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姣, 吕冰, 颜艳 .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率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34(1):85-90.
|
[2] |
傅向东, 刘水腾, 李文郎 , 等. 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患者CD4 +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 临床肺科杂志, 2015,20(7):1212-1214.
|
[3] |
孙建军, 卢洪洲 .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更新解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44(6):597-60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5.11.01
|
[4]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94-196.
|
[5] |
唐神结, 高文 . 临床结核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78-479.
|
[6] |
邵琤, 薛宗锡, 游佩涛 , 等. 240例颈淋巴结结核的回顾性分析. 新疆医学, 2016,46(9):1170-1173.
|
[7] |
孙春枝, 邓爱花, 熊玉红 , 等.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治疗方案的分析. 实用临床医学, 2018,19(8):5-7.
|
[8] |
胡志亮, 魏洪霞, 杨永峰 .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30(9):566-570.
|
[9] |
孙传兴 .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 41-182.
|
[10] |
兰香谋 .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结核90例分析. 黑龙江医药, 2012,25(4):613-614.
|
[11] |
王霖, 普冬, 张会芬 , 等.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结核. 中国医药指南, 2011,9(23):59-60.
|
[12] |
沈银忠, 卢洪洲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诊治现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35(8):671-674.
|
[13]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10(2):81-90.
|
[14] |
Li Z, Liu M, Wang H , et al. Increased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effect of biodegradable liposomes containing madecassoside: preparation optimization, in vitro dermal permeation, and in vivo bioevaluation. Int J Nanomedicine, 2016,11:2995-3007.
doi: 10.2147/IJN
URL
|
[15] |
吴常青, 唐弘杰, 卞傲傲 , 等. 29例复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多次手术原因及外科治疗对策. 中国防痨杂志, 2016,38(1):69-70.
doi: 10.3969/j.issn.1000-6621.2016.01.017
|
[16] |
王直, 李军孝, 霍雪娥 , 等. 颈部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6,7(1):1275-1278.
|
[17] |
王直, 刘锦程, 李军孝 , 等. 17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2016,8(7):559-560.
|
[18] |
陈发胜, 张自雄 . 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治疗103例临床分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27(1):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