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0
    • 述评
      重视结核病的影像学分析与影像技术
      周新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45-14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1
      摘要 ( 1594 )   PDF (915KB) ( 4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的诊断一般是以临床症状、体征、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为依据,其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简称“菌阳”)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菌阳比率不超过50%。因此,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变的发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多层螺旋CT(MD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高场强MRI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影像诊断学领域。除了传统的病变形态学研究,分子影像和功能成像等亦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使得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及其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同时随着对结核病变影像表现认识的提高,与炎症和肿瘤等疾病鉴别的影像学诊断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这就客观地要求临床医师及时把握进展动态,掌握影像学检查技术与方法的正确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论著
      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表现特点分析
      周震,吕岩,谢汝明,周新华,贺伟,徐金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49-15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2
      摘要 ( 4598 )   PDF (2738KB) ( 5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局限性肺实变病灶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6例经CT引导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CT表现为局部肺实变的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果 (1)病变分布:表现为多发肺段和单发肺段,在多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22例(22/36)、肺癌5例(5/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9例(9/15)及机化性肺炎2例(2/17);在单发肺段分布中:肺结核14例(14/36)、肺癌15例(15/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6例(6/15)及机化性肺炎15例(15/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1,P<0.01);不同病种病变分布之间进行比较,肺结核及机化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8,P<0.005)。(2)病变的形态:表现为段性实变和亚段性实变。在段性实变中,肺结核30例(30/36)、肺癌9例(9/20)、肺淋巴瘤5例(5/8)、肺真菌病5例(5/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在亚段性实变中,肺结核6例(6/36)、肺癌11例(11/20)、肺淋巴瘤3例(3/8)、肺真菌病10例(10/15)及机化性肺炎12例(12/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62,P<0.01);不同病种病变形态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肺结核组分别与肺癌、肺真菌病、机化性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936、12.295及14.970,P值均<0.005)。(3)主体病变支气管气像:在主体病变呈现支气管气像的患者中,肺结核31例(31/36)、肺癌12例(12/20)、肺淋巴瘤7例(7/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5例(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6,P<0.01);其中机化性肺炎分别与肺结核、肺真菌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39、8.189,P值均<0.005)。(4)病变强化:在所有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后发现,肺结核22例(22/36)、肺癌20例(20/20)、肺淋巴瘤8例(8/8)、肺真菌病12例(12/15)及机化性肺炎14例(14/17)的病灶出现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5,P<0.01);其中肺结核与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0,P<0.005)。(5)主体病变的周围病变:在肺结核34例(34/36)、肺癌2例(2/20)、肺淋巴瘤6例(6/8)、肺真菌病15例(15/15)及机化性肺炎11例(11/17)的主体病变外周出现周围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7,P<0.01);其中肺癌组与肺结核、机化性肺炎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933、7.968,P值均<0.005)。(6)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与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相比较,5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在50.0%~80.6%之间。 结论 局限性肺实变的病变分布、形态、支气管气像、主体病变外周围病灶及病变主体强化等CT影像特点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84例颈椎结核患者影像学分析
      兰汀隆,秦世炳,董伟杰,范俊,徐双铮,唐恺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55-16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1
      摘要 ( 1274 )   PDF (1773KB) ( 4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颈椎结核患者的X线片、CT及MRI检查。对结核病变部位累及椎体数量及分布情况、椎体的改变情况(骨质破坏的方式、骨质缺损高度)、病变椎体的椎间隙改变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椎管的改变和椎旁软组织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化,如存在后凸成角畸形,则测量其Cobb角的度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SPSS 19.0)研究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椎结核累及单个椎体者1例,占1.2%(1/84);累及相邻2个椎体者63例,占75.0%(63/84);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者20例,占23.8%(20/84);伴附件受累者13例,占15.5%(13/84),未见附件单独受累。84例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均有改变。其中64例颈椎生理前曲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占76.2%(64/84);20例颈椎或颈胸椎表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占23.8%(20/84);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范围12°~82°,平均(29.0±19.6)°。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显著相关(r=0.752~0.9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6例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占90.5%(76/84);8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MRI上有信号改变,占9.5%(8/84)。72例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占85.7%(72/84);12例椎间隙未见狭窄,占14.3%(12/84)。39例患者椎管变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占57.4%(39/68);临床上伴有瘫痪症状者23例,占27.4%(23/84),其中有12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椎体(C7~T1),占52.2%(12/23)。76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90.5%(76/84),其中28例表现为单纯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6.8%(28/76);48例脓肿形成,占63.2%(48/76)。 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于颈椎结核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明确病变侵及范围和程度,了解病变所致的颈椎形态变化,指导临床制订治疗规划。
      193例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分析
      宁锋钢,赵泽钢,周新华,谢汝明,吕岩,贺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61-16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4
      摘要 ( 1596 )   PDF (1682KB) ( 51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各种MRI表现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菌学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193例,男113例,女80例,年龄范围5~87岁,平均(47±15.1)岁。分析患者病变部位与数目,观察患者椎体形态、椎间盘、椎旁脓肿、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等变化的MRI征象。 结果 193例脊柱结核患者,共525个椎体受累,其中单独累及腰椎者所占比例最高,为95例(49.2%,95/193),单独累及胸椎者54例(28.0%,54/193);胸腰椎及腰骶椎同时受累者各13例(均占6.7%,13/193),单独累及颈椎者8例(4.1%,8/193),颈胸椎同时受累者4例(2.1%,4/193),单独累及骶椎者、胸腰骶椎和颈腰椎同时受累者各2例(均占1.0%,2/193)。每例患者累及椎体个数为1~9个,其中2个椎体受累患者最多见,共114例(59.1%,114/193)。MRI征象中,椎体形态改变者189例(97.9%,189/193),椎间盘受累172例(89.1%,172/193),182例(94.3%,182/193)可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8例(71.5%,138/193),7例(3.6%,7/193)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 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椎结核的椎体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
      张旭,侯代伦,渠慧芳,柳澄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66-17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5
      摘要 ( 1958 )   PDF (1669KB) ( 7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并将虚拟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期间至山东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细菌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100例。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肺部CT扫描,将所得图像经图像后处理,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虚拟支气管镜(VE)检测,观察各段支气管的形态、走行,通过后处理图像观察支气管管腔狭窄及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VE分别观察支气管的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表现。以患者原始轴面图像为对照组,以原始轴面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作为实验组,计算各项目百分比,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PR后处理图像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及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分别为98.0%(98/100)、90.0%(90/100),轴面图像分别为69.0%(69/100)、56.0%(56/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管腔狭窄及管壁溃疡、充血、肉芽增殖等病理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7.0%(77/100)、75.0%(75/100),VE检查发现管腔狭窄及管腔内壁欠光整(坏死、增生)等表现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62.0%(62/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支气管结核的检出率高于原始轴面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出率接近,能为发现相关病变及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影像学依据。
      33例肺结核不典型CT征象分析
      谢汝明,吕岩,周震,贺伟,周新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71-17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6
      摘要 ( 1736 )   PDF (1304KB) ( 3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结核的不典型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特点,并与50例周围型肺癌、33例浸润性肺癌、62例肺部非特异性炎症(球形肺炎33例,表现为片状影的炎症29例)的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肺结核及对照病例按照病变形态分为两个小组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3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中,第1小组15例结核球中9例(60.0%)CT平扫显示病变实质出现1个或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区,境界模糊;CT增强扫描结核球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占66.7%(10/15),实质内有多个小点片状且境界模糊的低密度灶。球形肺炎及周围型肺癌以均匀强化为主,占75.8%(25/33)和66.0%(33/50),增强后CT值测量结果,10例结核球增强后CT值增加值范围在16~20 HU之间,31例球形肺炎及42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CT值增加值>21 HU,结核球与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CT值增加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2、20.872,P值均<0.01)。第2小组CT表现形态均一的继发性肺结核18例CT平扫仅2例(11.1%,2/18)病灶实质显示多少不等略低密度区、境界模糊,与肺炎(2/29)及肺癌(0/3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12例肺结核患者中10例(83.3%)病灶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实质表现为多少不等的小片状无强化区,且境界模糊;肺炎患者仅2例(10.5%,2/19)出现小片状坏死液化区,且境界清楚,肺癌患者增强后均未出现坏死区,肺结核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3、27.692, P值均<0.01)。 结论 肺结核不典型CT表现多种多样,片状及球形病灶密度不均匀及轻度强化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难以鉴别的患者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穿刺活检进行诊断。
      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对肺结核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敖国昆,袁小东,全昌斌,渠海贤,马泽鹏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76-17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7
      摘要 ( 1765 )   PDF (1682KB) ( 2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对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dual-input lung perfusion CT, DI-CTP)检查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 方法 对12例原因和部位不明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在DSA检查前进行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成像检查。记录各肺段CT灌注参数[包括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 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 BF) 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DI-CTP检出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找出诊断该瘘效能最高的灌注参数和相应的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12例共观察216个肺段,DSA检查阳性(有体-肺动脉瘘)肺段70个,阴性肺段146个;在PF、BF和PI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138、0.941, 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1),诊断效能最高,诊断阈值为96.25,敏感度88.00%,特异度87.00%。 结论 DI-CTP对肺结核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DSA栓塞治疗前有效的筛查手段。
      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对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附87例临床报告)
      孙雯雯,吴福蓉,肖和平,闫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80-18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8
      摘要 ( 2522 )   PDF (730KB) ( 91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EBUS-TBNA)对于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但气管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检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体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无效者进行纵隔镜检查,最终统计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结果 66例患者通过EBUS-TBNA直接确诊结核病,1例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菌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MAC);5例确诊肺癌,2例确诊结节病,13例未得到任何阳性证据;13例中6例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核病,7例行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确诊淋巴瘤,3例肺癌,1例结核病。因此87例患者中最终确诊结核病73例,其中通过EBUS-TBNA确诊66例(90.41%,66/73)。经过EBUS-TBNA确诊结核病的66例中21例(31.82%,21/66)为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3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示耐药);40例(60.61%,40/66)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38例(57.58%,38/66)病理检测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者结核性肉芽肿。 结论 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特别是耐药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芪甲利肺胶囊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方勇,肖和平,周勤琦,吴雅琴,王丽婷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84-18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09
      摘要 ( 2020 )   PDF (707KB) ( 69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芪甲利肺胶囊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抗结核化学治疗2S(E)HRZ/4HR并辅以芪甲利肺胶囊抗结核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28例,作为治疗组;并以同期112例仅使用抗结核化学治疗2S(E)HRZ/4HR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结束前后痰菌涂片和培养结果、影像学资料,对中医证候轻重进行分级评分。使用SAS 9.2软件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痰涂片及培养阳性结果变化情况、影像学疗效、病灶吸收程度、空洞变化情况、停止抗结核西药后患者病灶继续吸收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47例涂阳患者中痰菌阴转41例(87.2%),56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痰菌阴转47例(83.9%);对照组41例涂阳患者中痰菌阴转36例(87.8%),49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痰菌阴转42例(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χ2=0.065,P=0.800)。治疗组128例患者病灶吸收程度[显著吸收10例(7.8%),吸收64例(50.0%),不变27例(21.1%),恶化27例(21.1%)]与对照组[显著吸收8例(7.1%),吸收35例(31.3%),不变40例(35.7%),恶化29例(2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0,P=0.022),其中治疗组病灶吸收率57.8%(74/128)高于对照组38.4%(43/112)(χ2=8.979,P=0.003)。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患者中空洞闭合、缩小、不变和增大分别为16(48.5%)、9(27.3%)、5(15.1%)、3(9.1%)例和12(48.0%)、8(32.0%)、3(12.0%)、2(8.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0,P=0.912)。在停止抗结核西药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病灶继续吸收率(41.9%,31/74)高于对照组(23.3%,10/43)(χ2=4.150,P=0.042);停药后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病灶吸收者11例(14.9%,11/74),高于对照组的3例(7.0%,3/4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6,P=0.2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3,P=0.006),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0.6%,116/128;其中治愈59例、显效38例、有效19例)高于对照组(81.3%,91/112;其中治愈38例,显效27例,有效26例)(χ2=4.427,P=0.035)。 结论 芪甲利肺胶囊辅助治疗肺结核尤其是在中医证候改善及肺部病灶吸收上有一定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占军,姚岚,唐神结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89-19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0
      摘要 ( 1544 )   PDF (768KB) ( 46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诊治的50例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研究组)、5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对照组)、50例COPD患者(COPD对照组),以及5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标法检测各组人员的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表达率,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IL-6、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COPD对照组的NK细胞比率[(15.34±8.11)%]高于研究组[(12.37±6.96)%]和肺结核对照组[(12.53±7.14)%](t值分别为2.20和2.08,P值均<0.05),研究组CD4+ T淋巴细胞比率[(30.09±11.09)%]低于肺结核对照组[(39.80±9.42)%](t=2.80,P<0.01)。研究组的IL-1表达水平[(30.14±20.84)ng/L]高于COPD对照组[(23.54±9.94)ng/L](t=2.00,P<0.05);COPD对照组的sIL-2R的表达水平[(114.70±49.32)pmol/L]低于研究组[(168.78±94.92)pmol/L]与肺结核对照组[(182.68±74.91)pmol/L](t=4.07和5.12,P值均<0.01);在IL-6的表达上,肺结核对照组[(75.62±75.97)ng/L]高于研究组[(51.46±35.86)ng/L]与COPD对照组[(48.90±30.04)ng/L](t值分别为2.68和2.97,P值均<0.01);研究组[(28.82±32.40)ng/L]与肺结核对照组[(29.90±23.79)ng/L]的IFN-γ表达均高于COPD对照组[(16.60±9.27)ng/L](t值分别为2.89和3.15,P值均<0.01)。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存在以NK细胞、CD4+ T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同时还存在IL-1、sIL-2R、IL-6、IFN-γ等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辅助检测肺外结核病的比较
      葛燕萍,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94-19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1
      摘要 ( 3268 )   PDF (686KB) ( 35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肺外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差异。 方法 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0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简称“结核病组”)及81名体检者(简称“对照组”)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并对检出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80/100),46.00%(46/100);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0,P<0.05)。100例结核病组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80.00%(80/100),81名对照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的检出率为25.93%(21/81);对两者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P<0.05)。 结论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测对于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18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孙琳,胡迎芬,刘玉峰,王军,刘会会,马居飞,汪求真,马爱国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198-20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2
      摘要 ( 1807 )   PDF (724KB) ( 30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检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值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值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值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值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值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
      白雪娟,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204-21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3
      摘要 ( 2333 )   PDF (810KB) ( 53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营养缺乏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再激活相关的蛋白。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具有良好的T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更易在被潜伏感染人群中识别,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标志物及潜伏感染候选疫苗;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对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结核病体液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诊断价值。这些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在未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短篇论著
      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噬菌体检测法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分析
      熊瑜,高绪胜,丁彩红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211-21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4
      摘要 ( 1355 )   PDF (674KB) ( 3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告显示,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37.79%,其中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率为35.16%,结果表明我国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报道10%~30%的肺结核患者患有糖尿病,两病互相影响,具有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等临床特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在结核病患者中进行常规、定期的耐药检测,对制定结核病控制规划和化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测定方法需时太久,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噬菌体检测法(Pha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具有快速、简便、价廉等特点,而且又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利用PhaB法检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抗结核药物致患者肝损伤7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白永辉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214-21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5
      摘要 ( 1162 )   PDF (644KB) ( 3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30%。现将2012年1—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上海市闵行区2008—2010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唐利红,严慧琴,吴蕴华,孙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216-21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6
      摘要 ( 1130 )   PDF (671KB) ( 31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并按照规范的治疗管理方案治愈患者。但近年来各地耐药结核病报道及全国性的耐药调查分析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耐多药发生率正在快速增长,为全面了解本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水平及耐药疫情,为今后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提供依据,现对本区2008—2010年835株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情况进行分析。
      病例报告
      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一例
      杨澄清,陆兰英
      中国防痨杂志. 2014, 36(3):  219-22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4.03.017
      摘要 ( 1306 )   PDF (640KB) ( 34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反应性疾病,病情进展凶险,病死率高。HPS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HPS和继发性HPS,其共同特点是细胞免疫能力下降,以及无效的过度炎症反应。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12年收治1例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现报道如下。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