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Alert | RSS    帮助

作者中心

  •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杂志编排规范

    2017年修订)


    为了加强对《中国防痨杂志》和《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以下简称两刊)的科学管理,便于编辑和出版工作,推进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规范化,并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交流的需要,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及国际行业规范,结合两刊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一部分  编排格式

    一、开本

    两刊均采用大16开本,幅面尺寸为210 mm×285 mm,版心尺寸为170 mm×250 mm。允许误差范围均为±1 mm

    同一期刊各期的正文页码原则上应相对稳定(《中国防痨杂志》为80面,《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为64面)。若需增减页码,应按有关规定报批。

    二、刊名

    1.刊名应刊印于封面、目次页和版权页的明显位置。期刊封面其他文字标识不得明显于刊名。刊名下方应加注汉语拼音刊名。汉语拼音刊名参照《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拼写,可刊印在封面、封底、目次页或版权页。

    2.中文刊名不论在期刊的任何位置出现,必须保持名称的一致和完整,不用缩写形式。并列刊名(英文)在封面、刊脊、目次页、版权页上应以全称表达,在页眉、参考文献表中可以缩写,缩写形式按ISO 41997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 的规定,具体可参照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编印的《推荐的文献引用格式》附录Bhttp://www.nlm.nih. gov/pubs/formats/internet.pdf)。

    三、封页

    封页包括封面、封二、封三、封底和刊脊。

    (一)封面

    1.封面设计应庄重、简明、美观,突出学科特点和出版特色,形式力求相对稳定。

    2.封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印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右上角),国际防痨协会会徽(左侧),中文刊名(右上方加注册商标标识?),汉语拼音刊名,中文出版年月、卷号、期号(出版增刊时,封面须注明增刊字样),英文刊名,英文卷号、期号、出版年月,主管、主办单位及核心期刊等文字(右下角),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左下角),若为卷终或附有总索引,应在该期封面或目次页予以标注。

    3.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用不小于新五号字印在封面的右上角。通常格式为:

    ISSN ××××-××××

    CN ××-××××/ R

    ISSN、CN与数字之间应留1个字母的空隙。

    (二)封二、封三、封底

    封二可作为封面标识项目的延续。封二、封三和封底均可以视情况刊印版权标识、目次表,或刊印广告,但版权标识和目次表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封底下方应刊印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邮发代号和定价。示例如下: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邮发代号:2-488  国内定价:28.00

    (三)刊脊

    1.刊脊名称应包括刊名、出版年月、卷号、期号和中国防痨协会字样。刊名距上切口、出版年月距刊名、卷号距出版年月、期号距卷号、中国防痨协会字样距下切口的距离要适当,并且各期各卷要始终保持一致。

    2.中文刊脊名称和边缘名称纵排,其中的数字排汉字。

    四、目次

    目次页包括版头和目次表两部分。中、英文目次页一般应紧接封二编排,不编入正文连续页码,如有广告可向后顺延;目次页所在位置各期应相同,若需变更,应从新的一卷第1期开始。

    (一)中文目次表

    1.中文目次表一般应排在每期的第1个单页码页上(暗码),不放在封二、封三和封底,也不从双页码起排,其后的双页码页可以续排目次表;也可以排广告,而将目次表的第2页排在第2个单页码页上。目次表第2页可通栏排或双栏排,并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至少同一卷内各期应保持一致。

    2.中文目次表第1页上方排版头。版头左侧顶格排中文刊名(长13 cm以内,高2.5 cm以内)。中文刊名下顶格排英文刊名(四号白正体),每词之间半字空。英文刊名下顶格五号宋体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以及卷号(l字空)、期号(1字空)、出版年月日。

    3.版头下方排通栏反线,空1行(小五宋)后靠左侧约3/10处排竖线,线左侧排版权标识,右侧在目次(四黑)字样下方排目次表。若为卷末期,在目次字样下方、目次表上方齐右侧页码排××卷终,本期附有索引(小五宋)字样。该字样右侧与页码平齐。

    4.目次表距竖线1字空。目次字样顶格排(四黑),字间2字空。目次表内应列出该期全部文章的题名、前三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以及分栏编排的栏目名称。栏目名称顶格排(五黑),只有2个字的栏目名称,字间2字空。不同栏目之间空1行。题名在栏目名称下缩1格排(五仿),若转行再缩1格排。凡有副题者,副题可放在小括号内。作者姓名(小五楷)超过3位时仅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后加字,作者姓名排在题名的右侧。题名与作者姓名之间以点线连接,点线不得少于3个点(1字空)。若题名较长但不回行致作者姓名单占1行时,题名末不加点线,点线在题名下缩1格排,与右侧的作者姓名相连。不同作者姓名之间1字空,最末一位作者姓名与字之间不加逗号。页码在作者姓名后空1字排。当目次表第12页均排足版心高度(即正文包括页眉的高度)仍排不下而所余部分不多时,可将次要栏目题名连排,或改用小一号字排。

    5.分期连载的文章应在目次表中题名后加注待续”“续一续完等字样。每卷中未刊登《稿约》的各期杂志,应在目次表的终末与栏目名称齐头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期第××(五黑)。

    6.目次表中栏目名称应避免重复并保持相对稳定。栏目的排列次序一般应与文章刊载的顺序一致。同一栏目内的文章应按页码依序排列。

    7.广告量较多时要刊登广告目次。在中文目次表内列出广告目次字样,将广告目次表作为补白排在其他页,在广告目次字样后给出其所在页码。广告目次页码编排:(1)在中文目次前的广告:封面拉页,封2,前插页1,前插页2,前插页3,对中文目次1;(2)中英文目次表均单页起排,背面排广告:对中文目次2,对英文目次,对正文1;(3)插在正文中的广告:如在78-79页之间插入4面广告,分别排成78a78b78c78d;(4)排在正文之后的广告,如正文最后1页是160页,其后的广告排成160a160b160c……对封3,封3,封4

    8.目次表下方小五黑通栏排本期责任者(如责任编委、责任编辑、责任排版、责任校对等,责任者姓名排小五楷)的有关信息。其下如有空余版面,也不可再加入任何文字内容。

    (二)英文目次表

    1.英文目次表一般紧接中文目次表排,也可放在对封三的最后一面内页。英文目次表占单页码页时,其后的双页码页可排广告,或排中、英文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不要排印正文。一般应将英文目次表控制在1页之内;超过1页时,第2页英文目次通栏排,篇幅最好超过半页,可以考虑扩大英文题名的栏目数,所余空白处不要排补白类文稿。

    2.英文目次表上方排版头。版头左起顶格排英文刊名(二黑),刊名下采用五号白体字顶格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卷号(逗号)、期号(2字空)、出版月日(逗号)、出版年。

    3.版头上方排通栏上粗下细文武线,下方排通栏反线,空1行后靠左侧约3/10处排竖线,线左侧排英文版权标识,右侧排主要论文目次。

    4.英文目次表距竖线一字空,“CONTENTS IN BRIEF”顶格排(四号方头正)。英文目次表只列出主要文章的题名(包括该文章所在栏目的栏目名称)、前三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栏目名称顶格排(五黑、每个词首字母大写);题名在栏目名称下缩1格排(小五黑),若转行再缩1格排;无栏目名称时,题名顶格排。题名右侧排页码,题名与页码之间以点线相连。作者姓名在题名下缩1格排(小五斜)。作者姓名在超过3位时仅列出前3位,最末一位作者姓名后加et al.”。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例如:李正安,LI Zheng-an;王和平,WANG He-ping

    五、版权

    1.每期的目次页旁登载版权标识,内容包括:(1) 刊名;(2) 出刊周期;(3)创刊年月;(4)卷号和期号;(5)出版年、月、日;(6)主管单位及其地址;(7)主办单位及其地址;(8)编辑单位及其地址、电话、传真、Email、网址;(9)出版单位及其地址、电话、传真、Email、网址;(10) 印刷单位;(11)发行单位(国内外)及其地址、期刊邮发代号;(12)订购处、邮购处(包括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等);(13)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姓名;(14)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5)增刊批准号(必要时);(16)广告发布登记号;(17)版权标识及归属;(18)定价;(19)每年至少应刊登2次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一般刊登于第17期的适当位置。

    2.中文版权:各条目名称小五扁黑体字顶格排;条目具体内容小五扁白体字缩一格齐头排,但其中的地址、电话号码(包括传真、Email等)排小六扁白体字;各条目之间空1行,条目内紧排。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下依次顶格齐头排“××××年版权归中国防痨协会所有(小五扁黑)、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国防痨协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小五扁白)和本刊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出版发行部调换(小五扁白)3段文字,段末不用标点;每段文字之间空12行。

    3.英文版权:标识内容与中文版权标识相对应,但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姓名为汉语拼音与汉字并列,汉字姓名加圆括号;另外,不排印因印装质量问题调换杂志的声明。版权标识的条目名称排小五黑,条目内容排小五白,地址、电话号码(包括传真、Email等)排小六白,版权归属排小五黑,编委会声明排小五白。

    六、两刊的卷、期、页码、页眉、栏头

    1.卷和期:两刊每年出版1卷。每卷的各期按顺序连续编期号。卷号和期号使用阿拉伯数字。每卷的最后一期,应在封面或目次页注明卷终字样。

    2.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标注于切口侧上角,全卷连续排页码。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均应为单数页码。力戒分散跳页排印文章。杜绝文章的转页。论著如有补白,补白文章不能够占2个页码,即上一篇论著的尾页页码应该紧接着下一篇论著的首页页码。如有单独的插图页,则应该每期单独排页码,不与正文页码连续。各篇文章内的插图均随文排。目次页不计入页码,正文的页码连续编码。

    3.页眉:正文部分应在页眉标注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卷号和期号。《中国防痨杂志》英文刊名可使用缩写:Chin J Antituberc;《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英文刊名可使用缩写:J Tuberc Lung Dis。每页页眉均排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和卷号、期号(六宋),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间隔1字空。格式举例如下:

    中国防痨杂志20113月第33卷第3  Chin J AntitubercMarch 2011Vol.33No.3

    4.栏头:期刊正文部分可以设栏头,栏头用词应与目次表中的栏目名称一致。栏头一般宜标注在每篇文章的题名上方,右侧顶格排。如果同一栏目的文章连排(论著不连排),栏头可以排在该栏首篇文章的题名上方。原则上每篇文章均加栏头,但题名中已体现栏头者(例如临床病例讨论、征文通知、启事、更正等)可不加栏头。栏头文字连排,两侧加居中圆点,一律右侧顶格排小二扁宋。栏头距页眉(或水线)和题名的距离均为五号宋体字1行空。

    七、题名

    1.居中排,但是两侧至少各缩进2个汉字,需转行时,转行的文字仍然居中排。转行时需考虑语气的停顿和该行末词的完整性,避免将一个意义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2.题名不得排在页末而不接正文,即避免背题。

    3.一般不设副题名。确有必要时,副题名放在小括号内,并且采用另外的字体字号另起行排;如:论著的题名采用二宋,则副题名可以采用三仿。在目次表中不必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也不必另起行排。

    八、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一)作者署名

    1.作者姓名置于题名下方,多位作者署名之间隔开。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姓名可标注于文末。

    2.个人作者姓名或集体作者名称居中排列在题名下方(五楷)。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姓名之间一字空。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时,个人作者姓名排在第1行,代表××××(集体作者名称)排在个人作者姓名行下方(五楷)。示例如下。

    ××  ×  ×  ××  ×

    代表×××××协作组

    3.英文摘要中我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在前,复姓连写,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

    4.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及以集体作者署名时,希望标注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著录通信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到科室)、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一般著录于文章首页地脚。为便于读者联系,要著录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集体作者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按照国际惯例,未标注通信作者的文章第一作者即为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如变更工作单位,应注明其目前联系方式。

    (二)工作单位

    在题名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六宋),但视署名方式编排格式有所不同。

    1.个人作者:在作者单位:字样后,依次列出第一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城市名、单位名称(到科室)。首行缩2格排;邮政编码与城市名之间半字空;城市名与单位名称之间隔以,但若单位名称已体现城市名,则不再标注城市名;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隔以,不同单位之间隔以;句末不加标点。第一作者单位变动或作者中有研究生、进修医师等情况,均在括号内标注,必要时用中括号套小括号。作者超过1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再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示例如下: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科[张××(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王××、孙×(进修医师)],病理科(刘××);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内科(赵×、李××

    通信作者:王××Email:××@××××.××

    2.集体作者:凡集体作者署名的论文,于文末栏右侧顶格写××××××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息。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1)单位署名:署名单位为1个时,题名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署名单位超过1个时,脚注中还应注明通信作者单位。(2)协作组署名:题名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到科室)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并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注明协作组成员。协作组成员”5个字排六黑,冒号后六宋字依次接排参加协作组各单位的名称,单位名称后括号内列出参加者姓名。例如:题名下署名为北京地区防治结核病协作组,同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王立平,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100700Email: ××@××××.××”,文末整理者姓名后、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写: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 结核病研究所 朝阳医院呼吸科(张力力);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王立平、崔吉君)……

    3.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个人作者单位编排格式同上述“1.”段,作者单位下另起一行写“……(集体作者名称)成员名单见文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按上述“2段中第2条所示格式注明集体作者成员名单。应注明全称(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以作者单位:作为标识,按作者姓名的排序依次将其工作单位著录于文章首页的地脚,不同单位之间用隔开。

    4.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仅列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

    九、基金项目

    1.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作者单位的上方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2.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19A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4036157)。

    十、编者按与编后语

    编委会欲向读者推荐某文章时,或者认为有必要提请读者注意或思考、探索某些问题时,均可加编者按编后语编者按一般排在相关文章的最前面,位于栏头之下,其字号字体应与正文相区别。一般编者按为五号黑体,余为小五楷,排左侧4/5版面。编后语一般排在文章的最后,其字号字体应与正文相区别。

    十一、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和关键词:通栏排,但是两侧各缩进2个汉字。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字样排小五黑,加黑体方括号,缩2格排,转行文字顶格排。

    2.论著的中英文摘要其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四要素小标题题目排小五黑,1字空后小五宋排有关内容。短篇论著、临床病例讨论、护理园地、专家笔谈、专家论坛、专论、综述等论文的中英文摘要采用指示性摘要(即不必分为“四要素”)。

    3.英文摘要上方顶格排印英文题名(首词首字母及专有名词大写,余均小写)、作者姓名(汉语拼音)、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到科室)、所在城市名、省份名、邮政编码及国名。英文题名排小五黑正体,题末不用标点;其余各项排小五白斜体,各项之间除最后1个姓名后用实心点“.”、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之间隔以半字空外,均隔以,国名后不用标点。前3位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者,在第1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前加*

    4.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隔开。

    十二、正文

    1.述评类文章一律采用题名二黑、正文五仿双栏排的格式;论著一律采用题名二宋、正文五宋双栏排的格式,栏距2字空;短篇论著等短文一律采用题名三仿、正文小五宋双栏排的格式;消息类(含学术动态、各类通知、本刊声明、书讯等)一律采用题名四黑、正文小五宋双栏排的格式。不同栏目文章连排时加通栏水线。每篇文章应避免分散跳页排印。若确有必要,应在中断处注明下转第××,在接续部分之前注明上接第××,不得逆转。论著下方补白文章不可占2个页码。

    2.标题使用方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1830日发布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5 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要求自200211日起实施。该标准要求科技文献章节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该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考虑到医学期刊长期以来形成的惯用格式,我刊标题采用如下使用方法:

    第一级标题:五黑居中。

    第二级标题:中文数字一、二、三、……”。标题后不连排。

    第三级标题:加()的中文数字。标题后不连排。

    第四级标题:阿拉伯数字“1.2.3.……”。标题后加连排。

    第五级标题:加的阿拉伯数字。标题后加连排。

    第六级标题:加()的阿拉伯数字。标题后加连排,也可无标题。

    第七级标题:③……。标题后加连排,也可无标题。

    第八级标题:A.B.C.……。标题后加连排,也可无标题。

    各级标题可以跳级使用,但是,论著必须有第一级标题,非论著类论文一般不采用第一级标题。

    十三、插图

    采用随文图,一般应排在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即先见文字后见图;版位安排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变通。半栏图宽度小于3.5 cm或通栏图宽度小于11 cm时,图旁可以串文。图序(六黑)和图题(六宋)一般置图形下方,图序与图题之间1字空。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以排印在图形与图题之间。图注排印在图形与图题之间(六宋)。图序、图题等文字居中排,图题转行时转行文字齐肩排。病理图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每项之间空1字空。

    十四、表

    应排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即先见文字后见表;版位安排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变通。无论半栏表还是通栏表,均应避免腰截文字,即半栏表应排印在提及该表的一段文字之后,通栏表一般应顶天或立地排。表序和表题排印在表格上方,表序与表题之间1字空;表注排印在表格下方。表序排小五黑,表题排小五宋,表内数字、文字和表注排六宋。

    十五、参考文献

    著录格式执行《<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20年试行版)》。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1.文内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

    a. 薛社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b. 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4-6

    c. 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如例a);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例b);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c)。

    2.参考文献表: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资源和预出版参考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不加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资源载体标志代码参照《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著录起止页码。每年连续编码与不连续编码的期刊均需著录卷号和期号。具体著录格式请参照《<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20年试行版)》。特殊情况示例如下。

    1 Jablonski S. Online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y/mental retardation MCA/MRsyndromes DB/OL. Bethesda MD: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US),19992002-12-12.http://www.nlm.nih.gov/ mesh/jablonski/syndrome_title.html.

    2  诸骏仁. 昏厥与休克//董承琅, 陶寿淇, 陈灏珠. 实用心脏病学. 3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61-585.

    十六、志谢

    志谢排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应刊登1个或多个声明来详细说明:(1)感谢做出了贡献但又不够成为作者的人,如:给予支持的部室领导;(2)感谢提供技术帮助者;(3)感谢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者,并阐明其支持的性质。在知识方面为本文做出贡献但又不够成为作者的人,可以在志谢中提出其姓名和工作或陈述其贡献。例如:科学指导”“评论研究计划”“收集据数”“参与临床试验。这些人须经本人同意后方可刊载其姓名。作者应负责征得每一位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对技术性帮助的志谢应另写一段,以区别于对其他方面有贡献者的志谢。文字应简练。志谢二字为六号黑体字左空2格排,空1格后六号宋体字排志谢的具体内容,回行文字左顶格排,句末加标点。志谢不与正文的层次标题连续编码。

    十七、收稿日期

    除了征文通知和消息报道类文章等不需要统计报道时差的文章,其他文章应在文末(参考文献下方)于括号内采用全数字式注明收稿日期(六宋,右顶缩2格排)。例如:(收稿日期:2006-06-21)。收稿日期下方可视情况于括号内列出供稿编辑姓名(小五宋,右顶缩2格排)。例如:(本文编辑:×××)。

    十八、更正

    更正内容一般很少,可在分栏排文章后占一栏排,或通栏排。更正字样排五号黑体字,字间2字空,在所占栏内居中排;内容在所占栏内通栏排。启事等文字较少的内容可参照此格式。

    十九、稿约

    稿约一般于每年的第1期和6月份之后的一期中刊登,稿约字样前冠以杂志名称。在目次表中,杂志稿约同栏目词一样顶格排黑体字。稿约不得用作学术会议或其他出版物征稿通知的栏目词。上半年其他各期每期均要在目次表最后一行与栏目名称同字体字号顶格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1期第××;下半年其他各期每期则应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1期第××页、第7期第××

    二十、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应在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刊登1次,一般同稿约的刊出时间;也可以每期刊登。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字样前应注明杂志名称和编辑委员会届次。排印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时,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空一格,以求版面协调、美观。

    二十一、索引

    1.期刊每卷(或年)终应编印关键词索引。索引名称前冠以刊名、卷次和出版年份。

    2.索引标题三黑居中排。索引的说明采用六宋通栏排。索引内容六宋三栏排,栏距1字空,行距1/4字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22466-2008索引编制规则(总则),采用关键词索引;关键词采用黑体占一行(其下小括号内是相关论文所在期的期号,“:”后为该论文的起页;同一关键词下各篇论文之间采用“;”分隔;索引关键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或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排序,在汉字读音相同的情况下,按笔画数或第二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索引与正文连续编码。

    二十二、增刊和特刊

    1.增刊是指按正常期次以外增加出版的期刊。增刊应在封面、目次页和版权页上注明增刊字样。增刊的封面,应在原排印中、英文期号处,分别以增刊“Supplement”字样取代期号。增刊不编入正刊各期连续期号和页码。增刊可以编入索引。

    2.期刊的特刊(或专辑)是指按照某一专题或特殊需要而编辑出版的期刊,它可以是正刊的某一期,也可以是增刊。


    第二部分  编辑加工规范

    一、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则

    1.按本刊稿约对来稿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加工。

    2.先通读全文、审稿意见及与作者的来往信件,对其中重要部分应精读,确定加工意向后,方可书写修改意见函。在退修意见函的最后或者其他地方,一定要表述以上意见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并且附一函说明作者是怎样按照意见进行修改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诚意。

    3.编辑对文稿的加工主要是文字和技术性加工。同时注意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方面是否正确、科研设计是否合理、所设组别之间有无可比性,以及在基本概念、逻辑性等方面发现并提出编辑的意见和建议。

    4.应尊重作者原著内容和撰写风格,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讨论和结论不得随意改动,但是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文稿结构的重新安排和内容的增删,属重要的修改,必须与作者商讨,由作者决定。

    5.增删或改动较多时,应征得作者同意并请作者重新提供修改稿。修改稿应以1.5倍行距Word格式编排,除了在采编平台中挂上外,也要将修改稿同时发送Email给经管编辑,以便快速处理。

    (二)内容

    包括文字的精简与修改,数据和参考文献的核对,名词的统一,法定计量单位的执行,编排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统计学的审核等。

    1.  要注意文字的推敲,使表达确切严谨,通顺流畅,避免前后矛盾、重复、语意含混和导致歧义。在对作者的一次修回稿进行编辑深加工时,可以采用电子版的修改模式,或者直接修改(小修改,如改正错别字和自造简化字等)+彩色字体修改(重要的修改),给作者提出问题和建议一定采用彩色字体标示。在修改意见函中提示作者要仔细通读全文,并且一一解决编辑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且附一函说明作者是怎样按照意见进行修改的。简化字以《简化字总表(1986年版)》为准。有关汉字的字形、字音及释义等,以新版的《新华字典》为准。  

    2.注意核对正文与有关图表内的数据和描述,以求准确和完全一致。

    3.要正确应用标点符号,尤其是注意勿在两个分号之间夹用句号。如:……①××××××××××②×××××××××××③×××××××××

    4.正文、图表和参考文献删改后,应重新调整文章结构序号、图号、表号及参考文献序号。

    5.对文内的半字线、一字线、破折号、罗马数字、外文种类、大小写、公式、算式、特殊符号、角码、字体、文献号、上角码和下角码等,要注意正确应用。

    二、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必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最好不用标点符号。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个汉字,特殊情况例外。一般不设副题名,确有必要时,副题名放在小括号内,并且采用另外的字体字号另起行排;如:论著的题名采用二宋,则副题名可以采用三仿。在目次表中不必采用不同的字体字号,也不必另起行排。

    2.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索引等。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题名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

    3.文稿最好独立成篇。有的作者在一个大题目下写多篇文章,每篇加副题。遇此情况,应建议作者分别改写为独立的单篇。若一篇文章很长,需要连载,于连载时在题名后注(续)(续一)”“(续二),并应在连载的各部分结尾处注(未完待续),最后部分结尾处注(完)

    4.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三、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1.直接参与选题、设计、研究、观察、资料分析与解释或撰写文稿关键内容,能对文稿内容负责,并同意文稿发表者,才可作为作者署名。来稿决定刊用后,应请全体作者在《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上逐一签名,将论文著作权授予中国防痨协会。

    2.作者姓名的排列不分院所、科室,统一按对本文贡献大小的顺序排列在题名之下。作者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编辑也不得自行改动作者顺序。若作者系文稿的整理、执笔、综合者,其姓名一般放在文末,并加括号,如:×××整理)。消息类文稿的作者署名也置文末,可不加括号。

    3.作者单位名称应使用全称,并具体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头的单位名称,中国人民字样可以省略(例如: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呼吸科);军区总医院和军医大学名称可以进一步省略解放军字样(例如:北京军区总医院、第一军医大学)。省会及名城(如大连、鞍山、大庆、齐齐哈尔、锦州、唐山、保定、包头、大同、青岛、开封、洛阳、徐州、延安、宁波、苏州、厦门、瑞金、深圳、桂林等)的医院和所有医学院校均不加省名。省、自治区等行政区划名要写全称。例如:山东省某县内蒙古自治区某旗,不要写山东某县”“内蒙古某旗

    4.与国外人员共同研究完成的论文,应共同署名,并在文内注明研究进行及完成的单位名称。外国作者姓名及单位应标注原文。

    5.英文摘要中我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习俗,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应尊重其传统习惯。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

    6.署名作者在2人以上(含2人)及以集体作者署名时,应标注“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XXXEmailXXX@XXXXXX”。

    四、摘要

    1.论著均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摘要撰写格式应在稿约中写明。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必列出本学科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短篇论著、临床病例讨论、护理园地、专家笔谈、专家论坛、专论、综述等论文均附中英文指示性摘要(即不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2.论著的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3.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4.中文摘要字数一般控制在4006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对应。

    五、关键词

    1.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2.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 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3.应特别注意首标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应注意勿将副主题词当作关键词列出。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但排序应在最后。

    六、正文主体部分

    (一)主体的格式、结构

    应根据文章的内容、栏目,参照GB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编写排列,分为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

    1.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某些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年月。仅需提供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但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水平填补××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

    2.方法: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观察指标。常用标题有材料和方法”“对象和方法”“资料和方法等。

    1)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剔除标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交待干预方法的设计(随机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创新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其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需再进行详细描述。

    4)药品及化学试剂必须使用通用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确需使用商品名时,例如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应在其通用名称后的括号内注明商品名及生产厂家。以药材研究为主题的论文,应注明药材的拉丁学名、鉴定人姓名及其工作单位。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需描述工作原理。

    5)应明确描述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调查设计应阐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描述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阐明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描述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

    3.结果: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文稿设有图表,则正文不需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数据。反之,若作者没有合理使用图表而文字描述冗长繁琐,则应建议作者改用图或表来表达数据。认真核对正文和图表的数据,达到准确、统一。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导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例如:t=2.850P0.001

    4.讨论: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并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不要过多罗列文献,避免做不成熟的主观推断,讨论部分一般不应列入图或表。

    (二)层次标题及编号

    1.层次标题:是对本段、本条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简短明确。同一级别层次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一致。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同一种杂志,标题层次表达方式应统一。

    2.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35 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要求科技文献章节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考虑到习惯,各节内层次序号也可用分层排序法,即按一、(一)、1、(1)顺序逐级标明,以示区别。详见本规范第一部分中的相关条款。

    3.论著文稿的材料(或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各节标题,按分层排序法处理,各节标题位置居中,不加序号,凡居中标题,一律采用黑体字。病例报告、简报类文稿不宜采用居中分节标题,可加序号和标题分层或分段叙述。病例报告类文稿不设病历摘要病例报告的标题。病例为1例时,直接以患者患儿等开头,接排病历摘要内容。病例多于1例时,分别写1”“2”……(黑体字),后空1字距,不加冒号,接排病历摘要内容(白体字)。讨论为黑体,可采用或不采用一级标题。其他类型文稿的文内标题和序号,可参考以上规定进行加工,述评及综述可以采用第一级标题。

    4.文内接排的序号可用圆括号数码1或圈码“①”

    (三)表

    1.加工前首先应确定表的取舍。表的设置应有助于简洁、明了、直观地表达结果。若表的内容简单、用简洁文字可表达清楚的,可删去表格,选用文字;若文字叙述冗长繁琐、用表格表达便于理解,则可建议作者选用表格。表的内容不要与正文文字及插图内容重复。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

    2.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1)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于表的右侧。我刊采用三横线表,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1条分界横线。(2)表应有序号和简明的表题,居中排印在表的上方。表序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排。只有1幅表时应标注1”,且1”为黑体。表号与表题之间至少应留1个同类字符的空隙。表题说明表的内容,必要时可说明资料的时间、地点。表题较长时应在语气停顿处转行。表题与表不得分排在2页上。(3)表中不设备注栏,若有需说明的事项(例如P值等),可在表内有关内容的右上角标出注释符号(以英文小写字母顺序标注),在表格底线的下方以相同的注释符号引出简练的文字注释。(4)表中各栏应标明标目词,参数栏的标目词一般为量或测试项目及其单位符号。若表中所有参数的单位相同,可标注在表的右上方,或表题之后(加括号)。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应将单位符号加括号标注在各栏标目词后或下方,或在标目词与单位符号之间以隔开。(5)表中同一栏的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若数值中有加减号(±)或起止号(~),则以“±”为中心对齐。因表内无竖线,文字与数值间、数值与数值间至少要留有1个六号字的间隙。(6)表中不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包括“0”)或文字。若使用符号表示未测或未发现,应在表格底线的下方以简练文字注释。

    3.主语横标目和谓语纵标目需要时均可分层。横标目分层时,应在横标目下缩进1个字格排列;纵标目分层时,在2层标目之间加短横线。纵、横标目分层一般不超过2层,个别可至3层。

    4.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中一致。为保持表的自明性,对表中使用的缩略语应予注释。

    5.为便于排版和编辑掌握,表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右上角码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写形式顺序选用:abcd……在表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表注栏要有“注:”字样,上述符号仍为角码形式。

    6.表应随正文,通常应紧跟在(表×见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方,一般先见文字后见表。有时该段文字下方所剩的篇幅不够列表,可继续排正文,而将表格排在下一页上,但排版时仍应排在该段文字之后。需要转页的表,应在续表的右上角或左上角注明续表×”,并重复排印表头。表宽大于版心宽度时,可将表左转 90°排,以版心高度为表宽,双页码表顶向切口,单页码表顶向订口。此类表最好占满或接近占满1页,以避免空白过多造成版式不美观。通栏表力求顶天或立地排放,以免腰截文字。

    7.根据表格内容的繁简,在三线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变通表格的版式,以求得版面和谐,并可节省篇幅。(1)直表转栏排:凡谓语项目较少、全表横短竖长时,可转成2栏甚至3栏来排。2栏之间用双线隔开(双线的间距为1 mm),转栏后重复表头。(2)横表分段排:凡主语项目较少、全表横长竖短时,可把表分成2段,上下重排,上下2段之间用双线隔开(双线的间距为1 mm),下方的一段需要重复排主语横标目。

    8.确保每幅表都在正文中标明。

    (四)图

    1.图应该主题明确,具有进一步说明和补充文字的功能,或者有提供实证的作用(如照片)。当作者同时用表和图来反映某事物时,编辑应向作者提出取舍建议,如果强调的是事物的大体行貌或是参量变动的总体趋势,以使用统计图为宜;如果讨论的重点是对此事项的隶属关系或对比量的准确程度,则以使用统计表为宜。图应具有自明性。图的内容不应与正文文字及表格内容重复。

    2.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序号置于图形下方。图例可置于图与图题之间,或图的空白处。图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依序连续编排。只有1幅图时应标注1”,且1”为黑体。

    3.曲线图大小、比例应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以5∶7左右为宜。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横坐标标目的著录自左至右;纵坐标标目的著录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右侧纵坐标标目的著录方式与左侧相同。坐标名称与标值数列的间距在图形缩放后应约2 mm,坐标标值与坐标轴线的间距在图形缩放后应约1 mm。图中文字缩放后的大小一般以六号宋体为宜。

    4.条图各直条宽度以及各直条之间的间隙应相等。间隙的宽度一般为直条宽度的1/2,或与之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折断,否则会改变各直条长短的比例,使人产生错觉。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直条,直条所表示的类别应使用图例予以说明。同一组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的排列顺序应一致。

    5.半对数图的纵坐标没有零点,起点根据资料的情况可为……0.1110……。若起点为0.1,则第一单元为0.11.0,第二单元为110……;起点为1,则第一单元为110,第二单元为10100……,即后一单元的对数尺标指示数值为前一单元的10倍。各单元距离相同,但同一单元内不等距。

    6.点图的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纵轴和横轴尺度的起点不一定从“0”开始,可根据资料情况来定。点图的点一般用大小相等的实心圆表示,应注意核对图内画出的点数与图题中注明的总例(次)数相一致。

    7.照片图要求主要显示的部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的背景。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但应能看出是人体的哪一部分。颜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部和阴部,应加以遮盖。使用特定染色方法的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显微照片中使用的符号、箭头或字母应该与背景有很好的对比度。涉及尺寸的照片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

    8.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中的相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对图中使用的缩略语应予注释。

    9.为便于排版和编辑掌握,图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右上角码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写形式顺序选用:abcd……在图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图注栏要有“注:”字样,上述符号仍为角码形式。

    10.中文版期刊图题、图例及图内其他文字说明应该使用中文,不宜使用英文。

    11.两刊均采用随文图,先见文字后见图;也可拼版制图后集中排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拼版图应在图内排印表示图序的角码,在图的下方依序排印图序、图题。图宽大于版心宽度而又无法缩小制版时,可将图左转 90°排,以版心高度为图宽,双页码图顶向切口,单页码图顶向订口。此类图最好占满或接近占满1面,以避免空白过多造成版式不美观。

    12.确保每幅图都在正文中标明。

    (五)量和单位

    1.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和科普期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外,均应使用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个、次、件、人等)用汉字表示。

    3.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用斜体排印(pH例外),符号后不加缩写点(圆点)。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应用斜体排印。单位符号用正体排印,无复数形式,符号后不加缩写点(圆点)。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例如PaGy等)的首字母大写;可用大写“L”;其余单位符号均为小写。

    4.凡是SI词头符号均用正体排印,并与紧接其后的单个单位符号构成一个新的单位符号,且两者间不留空隙。106以上的词头符号(例如MGT等)大写,其余为小写。词头不能单独使用(例如“μm”不能写作“μ”),也不能重叠使用(例如“nm”不应写作“mμm”)。

    5.表示量值时,单位符号应置于数值之后,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汉字空。但平面角的单位度(°)、分()和秒(),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

    6.一般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下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但mm Hg(毫米汞柱)、cm H2O(厘米水柱)例外,书写时单位符号与化学元素符号之间应留1个字母的空隙。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 cm H2O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7.在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对量符号明确的物理量可采用量符号与单位符号相比的形式。例如:m/kgt/min。鉴于医学专业领域中很多检测指标难以规范量的符号,仍然可以沿用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即列出检测指标名称,在括号内写出单位符号。例如:血糖(mmol/L);或在检测指标名称与单位符号之间隔以。全文的相关体例应一致。

    8.一般情况下,统一用L()作为表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单位的分母,而不使用ml(毫升)、dl(分升)、mm3(立方毫米)等作分母。但当涉及高精度测试时,可以用mlμl(微升)等作分母。所有论文的相关体例应一致。

    9.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件、台、人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d

    10.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例如:mg/kg/d应写为mg/kg·d)或mg·kg-1·d-1,所有论文的相关体例应一致。单位符号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或移行。例如,“mmol/L”,不宜上行末排“mmol/”,下行排“L”,应将上行末的“mmol/”移至下行,与“L”连排成一行。

    11.时间的表示方法:作为单位修饰词仅为数字时,天(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非单位时可用天、小时、分钟、秒。如:在描述第×天、第×小时、第×分钟,或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等时,均用汉字。

    12.中医针灸描述穴位位置或针刺深度时使用的,表示的是同身寸概念,是用患者人体某段长度标志作为测量单位,因人而异,不同于旧市制长度单位的,不能换算成公制单位。中药剂量1钱按3 g计,1两按  30 g计。

    13.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该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60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

    14.英文缩写ppmpphmppbppt分别为parts per millionparts per hundred millionparts per billionparts per trillion等英文名词的缩写形式,不能作为单位使用。

    (六)数字用法

    1.按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处理数字。

    2.阿拉伯数字使用规则:(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2)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例如:1999年不能写成99 年。日期的表示采用全数字式写法。例如:2006218日,写作2006-02-18200602182006. 02.18(年、月、日之间应留1个数字的空隙)。日的时间表示,按GB/T 7408-19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写法,如下午3938.5秒写作150938.5150938.5。(3)计量单位前的数字和统计表中的数值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4)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号、期号、页码等用阿拉伯数字。(5)多位数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6)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半个阿拉伯数字(1/4个汉字)的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恰好4位的整数不分节。年份、部队代号、仪器型号等非计量数字不分节。

    3.汉字数字的用法:(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个人、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3)非公历的历史纪年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4) 部队医院编号有字者,其编号用汉字。例如:解放军第三四医院。(5) 不定数词一律用汉字。例如:任何一个病人,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无一例死亡。

    4.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1)数值范围号的使用应统一,一般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2)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例如:3×1095×109不能写成35×109,但可以写成(35×109。(3)百分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百分号不能省略。例如:20%30%不能写成2030%。(4)单位相同的参数范围,只需写出后一个参数的单位。例如:1520 ℃不必写成15 ℃25 ℃,但不能写成15°25 ℃。(5)单位不完全相同的参数范围:每个参数的单位必须全部写出。例如:36°42°18′。(6)偏差范围:参数与其偏差单位相同时,单位可以只写1次,并应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15.2±0.2 mm。表示带中心值的百分数偏差时,可以写成(27±2%,也可以写成27%±2%,而不应写成27±2%

    5.有效数字的确定: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由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余各位数字都是准确的。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以天平称重为例,如果天平的灵敏度为0.1 mg,那么称重结果12.34 mg中,12.3 mg为准确数字,0.04 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s)的位数,除了决定于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外,还决定于样本内个体的变异,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例如:(3.610.42 kg,标准差的1/3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1/3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可均取到第2位。

    6.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 800 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25百;5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1.5001.7502.000不能写作1.51.752。(3)数值的修约按照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简明口诀为“465看右,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1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4)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每个数值后单位不能省略。例如:5 cm×8 cm×10 cm,不能写成5×8×10 cm5×8×10 cm3。(5)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以仅在最末1个数字后写出单位符号。例如:6080100 mol/L,不必写作60 mol/L80 mol/L100 mol/L。(6)分数在1行中排列时,分号用斜线。(7)正文内并列的阿拉伯数字间采用顿号。(8)表示数字的增加或减少,用词要准确。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例如:增加到原来的2倍(原来是1,现在是2);增加(或增加了)2倍(原来是1,现在是3);增加80%(原来是1,现在是1.8);超额80%(定额是100,实际是180)。减少:不能用倍数的提法,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例如:降低到原有的80%(原来是100,现在是80);降低(或降低了)80%(原来是100,现在是20);减少到原有的1/5(原来是1,现在是0.2);减少(或减少了)1/5(原来是1,现在是0.8)等。(9)用数字作分层或分组标志时,要注意避免含混不清或数值不连续。例如:共60例患者,<10岁者40例,>10岁者11例,>20岁者9例,应询问作者整10岁者属于哪一组;>10岁与>20岁有重叠,前者包含了后者,应要求作者予以明确区分。

    (七)统计学方法

    1.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GB/T 3358.2-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2部分:应用统计》及GB/T 3358.3-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3部分:实验设计》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1Q3)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4.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 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八)名词术语

    1.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2.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用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  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3.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如:DNARNAHBsAgPCRCTWBC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4.中国地名以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名称为准,外国地名的译名以新华社公开使用的译名为准。

    5.复合名词用半字线连接。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

    6.英文名词除专有名词(国名、地名、姓氏、协作组、公司、会议等)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德文名词一律首字母大写。

    (九)数学式和反应式

    1.文章中重要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式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公式应比正文小1号字排。

    2.数学式转行,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之后转行,居中排列的公式上下式尽可能在处对齐。

    3.反应式在反应方向符号“→”“等之后转行。式中的反应条件应该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方向符号的上下方。

    4.为节省版面,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上下叠排分式应尽量改成横排分式或负数幂。

    5.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则。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例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十)外文字母

    1.应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以免发生误解。例如:“t”(吨)与t(时间)、“V”(伏[特])、V(体积)不可混淆。

    2.外文字母正体的常用场合:(1)计量单位符号和SI词头。(2)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指数和对数函数符号、特殊常数符号、缩写符号等。例如:Σ(连加)、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lim(极限)、π(圆周率)、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3)生物学中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及定名人。(4)化学元素符号。(5)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或代号。(6)用作序号和编号的字母。例如:附录A、组B。(7)外文的人名、地名、书名和机关名以及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词等。

    3.外文字母斜体的常用场合:(1)所有的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及变动性数字的下角标符号。(2)用字母代表的数和一般函数。(3)统计学符号。(4)生物学中以下(含)的拉丁文学名。(5)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例如:左旋l-,右旋d-,外消旋dl-,邻位o-,对位p-,顺式Z-,反式E-等。(6)在文章中引用的外文书名、刊名和中文书名、刊名的汉语拼音名称(不使用汉语书名号《》)。(7)中药方剂的汉语拼音名称。

    4. 常用基因及蛋白质符号的规范表达方式:(1)人类基因符号。由斜体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中间不加点号,也不用上下角标,如FMR1、KPT1、CDKN2ARB1。蛋白质名称用相同的大写基因符号表示,但不用斜体,如FMR1、KPT1、CDKN2A、RB1。(2)细菌基因的符号:由3个小写斜体字母组成,具有相同表型的不同基因座突变用斜体大写字母后缀相区别,如uvrAuvrB;蛋白质产物的名称与对应的基因相同,但不用斜体,且首字母大写,如UvrA、UvrB。(3)大鼠基因符号:由斜体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字符总数不超过6个,且首字母大写,如TyrPPrm1;蛋白质用相同的基因符号表示,不用斜体,但要大写,如TYRP、PRM1。小鼠基因符号:由2~4个斜体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首字母大写,不用连字符,如Es1、B2mMc1r;蛋白质产物的名称与对应的基因相同,但要正体大写,如ES1、B2M、MC1R。详见:张翠英. 基因及蛋白质符号的规范编排. 编辑学报, 2004, 16(4): 31-32.

    5.抗结核化学治疗方案的书写格式:方案中强化期和继续期采用“/”隔开。药物书写以药物名缩写表示,备选药物放在括号内。方案中药物书写顺序一般按药效降序排列,注射类抗结核药物排在口服药前。药与药之间采用“-”符号隔开,如H-R-Z-E。药名缩写前数字代表用药的月数,药名缩写下方数字代表每周用药次数,药名缩写下方无数字表示每日用药。

    (十一)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

    1.化学元素符号应当用罗马(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

    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例如:14N60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

    3.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例如:14N2

    4.质子数(原子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例如:82Pb26Fe

    5.离子价和表明阴、阳离子的符号“+”“-”标注于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离子价数写在符号前。例如:正2价的镁离子,应写成Mg2+,不宜写成Mg++

    6.激发态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例如:99Tcm,不写成99m锝、Tc99m99mTc

    (十二)文字和标点符号

    1.严格执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2.除特殊需要(如中医古籍整理及文献考证的文章),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

    3.应根据GB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下为使用标点符号需要注意的几点:(1)在中文版医药卫生期刊中,句号可用,也可用“.”,我刊采用。(2)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以采用为宜。但在参考文献表中表示文献页码起止范围时,应一律采用连字符。连接复合词、重叠词的两个部分的连接号,用连字符。(3)省略号应采用两个三连点“……”,其后不写字。(4)撰写外文文章时应遵循外文习惯使用标点符号。例如:英文无顿号,应使用逗号;无浪纹连接号,应使用连字符“-”;无书名号《》,书名、刊名用斜体排印。

    (十三)其他问题

    1.文章中不能写出患者姓名,可采用患者”“ 1”等非特定代词。某些特定领域(如放射医学)的特定情况,可按国际惯例用专指性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病例。

    2.病案号、门诊号、标本号、尸检号以及涉及具体患者的各种医院编号在文章刊出时一律删除。

    3.特别注意:“°”是平面角的符号,不能用以表示病变的程度。例如:度烧伤,不能写成“Ⅲ°烧伤

    4.用“0”表示手术缝线的号数,可写成“3.0”“4.0”,不宜写成“000”“0000”“30”“40”

    5.正文内应尽量少用括号。例如:显效(80%)、有效(10%)、无效(10%),最好写成:显效占80%,有效占10%,无效占10%。另:“……结果见表×”。此见表×”在句中起叙述文的直接补语的作用,不宜加括号;反之,如仅起注明作用,则加括号。

    6.正文内列出(图×”“(表×时,若图、表仅反映一句文字的内容,(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前;如图、表反映一段或一句以上文字的内容时,(图×”“(表×应放在句号之后。

    7.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时间概念不明确的词或时间的代名词,而应写出具体年、月、日。例如: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至今为何时并不明确,应改为随访至×××××会议于今年召开,应改为会议于××××年召开。文稿中提及2000年以前的年代时,应说明是哪个世纪的具体年代。例如:20世纪80年代。

    七、志谢

    志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对例行的劳务一般不必专门志谢。

    八、参考文献

    (一)刊登论文一般均应附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医药卫生期刊刊登的文章一般均应附参考文献。

    (二)引用参考文献的要求

    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其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要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为参考文献。审核后非必须用的参考文献应予删除。

    (三)著录格式

    执行《<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20年试行版)》。考虑到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为美国NLM在其数据库中使用的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标准格式(http://www. nlm.nih.gov/bsd/uniform_requirements.html,以下称NLM格式),而且NLM格式已为国外多数和国内相当一部分医药卫生期刊采用,因此,凡声明加入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期刊均可以采用NLM格式。

    (四)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

    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

    a.薛社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b.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4-6

    c.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a);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如例b);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c)。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写在标点符号之前。文内若引用文献中的某段文字,则文献角码应标注于有关引文的右上角。若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引文句号在引号之内,文献角码应标注在引号之外(“……×);否则应标注在句号之内(“……”×。)。

    2.文献作者为2位时,文内引用处应列出2位作者的姓名,之间用连接,在第2位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3.专著类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无论[]是否为角码,引文页码均处于角码位置。

    例如: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1194,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就是编辑实践反映在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参考文献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列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在同一处同时引用几条文献时,文献序号应排放在1个方括号内,文献序号不连续时,用分隔,连续时文献序号不必一一列出,用“×-×”的形式,相邻的两个连续序号间用连接号“-”,不用“,”。如:关于麻风的化学治疗,曾有多次报道46-1013-14;如包含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方括号外需标注页码,同一处可排放多个方括号,如:[15][3]156-160

    (五)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一般应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排印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字样小五黑体居中排。

    2.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要按正文标注的序号左顶格依次列出。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与正文中的序号格式一致。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为1,表示为[1]

    3.著录文字原则上要求用原文献文字,除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外,均应保持文献原有的形式。

    4.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不得用同上“ibid”表示。

    5.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用西文或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的姓,采用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的形式;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姓名中有区别著者作用的部分需著录:如Jr,格式为“Nord GL Jr。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and”等连词。中文团体名称由上至下分级著录,如: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6.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资源和预出版参考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任选。文献类型和电子资源载体标志代码参照《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

    7.书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者)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者)。无出版地(者)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者)不详;外文文献出版地著录“S.l.”,出版者著录“s.n.”,并置于方括号内。不要出现“[S.l.][s.n.]”著录形式。

    8.出版项中的期刊名称,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Index Medicus中列出的刊名缩写形式。

    9.出版项中的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有其他纪年形式时,将原有的纪年形式置于()内。例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估计的出版年,估计的出版年需置于方括号内。例如:c1986146-1491993印刷:402-410[1938]28-35

    10.版本的著录采用阿拉伯数字、序号缩略形式或其他标志表示,第1版不著录,古籍的版本可著录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如:3版(原题:第三版或第3版);5th ed.(原题:Fifth edition)2005 (原题:2005年版)

    11.参考文献详细的著录格式请见:《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020年试行版)。

    (六)参考文献的查核

    编辑对作者文稿中所列参考文献应认真查核,力争逐条上网查核,或查阅原著、Index Medicus、《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医学中央杂志》(日文),予以修改。有的作者把西文作者的名当姓、姓当名予以缩写,则可从其提供文献的其他信息中进行查核。

    九、稿约

    1.期刊应有较详细的稿约,《中国防痨杂志》一般于每年的第1期和第7期刊登;《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一般于每年的第1期和第3期刊登。上半年其他各期每期均要在目次表最后一行与栏目名称同字体字号顶格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1期第××;下半年其他各期每期则应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1期第××页、第7期第××

    2.稿约中应包括期刊的性质、办刊宗旨、读者对象、投稿与撰稿要求、同行审稿原则、不采用稿件是否退还原稿以及编辑部联系方式等内容。

    3.为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避免一稿两投或多投,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稿约中写明自稿件发出(或自稿件收到)多长时间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

    4.稿约中均需补入关于版权转让的内容: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该论文的著作权即归中国防痨协会所有。中国防痨协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防痨协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十、索引

    1.期刊每卷终应编印索引。我刊索引采用关键词索引。

    2.索引标题三黑居中排。索引的说明采用六宋通栏排。索引内容六宋三栏排,栏距1字空,行距1/4字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22466-2008索引编制规则(总则),采用关键词索引;关键词采用黑体占一行(其下小括号内是相关论文所在期的期号,“:”后为该论文的起页;同一关键词下各篇论文之间采用“;”分隔;索引关键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或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排序,在汉字读音相同的情况下,按笔画数或第二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索引与正文连续编码。

    十一、稿件修改注意事项与签发

    1.编辑加工时要正确掌握计算机的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或误操作,导致出现怪字、错字,甚至将整行、整段文字移位或丢失。

    2.编辑加工中如有疑问和难题,提倡编辑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切磋。

    3.加工完毕的文稿应以第一作者姓名+稿件编号为文件名存入待编稿或某期发排稿的文件夹中。

    4.加工完成后,编辑应在文题上方注明文稿类别、稿件编号、全文的字数(或所占面数)、表数、图数(有无彩图),参考文献数及有无复核。应按流程要求及时将电子版文稿送交责任编辑。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和法规

    GB/T 1.1-1993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T 3179-1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 9999-2001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 16828-1997 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部分)条码

    GB 788-1987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 3259-1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 11668-1989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 13417-1992 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 3469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 6447-1986 文摘编写规则

    GB/T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 3860-1983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GB 7713-19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3100~3102-1993 量和单位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 3358.1-2009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疾病部分

    GB/T 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GB/T 16751.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

    GB 12346-1990 经穴部位

    GB/T 13734-1992 耳穴名称与部位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6-09

    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1984-12-25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0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1992-07-07

    新闻出版署新出字〔19931070.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1993-08-09

    CY/T 35-2001 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1998-07-31

    国务院令(2001)第210.出版管理条例.2001-12-25.

    新闻出版总署令(2005)第31.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09-30

    ISO 690:1987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Contentform and structure.2003-08-15更新

    ISO 690-2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Part 2: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2002-08-22更新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Writing and Editing for Biomedical Publication.2006-02

    ISO 4:1997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2002-04-02更新


  • 发布日期:2019-06-10   浏览: 6620

1934年创刊 月刊
ISSN 1000-6621
CN 11-2761/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防痨协会
    编辑: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100035,北京市西城区东光胡
    同5号
    电话(传真):010-62257587
    010-62257257
    Email:zgflzz@163.com
    主编:王黎霞
    编辑部主任:李敬文
    出版:《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
    广告代理:《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广告部
    广告发布登记号:
    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19号
    发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M3721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88
《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