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核病学分会联合主办,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八届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已于2024年8月2—5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线下线上同时进行,线下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86位专家及同道莅临会场听课,线上两大平台共计有18000多人参会聆听。
开幕式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安慧茹主任主持。首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谭映军院长代表本次大会主办单位致开幕辞。谭映军院长指出,感谢多年来各位同道,尤其是《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的支持和鼓励,这几年成立结核病医学部后在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吴雪琼和学部主任安慧茹的领导下,在很困难的情况下,逆势成长。这几年军队和医院投入很多,研究所、标本资源库和临床一线形成了产、学、研、用一条龙的研究基地,也是我国下一步生防安全的主要的拳头力量。本次会议广交朋友,学习各位的专业优势,也为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下一步的学科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大家相互交流。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随后,中国防痨协会刘剑君理事长、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学分会张哲民主任委员、《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王黎霞副社长和青海省疾控局张文生副局长也分别致辞。
刘剑君理事长表示,首先代表中国防痨协会对本次论坛召开表示祝贺!中国防痨协会与医促会一起携手并行,与八中心和期刊社两家单位一直有着品牌性的活动,到现在已经做了八届。中国为结核病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要把中国人首次提出的无结核社区这一抓手做实做好,我们还要把其他领域成功的一些技术手段快速引入到我们的结核病领域。在今年的9月底,浙江湖州将召开数千人的全国防痨大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想法和策略会展现出来,欢迎大家去参会!再次祝贺本次会议成功!
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学分会张哲民主任委员致辞,非常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结核病基础与临床结核病的新进展研讨会!该会议特点是集中结核病及相关专业的临床专家及基础研究专家齐聚一堂,两者的内容相互融合,进行学术思想火花的碰撞,联手共同解决结核病诊治及研究中碰到的难点及热点。本次的会议也将进行专家共识的讨论,专家共识的出版也将成为本次学术会的重要的科研产出。参会的代表们能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思路,为未来进一步切实进行科研与临床工作打造坚实的基础,最后预祝大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王黎霞副社长指出,这个会议是我们期刊社的品牌会议,已经举办了七届,今天是第八届,每次会议都有共识的讨论。去年我们有两项成就,一个就是我们被Scopus数据库收录了,另外我们也被北大核心纳入了,《中国防痨杂志》现在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即双核心期刊,也是所有作者、编委还有读者们支持的结果。我们还有一本杂志——《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一直在创核心的路上,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把我们中国自己办的杂志越办越好,利用这个机会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终止结核病的道路上贡献力量!
张文生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为我们传经送宝,分享经验。学术交流涉及结核病基础研究、临床诊疗、预防控制、检验诊断、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城,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当前我省结核病新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疫情高居不下、流动人口数量增加、耐药患者比例增高等问题,更增加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本次活动能在我省举办,将对进一步提升我省结核病防治诊疗各项工作水平和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衷心希望本次盛会成为共享成果、交流经验、结识朋友、推动协作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精彩的学术盛宴环节。本次会议由学术大会、基础防控检验专场、临床专场和共识讨论会4个方面组成,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学术讲座——学术大会报告
本场的前半部分由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张帆主任医师和南京市第二医院张侠主任医师主持。
学术大会报告首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剑君研究员做了《终结结核流行之中国防治策略与行动》的专题讲座,分别从结核病流行情况、结核病疫情人群分布情况、我国肺结核疫情变化趋势、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与目标、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经费支持、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情况、我国预防性治疗面临的挑战、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策略、创建无结核社区助力终结结核流行、推广深化中国结核病防治 “三张名片”、实现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赵雁林研究员通过线上进行了《从金砖国家行动中来看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的讲座。赵主任针对金砖国家结核病疫情形势、结核病社区主动筛查、在研的结核病疫苗、抗结核新药物、新型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中国终结结核病流行策略目标实现线路图、无结核社区/区县建设中新近感染者干预措施、主动筛查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实施三大行动(结核病关爱行动、无结核社区行动、全社会动员行动)、升级结核病防治策略与对策达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的进行了讲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效友主任医师做了《结核病的免疫治疗》的报道,从结核病的流行形势、结核病发病及免疫机制、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机制、结核病免疫治疗、宿主导向的免疫治疗、结核病疫苗研究进行了讲授。并进一步指出,免疫治疗目前仍然处于辅助治疗的阶段,以及平衡免疫治疗的“利”和“弊”、关注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开展免疫治疗的多中心大规模研究,达到结核病免疫治疗的目的。
本场的后半部分由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金锋主任医师和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陈晓红主任医师主持。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贺晓新主任医师通过线上分享了《从新冠动态清零到终结结核流行》的报道,贺主任从汲取新冠疫情防控宝贵经验、结核病防控与终结结核流行目标和从新冠动态清零看终结结核流行情况,说明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终结结核流行的推进,加强重点人群主动筛查,传染性患者隔离管理,密切接触者筛查及预防性治疗。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王黎霞研究员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通过结核病现状、WHO推荐意见、新标准(国标)和应用经验,说明新诊断技术是革命性进步,是结核病控制的全新机遇;新标准确立了新诊断技术的合法地位;科学评估新技术,从跟跑到引领;新诊断技术助力结核病早发现,提高病原性阳性比例和耐药发现水平,有助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吴雪琼研究员做了《肺结核和肺癌共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启示》的报道,吴主任从肺结核与肺癌共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肺结核与肺癌共病的发病机制和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方面进行了讲授,让各位参会代表了解共病的发生机制,为共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王玉清主任医师在《青海省结核病现状分析》的报告中介绍了医院概况、全省结核病现状、全省耐药结核病现状和工作进展,说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是青海省诊断及治疗耐药结核病唯一一家省级定点医院,对全省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起了很大的作用。
学术讲座——基础、防控、检验专场
本场第一部分由浙江丽水中医院刘忠达主任医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张俊仙主任技师主持。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国良主任医师通过《HIV-1/Mtb合并感染患者的单细胞图谱》的报告,说明HIV/TB患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亚群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鉴别生物标志物;HIV-1感染可影响肺部免疫细胞的丰度和改变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单细胞图谱为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和新的结核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黄海荣研究员通过《分枝杆菌呼吸链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的报道,介绍发现了一种强效的抗脓肿分枝杆菌化合物、分枝杆菌呼吸链的组成与靶点、靶向分枝杆菌呼吸链药物的优势和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与挑战,说明分枝杆菌呼吸链结构是一个很好的新药研发的靶标,苯胺吡啶的核心骨架化合物对抗分枝杆菌具有良好的活性。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建平研究员分享了《pupylation在结核分枝杆菌生理、耐药和新抗生素研发中作用》,谢教授团队在结核分枝杆菌或者耻垢分枝杆菌中报道发现一些新的Pup-蛋白酶体系统(PPS),它会影响到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代谢、遗传等;它也是药物研发的一个靶标,目前筛到2个抑制剂作为老药新用,加到现有的药物里边,在体外可以缩短治疗的流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逄宇研究员报道了《抗结核新药耐药现状及其机制》,逄教授从结核病现状、微生物耐药机制、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等方面说明耐药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机制,新药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出现新耐药菌株;贝达喹啉整体耐药率较低,获得耐药比初始耐药更危险;德拉马尼耐药率较低,与贝达喹啉组成适宜的临床方案提升耐药患者预后;新药的耐药机制的解析尤为重要。
本场第二部分由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李学政教授和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李同心教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研究所梁艳主任医师报道了《结核核酸疫苗脂质体肺递送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研究背景、脂质体与核酸疫苗、肺递送的给药装置及安全性评估和结核疫苗的肺部递送。梁所长团队通过“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结核ag85ab DNA疫苗肺部递送的免疫原性研究”的研究,在小鼠身上实现了诱导快速、长期和高效的"黏膜-细胞”双重免疫应答。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萌研究员就《泛基因组学助力结核传播高分辨率识别》做了精彩报道。介绍了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复杂多样性、结核分枝杆菌泛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结核分枝杆菌泛基因序列的构建。王主任团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图形泛基因组,为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适应性和耐药性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未来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余方友主任技师通过线上分享了《结核病的治疗监测技术》,余主任指出结核病的治疗监测主要基于宿主特征分析,实现结核病的疗效监测和病原体载量及适应性检测,实时监测结核病情变化与治疗效果,能为合理用药和规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邓云峰主任技师做了《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新进展及临床应用》的讲座。邓主任从细菌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和呼吸组学等方面进行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讲授。
本场最后一部分由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张健主任医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王泉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建清主任医师以《2024年WHO整合版结核病诊断指南解读》为题进行授课,贺教授从耐药结核病的初始诊断检测方法——Xpert MTB/RIF和Xpert Ultra检测法、结核病初始诊断检测方法(不包括耐药性检测)和结核病确诊后的耐药性检测,靶向第二代宏基因组测序(tNGS)分别进行解读。
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王春花主任医师向大家汇报了《天津市氟喹诺酮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王教授通过对天津市氟喹诺酮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表明:gyrA突变为氟喹诺酮主要耐药机制,gyrB突变也是不容忽视的耐药机制,要关注异质耐药性对耐药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陈嘉臻研究员就《结核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做了报告。陈教授从结核的耐药基因与机制、结核一二线药物和耐药的发现历史、耐药始终伴随抗生素的应用、结核新药物上海地区临床耐药现状及近几年结核耐药基因和机制新进展,表明耐药会一直伴随药物发展,任重道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传友研究员为大家做了《表观遗传与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的报告,李教授从结核病及实验室诊断现状、什么是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报告。结果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结核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三维染色质结构等方面。这些研究为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广州市胸科医院刘志辉教授做了《结核病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对医学检验的需求、问题与对策》的报告。刘教授从MTB感染后的可能状态、结核病诊断方法概述、结核潜伏感染实验诊断、结核病临床实验诊断和结核病预防控制实验技术5个方面进行分享。通过脂质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免疫组学和基因组学找出新型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诊断、疗效监测、进展评估、传播追踪和复发索因,为结核病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做出贡献。
学术讲座——临床专场
本场第一部分由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仵倩红主任医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初乃惠主任医师为我们带来了《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的报道。初教授通过结核病现状、抗耐药结核治疗、抗结核药全球及国内研发现状、近年获批的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抗结核药物概览,即将开始Ⅲ期临床试验的舒达吡啶的临床研究概览,以及康替唑胺、利奈唑胺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可以指导正在或者以后进行的临床试验。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沙巍主任医师做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药物研究进展》的报告,沙教授够通过NTM的流行病学、NTM治疗现状和困难、抗NTM新药的研究现状、NTM肺病的治愈率、新型抗结核药物对于NTM的作用和新四环素类药物对于脓肿分枝杆菌的疗效进行了讲解。
本场第二部分由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刘玉琴主任医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梁建琴主任医师分享了《脊柱结核的诊疗进展》,梁主任通过脊柱结核流行病学、耐药形势、诊断流程、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影像学诊断、治疗及复习指南和文献得出结论:脊柱结核的治疗,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是否合并肺结核、其他肺外结核及其他影响疗效的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不能一味追求早手术、短疗程。对于不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的脊柱结核临床上普遍认同至少12个月以上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应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化疗方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范琳主任医师分享了《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最新报告)》的报告,范主任报道了MDR/RR-TB的临床治疗研究,指出BPaLM方案是全球推荐;A+B的9个月方案国外研究及应用比较成熟,但缺中国的研究证据;抗结核新药要警惕BDQ、LZD、FQs的耐药。中国的耐药谱与国外不同,FQ的使用推荐强度是降低的;MDR/RR-TB耐药的发现与诊断。
本场第三部分由西安市胸科医院党丽云主任医师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安慧茹主任医师分享了《免疫抑制治疗前后结核潜伏感染的处理》,安主任通过LTBI特殊人群范围、发病风险问题、诊断治疗及临床病例,表明特殊人群LTBI的发病率高,要筛查;IGRA及TST是诊断LTBI的常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对免疫低下人群LTBI的诊断,IGRA结果常受影响,诊断标准仍需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特殊人群开始预防治疗的最佳时间选择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特殊人群的LTBI,不同的预防性治疗方案有效性、安全性仍缺乏针对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高磊研究员分享了《暴露后干预共性技术在结核病防控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初探》,高主任通过MTB感染发病自然进程、结核病预防干预的现状和暴露后干预的共性技术,表明暴露后干预可能成为结核病预防策略组成部分;暴露后干预的可行性离不开适宜技术的突破;技术的突破需要理论支撑以及恰当的评价体系。
本场第四部分由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张建平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研究员分享了《临床试验设计与实践》,通过举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访/失访和统计分析,说明如何在临床进行试验设计及实践。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国保主任医师的《中国成人重症肺结核定义和诊断指南(2023)》报道,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订《中国成人重症肺结核定义和诊断指南》,旨在指导和规范重症肺结核的定义与诊断,提高我国临床重症肺结核的诊治水平,使患者获益。
本场最后一部分由西安市胸科医院黄毅主任医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申阿东教授分享了《儿童结核病诊治》,通过全球及中国结核病现状和问题、儿童结核病临床特点和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儿童结核病临床应用,表明我国儿童结核病诊断不足;加强对结核病诊治相关指南、技术规范等培训;免疫学检测是结核病辅助诊断技术;结核病分子诊断是结核病确诊重要手段;结核病要进行快速诊断。
长沙市中心医院裴异主任医师做了《耐多药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的治疗》的报告,详细报告了结核病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治疗原则、方案及药物选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耐多药肺结核与糖尿病共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闭幕式
本次大会闭幕式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安慧茹主任医师主持。
由大会主席吴雪琼研究员致闭幕词,并对此次会议做了全面的总结,吴雪琼研究员表示,经过全体专家、各位同道和组委会的共同努力,历时1天半紧张的报告、教学、至此成功地闭幕了。
此次会议,我们邀请了30位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的授课,并邀请了17位专家主持了会议。各位授课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高屋建瓴,新意满满;各位主持专家的点评精准到位,分析透彻,赢得了同道的赞扬。
各位专家从结核病基础研究、防控、诊断到临床治疗,较全面地展示了各个结核领域的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手段、新经验和新体会,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有助于推进我国防痨事业的快速发展。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同道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并为大会筹备付出辛勤劳动的会务组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术讲座——共识讨论专场
本场共识讨论会的主题分别为《结核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初稿介绍、《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腹腔结核多学科治疗专家共识》定稿会。本次讨论会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安慧茹主任医师和吴雪琼研究员主持。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预防控制专家、结核病基础研究专家、检验医学专家、临床专家等共同研讨。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李志明副主任医师介绍了《结核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初稿,安慧茹主任医师和陈志副主任医师分别介绍了《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和《腹腔结核多学科治疗专家共识》定稿的主要内容和需讨论的问题。与会的各位专家们积极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3个共识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会专家对共识中存在的争议要点进行了强调。定稿的专家共识将在《中国防痨杂志》发表。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