
P
值均小于0.001)。
结论
江苏省连云港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疫情比较严重,复治患者为主要耐药人群。
武汉市青山区2005—2012年肺结核控制情况分析
苏雅文 钟宏辉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73-978.
摘要
(
949
)
PDF
(890KB) (
38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武汉市青山区2005—2012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情况,为全区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方法
统计分析武汉市青山区8年的结核病资料、手工季度和年度报表及《中国结核病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2005—2012年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848例,其中男2100例,女748例。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新涂阳肺结核、复治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分别为女性患者的2.8倍(2100/748)、3.3倍(949/289)、5.3倍(159/30)和2.3倍(992/42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均以65~岁组老人为主,共计263例和52例,初治涂阳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65~岁(263例)、45~岁(239例)、55~岁(159例);而涂阴则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25~岁(268例)、15~岁(259例)、35~岁(242例);活动性肺结核职业分布上,离退休人员最多(711例),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第二位(647例)和第三位(489例)。年平均登记率分别为:活动性肺结核78.6/10万,初治涂阳34.2/10万,复治涂阳5.2/10万,涂阴39.2/10万;962例涂阳患者治愈,2008年及以后治愈率达90%及以上。因症就诊患者1073例,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由2005年的41.0%(133/324)和52.6%(70/133)下降到2012年的11.9%(40/336)和47.5%(19/40);非结核病专科医院查出1477例活动性肺结核和72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结论
武汉市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离退休患者居多,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不高,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率下降。
广州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分析
高燕波 高翠南 许卓卫 连永娥 舒杨 周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79-982.
摘要
(
1038
)
PDF
(924KB) (
5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情况,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确诊接受治疗管理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2份,收回有效问卷972份。然后对患者暂住时间的长短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例、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健康教育的获得途径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暂住时间长短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情况有明显关系,暂住时间>2年者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率较暂住时间3个月至2年者高[分别为99.3%(685/690)与92.7%(10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5.73,
P
<0.01);而暂住时间3个月至2年者较暂住时间<3个月者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比例高[分别为92.7%(101/109)与56.6%(9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1.76,
P
<0.01)。从接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分析,接受过政府的结核病优惠政策健康教育的百分比最低(70.5%,623/884),分别比接受过结核病基本知识健康教育(100.0%,884/884)、接受过结核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99.8%,882/884)和接受过结核病治疗知识健康教育(98.8%,873/884)低29.5、29.3和28.3个百分点。从获得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分析,通过医务人员的宣传效果最好,占53.8%(476/884);以下依次分别为发放宣传资料(12.1%,107/884)、广播电视节目(10.9%,96/884)、墙体广告(8.0%,71/884)、学校教育(6.2%,55/884)、张贴宣传画(5.1%,45/884)和其他(3.8%,34/884)。
结论
对流动人口中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应注意方法和效果,特别是应重点关注在本社区暂住时间不长的患者,应加强对政府结核病防治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作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
吡嗪酰胺每日一次与三次给药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及其对异烟肼-利福平的影响
朱慧 王彬 付雷 刘诚诚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83-987.
摘要
(
1593
)
PDF
(1174KB) (
8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小鼠体内,探讨吡嗪酰胺每日给药1次与给药3次在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别,为吡嗪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平均体质量(18±2)g的6周龄BALB/c小鼠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单独使用吡嗪酰胺1次/d和3次/d给药组(1组和2组)、单独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组(3组)、异烟肼-利福平联用吡嗪酰胺1次/d和3次/d给药组(4组和5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液相色谱-质谱联合检测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峰浓度(C
max
)、达峰时间(T
max
)和半衰期(T
1/2
)。
结果
吡嗪酰胺单独给药时,1次/d给药组C
max
为(155.3±5.1)μg/ml, AUC
0
~8h
(8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为269.5mg·h/L,分别是3次/d给药组C
max
(43.2±2.6)μg/ml, AUC
0
~8h
70.9mg·h/L的3.5倍以上(
t
=27.71,
P
<0.01);当吡嗪酰胺联用异烟肼、利福平给药时,1次/d给药组C
max
为(151.8±17.3)μg/ml,AUC
0
~8h
383.1mg·h/L也远远高于3次/d给药组C
max
(45.1±1.0)μg/ml, AUC
0
~8h
81.0mg·h/L(
t
=8.718,
P
<0.05)。而且,当联用异烟肼、利福平并3次/d给药时,吡嗪酰胺对异烟肼有拮抗作用,使异烟肼的C
max
和AUC
0~8
h
分别由(6.1±0.9)μg/ml和6.6mg·h/L下降为(0.05±0.001)μg/ml和0.2mg·h/L。
结论
小鼠体内,吡嗪酰胺1次/d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优于3次/d给药,尤其是和异烟肼-利福平联用时。
纳米磁珠富集处理临床标本在分枝杆菌培养中的初步应用
王相栋 邵吉宝 施旭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88-991.
摘要
(
1607
)
PDF
(870KB) (
38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罗氏培养基作为培养检测介质,验证采用PEG600纳米磁珠富集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PEG600纳米磁珠富集法、离心法(3000×
g
,20 min)和直接接种法3种方式处理94份临床标本(来源于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间门诊和病房的94例肺结核患者),在固体罗氏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比较3种方法的培养阳性率、污染率以及平均初生长时间。对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 Kolmogorov-Smirnov法检测正态性,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直接接种法、离心法、磁珠富集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9.79%(28/94)、43.62%(41/94)、41.49%(39/94);污染率分别为2.91%(3/103)、4.85%(5/103)、3.88%(4/103);平均初生长时间[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28(21,40)、21 (21,35)、21 (21,35) d。磁珠富集法、离心法阳性率均高于直接接种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值分别为9.09、11.08,
P
值均<0.01)。磁珠富集法、离心法的初生长时间均短于直接接种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值分别为-3.983、-3.980,
P
值均<0.01)。离心法与磁珠富集法之间在阳性率与平均初生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比较:
χ
2
=0.25,
P
=0.62;平均初生长时间比较:
Z
=-0.557,
P
=0.577)。
结论
磁珠富集法在培养的阳性率与初生长时间上均优于直接接种法,与离心法所得结果相似;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概率小,易于批量处理,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立红 付秀华 张桂芝 李国华 顾岩 高俊珍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92-996.
摘要
(
2084
)
PDF
(887KB) (
11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及鉴别结核病是否为活动性方面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87例住院患者(结核性疾病患者128例,其中活动性结核组103例,陈旧性结核组25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459例,免疫损害组241例,非免疫损害组218例)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T-SPOT.TB、病理、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等的结果,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7例T-SPOT.TB阳性者中确诊结核病患者106例,阳性预测值56.68%(106/187),400例阴性者中确诊非结核病患者378例,阴性预测值 94.50%(378/400)。587例中共确诊结核性疾病128例,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为82.81%(106/128),均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35.71%(30/84)、抗酸杆菌涂片8.74%(9/103)及结核抗体(Mtb-Ab)14.06%(9/64)的敏感度,活动性与陈旧性结核的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3.20%(96/103)和40.00% (10/25);459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中免疫损害组与非免疫损害组T-SPOT.TB的检测特异度分别为71.37%(172/241)和94.50%(206/218)。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患者T-SPOT.TB的敏感度为100.00%(37/37)。活动性结核与陈旧性结核病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s计数中位数分别为502个/10
6
PBMCs和430个/10
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
25
, P
75
)分别为(217个/10
6
PBMCs,1287个/10
6
PBMCs)和(140个/10
6
PBMCs,1303个/10
6
PBMCs),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
=429.5,
P
=0.585)。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患者混合肽ESAT-6和CFP-10总SFC中位数分别为456个/10
6
PBMCs和528个/10
6
PBMCs, 四分位数间距(P
25
, P
75
)分别为(264个/10
6
PBMCs,950个/10
6
PBMCs)和(186个/10
6
PBMCs,1244个/10
6
PBM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
=1083.0,
P
=0.871)。
结论
T-SPOT.TB在低风险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较好,而在有潜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检测的特异度明显降低,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与PPD、抗酸杆菌涂片及Mtb-Ab相比,敏感度较高,但对鉴别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并不理想。
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条件的优化及自噬模型的建立
陈亮 孙毅凡 陈涛 李海成 江振友 周琳 钟球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997-1002.
摘要
(
4526
)
PDF
(1816KB) (
123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诱导THP-1细胞(人类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的最优条件,建立相关自噬模型,为基于细胞自噬模型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PMA诱导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用表达融合蛋白pcDNA3.1-YFP-LC3质粒转染THP-1细胞,YFP为黄绿色荧光蛋白,以示踪自噬体的形成。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ng/ml)、不同时间(0、24、48、60 h)PMA分化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示踪不同条件下LC3点聚集的增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RNA相对含量2
-
ΔΔCt
用“
x
±
s
”表示。经比较Ct值法分析基因表达差异。Earle’s balanced salts solution(EBSS,又称饥饿培养基),诱导细胞自噬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的比较采用
t
检验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PMA浓度为100 ng/ml、诱导时间为24~48 h时,THP-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状态较理想。饥饿培养基EBSS处理分化的THP-1细胞,能增加自噬体YFP-LC3点聚集,其自噬相关基因
LC3
、
Atg5
、
Atg7
、
Beclin1
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2
-
ΔΔCt
均值分别为1.35±0.16、1.18±0.39、1.44±0.12、1.08±0.09,
t
值分别为4.00、2.90、5.16、3.57,
P
值均<0.05)。
结论
PMA在浓度为100 ng/ml、24~48 h时诱导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状态较理想;成功构建了THP-1源性细胞自噬模型。
<
手工MGIT系统在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中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评价
孙灵利 赵平 张建花 郭娇 王甦民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03-1006.
摘要
(
1451
)
PDF
(936KB) (
38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手工MGIT液体培养系统(manual 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 system, M-MGIT)检测分枝杆菌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初诊患者526例,收集首次痰标本526份,分别对同份标本进行罗氏(Lowenstein-Jensen,L-J)固体培养、全自动BACTEC MGIT 960 系统培养(A-MGIT)和M-MGIT系统培养,统计学分析采用
χ
2
检验和
t
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26份标本中,3种分离培养方法共分离出261株分枝杆菌菌株,检出率为49.6%;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7%(256/526)、49.0%(258/526)和41.3%(217/526)。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均高于L-J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值分别为5.84、6.45,
P
值均<0.05),但M-MGIT和A-MGIT培养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02,
P
>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阳性菌株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3d[(13±6)d]、12d[(12±6)d]和24d[(24±9)d],M-MGIT和A-MGIT法阳性报告时间明显短于L-J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5.84、18.32,
P
值均<0.05),M-MGIT和A-MGI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89,
P
>0.05)。M-MGIT法、A-MGIT法和L-J法污染率分别为4.6%(24/526)、4.9%(26/526)和4.1%(43/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64,
P
>0.05)。
结论
M-MGIT液体培养系统能快速检测分枝杆菌,检出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成本低廉,适合基层结核病实验室应用。
肺结核患者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杨新婷 杨扬 杜凤娇 卜建玲 梁清涛 李琦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07-1012.
摘要
(
1759
)
PDF
(898KB) (
86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者(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血并以肝素抗凝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分泌抗原靶-6(ESAT-6)、ESAT-6/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融合抗原、PPD共同孵育,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IFN-γ的含量,各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Mann-Whitney
U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114.7 pg/ml vs 82 pg/ml,
Z
=-0.500,
P
>0.05), ESAT-6/CFP-10(3488 pg/ml vs 2350 pg/ml,
Z
=-0.949,
P
>0.05),PPD(4514 pg/ml vs 4326 pg/ml,
Z
=-0.822,
P
>0.05)];ESAT-6和ESAT-6/CFP-10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阴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82 pg/ml vs 137 pg/ml,
Z
=-0.781,
P
>0.05), ESAT-6/CFP-10(2350 pg/ml vs 1784 pg/ml,
Z
=-1.685,
P
>0.05)],ESAT-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7 pg/ml vs 137 pg/ml,
Z
=-0.757,
P
>0.05),但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8 pg/ml vs 1784 pg/ml,
Z
=-0.242,
P
<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肺部病变累及少和肺部病变累及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117 pg/ml vs 42 pg/ml,
Z
=-2.341,
P
<0.05), ESAT-6/CFP-10(3055 pg/ml vs 1562.5 pg/ml,
Z
=-2.850,
P
<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外周血淋巴细胞≥1.0×10
9
/L和<1.0×10
9
/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97.5 pg/ml vs 48 pg/ml,
Z
=-2.745,
P
<0.05), ESAT-6/CFP-10(3082 pg/ml vs 1190 pg/ml,
Z
=-2.911,
P
<0.05),PPD(4322 pg/ml vs 3200 pg/ml,
Z
=-2.216,
P
<0.05)]。
结论
基于RD1区的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分泌IFN-γ的量不受菌量负荷的影响,但可能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病变累及范围的影响。
38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卢亦波 宋树林 覃春乐 黎之利 滕毅斌 韦振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13-1019.
摘要
(
1217
)
PDF
(1663KB) (
54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
结果
38例患儿中,全部为母婴传播;临床表现均有发育迟缓及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常伴发热(23例)、咳嗽(22例)、气促(9例)、腹泻(8例)、皮疹(6例)、呕吐(4例)、头痛嗜睡(3例)等症状;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7例(18.42%,7/38),肺孢子菌肺炎5例(13.16%,5/38)。影像学表现:位于两肺野25例(65.79%,25/38),上叶和(或)下叶背段6例(15.79%,6/38),右中叶1例(2.63%,1/38),一侧肺下叶基底段2例(5.26%,2/38),两侧肺下叶基底段4例(10.53%,4/38)。形态主要表现为斑片状22例(57.89%,22/38),大片状6例(15.79%,6/38),磨玻璃样4例(10.53%,4/38),结节状5例(13.16%,5/38),条索状1例(2.63%,1/38),伴空洞2例(5.26%,2/38),胸内外淋巴结肿大25例(65.79%,25/38),少量胸腔积液7例(18.42%,7/38),少量心包积液2例(5.26%,2/38)。随访中,治愈或好转27例(71.05%,27/38),其中3例曾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未治愈5例(13.16%,5/38),死亡6例(15.79%,6/38)。
结论
儿童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本病,明确肺内病灶分布、形态、胸内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具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初步分析
崔嘉 徐建华 刘福升 陈立公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20-1024.
摘要
(
1254
)
PDF
(974KB) (
7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溃疡坏死型及肉芽增殖型初治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共67例,均采用3HRZE/9HRE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异烟肼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34例纳入治疗组,其中气管镜下单纯冷冻治疗患者19例,冷冻后仍有明显狭窄接受了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15例,其余33例仅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治疗6个月的患者痰菌、影像变化及气管镜下病变情况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结果
治疗6个月后痰菌阴转率治疗组(89.7%,26/29)高于对照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734,
P
=0.030);影像显示病灶吸收有效率治疗组(85.3%,29/34)高于对照组(57.6%,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333,
P
=0.012);支气管镜下治疗有效率治疗组(73.5%,25/34)高于对照组(48.5%,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423,
P
=0.035);而治疗组中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镜下有效率(93.3%,14/15)高于单纯冷冻治疗的镜下有效率(57.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7)。
结论
内科化疗方法联合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溃疡坏死型及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优于单纯内科抗结核治疗,而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术缓解支气管狭窄优于单纯冷冻治疗。
综述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的诊断及治疗
苏莉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25-1028.
摘要
(
1582
)
PDF
(864KB) (
12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容易与其他盆腔包块和肿瘤相混淆,造成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为提高对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诊断的准确性,应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病史、症状,完善有关的辅助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病原学检查、诊断性刮宫、血清癌抗原125检测、腹腔积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上有结核病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查,为肺外结核的诊断提供了快速检查技术;对诊断困难者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术也是必要的。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需要与盆腔炎性疾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良恶性肿瘤,尤其应与卵巢癌进行鉴别;也需要与腹腔其他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治疗上主要是全身化学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生殖器结核患者可行诊断性治疗;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术中注意防止损伤发生;对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考虑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篇论著
广东省阳江市四所中学高考体检发现肺结核患者的调查分析
周颖君 刘崇欢 刘松山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29-1030.
摘要
(
1009
)
PDF
(821KB) (
4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年4月,广东省阳江市4所县级中学高三学生体检发现肺结核患者。我院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传染病防治科、结核病门诊、放射科、检验科等人员,会同当地卫生局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及时进行应急处置,现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患者支气管动脉大咯血26例分析
冯经华 文星 尹凤鸣 欧仕洪 杨水清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31-1033.
摘要
(
1022
)
PDF
(967KB) (
43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危重病之一,引起大咯血的主要原发病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炎症等。肺结核是临床大咯血的常见病因,一般病史较长,肺部病变广泛,常伴有肺外体循环血管参与供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1974年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经过30余年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临床控制大咯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BAE成功抢救经内科治疗未能止血的肺结核诱发支气管动脉大咯血患者26例,取得了较好的止血疗效,现介绍如下。
病例报告
白塞病合并女性生殖系统结核致外阴、宫颈巨大溃疡一例
孙雯雯 肖和平 吴福蓉 闫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34-1035.
摘要
(
1263
)
PDF
(982KB) (
48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合并结核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大多为白塞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引起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结核分枝杆菌机会性感染;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多为全身结核的一种表现,而原发的外阴宫颈结核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既往有淋巴结结核病史、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因外阴溃烂流脓伴发热就诊,病理标本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确诊为结核病,但抗结核治疗疗效欠佳,后诊断为白塞病合并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的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互关系。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一例
李雪莲 刘菲 张立群 高孟秋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36-1038.
摘要
(
1153
)
PDF
(1502KB) (
38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9岁。因间断喘憋6年,加重5个月,发热1个月于2010年9月入院。患者2004年因喘憋就诊于北京市崇文区结核病防治所,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阴性,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诊断考虑“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X线胸片显示病灶呈游走性,经支气管镜及灌洗、血嗜酸粒细胞、过敏原总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 mg,2次/d,口服)及强的松(20 mg,2次/d,口服)治疗,当症状缓解、血嗜酸粒细胞大致恢复正常、过敏原总IgE和曲霉菌特异性IgE恢复正常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1~2片(5~10 mg),约2~3个月停药,症状明显改善。此后每年夏季患者均出现喘憋症状,胸部CT(图3,4)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病情均改善。
索引
《中国防痨杂志》2013年(第35卷)主题词索引
中国防痨杂志. 2013, 35(12): 1039-1047.
摘要
(
925
)
PDF
(977KB) (
2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或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西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为了集中同一性质的主题词,采用倒装词,如”结核,肺”;(4)文献后括号内为作者与刊期,最后为起页。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
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
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
zgflzz@163.com
主编:
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
李敬文
出版: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
M3721
订购:
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
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