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惠安,阳国太,林善锌,王锡甫,肖成志.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0-715.[2] 刘玉清,屠德华,张立兴.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 [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5-126.[3] 冀澍雨,梁煊,王亚秋,刘瑾,王桂秋.2006年沈阳市高考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及治疗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1):60-61.[4] 张定勤,赵善良,庄吉金,刘全富.2001年临沂市秋季高考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6):360.[5] 赵福郡,高铁杰,刘德水,韩跃飞,张治国.北京市昌平区高校新入学学生结核菌素反应强度及患病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7,29(5):399-401.[6] 屠德华,刘玉清,张立兴,安燕生,贺晓新.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5):265-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