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8-08-10
    • 主编寄语
      做科研型结核病医生实现全球结核病战略目标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785-78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1
      摘要 ( 518 )   HTML ( 29 )   PDF (1095KB) ( 28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是成功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保证
      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788-79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2
      摘要 ( 581 )   HTML ( 33 )   PDF (1017KB) ( 4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论坛
      关口前移:结核潜伏感染及其控制
      高磊,金奇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791-79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3
      摘要 ( 1102 )   HTML ( 84 )   PDF (1081KB) ( 72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有近1/4的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5%~10%可能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成为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世界卫生组织相继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和更新《结核潜伏感染管理指南》,指导包括中国在内的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高危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检测和预防性治疗。我国结核潜伏感染控制策略的开发应该紧密结合国情和结核病疫情特点,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外方案。准确界定干预目标人群、探索适宜的干预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以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为手段探索结核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将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的重要举措。

      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
      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结核病诊断准确性研究
      唐少文,陶必林,王琦琦,么鸿雁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796-79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4
      摘要 ( 684 )   HTML ( 18 )   PDF (1061KB) ( 5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诊断常涉及多种方法或检查,这使得基于日常工作开展结核病诊断准确性研究成为可能。但目前多数结核病诊断准确性研究仍存在质量问题,如研究对象选择、金标准核实、盲法评价等,这就需要研究者进行严谨的设计和规范的报告。为此,笔者系统地介绍了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设计、分析指标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开展高质量的原始研究提供帮助。

      论著
      耐药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葛燕萍,张少俊,姚岚,何娅,范琳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00-80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5
      摘要 ( 715 )   HTML ( 28 )   PDF (794KB) ( 3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上海市肺科医院的2767例确诊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DILI患者387例,占13.99%(387/2767)。分析387例发生DILI患者中各类型耐药结核病的构成比、DILI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生DILI后对治疗转归的影响及并发病毒性肝炎对发生DILL的影响。结果 387例患者中,单耐药结核病(MR-TB)、多耐药结核病(PD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分别占11.63%(45/387)、27.65%(107/387)、35.14%(136/387)、25.58%(99/387)。DILI发生于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者,分别有258例(66.67%)、83例(21.45%)、17例(4.39%)、29例(7.49%)。发生DILI后,68.99%(267/387)的患者未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MR-TB、PDR-TB、MDR-TB、XDR-TB的患者未停止治疗比率分别为73.33%(33/45)、66.36%(71/107)、69.85%(95/136)、68.69%(6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0,P=0.851)。发生DILI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47.03%(182/387),其中MR-TB、PDR-TB、MDR-TB、X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3.33%(24/45)、61.68%(66/107)、47.79%(65/136)、27.27%(27/99),4类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5.48,P<0.01)。并发及未并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38.52%(47/122)、50.94%(13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7,P=0.023)。 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以PDR-TB、MDR-TB和XDR-TB所占的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患者DILI发生在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内。发生DILI后对耐药肺结核整个治疗转归影响不大。并发病毒性肝炎会降低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MDR-TB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研究
      李凤丽,阚晓红,李琦,张云玲,李东方,周云,姜雯,华小果,胡成洋,潘敏,张秀军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05-80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6
      摘要 ( 860 )   HTML ( 22 )   PDF (800KB) ( 3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应用不同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方案后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的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2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排序连续随机分配为化疗方案一组(54例)和方案二组(48例)。方案一:3Clr-Z-Am-Mfx+XY/3Clr-Z-Am3-Mfx+XY/12Clr-Z-Mfx+XY;方案二:3Z-Am-Lfx+XY/3Z-Am3-Lfx+XY/18Z-Lfx+XY。其中:Clr:克拉霉素,Z:吡嗪酰胺,Am: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Lfx:左氧氟沙星,Mfx:莫西沙星;XY:指根据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其耐受情况选择的2种敏感药物(可依次选择:Pto:丙硫异烟胺,PAS:对氨基水杨酸钠,E:盐酸乙胺丁醇)。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方案一组和方案二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9.3%(32/54)和64.6%(3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1,P=0.581)。两种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36/54)和62.5%(3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1,P=0.815)。方案一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41.7%,15/36)、单纯性尿酸升高(41.7%,15/36)、血液系统影响(25.0%,9/36);方案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是胃肠道反应(36.7%,11/30)、单纯性尿酸升高(33.3%,10/30)、肝功能损伤(20.0%,6/30)。方案一组有12例(22.2%)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方案二组有3例(6.3%)患者出现;两种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7,P=0.046)。方案一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未发生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3%(30/36)和88.9%(1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2,P=0.892);方案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3%(25/30)和88.9%(1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P=0.916)。方案一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未发生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5.6%(20/36)和66.7%(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61,P=0.433);方案二组患者则分别为60.0%(18/30)和72.2%(1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74,P=0.391)。 结论 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均良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成功率均无影响。

      含环丝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王敬,荆玮,陈维,郭茹,韩喜琴,吴琍敏,杨光旭,杨坤云,陈聪,蒋凛,蔡春葵,窦志,刁丽娟,潘洪秋,王建云,杜斐斐,王黎霞,李仁忠,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10-81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7
      摘要 ( 962 )   HTML ( 26 )   PDF (855KB) ( 4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含环丝氨酸(Cs)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11家单位纳入全球基金第五轮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符合选例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即:6PZA-Am(Cm)-Lfx(Mfx)-Pto-Cs/18PZA-Lfx(Mfx)-Pto-Cs;替代方案:PAS替代Pto,Cm替代Am,Mfx替代Lfx(PZA:吡嗪酰胺;Am:阿米卡星;Cm:卷曲霉素;Lfx:左氧氟沙星;Mfx:莫西沙星;Pto:丙硫异烟胺;Cs:环丝氨酸;PAS:对氨基水杨酸钠)。收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严重程度、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方法及预后,并判定其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3例研究对象中有316例(50.7%)发生至少一种药物不良反应,36例(5.8%)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停服药物或者更改治疗方案。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22.8%,142/623)和肝功能异常(18.8%,117/623);出现与Cs很可能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症状者有27例(4.3%),发生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2,6)个月,对患者进行停用Cs或心理辅导等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应用含Cs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症状与Cs有关,在对患者使用含Cs方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其中枢神经系统或精神系统症状。

      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比分析
      任斐,许优,党丽云,武延琴,马进宝,郑思思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15-82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8
      摘要 ( 1207 )   HTML ( 26 )   PDF (865KB) ( 44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在耐多药结核病(MDR-TB)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对治疗的影响进行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为注射类二线抗结核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并使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满1年的MDR-TB患者112例,根据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阿米卡星组(43例)和卷曲霉素组(69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和病变吸收好转率,两组患者听力下降、耳鸣、肾损伤、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对治疗的影响。结果 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6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5.1%(28/43)和82.6%(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3,P<0.05);12个月末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69.8%(30/43)和82.6%(57/69),6个月末、12个月末病变吸收好转率分别为53.5%(23/43)和60.9%(42/69),65.1%(28/43)和71.0%(4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52、0.59、0.43,P值均>0.05)。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两组患者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30.4%(2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53、10.79,P值均<0.05);耳鸣发生率分别为46.5%(20/43)和30.4%(21/69),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 10.1%(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95、1.08,P值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5%(26/43)和53.6%(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0,P>0.05)。两组均无重度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分别占65.4%(17/26)和81.1%(30/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9,P>0.05)。阿米卡星组和卷曲霉素组4个月内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20.9%(9/43)和5.8%(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3,P<0.05)。结论 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从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方面考虑,MDR-TB的治疗中建议优先选择卷曲霉素。

      耐多药和广泛耐药MTB的inhA基因突变与对丙硫异烟胺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宋艳华,王桂荣,霍凤敏,刘荣梅,高孟秋,李琦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21-82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09
      摘要 ( 963 )   HTML ( 14 )   PDF (787KB) ( 4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分枝杆菌(MT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对丙硫异烟胺(PTH)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MDR-TB或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临床分离株均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具有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及PTH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同时具有katGinhA突变检测结果。分析MTB临床分离株katGinhA突变特征及对PTH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132株临床分离菌株中MDR-MTB有89株(67.4%)、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re-XDR-MTB)有26株(19.7%)、XDR-MTB有17株(12.9%)。菌株对PTH的总耐药率为22.7%(30/132),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1.2%(10/89)、30.8%(8/26)、70.6%(12/17)。XDR-MTB对PTH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DR-MTB(χ 2=30.57,P<0.01)和pre-XDR-MTB(χ 2=6.55,P<0.05)。inhA突变率(合并及不合并katG突变)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9.1%(17/89)、23.1%(6/26)、17.6%(3/17)。在MDR-MTB、pre-XDR-MTB、XDR-MTB的PTH耐药株中,只有5/10、4/8、3/12发生inhA基因突变。 结论 从MDR-MTB到XDR-MTB临床分离株,对PTH的耐药率明显增加,inhA基因突变率下降,inhA突变可能不是XDR-MTB对PTH耐药的主要原因,未检测到inhA突变的菌株并不一定对PTH敏感。

      安徽省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基线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王庆,马冬春,刘洁,姚嵩,阚晓红,鲍方进,汪爱民,史四九,徐晓敏,方雪晖,张根友,丁运生,包训迪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25-83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0
      摘要 ( 630 )   HTML ( 14 )   PDF (824KB) ( 4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安徽省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抽取42个调查点,连续纳入2015年9月15日至2016年8月31日304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并进行罗氏固体培养[其中101例痰培养污染(3.31%),275例培养阴性(9.03%),2671例(87.66%)培养阳性]和6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最终有141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2530例的标本培养成功并获得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获得253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INH、RFP、EMB、Sm、Ofx、Km全部敏感者有1861株(73.56%),对1种或1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以下简称“任一耐药”) 者669株(26.44%)。全部(2530株)、初治(84.31%,2133/2530)、复治(15.69%,397/2530)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分别对INH(13.32%,337/2530)、Sm(10.97%,234/2133)、RFP(31.74%,126/397)的耐药率最高。初治患者对INH(10.45%,223/2133)、RFP(7.64%,163/2133)、Sm(10.97%,234/2133)、EMB(1.88%,40/2133)和Ofx(6.52%,139/2133)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分别为28.72%(114/397)、31.74%(126/397)、21.91%(87/397)、8.56%(34/397)、21.66%(86/397)](χ 2值分别为96.66、192.07、36.19、52.74、94.76,P值均=0.000)。全部、初治、复治患者耐多药率分别为7.63%(193/2530)、4.97%(106/2133)、21.91%(87/397);多耐药率分别为12.41%(314/2530)、8.95%(191/2133)、30.98%(123/397);广泛耐药率分别为0.91%(23/2530)、0.61%(13/2133)、2.52%(10/397)。 结论 安徽省涂阳肺结核患者对“任一耐药”的耐药率较高,对INH的耐药率最高;初治患者对Sm的耐药率最高,复治患者对RFP的耐药率最高。我省耐药结核病疫情不容忽视。

      痰标本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价值
      程丽平,张晓岩,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34-83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1
      摘要 ( 771 )   HTML ( 9 )   PDF (866KB) ( 48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对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疑诊为NTM肺病的患者334例,分别取痰液行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检测及分枝杆菌传统培养法[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检测,最终确诊为NTM肺病患者218例(NTM肺病组)、结核病患者42例(结核病组)、其他肺部疾病患者74例(研究中予以排除)。以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痰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诊断临床疑诊NTM肺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 疑诊NTM肺病的334例患者中,培养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7.66%(226/334),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分枝杆菌检出率为64.67%(216/334),两种方法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67,P=0.231)。确诊的218例NTM肺病患者中,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2.57%(180/218),阳性预测值为98.36%(180/183);培养法检出NTM的敏感度为87.61%(191/218),阳性预测值为100.00%(191/191);两种方法检出NTM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0,P=0.169)。以42例结核病组患者作为对照,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的特异度为78.57%(33/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3/33);培养法的特异度为83.33%(35/42),诊断结核病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35/3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1,P=0.391)。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3.08%(216/260),培养法在两组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6.92%(226/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1,P=0.134)。 结论 以胸部CT检查为诊断基础的疑似NTM肺病患者中,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行痰液NTM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临床的快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GeneXpert MTB/RIF检测内科胸腔镜活检组织研磨悬液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
      李成俊,孙炳奇,孙娇,张威,王洋,吉利,马方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40-84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2
      摘要 ( 758 )   HTML ( 7 )   PDF (815KB) ( 50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组织标本研磨悬液行结核分枝杆菌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沈阳市胸科医院胸膜炎病房住院,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51例,均未经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所有患者胸膜活检组织标本一部分行常规病理检查,另一部分研磨处理后制成悬液,行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及Xpert 检测。以MGIT 960培养阳性并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胸膜组织活检病理肉芽肿性病变并抗酸染色阳性作为确诊标准,评价活检组织研磨悬液行Xpert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有34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通过MGIT 960培养阳性并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而确诊者20例(39.2%,20/51),通过胸膜组织活检病理阳性而确诊者17例(33.3%,17/51),其中3例患者被2种检测方法同时确诊;17例(33.3%)诊断为非结核性胸腔积液。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Xpert法、MGIT 960培养法、病理检查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22/34)和100.0%(17/17)、58.8%(20/34)和100.0%(17/17)、50.0%(17/34)和100.0%(17/17);Xpert 法检测的敏感度高于MGIT 960培养法和病理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3,P=0.466)。结论 内科胸腔镜直视下取胸膜组织活检标本,通过研磨后使其液化,再行结核分枝杆菌Xpert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确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王雅,吴妹英,杨坤云,阿尔泰,吴树才,耿书军,李志惠,李明武,康万里,唐神结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46-85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3
      摘要 ( 868 )   HTML ( 15 )   PDF (836KB) ( 4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胸科医院、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207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及9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并发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组141例(简称“Ⅰ组”)、糖尿病并发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组(简称“Ⅱ组”)6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组(简称“Ⅲ组”)95例。应用全血T-SPOT.TB 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MTB菌株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免疫反应。结果 T-SPOT.TB检测在Ⅰ组、Ⅱ组、Ⅲ组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131/141) (95%CI:87.3%~96.5%)、86.4% (57/66)(95%CI:75.7%~93.6%)、48.4% (46/95)(95%CI:38.0%~58.9%)。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91,P<0.01);Ⅱ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33,P<0.01)。Ⅰ组的T-SPOT.TB检测阳性率与Ⅱ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31,P=0.129)。以肺结核临床诊断为金标准,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8%(188/207) (95%CI:86.0%~94.3%)、51.6%(49/95) (95%CI:41.1%~62.0%)、80.3%(188/234) (95%CI:74.7%~85.2%)、72.1%(49/68) (95%CI:59.9%~82.3%)、78.5%(237/302) (95%CI:73.4%~83.0%)。结论 T-SPOT.TB检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老年结核病患者对学生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及模型研究
      张大杰,黄佳瑜,李绪辉,李檬妤,陈琰姝,张莹,许奕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54-85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4
      摘要 ( 631 )   HTML ( 13 )   PDF (797KB) ( 4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老年结核病患者(以下称“指示病例”)对家庭成员中的高危易感人群——学生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及模型研究,为学生结核病密切接触者感染结核病的早期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机构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登记的244例新发老年结核病患者,通过自我推荐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9名学生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PPD试验。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结核病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得出关键风险因素及建立决策树模型。结果 209名学生密切接触者PPD试验阳性率为77.51%(162/209)。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密切接触者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OR=29.17,95%CI:4.65~183.04)、场所通风情况(OR=5.79,95%CI:2.14~15.67)、自我防护意识(OR=3.56,95%CI:1.24~10.22)在PPD试验结果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共3层,7个结节点。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长短对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风险影响最大,接触时间≥2h的阳性率为97.30%(72/74),高于<2h的阳性率[66.67%(90/135)]。接触指示病例时密切接触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是次级影响因素,在接触时间<2h结节点下,没有自我防护意识的密切接触者阳性率为94.12%(48/51),高于有自我防护意识的阳性率[50.00%(42/84)]。而有自我防护意识这一结节点下,接触场所通风条件好的阳性率为25.00%(12/48),低于接触场所通风条件中等或差等的阳性率[83.33%(30/36)]。结论 决策树模型提示与指示病例接触的时间长短、接触地点的通风情况及自我防护意识是学生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揭示了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与指示病例接触时间>自我防护意识>接触地点的通风情况。

      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检测结果分析
      李春玲,牛良飞,李海聪,吴康,卢水华,范小勇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60-86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5
      摘要 ( 666 )   HTML ( 7 )   PDF (1380KB) ( 2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荀传辉,蔡晓宇,王传锋,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66-871.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6
      摘要 ( 757 )   HTML ( 7 )   PDF (2065KB) ( 35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使用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的相同方法用以构建新西兰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6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于第6腰椎(L6)上终板下方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混悬液0.1ml(3×10 8CFU/ml);对照组浸注0.9% NaCl溶液0.1ml;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 术后8周兔存活率实验组为75.0% (12/16)、对照组为87.5% (14/16),空白组为100.0% (16/16)。实验组术后4周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5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7只有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对照组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椎间隙无变化。实验组术后8周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结果显示8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10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对照组未见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实验组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兔椎旁软组织均有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与空白组未出现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在新西兰兔腰椎椎体的上终板下钻孔、明胶海绵填塞、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石蜡封闭孔道的方法,可成功构建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及经病椎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附30例报告)
      张会军,鲁增辉,段李明,朱昌生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72-87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7
      摘要 ( 631 )   HTML ( 10 )   PDF (1448KB) ( 4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且符合条件的脊柱结核患者30例,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内固定术。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4.2±12.4)岁。病变节段为T5~L1(均≤2个节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结核中毒症状的变化;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年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的变化情况;观察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国际通用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本组患者术前评定为A级3例、B级2例、C级5例、D级12例、E级8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后凸Cobb角的变化;术后1年时进行X线摄影和CT扫描复查,以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78.0±33.6)min;术中出血量为300~800ml,平均(507.5±148.9)ml。30例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5.9±6.6)个月,随访期内结核均无复发,切口愈合良好,无窦道及螺钉松动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脊柱病变区疼痛均消失。末次随访时(术后2年)本组患者平均VAS评分结果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平均为(6.5±1.5)分,末次随访为(1.4±0.5)分,t=15.759,P=0.000];末次随访(术后2年)时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26例;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9.1±7.4)°,末次随访平均为(13.6±3.9)°(t=5.003,P=0.000)。患者脊柱椎体病灶均基本愈合,未见骨不连、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螺钉松动及断裂;无植骨条吸收、消失。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肋骨植骨融合及经病椎置钉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可行的,手术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附21例报告)
      刘键,林明侠,陈科,王先安,李明东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78-88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8
      摘要 ( 807 )   HTML ( 6 )   PDF (2384KB) ( 45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膝关节强直或僵硬(附10例报告)
      胡胜平,石仕元,费骏,赖震,马鹏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84-88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19
      摘要 ( 1148 )   HTML ( 6 )   PDF (2295KB) ( 4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结核强直或僵硬膝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结核强直或僵硬膝患者10例,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及结核控制情况,对膝关节结核控制良好,骨缺损不影响假体稳定,无窦道混合感染存在者,行实验室及膝关节MRI、X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术后继续行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评估关节假体稳定性、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简称 “HSS 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关节结核的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强直膝3例,僵硬膝7例;其中活动期膝关节结核4例,病程4~9个月;陈旧性膝关节结核6例,病程20~41个月;术后全部获24~41个月随访,平均(35.4±9.6)个月;手术时间90~118min,平均(102.0±8.5)min;患者术前膝关节僵硬角度15.0°~55.0°,至末次随访,膝关节屈膝角度恢复至95.0°~120.0°,平均(105.0±14.8)°;伸直角度恢复至-5.0°~10.0°,平均(0.5±7.0)°;术前膝关节HSS评分为(46.6±16.2)分,术后恢复至(79.6±9.6)分。至末次随访,全部假体未见松动,结核无复发。结论 在个体化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普通表面膝关节置换治疗结核性膝关节强直或僵硬疗效确定、临床可行,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眼睑结核一例并眼部结核文献复习与分析
      肖科,彭颖,於琳,黄富礼,钟利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90-893.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20
      摘要 ( 848 )   HTML ( 36 )   PDF (785KB) ( 47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分析眼部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1例眼睑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报道,并回顾分析国内外文献。以“ocular tuberculosis”、“eye;tubercul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眼,结核”、“眼部结核”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维普及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时间、眼部结核累及部位、临床表现、基础状态及并发症、其他部位结核、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及转归。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剔除综述类文献、重复发表及资料不全文献。通过筛选获得文献57篇,报道眼部结核患者61例。结果 患者,男,36岁,以右下睑无痛性包块、破溃流脓为主要表现,未并发其他部位结核,分泌物经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检查,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抗结核及局部换药治疗后预后良好。通过文献复习与筛选共获得眼部结核患者61例,加上本例患者共计62例;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3~83岁。62例患者中,35例并发其他部位结核;双眼结核9例,单眼结核53例。眼内结核41例,主要表现为视力改变,治疗后病情改善19例,失明9例,视力受损5例,治愈5例;眼眶及眼附属器结核23例,主要表现为局部包块及异常分泌物,治愈8例,病情改善7例。结论 眼部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眼眶及眼附属器结核预后良好,眼内结核对视力影响大,临床医生应警惕眼部结核,以避免漏诊及误诊。

      综述
      老年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陈丹萍,李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94-89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21
      摘要 ( 587 )   HTML ( 14 )   PDF (788KB) ( 51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与机体营养状况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关系,相互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大、抵抗力弱,常多病共存,其营养状况不理想,受多种因素影响。正确评价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改善其营养摄入的基础。目前,全球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较多,且各不相同,但缺乏统一评价指标。笔者将国内外老年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进行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帮助和支持。

      短篇论著
      湖北省孝感市某企业近年肺结核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李双初,郭玉霞,叶龙玲,程芝,王俊,陈红璋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898-90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22
      摘要 ( 615 )   HTML ( 9 )   PDF (1816KB) ( 32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孝感市结核病防治所2017年8月对某企业近年肺结核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242名员工中发现肺结核患者13例,其中12例在1年内发病;首发患者所在工作班组员工有224名,PPD强阳性率为63.8%(143/224),确诊7例患者;首发患者所在的宿舍楼层有员工36名,PPD皮肤试验强阳性率为75.0%(27/36),确诊4例患者。分析表明,该疫情为同一首发患者所致的2处结核病疫情暴发;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和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及企业生产车间和宿舍楼层通风不良。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应该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别做好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报告、转诊和治疗管理工作,以及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同时指导企业加强对员工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避免发生类似疫情。

      病例报告
      以多发斑片影及结节影为主的不典型肺结核一例
      谷家林,熊虎,李桂芳,梅寒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8):  905-906.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8.08.023
      摘要 ( 528 )   HTML ( 9 )   PDF (1501KB) ( 2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