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 目录
      第44卷第3期目次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0-0. 
      摘要 ( 90 )   PDF (5418KB) ( 1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抗结核新药的临床应用:新希望与新挑战
      安军, 逄宇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05-20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11
      摘要 ( 484 )   HTML ( 36 )   PDF (1074KB) ( 2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笔谈
      终止结核病流行须加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筛查和预防性治疗的管理
      马艳, 陆伟, 高磊, 初乃惠, 周林, 成诗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09-21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20008
      摘要 ( 688 )   HTML ( 93 )   PDF (1027KB) ( 52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全球结核病发病率下降缓慢,给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20年估算全球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近20亿,在无预防性治疗干预情况下,其中有5%~10%的感染者在一生中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号召推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的预防干预,以实现结核病发病率快速下降的目标。笔者就LTBI流行和预防性治疗的现状、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筛查方法、干预和管理建议等进行论述,为制定我国LTBI干预和管理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

      构建智慧化网络 助力结核病防治
      徐彩红,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15-21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24
      摘要 ( 340 )   HTML ( 25 )   PDF (997KB) ( 13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功能完备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是实现高质量结核病防治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在不断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背景下,统筹规划,逐步构建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于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结核病防治新形势,强调了构建智慧化结核病防治网络的必要性,阐述了如何构建智慧化网络,并以三大行动为实践案例解读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化网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结核病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助力结核病防治目标的实现。

      论著
      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
      谢莉, 朱慧, 高静韬, 刘忠泉, 马丽萍, 张立群, 戈启萍, 聂理会, 孔忠顺, 吴晓光, 刘荣梅, 陈红梅, 宋艳华, 李强, 吕子征, 刘宇红, 陆宇, 逄宇, 高孟秋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19-226.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96
      摘要 ( 816 )   HTML ( 31 )   PDF (1056KB) ( 1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119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由专家组对其制定含贝达喹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收集患者服用贝达喹啉前的基线资料,并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电解质(钾、钙、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QTcF值,以及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QTc间期延长的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均完成了72周抗结核治疗,处于停药随访中。其中,5例(4.2%)患者因在服用贝达喹啉24周内出现QTcF>500ms,提前停用贝达喹啉;114例完成贝达喹啉治疗,包括53例完成24周(24周组),61例完成36周(36周组)。对于完成贝达喹啉治疗的114例患者,其第2周末时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谷浓度最高[1.753(1.365,2.412)μg/ml],明显高于第4周末[0.830(0.586,1.035)μg/ml]和第24周末[1.098(0.909,1.44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2,P<0.001;Z=-7.798,P<0.001),且第24周末时的谷浓度明显高于第4周末谷浓度(Z=-7.826,P<0.001)。无论是24周组还是36周组患者,停用贝达喹啉12周后的血药浓度[0.769(0.500,0.947)μg/ml和0.824(0.642,1.023)μg/ml]均恢复到服药后第4周末水平;停用24周后血药浓度仍接近有效血药浓度(0.6μg/ml)。心电图QTcF值的变化规律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服用贝达喹啉后均逐渐升高,停用贝达喹啉前后时达峰,随后均逐渐下降。8例(6.7%)出现心电图QTcF>500ms;36例(30.3%)出现QTcF>450ms;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低体质量指数(<18.5)、低钙血症(<2.3mmol/L)更容易导致QT间期延长[OR(95%CI)值分别为7.056(1.841~27.043)、3.850(1.236~11.989)、2.786(1.029~7.541)]。结论: 贝达喹啉的半衰期较长,有效浓度可维持至停药24周,且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时延长使用贝达喹啉至36周是安全有效的;服药期间,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应加强对高龄、低体质量指数、低钙血症等患者的心电图监测。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李东硕, 王彬, 陆宇, 徐建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27-23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87
      摘要 ( 344 )   HTML ( 19 )   PDF (1102KB) ( 2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探讨其在贝达喹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蛋白MmpL5及MmpS5-MmpL5的乙酰胺诱导型表达载体,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诱导表达MmpL5蛋白及MmpS5-MmpL5蛋白,测定表达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外排能力,同时探讨贝达喹啉对表达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与对菌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影响。结果: 成功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表达菌株的生长不受影响,共表达MmpS5-MmpL5蛋白的菌株外排能力增加,导致其对溴化乙锭的积累量(△荧光强度为395)较表达MmpL5蛋白组(△荧光强度为655)和携带pMV261s空质粒组(△荧光强度为642)减少约40%。贝达喹啉对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由0.25μg/ml提高到2μg/ml,增加了8倍。贝达喹啉将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体内ATP含量[(0.197±0.018)μmol/L]降低36.49%[(0.125±0.010)μmol/L]。MmpL5单表达不能形成外排泵,也对贝达喹啉无影响。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的膜蛋白MmpL5和MmpS5需要共表达才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发挥作用,降低贝达喹啉的药物敏感性。MmpS5-MmpL5蛋白表达体系的建立为进行贝达喹啉的具体转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GSK656和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研究
      陈磊, 郭海萍, 逄宇, 刘光福, 潘兆宝, 韩守华, 程娟, 李姗姗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34-23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465
      摘要 ( 449 )   HTML ( 8 )   PDF (814KB) ( 1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3-氨甲基-4-卤代苯并噁唑类化合物GSK656与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30株脓肿分枝杆菌,采用微孔阿尔玛蓝检测法(MABA法)测定GSK656和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进行联合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分级抑菌浓度指数判断联合抑菌的效果。 结果: GSK656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0.063~4.000mg/L;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的MIC为4.000~16.000mg/L。GSK656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0mg/L和2.000mg/L,阿米卡星对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8.000mg/L和16.000mg/L。GSK656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时,5株(16.7%)脓肿分枝杆菌分离株表现为协同作用,1株(3.3%)分离株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他分离株(80.0%,24/30)表现为无关作用。 结论: GSK656与阿米卡星的体外联合用药对脓肿分枝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分析
      张玉霞, 熊瑜, 常婷婷, 刘凤霞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39-245.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02
      摘要 ( 1154 )   HTML ( 32 )   PDF (780KB) ( 1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为贝达喹啉的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搜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耐药结核病房完成了24周治疗及随访的127例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不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耐药诊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用其他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等。监测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450ms)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为48.5%(3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2%(1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QTc间期>500ms者分别有3例(4.5%)和1例(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43)。两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见差异。观察组QTc间期随着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使用时间增加逐渐增大,第4周末QTc间期为(435.1±28.8)ms,明显高于基线期QTc间期[(419.0±23.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1);在第12周末达峰值[(439.5±30.7)ms]。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时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年龄18~45岁者的9.027倍(95%CI:1.033~78.859);合并使用其他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药物亦是导致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9.033(1.042~78.326)]。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后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增高,但未见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其他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增加。高龄患者是QTc间期延长发生的高危人群。

      炙甘草汤颗粒剂对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引起QT间期延长的影响研究
      齐齐, 蔡青山, 崔岩飞, 陈园园, 鲍志坚, 邱美华, 郭意男, 马晓卿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46-251.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87
      摘要 ( 455 )   HTML ( 15 )   PDF (775KB) ( 1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炙甘草汤颗粒剂对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所致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中药组患者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第1个月联合服用炙甘草汤颗粒剂,对照组不服用该颗粒剂。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8、12、16、20、24周心电图,同时计算QTcF值(根据Fridericia公式计算矫正后的QT间期)。结果: 服用贝达喹啉的24周期间不良事件:中药组8例(8/23,34.8%)患者出现QTcF>450ms,16例(16/23,69.6%)患者出现QTcF值较基线延长(ΔQTcF)≥30ms;对照组16例(16/22,72.7%)患者出现QTcF>450ms,20例(20/22,90.9%)患者出现ΔQTcF≥30ms。严重不良事件:中药组1例(1/23,4.3%)患者出现QTcF≥500ms,发生在用药第8周,4例(4/23,17.4%)患者出现ΔQTcF≥60ms;对照组4例(4/22,18.2%)患者出现QTcF≥500ms,分别发生在用药第4周(1例)、8周(1例)和24周(2例),11例(11/22,50.0%)患者出现ΔQTcF≥60ms。中药组与对照组在不良事件QTcF>450ms与严重不良事件ΔQTcF≥60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05和5.380,P值分别为0.011和0.020)。结论: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可致患者QT间期延长,联合服用炙甘草汤颗粒剂可减少患者QTcF>450ms和ΔQTcF≥60ms的发生率。

      先天性耐药结核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岳英, 黄婷婷, 任斐, 马进宝, 漆沄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52-257.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05
      摘要 ( 498 )   HTML ( 21 )   PDF (1126KB) ( 1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文献复习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过程,旨在积累临床医师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胸科医院2020年10月31日收治的1例先天性耐药结核病患儿及患儿母亲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先天性结核病”为中文关键词,以“Congenital tuberculosis”为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搜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24篇,其中2例为耐药结核病。本研究主要选取母亲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新生儿发现先天性结核病的11篇文献共17例患儿,结合本例患儿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文献报道加上本例共18例患儿,其中2对双胞胎。本研究中患儿母亲有结核病病史或结核病密切接触史的共12例,无结核病病史以及密切接触史的4例;母亲在助孕前行结核感染筛查的5例,未进行筛查的11例。18例中16例患儿前期按“新生儿肺炎、脓毒血症、发热待查等”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才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发病到诊断时间范围为3~44d。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肝脾肿大、黄疸、呼吸暂停、腹泻、耳部流脓。胸部CT扫描结果多提示:弥漫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少量胸腔积液。本研究中15例患儿按一线抗结核方案治疗后,11例预后良好,4例因发现结核病时病情危重,死亡。3例为先天性耐药结核病,1例胃液标本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耐药,1例胃液标本药敏试验提示“异烟肼”耐药,本例药敏试验提示“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帕司烟肼”耐药。3例均给予二线抗结核治疗,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患儿预后良好。 结论: 先天性耐药结核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临床症状却较为严重。二线抗结核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

      结核性脊膜炎MRI表现及治疗后动态变化研究
      李多, 吕岩,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58-26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11
      摘要 ( 433 )   HTML ( 12 )   PDF (3398KB) ( 20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脊膜炎MRI表现、治疗后演变及患者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和《图像获取及传输系统》(PACS),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并有完整MRI资料的31例结核性脊膜炎患者,记录脊膜、蛛网膜下腔及脊髓改变。 结果: 96.8%(30/31)的患者有脊膜增厚和强化。48.4%(15/31)的患者蛛网膜下腔不规则或狭窄,12.9%(4/31)的患者蛛网膜下腔闭塞,6.5%(2/31)的患者有髓外硬膜内结核瘤。脊髓炎见于51.6%(16/31)的患者,而髓内结核瘤见于9.7%(3/31)的患者。58.3%(7/12)的患者在随访MRI中显示病情缓解,25.0%(3/12)的患者有进展,16.7%(2/12)患者的MRI表现无变化。71.0%(22/31)的结核性脊膜炎患者预后不良,包括13例死亡及9例残疾。结论: MRI增强扫描能发现增厚强化的脊膜、脊髓及蛛网膜下腔改变,并且能观察抗结核治疗后的疗效,可以作为结核性脊膜炎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基于基因芯片的miRNA表达差异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谌蒙蒙, 董静, 孙琦, 黄麦玲, 丁则昱, 史雨婷, 贾红彦, 杜博平, 魏荣荣, 邢爱英, 张宗德, 潘丽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64-27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99
      摘要 ( 370 )   HTML ( 11 )   PDF (4013KB) ( 13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基于基因芯片的miRNA表达差异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与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治疗的TBM患者28例和VM患者27例作为验证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验证。选取前期收集的8例TBM患者和5例VM患者作为基因芯片样本进行全基因组miRNA微阵列分析,通过预测差异性miRNA的靶基因、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两病间前10个差异性miRNA枢纽基因。再采用qRT-PCR对患者间表达差异明显的miR-21-5p进行验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miRNA的诊断价值。结果: 通过miRNA微阵列分析初步筛选出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4个表达上调,12个表达下调)和对应的靶基因3217个。经GO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190个相关靶基因,对其进行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前10个靶基因作为核心靶基因。对基因芯片检测样本的hsa-miR-21-5p相对表达量进行qRT-PCR验证,发现TBM患者hsa-miR-21-5p的表达水平[15.890(3.423,25.581)]较VM患者[0.807(0.614,0.955)]明显上调(Z=-2.355,P=0.019),差异倍数(TBM/VM)在基因芯片和qRT-PCR中分别是4.817和4.66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对28例TBM和27例VM患者的hsa-miR-21-5p进行qRT-PCR结果比较,发现hsa-miR-21-5p在TBM患者的相对表达量为4.825(2.433,21.362),明显高于VM患者[0.204(0.112,0.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00,P=0.000),且ROC曲线区分TBM与VM患者的AUC为0.893(0.806~0.98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9%。结论: 相较于VM患者,作为基因芯片检测中表达差异明显的miR-21-5p在TBM患者中表达明显上调,可作为鉴别TBM与VM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作用机制研究
      庄丽, 马子风, 蒋雨薇, 黄星, 张惠勇, 鹿振辉, 吴显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73-28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72
      摘要 ( 467 )   HTML ( 7 )   PDF (9246KB) ( 1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 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结核特异性抗原与CD4+ T细胞计数比值对AIDS合并肺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
      张黎娟, 张华, 王霞芳, 施美华, 冯彦军, 张建平, 唐佩军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84-28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60
      摘要 ( 537 )   HTML ( 12 )   PDF (865KB) ( 9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结核特异性抗原(TBAg)与CD4+ T淋巴细胞(简称“CD4”)计数的比值(TBAg/CD4)对AIDS合并活动性肺结核(PTB)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62例疑似活动性PTB的AIDS患者,并将患者分为AIDS+PTB组(152例)和AIDS组(110例)。采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静脉血进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血常规、CD4检测,比较两组间TBAg水平和TBAg/CD4比值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TB-IGRA检测AIDS合并PTB的效能,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效能最佳的检测指标。结果: 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TB-IGRA检测AIDS合并活动性P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95%(82/152)和75.45%(83/110)。TB-IGRA检测AIDS+PTB组的TBAg、TBAg/CD4水平[分别为92.51(-68.20,906.10)pg/ml和1.01(0.00,10.12)]均明显高于AIDS组[分别为85.20(-33.80,801.30)pg/ml和0.11(0.00,2.07)],对照培养管抗原浓度[529.50(12.50,1160.50)pg/ml]明显低于AIDS组[694.50(29.90,990.0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81、-9.557、3.289,P值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对照培养管抗原浓度、TBAg、TBAg/CD4对诊断AIDS合并活动性PTB的AUC值分别为0.718、0.637和0.842;当TBAg/CD4的临界值为0.592时,约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88.10%,特异度为77.10%。结论: 相较于AIDS患者,AIDS合并PTB患者的TBAg和TBAg/CD4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TBAg/CD4诊断价值高,结合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认为TBAg/CD4对AIDS合并PTB患者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临床病例讨论
      分子生物学假阳性致肺癌性淋巴管炎误诊为肺结核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
      杨澄清, 梅春林, 杜荣辉, 雷美, 秦立新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89-293.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61
      摘要 ( 800 )   HTML ( 12 )   PDF (1778KB) ( 2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4月17日,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收治1例69岁男性因外院结核分子生物学阳性诊断为肺结核的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该患者因“发现肺部阴影3个月,间断咳嗽2个月”入院。既往有结肠癌病史。胸部CT扫描显示双肺弥漫性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伴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在外院行肺泡灌洗液(BALF)GeneXpert MTB/RIF(简称“ GeneXpert”)检出MTB(极低)及TB-PCR检出MTB,诊断为肺结核,转诊至武汉市肺科医院。入院后完善结核相关检查,PPD皮肤试验阴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不符合肺结核改变,临床怀疑BALF结核病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假阳性,建议患者复查BALF、GeneXpert及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患者拒绝。给予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积液20ml,送检显示,癌胚抗原(118.4μg/L)明显升高,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最后行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提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结合胸部CT表现,诊断为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后因病情恶化死亡。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结节伴小叶间隔增厚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时需鉴别肺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不相符时,分子生物学阳性诊断肺结核需谨慎,以避免误诊误治。

      综述
      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樊茹, 李晓非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94-298.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646
      摘要 ( 849 )   HTML ( 47 )   PDF (774KB) ( 445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精准诊疗时代的来临,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早期诊断辅助方面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准确、高效、高通量等优点,为结核病的诊疗及疫情的防控带来了新曙光。本文中,笔者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阐述了基于核酸扩增试验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测序的结核病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技术和其他新型结核病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原发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一例
      吴桂辉, 马瑶, 蔡阳, 梁丽, 邹莉萍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299-302.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705
      摘要 ( 323 )   HTML ( 23 )   PDF (1245KB) ( 12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报告
      孙桂香, 王娜, 王裕康, 仲昭亿, 李晓娜, 汪求真, 刘玉峰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3):  302-304.  doi:10.19982/j.issn.1000-6621.20210598
      摘要 ( 379 )   HTML ( 17 )   PDF (933KB) ( 1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