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痨杂志 ›› 2020, Vol. 42 ›› Issue (11): 1214-1220.doi: 10.3969/j.issn.1000-6621.2020.11.013
SONG Ke-yu, ZHANG Qin, WANG Wen-jing, SHI Rui, WU Xu-ping()
摘要:
目的 分析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以及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719例经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治疗史及是否并发艾滋病等信息。共分离1719株分枝杆菌,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菌种鉴定,其中,308株(17.9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411株(82.08%)为结核分枝杆菌(MTB)。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菌株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对氨基水杨酸(PAS)、卷曲霉素(Cm)和左氧氟沙星(Lfx)等9种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MTB耐药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308株NTM分离株除对EMB耐药率为40.58%(125/308)外,对其他8种药品的耐药率均达到90.00%以上。MTB感染者中,35~<65岁年龄组耐药率(36.01%,233/647)和耐多药率(16.07%,104/647)均最高;复治患者分离株的耐药率(34.17%,312/913)、耐多药率(14.13%,129/913)和广泛耐药率(2.63%,24/913)均高于初治者分离株[分别为28.31%(141/498)、9.23%(46/498)和0.40%(2/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76、7.099、8.836,P值分别为0.024、0.008、0.003)。1411株MTB分离株对9种抗结核药品的耐药顺位依次为:INH(17.65%,249/1411)>Sm(17.15%,242/1411)>RFP(13.39%,189/1411)>Lfx(10.70%,151/1411)>EMB(6.45%,91/1411)>Am(4.39%,62/1411)>Km(2.41%,34/1411)>PAS(1.84%,26/1411)>Cm(1.20%,17/1411);复治患者分离株对INH(19.39%,177/913)、Sm(18.51%,169/913)、RFP(14.90%,136/913)、EMB(8.00%,73/913)和Km(3.18%,29/913)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14.46%(72/498)、14.26%(71/498)、10.64%(53/498)、3.61%(18/498)、1.00%(5/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86、4.130、6.455、10.252、6.466,P值分别为0.020、0.042、0.024、0.001、0.011)。检测耐药MTB对INH、RFP、Sm、EMB、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抗结核注射类药品的耐药基因显示,耐药突变分别以katG 315(65.44%,142/217)、rpoB 529~533(66.67%,124/186)、rpsL 43(69.23%,18/26)、embB 306(66.28%,57/86)、gyrA 88~94(100.00%,91/91)和rrs 1401(100.00%,26/26)等位点突变为主,基因型突变与培养得到的表型耐药符合率分别为87.15%(217/249)、98.41%(186/189)、86.67%(26/30)、94.51%(86/91)、100.00%(91/91)、86.67%(26/30)。结论 南京市分枝杆菌感染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应普及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和基线耐药检测,重视耐药患者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耐药监测,关注异烟肼和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性。