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Email Alert | RSS    帮助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10
    • 述评
      正确认识和提高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诊疗水平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21-22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1
      摘要 ( 1052 )   PDF (1072KB) ( 4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继发于肺结核,也可继发于泌尿系统结核和消化系统结核,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的50%。截瘫是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发达国家为10%~20%,而在欠发达国家则高达20%~41%。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多进展慢、病程长,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差,发生截瘫后长期卧床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论著
      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严广璇,秦世炳,董伟杰,兰汀隆,范俊,唐恺,李元,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23-22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2
      摘要 ( 1541 )   PDF (1717KB) ( 53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手术疗效及截瘫时间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67例的术前、术后资料。随访12~28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2周以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前1 d、术后3周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统计截瘫时间(截瘫发生至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术前1 d、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2000年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进行分级,简称“ASIA分级”]。采用SPSS 17.0软件配对t检验,评价术后3周、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末次随访ASIA分级与术前1 d的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检验截瘫时间与末次随访ASIA分级的相关性。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obb角术后3周为(14.92±9.12)°、末次随访为(16.45±9.18)°,较术前的(23.18±12.07)°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和2.99,P值均<0.05)。VAS评分术后3周为(3.42±0.99)分、末次随访为(1.75±0.62)分,较术前的(6.83±1.4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2和11.70,P值均<0.05)。术前1 d ASIA评分A级3例,B级10例,C级32例,D级22例,E级0例;末次随访ASIA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6例,E级58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1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46,P<0.05。患者截瘫时间为1~24周,平均(7.87±4.90)周。以截瘫时间和术前1 d ASIA分级为自变量,以末次随访ASIA分级为应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β=0.051,χ2=0.269,P=0.604,患者截瘫时间与末次随访ASIA分级无相关性,P>0.05。67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1±1.43)个月,未发现结核病复发。 结论 对于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实施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重建和结核治愈的效果。而术前截瘫时间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后路360度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
      薛海滨,顾苏熙,张聪,高天君,简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30-236.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3
      摘要 ( 1493 )   PDF (2453KB) ( 3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后路360度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应证和可行性。 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笔者采用后路360度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3~72岁,平均(39.5±4.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3.5±0.7)个月。影像学检查示2~3个椎体受累15例,≥4个椎体受累3例;截瘫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9例,C级6例。12例存在超过45度的后凸畸形,术前后凸Cobb角为20°~75°,平均(48.5±7.0)°。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12~18个月。根据患者病灶愈合情况、截瘫恢复状况,以及后凸畸形改善和丢失情况评价疗效。随访时间2.0~6.0年,平均(3.4±0.6)年。 结果 全部均获随访,手术时间平均(5.2±0.5)h (4.0~7.5 h),出血平均(1400±150)ml(850~2000 ml)。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病灶治愈,未见复发。18例患者中,17例植骨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出现内固定物断裂,予以翻修手术,植骨融合情况在随访中。截瘫恢复情况:除1例Frankel A级恢复至D级外,其他均完全恢复。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5±6.8)°,最终一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0±0.6)°。 结论 后路360度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有利于通过彻底减压,促进截瘫恢复。但本手术方式对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大,需注意适应证的掌握,不宜作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常规选择。  
      脊柱结核伴截瘫的围手术期管理
      范俊,秦世炳,董伟杰,兰汀隆,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37-242.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4
      摘要 ( 1495 )   PDF (872KB) ( 38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就诊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83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住院资料。其中男76例,女107例。年龄2~87岁,平均年龄(52.2±17.2)岁。总结围手术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其相应积极的处置方法和手术疗效。采用SPSS 17.0软件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疼痛度及脊柱后凸角度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前有合并症者140例,主要包括肺结核(65例)、糖尿病(31例)、高血压(24例)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98例)、贫血(69例)、低钾血症(26例)、窦道形成(14例)、心功能不全(9例)、心律失常(6例)等。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后,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围手术期内患者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级,164例患者较术前改善了1~2级。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术后均得到矫正,术前Cobb角为(19.2±6.3)°,术后改变为(6.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6,P<0.05)。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准进行评分,由术前的(7.4±1.3)分改善为术后的(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4,P<0.05)。 结论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患者手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正确处理是脊柱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
      王中吉,陆旭,于景来,李莉,夏云峰,王雪冰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43-24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5
      摘要 ( 1370 )   PDF (1857KB) ( 30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中接受了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结核病变位于胸椎28例,腰椎2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其中A级1例,B级1例,C级6例,D级9例,E级33例。术前抗结核治疗2周,治疗方案为3HRZE/9~15HRE。患者术后第2周及出院后每3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椎间融合情况、脊柱畸形程度、ASIA神经功能分级,分析统计患者治愈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20±8)个月;术后无死亡,无严重脊髓神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无并发症出现。病椎疼痛症状均消失、椎间融合优良率(Ⅰ级+Ⅱ级)为94.0%(47/50),后凸畸形平均即时矫正(20.0±0.7)°,末次随访平均丢失(1.2±0.3)°,内固定取出后平均丢失(0.5±0.2)°,术后ASIA分级E级50例。本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2周内离床下地行走。总治愈率为100.0%(50/50)。 结论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和钛网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在60例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许祖远,张强,方德健,钟鑫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49-25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6
      摘要 ( 1248 )   PDF (2839KB) ( 34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一代纳米复合骨填充材料[由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与聚酰胺66(PA66)复合制成,n-HA/PA66]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前路手术采用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2.4±10.6)岁。病变部位:胸椎29例,胸腰段16例,上腰椎15例;2个椎体47例,3个椎体11例,跳跃型2例。60例患者伴有后凸畸形49例,平均Cobb角(29.3±3.6)°;术前血红细胞沉降率为35~126 mm/1 h,平均为(59.8±13.9) mm/1 h。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及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情况,通过对患者术后胸腰椎X线正侧位片及三维CT复查,评价植骨融合及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下沉率等指标对疗效进行判定。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8~30个月(中位时间17.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内固定失败,术后即刻平均Cobb角为(13.1±4.5)°,末次随访时为(14.8±4.0)°,随访丢失为(1.7±0.5)°。31例术前诊断为不完全瘫痪的患者(Frankel分级B、C、D级),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获得了0~2级的提高:其中4例术前B级的患者中1例改善为C级,3例改善为D级;8例C级的患者中3例改善为D级,5例改善为E级;19例D级的患者中18例改善为E级,1例无变化。至末次随访时,依据Brantigan植骨融合分级标准:E级34例、D级23例、C级2例、B级1例;植骨融合率95.0%(57/60例),植骨融合时间4~8个月,中位时间5.5个月。至末次随访发现该复合填充材料下沉距离平均(1.6±0.7)mm,其中2例患者下沉距离>3 mm,下沉率为3.3%(2/60),无移位、破裂及内固定断裂患者;术后血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为3~7个月,中位时间4.5个月。 结论 n-HA/PA66复合骨填充材料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植骨支撑材料替代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满意。
      手术治疗颈椎结核患者29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石仕元,赖震,费骏,胡胜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56-26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7
      摘要 ( 1459 )   PDF (1714KB) ( 42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29例颈椎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29例颈椎结核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男12例,女17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46.0±3.2)岁,其中上颈椎结核(C1~2)5例,下颈椎结核(C3~7)24例。其中有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显示病灶有明显的死骨和脓肿。术前给予抗结核化疗,术后观察结核中毒症状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和病灶愈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2个月窦道形成,窦道经换药1个月后愈合;2例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症状,经予神经营养治疗,3个月后恢复。29例患者术中均取手术标本(结核肉芽和脓肿),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者5例,占17.24%(5/29)。术后随访18~36个月,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随访12个月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前ASIA分类A级的2例患者全部恢复至C级;B级的10例患者恢复至D级3例、E级7例;C级的6例患者恢复至D级3例、E级3例。初治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4.5±0.4)个月,复治患者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4.7±0.6)个月。 结论 手术能够清除病灶脓液及坏死组织,能够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规范的抗结核化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李大伟,马远征,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61-26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8
      摘要 ( 1542 )   PDF (863KB) ( 3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价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85例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13~73岁,平均(41.8±17.3)岁。术后基于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或常规康复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即围手术期康复、早期三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后期家庭或二级医疗机构康复;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的康复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00年)》评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2个月。 结果 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或CT检查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7.9±1.2)、(2.3±0.4)、(2.2±0.5)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7.8±1.3)、(3.1±0.8)、(2.9±0.7)分。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29.031、28.752;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19.955、21.508;P值均<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测量Cobb角,观察组分别为(30.1±3.2)°、(11.4±2.1)°、(11.7±2.3)°;对照组分别为(29.4±4.0)°、(10.8±2.3)°、(10.9±2.4)°。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32.037、30.617;对照组t值分别为26.125、25.702;P值均<0.05。术前、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改良 Barthel 指数检测,观察组分别为(41.2±10.7)、(69.6±15.8)、(93.5±14.7)分;对照组分别为(42.3±12.6)、(70.5±13.9)、(87.1±13.2)分。术后两组改良 Barthel 指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9.759、-18.862;对照组t值分别为-9.741、-15.910;P值均<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观察组完全恢复36例,部分恢复4例,无改善3例。对照组完全恢复37例,部分恢复2例,无改善3例。 结论 对于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较常规康复治疗的疗效为好。
      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郭春生,柳盛春,陈凯,崔跃辉,姜广擎,张辉,李兆伟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66-27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09
      摘要 ( 1456 )   PDF (1106KB) ( 41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同一切口采用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沈阳市胸科医院对收治的26例年龄>60岁的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采用经同一切口经肋横突入路术式,一期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4.4±5.1)岁;病程5~17个月,平均(12.4±4.2)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17例,C级7例,D级2例。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Cobb角(24.4±3.1)°,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椎板植骨融合时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Cobb角矫正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1.3±2.7)个月,术前合并胸背部、肋间放射性疼痛7例患者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椎板植骨融合时间约为6~8个月,26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随访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D级1例,其余25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1周测量Cobb角,平均为(24.4±3.1)°,矫正(19.3±4.3)°,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 结论 一期后路经肋横突入路行病灶清除前方减压椎板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疗效满意,可以成为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手术治疗的一种术式选择。
      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与疗效分析
      李元,秦世炳,董伟杰,范俊,兰汀隆,唐恺,严广璇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71-275.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0
      摘要 ( 145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36例,年龄60~82岁,平均(69.9±6.8)岁。64例患者术前行抗结核治疗14~56d,平均(29.6±10.9)d;术前按照2000年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级(简称“ASIA分级”):B级6例、C级15例、D级43例;术前截瘫时间2~16周,平均(5.4±3.3)周;57例有合并症,分析上述因素对手术时机及疗效的影响。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3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年龄大,及截瘫致长期卧床所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平均(7.2±1.3)分,术后VAS平均(2.2±1.2)分;术后VAS较术前平均改善(5.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0,P<0.05)。ASIA分级患者ASIA分级术后平均改善(1.2±0.5)级,4例患者截瘫无改善,为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造成脊髓器质性损伤所致;术后61例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1.3)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为(33.4±11.3)°,术后Cobb角平均为(16.1±6.7)°;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改善(17.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随访12~18个月,有2例结核病灶复发,复发原因为术后未规律抗结核治疗所致。结论 对于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2周、尽量缩短术前截瘫时间、合并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术后疼痛、ASIA分级、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132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雷国华,马皎洁,王倩,曹艳华,王秀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76-27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1
      摘要 ( 1190 )   PDF (850KB) ( 41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为以后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调查2014 年1—10 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住院的脊柱结核患者132例,于患者入院后24 h内、术后第6 天及第13天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NRS2002)评估表],并于入院后次日及术后第1天、第6天及第13天早晨空腹抽静脉血查患者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比值(LY%)、淋巴细胞计数(LY)和血浆白蛋白(ALB)。用SPSS 17.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时间点的营养风险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Friedman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营养评分及Hb、LY%、LY、ALB值进行K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筛查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术后第6天高达87.88%(116/132)。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相关化验指标,术后第6天 Hb[(106.27±16.74)g/L]及ALB[(31.36±3.84)g/L]测值比其他时间点都低;入院次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13天的Hb测值为:(130.79±16.67)g/L,(113.88±15.57)g/L,(113.38±18.08)g/L;ALB数值为:(38.74±3.90)g/L,(31.47±3.55)g/L,(34.82±3.68)g/L。术后第6天与其他时间点Hb、ALB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51、63.951, P值均<0.001)。术后第1天 LY%为(9.83±4.84)%,LY(1.26±0.79)×109/L,比其他时间点都低。入院次日、术后第6天、术后第13天的LY%分别为:(23.59±8.37)%,(18.69±5.97)%,(21.50±6.78)%;LY分别为:(1.62±0.56)×109/L,(1.39±0.60)×109/L,(1.59±0.61)×109/L。术后第1天LY%、LY与其他时间点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370、27.662,P值均<0.001)。 结论 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患者术后1周内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重点营养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
      责任小组式教育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毕娜,马远征,于梅,张延晖,余兴艳,陈嘉一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80-28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2
      摘要 ( 1201 )   PDF (856KB) ( 4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在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上的有效性。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病区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100例,历史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6—10月患者)和对照组(1—5月患者)。实验组从2014年6月份开始实施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其中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责任组长组织实施小组教育,护士长组织健康教育查房。测量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准确程度。两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计划准确度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总得分分别为(18.21±1.26)分和(15.26±1.01)分,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得分分别为(96.68±7.62)分和(85.88±8.91)分,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准确度总得分分别为(28.16±6.27)分和(23.14±5.13)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92、6.51、4.38,P值均<0.01)。 结论 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乡村医生对提高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作用的研究
      吴波,张舜,余雅,黄莉,张文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85-290.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3
      摘要 ( 1532 )   PDF (925KB) ( 50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采用以乡村医生(简称“村医”)为基础的“一对一”健康教育宣传模式,对重庆市农村地区居民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评价该模式在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 在重庆市区(县)中抽取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及人口特征均能代表重庆农村地区的开县作为研究点,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交通情况、经济状况具有代表性的1个村,共抽取居民31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来源于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系列《健康促进手册》中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版)。在基线调查中发出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10份,有效问卷310份。在进行基线调查后,在项目点通过村医一对一方式的开展健康教育。6个月后再次在项目点进行现况调查,发出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10份,有效问卷310份。使用SPSS 19.0软件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基线调查中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30.6%(855/2790),通过村医一对一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村居民核心信息总知晓率提升到77.8%(2170/2790)(χ2=1248.4,P<0.01)。其中“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该怀疑得了肺结核”知晓情况最高,达到了92.9%(288/310);“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能减少肺结核的传播”的知晓率从40.3%(125/310)提高到89.7%(278/310)(χ2=166.0,P<0.01);“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的知晓率从25.2%(78/310)提高到81.9%(254/310)(χ2=200.9,P<0.01)。通过干预前后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接受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的方式中,“医务人员宣传”这一项目的选择比率从干预前的26.1%(81/310)上升到干预后的42.9%(133/310)(χ2=19.3,P<0.01)。 结论 以村医为基础的“一对一”健康教育宣传模式对提高农村地区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的效果。
      传统培养法与PCR-荧光探针法鉴定分枝杆菌的对比研究
      张洁,邢青,王甦民,易俊莉,杨新宇,丁北川,苏建荣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91-29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4
      摘要 ( 1345 )   PDF (906KB) ( 46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传统培养法和PCR-荧光探针法在分枝杆菌的鉴定中有无差异。 方法 对1552 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同时用传统培养法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二羧酸肼(TCH)培养基生长试验及PCR-荧光探针法进行鉴定,结果有差别的菌株用16S 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确认。 结果 两种方法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符合率为75.4%(46/61),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符合率为99.0%(1491/1506),总体符合率为99.0%(1537/1552)。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同的15株样本经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鉴定,PCR-探针法与16S rRNA结果一致的有14株,另外1株经传代分离纯化后测序结果为结核分枝杆菌和戈登分枝杆菌的混合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PNB培养基的敏感度为21.7%(13/60),有0.1%(1/1492)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PNB表现耐受性。对PNB敏感的1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有76.9%(10/13)为堪萨斯分枝杆菌。 结论 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使用PNB-TCH生长试验进行鉴定时会出现误判,而PCR-荧光探针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较高。
      重组人γ-干扰素在耐多药结核病小鼠治疗作用中的研究
      侯江厚,李琦,张灵霞,王仲元,孙卫国,赵伟杰,操敏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295-299.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5
      摘要 ( 1405 )   PDF (872KB) ( 43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在MDR-TB小鼠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 方法 72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用含耐多药Mtb的气溶胶感染,感染后第2天处死4只以确定小鼠肺脏植入的菌量,感染后21 d(设定治疗0周)脱颈处死4只小鼠作空白对照;余下64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rh-IFN-γ组、莫西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莫西沙星+ rh-IFN-γ),每组16只,于治疗0周开始给药。治疗4、8、16、20周各组分别脱颈处死4只,以测定小鼠的肺、脾质量指数和肺、脾菌落形成单位(CFU)、8周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和Games-Howell法。 结果 肺脾质量指数:莫西沙星组8周肺指数为“5.99±0.72”、低于对照组的“8.01±0.91”(F=6.28,P<0.01);莫西沙星组8周脾指数为“2.87±0.15”,低于对照组的“3.87±0.41”(F=8.37,P<0.01)。肺、脾CFU:莫西沙星组、联合治疗组4周肺组织CFU分别为(4.37±0.20)lg CFU/ml和(4.35±0.18)lg CFU/ml,均低于对照组[(5.30±0.21)lg CFU/ml]和rh-IFN-γ组[(5.29±0.13)lg CFU/ml](F=35.55,P<0.01),莫西沙星组、联合治疗组8周肺组织CFU分别为(2.86±0.29)lg CFU/ml和(2.63±0.08)lg CFU/ml,均低于对照组[(5.00±0.23)lg CFU/ml]和rh-IFN-γ组[(4.82±0.55)lg CFU/ml](F=56.83,P<0.01),且均于16周始无菌化(即无Mtb生长);rh-IFN-γ组20周脾组织CFU为(3.21±0.40)lg CFU,低于对照组的(4.31±0.06)lg CFU/ml(t=5.45,P<0.01);莫西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脾组织从4周始无菌化。治疗8周小鼠血清γ-干扰素和IL-10的水平:rh-IFN-γ组、莫西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3.40±0.64)ng/L、(1.32±0.53)ng/L和(0.47±0.44)ng/L,低于对照组的(10.34±2.09)ng/L(F=55.973,P<0.01),莫西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32±0.53)ng/L和(0.47±0.44)ng/L,低于rh-IFN-γ组的(3.40±0.64)ng/L(F=55.973,P<0.01)。对照组、rh-IFN-γ组、莫西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6.68±1.30)ng/L、(9.76±3.97)ng/L、(8.74±4.48)ng/L和(21.34±17.58)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13,P>0.05)。 结论 rh-IFN-γ可降低MDR-TB小鼠脾组织的菌量负荷,下调小鼠血清γ-干扰素水平,但对降低肺组织的菌量负荷和减轻肺脾组织炎症上无明显作用。rh-IFN-γ辅助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小鼠,在降低病变器官的菌量负荷和减轻炎症方面无辅助作用。
      马西利亚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魏剑浩,郭倩,李桂莲,刘海灿,李马超,吴移谋,楼永良,吕建新,万康林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00-306.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6
      摘要 ( 1286 )   PDF (1034KB) ( 39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单基因比对不能区分的马西利亚分枝杆菌(M.massiliense)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补充其药物敏感谱,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结核病室共收集了47例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临床样本,用对硝基苯甲酸、噻吩-2-羧酸肼培养基和多位点PCR方法区分鉴别得到的分枝杆菌,采用基因序列比对进行NTM菌种鉴定,其中未能准确鉴定菌种的6株临床分离株进一步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进行定种鉴定。采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测定法(MABA)对马西利亚分枝杆菌菌株开展36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结果 47例临床样本中鉴定出34株NTM,其中6株临床分离株综合5个管家基因(16S rRNA、hsp65rpoBsodArecA)的单基因比对结果仍不能鉴定菌种,因此本研究采用MLSA方法构建邻位相加法进化树确认6株均为马西利亚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massiliense对阿米卡星为敏感(16 μg/ml)或中度敏感(32 μg/ml),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环丙沙星、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对氨基水杨酸、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环丝氨酸、美罗培南、米诺环素12种药物耐药。 结论 MLSA方法能有效鉴定马西利亚分枝杆菌;马西利亚分枝杆菌耐药程度较高。
      综述
      脊柱结核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唐恺,董伟杰,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07-311.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7
      摘要 ( 1480 )   PDF (871KB) ( 45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功能障碍是脊柱结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其发生机制可分为脊柱结核病变活动型和治愈型(简称“活动型”和“治愈型”)。活动型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是硬膜外病变物质对脊髓的机械压迫、脊柱局部骨质破坏产生的后凸畸形或椎间关节脱位,而治愈型患者的病因主要是严重的后凸畸形,脊髓前方横行的骨嵴或是椎管内残留纤维瘢痕增生造成对脊髓的卡压。患者MRI如显示脊髓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仅有炎性水肿,无明显萎缩,则神经功能恢复好;若脊髓形态异常(萎缩、软化、空洞),则神经功能恢复差。对于活动型患者,根据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及病程进展特点,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对于治愈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其手术难度大,神经功能恢复差,预防严重的后凸畸形是治疗的关键。
      专家论坛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脱氧核糖核酸检测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浅析
      刘容枝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12-31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8
      摘要 ( 1683 )   PDF (840KB) ( 62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是该类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一项重要的技术资料。作者总结分析性能评估资料需要包括的主要项目与相关的技术细节,指导生产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试剂研发。
      短篇论著
      92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王倩,雷国华,张磊,刘海侠,王秀华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15-317.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19
      摘要 ( 1184 )   PDF (825KB) ( 5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关节结核是较常见的肺外结核。脊柱结核发病率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以上,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脊柱结核常导致椎体的塌陷而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脊髓受压和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张光铂等认为,脊柱结核患者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诊断困难,得不到及时治疗,有10%的截瘫患者不能康复,对患者生活、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为降低致残率,构建脊柱稳定性,做好术前、术后各项护理工作成为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2例胸腰椎结核伴截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螺旋CT支气管动脉期与平衡期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靶扫描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苏保民,谢晓霞,陈文军,张立彬,张静,宫飞飞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18-321.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20
      摘要 ( 1103 )   PDF (1740KB) ( 372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部结节(直径<3 cm)的性质可以有多种病因,其良、恶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一直是肺部疾病的重点、难点,本课题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MSCT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支气管动脉期、平衡期及靶扫描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现报告如下。
      浙江省服刑人员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分析
      陈莉贞,童凤军,来洁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22-32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21
      摘要 ( 1019 )   PDF (890KB) ( 350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疫情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负担仍很严重,耐多药率为6.8%。本研究就2009 年8月至2013年8 月间的浙江省监狱中心医院耐药肺结核患者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文献速览
      全基因测序确定囊性纤维化患者之间脓肿分枝杆菌传播的研究:回顾性队列分析
      桂徐蔚编译 沙巍审校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24-324.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22
      摘要 ( 1103 )   PDF (851KB) ( 37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背景和目的 越来越多的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感染脓肿分枝杆菌,引起进行性的肺破坏,治疗难度非常大,此类患者如何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可能存在患者之间的传播,本研究的目是为了明确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感染脓肿分枝杆菌的机制。方法 收集2007至2011年英国剑桥派普沃斯肺部感染成人囊性纤维化中心诊治的31位患者,通过持续分离获得168株脓肿分枝杆菌菌株,对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对环境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检测,用流行病学数据及网络比对分析明确是否存在院内或者院外的交叉感染。结果 31例囊性纤维化合并脓肿分枝杆菌的患者中有13例位感染了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M. abscessus subsp abscessus),15位感染了massiliense亚种(M. abscessus subsp massiliense),2例感染bolletii亚种(M. abscessus subsp bolletii),还有1例既感染脓肿亚种又感染massiliense亚种统计分析时被排除。用菌株全基因测序分析来确定菌株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两个脓肿分枝杆菌massiliense 亚种菌群导致了11例患者之间的集体发病,证明这11例患者之间存在相互传染。这11例患者分离到的菌株基因测序近乎完全相同,基因的碱基差异小于10对,与对照组脓肿亚种和bolletii亚种患者分离到的单独感染的菌株比较,其基因多形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强烈提示massiliense亚种患者之间的传染。这11例患者集体发病发期间进行了多次的广泛环境(供水系统,淋浴喷头,洗碗机,气管镜,水塘,医院内河流等)检测并没有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也是阴性,说明这些集体发病的患者感染的菌株并非来自环境。被脓肿分枝杆菌massiliense亚种传染的患者分离到的菌株其基因突变与传染源菌株相同,而一些未接受过长期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分离到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高度耐药,更进一步支持患者之间的互相传染。虽然传播的确切途径尚不明确,但本研究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可能是间接传染,例如通过污染物(头发、衣物、床单等)或者通过气溶胶(在肺功能测试时使用)产生过程中传播。结论 囊性纤维化患者之间存在脓肿分枝杆菌massiliense亚种的互相传播,为制定新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病例报告
      小儿多节段脊柱结核并发双下肢不全瘫一例
      买尔旦?买买提,牙克甫?阿不力孜,盛伟斌,张晓东,艾力希尔?布然江
      中国防痨杂志. 2015, 37(3):  325-328.  doi:10.3969/j.issn.1000-6621.2015.03.023
      摘要 ( 789 )   PDF (1896KB) ( 357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柱结核是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如诊治有误,可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一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产生的影响远比成人严重。小儿脊柱结核常合并严重后凸畸形,这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脊髓受压而导致瘫痪;给患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多节段脊柱结核并发双下肢不全瘫患儿,现报告如下。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