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10
    • 目录
      第44卷第6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0-0. 
      摘要 ( 77 )   PDF (706KB) ( 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规范脊柱结核外科解决方案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29-53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144
      摘要 ( 151 )   HTML ( 15 )   PDF (1146KB) ( 7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规范·共识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 中国华北骨结核联盟, 中国西部骨结核联盟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31-53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138
      摘要 ( 476 )   HTML ( 32 )   PDF (1185KB) ( 32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近年来发病有不断增高的趋势,由于其早期的诊断率较低,常存在误诊误治的现象,造成后期治疗的难度成倍增加,患者致残。为规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诊疗流程,让更多业界同仁了解此类疾病的治疗细节,并在治疗时有据可依,中国防痨协会骨关节结核专业分会、西部骨结核联盟、华北骨结核联盟联合组织专家共同拟定了《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始论述,对其常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讨论。

      标准解读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免疫辅助治疗解读
      安慧茹,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39-54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66
      摘要 ( 244 )   HTML ( 16 )   PDF (1152KB) ( 21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患者的抗结核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结核病患者常常存在抗结核免疫功能的异常,对结核病患者应用免疫制剂进行免疫干预,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但对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干预的指征、免疫制剂的选择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2022年第1期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评估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就抗结核免疫辅助治疗提出了具体建议并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对共识中结核病患者免疫异常因素、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免疫辅助治疗概念、应用免疫制剂进行免疫干预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等进一步解读,以供我国结核病临床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论著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严广璇,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王恒,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44-54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51
      摘要 ( 157 )   HTML ( 12 )   PDF (847KB) ( 8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ERAS组),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连续进行的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35例(非ERAS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刀口一期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时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 结果: ERAS组出血量为(65.0±12.2)ml,较非ERAS组的(125.8±35.0)ml明显减少;ERAS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12.9±32.2)ml,较非ERAS组的(408.6±51.9)ml明显减少;ERAS组住院时间为(19.1±2.4)d,较非ERAS组的(28.5±9.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85、-11.203、-3.278,P值均<0.05)。ERAS组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非ERAS组发生2例。ERAS组35例刀口一期愈合,非ERAS组31例。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为(2.6±0.8)分,较术前的(7.7±0.7)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77.4±3.8)分,较术前的(36.5±4.1)分明显提高。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19、-29.654,P值均<0.05)。非ERAS组VAS评分为(3.9±1.0)分,较术前的(8.0±0.8)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68.3±5.0)分,较术前的(36.4±4.6)分明显提高,非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07、-12.771,P值均<0.05)。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降低,HS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1、4.502,P值均<0.05)。 结论: 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 管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陈洋, 李卓, 焦媚, 马皎洁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49-55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52
      摘要 ( 156 )   HTML ( 5 )   PDF (855KB) ( 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于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2例患者中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6天及第13天营养风险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6天及第13天血清学化验指标的差异,以及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临床结局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第6天、第13天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0.0%(28/40)、57.1%(20/35),均低于对照组[94.6%(35/37)、81.8%(2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816和4.845,P值分别为0.005和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为(9.99±3.12)×109/L,低于对照组[(11.69±2.7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14)。术后第6天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平均水平为(33.48±4.47)g/L,高于对照组[(31.35±3.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24)。观察组术后第1天尿酸平均水平为(274.67±116.91)μmol/L,低于对照组[(339.19±115.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8)。观察组患者术中中位出血量为 300.0(175.0,500.0)ml,少于对照组患者[400.0(250.0,6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8,P=0.036);观察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25.5(15.5,37.5)h、平均排便时间为(95.7±46.9)h,对照组术后中位排气时间为30.7(21.5,44.5)h、平均排便时间为(117.3±38.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0,P=0.040;t=2.140,P=0.036)。 结论: ERAS理念下的营养管理可有效改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蒋嫣, 龙雅琴, 王瑞兰, 田莉莹, 赵明伟, 刘加洪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55-55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54
      摘要 ( 190 )   HTML ( 15 )   PDF (839KB) ( 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收集青岛市胸科医院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47例脊柱结核患者。其中,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9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融入了ERAS理念,作为ERA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最初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最初自主排尿的时间,术后72h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住院天数,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6.00(4.00,8.00)d和8.00(7.00,8.00)d;W=4321.000,P<0.001]、最初下床进行功能锻炼时间[2.00(2.00,4.00)d和5.50(4.25,6.00)d;W=3376.000,P<0.001]、首次在床上自主排尿时间[5.00(3.00,6.00)h和9.00(7.00,9.00)h;W=3369.000,P<0.001]、术后72h疼痛评分[3.00(2.00,4.00)分和5.00(5.00,6.00)分;W=4078.500,P<0.001]、住院总天数[19.00(18.00,21.00)d和22.00(19.00,27.00)d;W=4791.500,P<0.001]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7.6%(6/79)和19.1%(13/68);χ2=4.311,P=0.038]、肺部感染发生率[2.5%(2/79)和11.8%(8/68);χ2=4.914,P=0.027]、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1.3%(1/79)和13.2%(9/68),χ2=8.258,P=0.004]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76/79)和85.3%(58/68),χ2=7.100,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术前短程化疗在单节段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董昭良, 姚黎明, 王连波, 贾晨光, 姚晓伟, 刘树仁, 刘丰胜, 王帅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59-56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33
      摘要 ( 170 )   HTML ( 13 )   PDF (1652KB) ( 1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术前短程化疗在单节段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1~85岁。病变节段: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28例、腰骶椎5例。术前均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常规给予H-R-Z-E抗结核治疗方案,用药时间1~10d,平均(6.90±1.35)d,待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有所改善,全身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时实施手术治疗,动态观察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疼痛缓解情况、神经恢复情况、骨融合情况、脊柱结核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56例患者中,早期伤口不愈合1例,经伤口常规换药后愈合;窦道形成1例,行窦道搔刮术后,伤口愈合,其余54例伤口一期甲级愈合。术后3周ESR[(20.96±7.97)mm/1h]较术前[(40.74±14.35)mm/1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8,P=0.000);术后3周CRP[(27.57±8.98)mg/L]较术前[(45.83±9.57)m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7,P=0.000);术后3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3(2,4)分]较术前[6(6,8)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3,P=0.000);并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29例,至末次随访时2例B级患者1例改善为D级,1例改善为E级;10例C级患者改善为E级8例,D级2例;17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术中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6%(25/56),其中单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耐多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3.6%(2/56),多耐药脊柱结核阳性率为1.8%(1/56)。术后4~11个月56例患者椎体间植骨按照Bridwell标准达到Ⅰ级率为91.1%(51/56),Ⅱ级率为8.9%(5/56)。 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采取术前短程化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可行的。

      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应用在腰椎结核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评价
      周伟东, 刘洁清, 刘朝阳, 赵明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65-56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37
      摘要 ( 155 )   HTML ( 10 )   PDF (847KB) ( 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及局部应用在腰椎结核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5ml),术后12h内给药1次,每次0.5g,术中每腔内喷洒氨甲环酸 0.5g(包括腰椎后路小切口、腰椎斜前方切口及髂骨取骨区切口)。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g,术后12h内静脉给药1次,每次0.5g。两组均进行腰椎斜前方入路病椎清除植髂骨融合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红细胞比容,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血D-二聚体(D-D)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相关指标。 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49.0±23.8)min]、术中出血量[(344.0±120.0)ml]与对照组[分别为(145.0±26.3)min和(360.0±134.0)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5,P=0.443; t=0.603,P=0.402)。观察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72h引流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64.0±23.3)ml、(159.0±25.2)ml、(28.2±8.1)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7.0±33.1)ml、(174.0±27.2)ml、(32.5±9.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42;t=2.743,P=0.032;t=2.324,P=0.037)。观察组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为(32.1±8.3)%,高于对照组[(28.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4,P=0.048)。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术后3d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1周血D-D水平分别为8.7%(4/46)、(13.1±3.2)s、(36.1±6.1)s、(0.9±0.2)mg/L,对照组分别为10.9%(5/46)、(12.6±2.9)s、(34.6±5.6)s、(0.9±0.3)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212;t=0.835,P=0.517;t=1.229,P=0.224;t=0.366,P=0.712)。 结论: 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渗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可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张亚超, 李卓, 陈洋, 马皎洁, 雷国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70-57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150
      摘要 ( 158 )   HTML ( 17 )   PDF (856KB) ( 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2—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新入住且符合入组标准的7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病例报告表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入院次日和术后次日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手术方式、手术时长、疼痛处理、术后口渴评分、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指标,以及是否参加营养管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脊柱结核患者恢复排气时间的潜在因素。 结果: 75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的时间范围为0.5~98.0h,中位时间为27.0(19.0,40.0)h,≤24h者仅29例(3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入院次日的血红蛋白水平[(124.1±17.2)g/L]呈负相关(r=-0.289,P=0.012),与术后2h时的口渴评分[5.0(4.0,6.0)分]呈正相关(r=0.258,P=0.025);与其他因素均无相关性,如与是否进行营养管理[26.0(16.0,38.0)h和30.8(21.3,45.3)h]和术后24h疼痛评分[4.0(3.0,6.0)分]均无相关性(Z=-1.915,P=0.056;r=0.171,P=0.14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次日血红蛋白水平、术后24h疼痛评分和是否进行营养管理均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的潜在影响因素,且术后恢复排气时间随着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营养管理的完善而缩短,随术后24h疼痛评分的增加而延长(β=-0.349,P=0.002;β=3.143,P=0.003;β=-10.312,P=0.008)。 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入院时贫血、住院期间未进行全程营养管理,以及术后24h疼痛评分较高的患者。

      六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结核临床分析
      刘鑫, 郭乐, 李军孝, 陈其亮, 仵倩红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76-58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48
      摘要 ( 270 )   HTML ( 24 )   PDF (1458KB) ( 1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误诊为腰椎结核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治疗结局。 方法: 收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误诊为腰椎结核的6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4~81岁,平均(63.00±10.15)岁;2例有布鲁氏菌病接触史,3例有牧区及牛羊接触史,1例接触史不详;1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1例硬膜外脓肿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程20d至1年,平均(4.17±1.32)个月;误诊时间7~24d,平均(15.66±5.53)d;病变部位位于腰2~3椎体2例,腰3~4椎体1例,腰4~5椎体2例,腰5~骶1椎体并发硬膜外脓肿1例。6例患者X线检查均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椎体为边缘型骨质破坏且与增生硬化交替出现,邻近椎间骨桥形成;1例高热,体温>39℃,为波状热,其余5例体温正常;2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弱阳性,3例一般阳性,3例结核抗体阳性,2例结核蛋白芯片(LAM抗体)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所有患者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及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确诊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经盐酸多西环素、利福平治疗12周,随访6个月,最终4例治愈,2例好转,未见复发。 结论: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一般有疾病接触史,通过热型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薛玉, 张静,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82-58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19
      摘要 ( 397 )   HTML ( 29 )   PDF (843KB) ( 1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20例65周岁以上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11例,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1例。分析治疗24周患者的痰培养阴转率和病灶吸收好转情况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心电图QTc(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的变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安全性。 结果: 共有12例患者完成了24周的疗程及各指标监测,均实现培养阴转,胸部CT扫描显示7例显效、5例有效,6例存在肺部空洞的患者中5例空洞缩小或空洞数量减少、1例空洞闭合。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均为重症感染导致呼吸衰竭。1例患者因新发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停用,5例出现QTc间期>450ms,其中1例QTc间期>500ms停药,2例因家属顾虑风险要求停药,停药前QTc分别为473ms和490ms,另外2例QTc间期分别为479ms和452ms,坚持服用至强化期治疗结束。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1例合并肝功能损伤,调整背景方案后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 结论: 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老年耐药肺结核患者24周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较高,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免疫干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盛盛, 杨娟, 查兆煜, 张超, 许子炜, 唐神结, 林文红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87-59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87
      摘要 ( 407 )   HTML ( 17 )   PDF (885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数<410个/μl)和对照组(计数≥410个/μl);将CD4+T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根据是否行免疫干预治疗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吸烟、饮酒、症状数目、治疗分类、合并疾病、耐药情况、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结果: 213例肺结核患者中,61例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疗效分析显示治疗2~4个月,免疫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为93.9%,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75.0%(χ2=4.320,P<0.05)。治疗5~7个月,免疫干预组病灶吸收率为51.5%,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25.0%(χ2=4.4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男性、年龄≥60岁、农民职业、文盲文化、症状数目≥4个、并发肺外结核、累及肺野4~6个、肺部空洞、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125×109/L、白蛋白<35g/L、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的构成比(77.0%、44.3%、36.1%、26.2%、36.1%、34.4%、77.0%、55.7%、45.9%、18.0%、68.9%、2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5%、11.2%、19.7%、10.5%、19.7%、21.1%、38.2%、40.8%、25.7%、5.3%、44.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2、29.060、10.095、13.650、6.290、4.165、26.342、3.929、8.274、8.738、10.137、16.80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4.816,95%CI:1.650~14.052)、病变累及肺野4~6个(OR=3.669,95%CI:1.548~8.696)、血小板<125×109/L(OR=3.753,95%CI:1.069~13.173)、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OR=3.908,95%CI:1.394~10.954)。 结论: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高龄、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大、血小板减少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是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病阳性率的影响
      拉巴, 张蒙蒙, 王明桂, 贺建清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595-599.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09
      摘要 ( 204 )   HTML ( 13 )   PDF (847KB) ( 14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是否影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病的阳性率。 方法: 查阅电子病历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符合入组标准的443例住院结核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营养不良组(BMI<18.5;136例)和非营养不良组(BMI≥18.5;30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体外测定患者新鲜肝素化全血在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浓度,比较IGRA对两组患者的检测阳性率。 结果: 443例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6.47%(104/136)]与非营养不良组[78.18%(240/30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712)。在103例病原学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中,IGRA检测营养不良组的阳性率[75.61%(31/41)]与非营养不良组[80.65%(50/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542)。 结论: 营养不良不会影响结核病患者IGRA检测的阳性率。

      2016—2020年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智炜, 赖铿, 李铁钢, 梁子超, 杜雨华, 张晋昕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00-60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20
      摘要 ( 254 )   HTML ( 38 )   PDF (1007KB) ( 1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登记治疗的符合选例要求的67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病案数据,分析不良治疗结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77例研究对象中,193例(28.5%)治疗成功、280例(41.4%)在治、204例(30.1%)出现了不良治疗结局(包括13例因发生不良反应停止治疗、9例失败、32例死亡、150例失访)。其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9d。基于完整数据集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外户籍、合并糖尿病、省间流动和年龄增长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95%CI)=1.74(1.21~2.49),P=0.002;HR(95%CI)=1.59(1.10~2.32),P=0.015;HR(95%CI)=2.29(1.26~4.18),P=0.007;HR(95%CI)=1.01(1.00~1.03),P=0.011],耐多药是保护因素[HR(95%CI)=0.53(0.36~0.79),P=0.002]。 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其中合并糖尿病、流动自外省、年龄更大、因户籍所限不能享受本市医疗优惠待遇的患者。

      北京市新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许琰, 秦莉, 赵瑶, 孙闪华, 张红伟, 高志东, 李波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08-61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83
      摘要 ( 217 )   HTML ( 29 )   PDF (937KB) ( 13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及以下新生家长对结核病防治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并重点分析家长结核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校园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8—9月,选择使用“北京新生肺结核筛查”微信小程序的北京市高中及以下的新生家长,在其知情自愿下进行结核病防治知信行问卷调查。对新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家长结核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51142份问卷,将其中身份为父母、答题时间大于60s的29571份问卷纳入分析。北京市高中及以下新生家长结核病防治知信行总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5.0(20.0,27.0)分,及格率为75.87%(22435/29571);知识为4.0(3.0,5.0)分,及格率为80.19%(23712/29571);态度为8.0(6.0,8.0)分,及格率为86.42%(25556/29571);行为为13.0(10.0,15.0)分,及格率为64.42%(19051/295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父亲为对照,母亲的结核病预防行为及格可能性较高(OR=0.90,95%CI:0.85~0.96);以小学及以下学生家长为对照,初中及高中学生家长不及格风险较高[(OR=1.63,95%CI:1.52~1.75)和(OR=1.43,95%CI:1.32~1.55)];以初中及以下学历家长为对照,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及格可能性较高(OR=0.72,95%CI:0.63~0.81);以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家长为对照,农业/军人/离退休家长不及格风险较高(OR=3.48,95%CI:3.18~3.82);以入学为第一个孩子的家长为对照,入学非第一个孩子的家长的不及格风险较高(OR=1.15,95%CI:1.08~1.23);以知识和态度得分不及格的家长为对照,得分及格的家长结核病预防行为及格可能性较高(OR=0.16,95%CI:0.15~0.18)和(OR=0.08,95%CI:0.07~0.09)。 结论: 北京地区新生家长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对学校结核病防治态度较为积极,但部分人群也存在不足,应针对男性、初中及以下学历、农业/军人/离退休等职业、即将入学的非第一个孩子或初高中生的家长开展精准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

      上海市部分养老机构结核病防控相关措施实施情况调查
      陈静, 饶立歆, 肖筱, 吴哲渊,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17-62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39
      摘要 ( 150 )   HTML ( 17 )   PDF (858KB) ( 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对结核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和工作人员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完善养老机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4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上海市7个区的84家养老机构(城区30家、郊区54家)和其中的21家机构内的858名工作人员(城区234名,郊区624名)开展问卷调查。对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和入住老年人在入职/入住前后的胸片检查、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工作人员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和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养老机构要求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在入职/住前后定期进行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76.2%(64/84)和79.8%(67/84)、98.8%(83/84)和73.8%(62/84);落实每日查房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机构分别占97.6%(82/84)、89.3%(75/84)、91.7%(77/84)和81.0%(68/84)。其中,城区养老机构对工作人员入职前后和老年人入住后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93.3%(28/30)、86.7%(26/30)、93.3%(28/30)],以及在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分别为100.0%(30/30)、100.0%(30/30)、96.7%(29/30)]均明显优于郊区机构[分别为66.7%(36/54)、75.9%(41/54)、63.0%(34/54)、83.3%(45/54)、87.0%(47/54)、72.2%(3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79、6.579、11.580、5.600、4.242、7.474,P值分别为0.010、0.037、0.003、0.018、0.039、0.006)。858名工作人员中,城区工作人员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率[分别为76.5%(179/234)和79.9%(187/234)]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63.0%(393/624)和69.2%(432/624)](χ2值分别为13.988、9.666,P值分别为<0.001、0.002);对咳嗽超过2周、有咳痰和发热疑似症状,以及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8.5%(201/227)、74.9%(170/227)、49.3%(112/227)、95.2%(216/227)]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71.3%(427/599)、64.3%(385/599)、41.1%(246/599)、84.8%(508/5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911、8.416、4.586、16.280,P值分别为<0.001、0.004、0.032、<0.001)。 结论: 养老机构应加强工作人员入职前后的胸片检查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老年人入住后的胸片检查,尤其是郊区养老机构。

      中国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不同基因分型方法的比较
      王宁, 郑璐瑶, 孟秀娟, 刘海婷, 丁杨明, 姚蓉, 郭少晨,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25-63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37
      摘要 ( 227 )   HTML ( 15 )   PDF (1147KB) ( 8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2,NAT2)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不同基因分型方法的效能。 方法: 对包含中国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数据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范围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 2021年12月1日。英文检索词:NAT2、N-acetyltransferase、polymorphism、China或Chinese等;中文检索词:NAT2、基因多态性、中国等。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提取文献中NAT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信息,重建单项研究NAT2基因型数据库并利用Phase 2.1软件进行单体型和双体型重建及验证。构建中国人群NAT2基因型分布数据库,分析NAT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特点。基于构建的NAT2基因型数据库,评估不同NAT2基因型分型推断方法的效能。 结果: 经过文献检索及筛选,共有10项研究的结果纳入本研究。汇总纳入10项研究中对照组4010例个体的基因型数据,NAT2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慢代谢基因型总体频率分别为25.79%(1034/4010)、50.87%(2040/4010)、23.34%(936/4010),NAT2非慢代谢基因型总体频率为76.66%(3074/4010);NAT2快、慢代谢等位基因总体携带频率分别为51.19%(4096/8002)及48.81%(3906/8002)。3SNP法推断NAT2慢代谢基因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92%(1249/1250)和99.81%(4190/4198);推断NAT2快代谢基因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1484/1484)和99.92%(3961/3964)。2SNP法推断NAT2慢代谢基因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52%(1194/1250)和98.36%(4129/4198);推断NAT2快代谢基因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9%(1383/1484)和96.01%(3806/3964)。3SNP法和2SNP法推断NAT2慢代谢基因型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664),一致性较好(Kappa=0.932)。3SNP法推断NAT2快代谢基因型敏感度优于2SNP法(χ2=10.973,P=0.001)。 结论: 我国人群NAT2代谢基因型以非慢代谢基因型为主,在中国人群中3SNP法推断NAT2基因型效能优于2SNP法。

      短篇论著
      2016—2020年杭州市流浪乞讨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林立华, 陈园园, 方杭丹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35-63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69
      摘要 ( 236 )   HTML ( 19 )   PDF (826KB) ( 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流浪乞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笔者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流浪乞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82例患者中,男性76例(92.68%),女性6例(7.32%);平均年龄(41.04±12.93)岁。初治患者54例(65.85%),复治患者28例(34.15%);耐药患者6例(7.32%),均为复治患者;菌阳肺结核61例(74.39%),菌阴肺结核21例(25.61%);合并肺外结核25例(30.49%)。82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64例(78.05%),合并HIV/乙型肝炎病毒/梅毒感染者14例(17.07%),合并低蛋白血症60例(73.17%),合并贫血44例(53.66%),合并精神障碍/智力障碍18例(21.95%),合并糖尿病19例(23.17%),合并脏器功能衰竭18例(21.95%),合并休克9例(10.98%)。分析显示,流浪乞讨肺结核患者菌阳比例高、复治比例高、营养状况差、合并症多、病情严重。

      病例报告
      起源于胃左动脉的异位支气管动脉参与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一例
      尹曲华, 周毅, 邓海兵, 凌杰, 雷胜, 姚其能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6):  638-640.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57
      摘要 ( 155 )   HTML ( 14 )   PDF (1318KB) ( 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